◇◇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reader.org)◇◇   从方勤院长的回复想到一个非常有戏剧意味的学术腐败行为   作者:acetone   今天在新语丝的新到上看到江西财经大学电子学院方勤院长的“答复”,字 里行间很有点委屈的味道。   方院长,您说“既然邓梅根博士本人对您的回复您不予采信”,这好像不是 事实。方舟子先生一字未动的把邓博士的答复登出,至于方先生是否采信邓博士 的回复,这个要看邓博士的回复是否合乎学术界的正规要求了。如果不合乎要求, 邓博士的语气再强硬,有能为自己多添多少“可采信度”呢?   方院长很郑重的要求“请把我的信原原本本地放到新语丝上”,您也太小看 您的这位本家了,这几年来,好像还没有谁抱怨他改动别人的回复信的。   看了方院长的回复,再看看邓博士的信,我上江西财经大学电子学院的网页 上对方勤院长的介绍,心里有点疑惑。   “方勤, 女,硕士,1963年10月15日生,198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 江西财经大学电子学院院长,教授。主要从事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与研究 工作,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并取得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   (一)论文   (1)《网络通信中加密“三要素”法》(计算机与现代化,1997.4)、第二作 者   (2)《SYBASE数据库系统的备份》(计算机与现代化,1998.6)、独撰   (3)《创新教育与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高职教育,2002.9、10)、独 撰   (4)《探索职业教育的新模式 开创人才培养的新路子》(信息职业技术教育, 2002.4)、第二作者   (5)《数学建模的专业教学实践与认识》《教育研究》2004年第十二期 第二 作者   (6)《基于沉淀转化法制备的纳米NiO超级电容器研究》(电子元件与材料, 2005.12)独著   (7)《超级电容器用中孔炭的研究》(功能材料,2005.12)第一作者   (8)《基质组成对Eu,Dy共掺杂铝酸锶发光性能的影响》(发光学报, 2005.12.10) 第二作者   (9)《On-line Fault Diagnosis of Hoist Braking System》(世界图书出 版公司(EI/ISTP),2005.08.16)国际会议论文集 第二作者   (10) 《面向矿山企业的共用信息平台》(煤矿机械,2006.05)独著   (11) 《煤矿地面车场的智能视觉监控》(矿山机械,2006.06)第一作者   从对方院长的介绍上来看,方院长好像不是搞材料或者化学的,从97年到 现在,关于电容方面的文章,第一作者的只有两篇,一篇是这次闹出问题的,一 篇的另一作者好像是邓博士在四川读书时候的导师。   方院长,您是否能够具体介绍一下在这篇《基于沉淀转化法制备的纳米NiO 超级电容器研究》当中,到底邓博士有没有具体的贡献?如果没有,那么邓博士 剽窃您的文章是铁板钉钉的事情了,如果有,那么您凭空抹杀别人的功能,这算 什么事情呢?您的这篇文章里面的实验是您自己做的吗?   如果我的话让方院长生气的话,那末我要请您原谅。不过这次的两篇文章确 实让我想起我看过的另外一件很有戏剧意味的学术腐败行为,和江西财经大学也 有关系。   事情是这样的,南昌航空学院(现在是南昌航空大学了)的张孝峰、万谊娜 在2003年第3期发表了一篇论文“对江西承接产业转移若干问题的思考”(《南 昌航空工业学院学部(社会科学版)》),这篇文章和江西财经大学欧阳薇、郭 向明(当财财经杂志社)发表在“江西财经大学学报”上的文章“产业区域转移 与江西中部崛起的思考”(2003年第6期)可以说全部一样。   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剽窃,仔细查一查文献,发现这个学术腐败行为不仅仅是 一对一抄袭那末简单的事情。相反,和它相关的东西摆出来简直是非常有戏剧性。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张博士的文章被欧阳抄袭,或者欧阳的文章被张抄袭, 甚至可能张博士的文章投稿后被编辑送给了欧阳,当然,也可能张博士把文章送 给了欧阳。   要是事情这麽简单直接就没有下面的故事了。   仔细看一看,首先,这篇文章还有人在抄袭。   江西财大MPA教育中心的郑宁在《价格月刊》2003-12上发表的《加快承接产 业转移步伐推进江西在中部崛起》一文的内容完全出自以上两篇文章。郑的文章 是张文或欧阳文的一半,所以90%的可能郑是抄袭而不是被抄袭。   故事还没有结束。   以上内容完全相同的“三篇文章”全部出现在南昌航空学院学生在第九届挑 战杯上获得江西三等奖的论文《“植好梧桐树,招引凤凰栖”——对江西省承接 沿海地区制造业梯度转移的相关建议》的参考文献当中,让人不得不怀疑这篇得 奖论文的作者们是否真正看过文中所列文献,而挑战杯江西赛区得奖作品的水平 真的是让人担心。   故事还没有结束。   挑战杯上得奖的作者是南昌航空学院学生段志军、 尚艳丽、戴海滨、 蒋宏 斌四人,可是戴同学向中国教育在线投稿时,作者就剩下了他一个人,这未免也 太独了吧?(见http://txs.eol.cn/article_page.php?articleid=12537)。   一篇文章,要末被人抄了,要末被编辑送人了,要末被作者送人了,结果最 后还被更多的人剽窃了,然后还有几个学生装模作样的把这几篇一样的文章当作 不一样的文献列在自己的作品里面居然还凭此拿了奖,最后几个学生里面最狠的 一个还把这个作品包装成了自己的独立成果。   再回到方勤院长和邓梅根副院长的剽窃事件上来,如果方院长不能澄清她在 这篇独著中是否真的独立完成所有数据的话,那么她就有侵吞邓副院长成果的嫌 疑,或者邓副院长有用文章贿赂方院长的嫌疑,如果方院长能举证说明实验确实 是自己独立完成的话,那么邓副院长就应该为他的剽窃负责。   看来不管怎么解释,最后两个院长之间总有一位是铁定的有学术不端行为的 了。   最后借用方院长理直气壮的话来用一下   “方院长,我们都很忙,还有很多很多正事要做。因而希望在您没有花时间 澄清事实之前,慎重考虑您的“文章”对这些辛勤阅读者的影响。最后,希望您 还我们一个安静的工作环境,让我们把精力放在为社会和国家多作贡献上。 ” (XYS20081018)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read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