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军用头盔系统技术基础及系列化装备研究”有假 (知情者举报)   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周国泰院士、周宏造假骗取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 等奖“军用头盔系统技术基础及系列化装备研究”。   一、“建立三维头面型数据分析管理系统,获取海量有代表性的男军人头部 断层数据,提出基于面部特征的归一化算法理论,首创数字化标准头模系列,编 制了两项国军标”造假   (1)测试方法不当,缺乏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军人头部断层数据采用CT 扫描,每隔1cm采集一组数据且采用50mGY(50雷姆)超大剂量、长时间扫描,会 对受试人员造成放射性伤害,本人就是受害者之一,最有说服力的是该项工作主 持人陈晓没有参加测试,因为他知道危害性。(2)采集数据样本数量不够,总 共测量1192人,根本谈不上“海量”,既使这样还耗资近100万元,如测量“海 量”恐费用也将海量。人员虽涵盖几大军区,但大部分是机关兵,作战部队士兵 很少,甚至还有非军人,本人就是非军人,数据样本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以 此数据建立“三维头面型数据分析管理系统”,“编制头面型三维尺寸国家军用 标准”及“军盔号型国家军用标准”可信度差,缺乏科学依据,更可笑的是我军 盔的中号型防护面积(0.1164m2)比美军盔中号型防护面积(0.1129m2)还大。   二、发现“防弹叠层结构骤然破坏的三段式作用机制”,“首次提出防弹复 合材料三段式非均匀化结构设计理论,指导设计与制造,提高了头盔防弹性能, 降低了成本”造假   (1)“防弹叠层结构骤然破坏的三段式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防弹复合 材料三段式非均匀结构设计理论”是虚构的发现和理论。首先没有实验基础,没 有做大量试验,只是应用ANSYS和LS-DYNA软件,将某种防弹材料参数(模量、强 度、面密度等)及弹片参数(材质、质量、速度)输入计算机,用有限元分析方 法,对复合材料的弹击过程数值模拟的结果,只要会使用该软件,都可得出同样 的结果。此外,材料中阐述“防弹叠层结构骤然破坏的三段式作用机制”“三段 式非均匀结构设计理论理论”的依据:“17层芳纶靶板在610m/s、600m/s弹片侵 彻过程”只是一个软件对复合材料弹击过程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试验结果相差 很大,更何况17层芳纶靶板中芳纶丝的规格、芳纶布的组织结构、复合靶板面密 度、弹片质量、弹道距离等对试验结果有很大影响的参数没交代清楚。另外, “防弹叠层结构”与“防弹靶板结构”含义是根本不同的,“防弹叠层结构”是 一层层防弹布叠放根据大量试验数据计算的结果是:17层芳纶靶板面密度: 7.92kg/m2 弹片质量:1.1克 弹道距离:5米 V50材料弹道极限值约为650m/s (Kevlar 129、Twaron2000芳纶纤维复合靶板1.1克破片、弹道距离5米的V50值 近似计算公式:V502=2SEA×AD/m 其中SEA芳纶复合靶板的比吸能值试验数据统 计计算值为29.57 J kg/m2,AD为17层芳纶复合靶板的面密度7.92kg/m2, m为破 片质量0.0011kg,以上数据代入公式即得出V50近似值650m/s),也就是说17层 芳纶复合靶板在 1.1克破片610m/s、600m/s弹速条件下根本不可能穿透,以此来 阐述“防弹叠层结构骤然破坏的三段式作用机制”、“三段式非均匀结构设计理 纶”没有科学试验依据,。(2)“三段式非均匀结构设计理论”提出采用“弱- 次强-强”三段式结构设计防弹结构只考虑降低成本因素,没有考虑防弹性能和 重量的因素,本末倒置。设计防弹材料复合结构,首先要确定防弹指标然后是重 量,最后才是成本,即要求“防弹性能高,重量轻,成本低”。在防弹指标确定 后,特别是V50>610m/S时,“弱-次强-强”三段式非均匀结构要比单一高强纤维 结构重量要高许多,只有在V50指标要求不高时,才可考虑三段式非均匀结构。 实际在防弹材料面密度为7.5kg/m2条件下(防弹头盔产品的面密度正是7.5kg/m2, 主体材料100%芳纶),玻纤30%芳纶70%的复合结构与芳纶100%的复合结构V50试 验值,分别是585m/s、630m/s,也就是说V50要达到610m/s以上,只有用100%芳 纶复合结构,不可能采用“三段式非均匀结构结构”及“玻纤30%芳纶70%结构”。 所例举“玻纤-芳纶-高强聚乙烯纤维”三段式非均匀结构根本无法工程化,首先 三种纤维性能相差很大,高强聚乙烯熔点138°c,芳纶400°c左右碳化,玻纤熔 点更高。其次复合树脂,高强聚乙烯纤维宜选用热塑性树脂,复合温度不能大于 130°c,玻纤、芳纶宜选用热固性树脂,复合温度不能低于150°c。再有三种纤 维压制复合材料的压力参数也有很大不同,玻纤2-4Mpa,芳纶8-10Mpa,高强聚 乙烯纤16-20Mpa。三种纤维性能及加工温度、压力参数相差如此之大,根本无法 制订加工工艺参数,如果硬要搞在一起,结果是玻纤压碎、高强聚乙烯纤维熔化 或热固性树脂没有固化完全,根本得不到高性能防弹复合材料。“三段式非均匀 化结构设计理纶”从来就没有指导防弹头盔复合结构设计制造,“提高了头盔防 弹性能、降低成本”更是无稽之谈,所谓“三段式理论”发现人陈晓99年9月才 到单位,根本就是为报奖瞎编的,早在该“理论”诞生之前,防弹头盔复合材料 结构就已通过试验确定了,主体为均匀的进口芳纶复合材料结构。   三、“开发主动降噪与骨导式送受话、激光及破片防护、头戴显示和夜视等 技术”造假   主动降噪送受话器组并非自主研发,而是陕西烽火集团烽火电声器材厂生产 的产品,只是拿来应用在装甲兵头盔上。夜视仪选用兵器北方夜视技术股份有限 公司的现有产品,装配在头盔上,并非自主研发。   四、“发明头盔工效与力学性能测试分析系统”造假   该系统是委托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戴诗亮教授等研制的用于测量头盔重心和 转动惯量参数的测试仪器,并非自主发明,况且该系统对头盔形状、悬挂系统设 计实用价值不大,只是对生产的头盔重心、转动惯量做测试比较,测试数据可靠 性及差,完全是一摆设。   五、战术指标:头盔防弹V50≥630m/s造假   头盔防弹指标被拔高了,头盔V50 630m/s只是一个试验值,定为产品的战术 指标,没有科学依据。首先军用防弹头盔科研立项指标为V50≥610m/s,成品盔 重≤1300g,防护面积≮1266cm2。其中V50指标是当时参照美军标V50≥ 610m/s (现美军盔V50达到650m/s、法军盔V50 680m/s)和原材料成本制订的(芳纶防 弹材料需进口,用量提高会加大成本)。要完成指标V50≥ 610m/s实际设计方案 时应考虑高出30m/s左右的余量,才可确保产品V50≥610m/s。设计芳纶复合头盔 面密度为7.5kg/m2时,头盔的试验V50值在615m/s—640m/s之间变化,其变化原 因是芳纶纤维品种、芳纶布织法不同及加工过程中其他因素影响了V50值,所以 产品V50指标定为≥610m/s是由防弹材料品种、复合结构及加工过程决定的,是 通过弹击试验得出的结论,防弹头盔安全性能国军标也采用此标准,大批量产品 军代局验收合格也验证了V50≥610m/s的科学合理性。V50≥630m指标没有科学依 据。   六、高强高模纤维织造技术造假   (1)没有采用退解加捻法对长丝施加一定的低捻度。(2)长丝织布加工方 式一种先通过整经机整经后织布,一种是将长丝放在张力可调纱架上引经织布, 纱线张力均匀是织布的基本要求,整经与否与提高纱线张力均匀度没任合关系。 (3)整经过程中对长丝没有施加任何浸润剂。   七、盔体复合材料结构设计造假   盔体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根本没有采用“三段式非均匀化结构设计理论”,所 谓理论是为报奖编的。玻纤/芳纶比例3/7是造假,实际盔体材料除表面一层是薄 玻纤布外(作用:提高盔壳面漆附着力)100%是进口芳纶。   八、“在盔壳面漆中添加微米级陶瓷粉末,提高了盔壳隔热效果”造假   根本没有添加陶瓷粉。再者,陶瓷粉加入聚脲-聚氨酯弹性体中分散不均, 很容易堵塞喷枪喷嘴,工艺走不通。   科技进步一等奖“军用头盔系统技术基础及系列化装备”主要完成人技术贡 献造假   周国泰 (1)没有提出项目技术方案,技术方案是由具体研究人员提出的。 (2)没有做芳纶织物复合材料防弹机理及结构设计理纶的系统研究。   周宏 项目参加时间不是1991年而应是1997年,因参与编写“QGF-02头盔” 报奖材料(没有参与项目任何研究)在获奖名单中由领导决定挂了第8名。没有 进行非均匀化结构防弹复合材料机理的数值模拟及弹道测试分析研究。数值模拟 由陈晓完成,弹道测试分析研究项目没有进行。没有参与军用头盔快速成型技术 研究,是花钱委托清华大学进行的。   施楣梧 除完成人情况表主要技术贡献1、6外,其他贡献都不属实。2、主要 由张华鹏完成,报奖材料里有关均摘自张华鹏博士论文。3、主要由吴铿敏、潘 菊芳完成。4、主要由戴诗亮完成。5、主要由王雷完成。   田风 没有参加任何研究。   堪玉红 没有参加任何研究。   王西亭 主要技术贡献1、2、3不属实。1、主要由戴诗亮完成。2、没有参与 研究。3、主要由胡汝能完成。 (XYS20070311)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