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有这样一种学术不端行为 王森 我接触过一些年轻的研究人员、研究生,他们因资历太浅而拿不到课题。但很多场合又 不合理地要求他们必须拿出科研课题成果,比如评职称,比如获科研奖,甚至是为了谋 个职位。形势所迫,他们中的一些人就走捷径,先写论文(著作、研究报告),写好后 再找下家。他们深知现在课题结项是很宽松很宽松的,尤其对大人物的课题,审查者都 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通不过的真是微乎其微,少之又少。那些“有本事”申请到科研 项目的领导、教授、博导、研究员等等大人物,或没能力或没时间认认真真把课题做好 的人多的是了,哪怕连组织人员写的功夫都挤不出来。往往到了该结项的时间,课题还 八字没一撇哩。这些小人物就钻大人物的空子。你有课题项目,我有论文(著作、研究 报告),我们互通有无,这真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小人物拿着写好的论文(著 作、研究报告)去找大人物,提出把自己的论文(著作、研究报告)放进大人物的科研 项目之中,作为科研项目的组成部分。 当大人物正为没有成果课题无法结项抓耳挠腮的时候,见到与课题相近的论文(著作、 研究报告)岂有不笑纳之理?于是,一笔新的交易又成功了。 我们常常见到成果(论文、著作、研究报告)上赫然列着课题项目负责人的大名,还有 一些年轻的研究人员、研究生的名字,下面骄傲地标示出基金项目名称,老中青结合, 搭配合理,项目名称画龙点睛,好大的一棵树,殊不知这其中可能也隐藏着猫腻:有的 项目负责人根本不知道成果的思路、内容,撰写者也对课题的基本情况不甚了了,双方 都是雾里看花,只是蒙局外人而已。这样的课题成果对社会有多大的价值,只有鬼知 道。 可悲可叹的是,国家的大笔科研经费被一些道貌岸然的项目负责人诓走了,其中用来私 人开销的也不在少数,大人物嘛,报销是不成问题的。 这种学术不端行为,害国家害后生,但有隐蔽性。由此可见,学术不端行为已经渗透到 学术研究的各个环节了。 (XYS20070224)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