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freedns.us)(xys-reader.org)◇◇ 从传言北京飞雪引起的思维混乱看不可鼓吹“敬畏自然” 作者:陶世龙   一条真假难辨的新闻   2007年7月31日 02:43 《北京青年报》发出一条消息《数伏天京城意外飘雪 花 》,随即被许多媒体所转发,输入"东三环附近昨日下午飘起雪花"用百度搜 索,找到相关网页约4,080篇。   8月2日,《京华时报》发出记者叶洲的报道《“气象部门未监测到飘雪 专 家表示当天不具备降雪条件伏天飞雪”说法不靠谱》也被众多媒体迅速以《气象 部门称北京下雪说法不实》之类标题转发,否定了北京青年报的报道。于是《北 京伏天下雪,是真是假?》成了个问题,网友[旷野孤狼]通过他的博客喊出《媒 体啊媒体:盛夏的北京到底下没下雪?》   按《京华时报》报道出来的北京市气象台台长郭虎的说法是:“7月30日, 市气象台没有监测到报道所描述的飘雪过程,'北京在三伏天里是根本不可能下 雪的,这有悖常理。’历史上,北京在夏季也从未飘过雪,北京下雪的最早时间 是10月份。”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预测减灾司司长宋连春表示赞同北京市气 象台的观点,中国气象局在当天也没有监测到飘雪的情况,更没有接到相关报告, 他同样认为北京在三伏天里不可能下雪。   没有监测到飘雪,专家们据此判定没有下过雪,有他的道理,科学就是要根 据事实来说话。   但是也不能排除气象台的监测点有限,会不会因降雪的范围很小,没有能记 录到。现在有人说目击飘雪持续了5分钟左右,雪片约有5分硬币大小,这就不好 简单否定。断言说北京在三伏天里根本不可能下雪,更未免有点绝对,因为在历 史上和北京纬度差不多甚至更低的地区,都有过夏天下雪的记录。在京华时报的 报道末尾,所附相关资料中就有:近20年来,出现在夏季并被记载的下雪过程有 4次:1981年6月1日,山西管涔山林区普降大雪;1987年农历闰六月二十四日, 上海市区飘起小雪花;同年6月5日,河北张家口地区降了一场大雪。今年6月18 日8时至19日凌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出现中到大雨,最低温度降至0℃以上 1℃以下,19日5时许,甘南州合作、夏河等地区转为降雪天气。   西部的甘肃比北京高寒,或不可比拟,但长江以南的地方也有夏日飞雪的记 载。江西省金溪县的金溪人民网在2007年6月22日8:05:28 发出的《金溪与六月 飞雪之谜》中,引用《金溪县志》的记载:“公元1653年,'金溪夏六月,炎日 正午,忽降大雪,仰视半空,玉鳞照耀,至檐前则溶湿不见 ’”,应该可信。 科学上也能解释,所以仅就一般常识来判断就不够了。(顺便记一笔,四川在线 于8月2日发出《六月飞雪之谜》与《金溪与六月飞雪之谜》文字完全相同。)   不过《北京青年报》记者的报道也不能使人信服,稍加分析,便可发现存在 疑点。   1、附近不少的居民都看到了这次意外的飘雪。何以只报道李小姐一人?   2、报道说:“记者看到,在这短暂的下雪过程中,雪片约有5分硬币大小, 刚刚落地便已经融化。”即下雪时记者应在现场,何以不对自己所见作更多的记 述?特别是文末又有“线索提供/李小姐”,应是在李小姐提供线索后记者才前 往的,而降雪过程仅5分钟,记者赶到后还在下吗?   3、“浮在半空的雪花和雨点夹杂在一起更像是远处的一片云雾”,记者是 如何辨别这不就是云雾,而是其中有雪花?   因此此报道出来后,未等到专家否定,已有人怀疑“不会又是纸箱馅子吧...] 我都怕你们记者了,不太相信,老是这样忽悠人,北京人都喜欢这样?”(腾讯网友 [支持:9人 反对:3人 中立:2人][时间:2007-07-31 07:38 来自: 222.184.27.*);大家别信这个新闻,是临时工报道的. 我们应该带着过年的心 情看此新闻 哈哈....(腾讯网友[支持:20人 反对:4人中立:0人]时间: 2007-07-31 15:37 来自:60.212.66.*);是在抄作吧?记者的照相机上哪去了, 怎么在这紧要关头连张照片也不留。。。估计照相机被大雨淋坏了。(腾讯网友 [支持: 2人 反对:0人中立:0人]时间:2007-08-02 13:07 来自:125.79.132.*) 有香港媒体称之为“北京青年报报道北京七月飘雪疑是假新闻”。   但由于那雪花落地即化,又没有录象或拍照,无有物证,北京气象台或其他 有关部门也未就此事作调查,肯定或否定都不容易,因此我把它叫做“一条真假 难辨的新闻”。   情理之外、意料之中的思维混乱   说是“情理之外,是因为无论7月31日北京是否下过雪,本不是个问题。即 使飘过雪,也是一种自然现象,无须大惊小怪。但《北京东三环附近昨日下午飘 起雪花》的消息传出后,网上立即沸沸扬扬,在腾讯网转发的北京青年报的报道 后面,此刻(北京时间8月5日5时11分)已有了1849条留言,而且相当多的人把 下雪与人事联系起来了。下面是具有代表性的留言选录。   [热] 腾讯网友 发表评论:[支持:20人 反对:0人 中立:0人][时间正好是阴 历6月]时间正好是阴历6月中旬,不由想起窦儿冤6月飞雪太相似了。难道是老天 可怜大家买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学,还要面对各种生活必需的不断涨价负 担?   时间:2007-08-02 12:23 来自:124.193.202.*   腾讯网友 发表评论 [支持:27人 反对:0人 中立:2人]大夏天的 下什么雪 明显的是老天爷在告诉人们有冤案发生了 那些煞笔专家还解释个P ... [查看全 文]时间:2007-08-01 23:51 来自 58.49.81.*   [热] 腾讯网友 发表评论:[支持:4人 反对:2人 中立:0人]北京要出大事了 老天在预告天下民众 ... [查看全文]时间:2007-08-02 15:13 来自: 218.90.138.*   [热] 腾讯网友 发表评论:[支持:10人 反对:8人 中立:0人]强烈要求取消 高考,现在学生太可怜了。   时间:2007-08-02 10:00 来自:59.41.140.*   [热] 腾讯网友发表评论:前几天,来自全国各地的几十位因法定接种疫苗造 成终身残废的儿童,以及家长们统一穿着印有"冤"字的黑衣,堵住国家卫生部的大 门十余天,情景惨不忍睹,冤情之重,泣鬼神,惊天地!"六月雪"老天爷知道无辜的 孩子们冤比天高,苦比海深!!!时间:2007-08-02 12:21 来自:116.217.113.   腾讯网友 发表评论:是不是有什么冤枉事呀?   时间:2007-08-02 15:10 来自:121.16.102.*PK Zone   腾讯网友 发表评论:如果是造谣,也就算了。如果真是6月飘雪,那就是天 怒人怨,说明世间发生了太多的不平事。   时间:2007-08-02 14:45 来自:125.45.205.*PK Zone   腾讯网友 发表评论:有怨情呢   时间:2007-08-02 14:27 来自:124.167.137.*PK Zone   腾讯网友 发表评论:一定有重大冤情   时间:2007-08-03 08:20 来自:202.99.23.*   不用再多举了,总之是喊冤成了主要诉求,而讲科学、理性的声音微弱。有 人提出:“已经证实不是雪花了,是当时EQ娱乐公司正在给旗下的一名歌手拍MV, 人工制造的雪花,被大风吹散下来的”(时间:2007-08-04 09:05 来自: 123.117.73.*)应该是查明真假的重要线索,但无人支持或注意。   不排除有借题发挥,借机发泄的因素,在海外的网站上,还可见有人借此为 陈良宇、郑筱萸等贪官喊冤,但许多人并非如此,而是真的相信天上的异常现象 与人间的是非相关,或者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说是在意料之中,是因为一个并不确定的北京伏天飘雪的传言,就引起如此 强烈的反应,说明天人感应的传统思维仍在起作用。而这一点在两年多前“人类 该不该' 敬畏大自然’?”的辩论中,就已经反映出来,“敬畏大自然”者占多 数甚至是绝大多数,经过这几年,连风水这样愚昧落后的东西都大发利市,稍有 风吹草动如伏天飞雪,就更要显现出来了 。   旧话重提:不可鼓吹“敬畏自然”   在“人类该不该'敬畏大自然’?”的辩论中,主张敬畏自然者发了不少议 论写了不少文章,听说还已结集出版,然而有一点他们无法说明,如果仅仅将自 然作为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来对待,正如荀子所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 桀亡。”与人事何干,何须人去敬畏,而又何必非用容易误会的“敬畏”一词不 可呢。   从这次伏天飘雪的传言就能引起一片喊冤声,有力地说明,可以看出一些人 不遗余力地反对所谓“科学主义”和鼓吹“敬畏自然”产生的效果,当然,不仅 仅是他们,主要也不是他们,而是统治人思想数千年的天命论思想在仍在起作用。 这种思想虽然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但仍根深蒂固,一有机会就要表现出 来。须知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是把自然作为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合一的天来对 待,天是万物的主宰,所以要敬畏了;同时也用以说明对人世的主宰也要敬畏。 敬畏自然是其总体,具体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对伏天飞雪的反应,也可以是其他。 譬如某地的岩石中有好似“中国共产党”几个字的痕迹,便命名为“救星石”; 将中国共产党得天下,解释为因其领导人的祖坟风水好,都是天命论或天命的潜 意识在作怪,而这一类宣扬天命的东西还颇有市场。   两年前我在《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警惕风水邪说蛊惑人心》一文中曾说: “如连封建文化的主流都视为妖妄的风水,今天也可以打扮成优秀的传统文化, 那还有什么神仙不可以出笼的,果真如此下去,是整个民族精神的崩溃,遑论什 么建设精神文明、先进文化!”五分钟的飘雪传言就可以引起轩然大波已见其端, 如有更大的自然灾害或异常现象发生,其后果将如何?特别是从这次北京飞雪事 件来看,作为有一定权威的媒体北京青年报和科学机构气象台的公信力,都已受 损。而如王建光先生在《公信力的危机:中国当代的社会病》一文中所说: “如果社会不同角色缺少公信力,久而久之,便造成社会大面积的'信任危机’ 的现象。。。这种现象是十分可怕的。”   亡羊补牢,未为晚也,网友旷野孤狼在《媒体啊媒体:盛夏的北京到底下没 下雪?》中发出的呼吁,我觉得是有积极意义的,便抄在这里作为本文的结束。   对于北京下雪事件,事情不是很复杂,北青报的报道依据是东三环的李小姐, 如果是虚假报道,这个李小姐就是最具造假嫌疑,也许当时他看到的不是雪,是 办公楼高层或飞机上丢下了什么垃圾,也没准是那个污染工厂释放的非法排放物, 被她误认为是雪花,并以此向北京报报料,形成震惊中外的北京下雪新闻。当时 还有其它证人没有啊?如果没有,这个李小姐会不会当时睡着了?做了一个梦, 梦醒之后把梦境当成素材报告给了媒体。如果可能,很有必要李小姐再出来澄清 一下当时的事实。也非常希望知道是否还有其它人同时看到,如果只是李小姐一 个人看到,或者就下几片雪恰巧被她一个人看到,那这个下雪的事实确实值得怀 疑。   再来看看京华时报,主要的依据是气象专家的观点,认为北青报的说法不可 靠。谁都知道,天气预报的准确性目前到底有多少?专家的经验当然不能全盘否 定,以自己的经验就否定某个亲眼见证者看到的事实,这些专家是否太相信自己 的经验了。我个人认为京华时报的做法欠妥,如果认为北青报的新闻有问题,可 以直接找到新闻的始作俑者李小姐,如果李小姐对是否看到雪的说法是拿不准的, 或者根本就不知道这回事,直接指出“某报”哗众取宠就行了,可以却偏偏搞了 一个气象专家 “曲线救国”,把俺们老百姓们弄得云里雾里。   另外,作为气象部门,是否也有责任和义务找相关目击者核查一下,雪花没 有飘到气象部门所在的办公室,不做点调查就说别人看到的事实不可能是佛爷有 点太主观臆断。京华时报可以捆绑气象部门一起调查一下啊。老百姓需要的调查 报告,不是道听途说,不是坐在家臆断推测。 公信力的损失不可轻视--从“北京伏天飘雪”是否该有个交代说起   刚发出《从传言北京飞雪引起的思维混乱看不可鼓吹"敬畏自然" 》,就看 到《新语丝》据央视国际2007年08月02日 11:07 上转发来自《西部网》的《北 京七月飞雪实属人造唱片公司拍MV所为》,不长,全文转发如下:   7月31日有报道称,在7月30日下午6点10分左右,在北京东三环附近出现了5 分钟左右的降雪,据气象专家介绍,这是夏天冷暖气流对流剧烈造成的。但8月1 日,EQ唱片有工作人员称,这一奇景,很有可能是当时在东三环附近拍摄其公司 歌手MV时的人造雪景。   西部网报导,7月30日下午6点10分左右,在东三环上长虹桥附近,有在办公 楼内的工作人员目睹了飘下的雪花,这一七月飞雪的现象,引起了众多关注。但 随 EQ唱片发出声明:昨日有工作人员在网络上看到相关报道,当时只是觉得很 新奇,但后经回忆觉得当时人们看到的星星点点的雪花很有可能是为正在拍摄的 MV所制造的雪景。   据悉,当时拍摄的歌曲,为该公司即将大力宣传的新锐创作人小文的主打歌 《东四环的雪》,根据种种原因,地点选择在了长虹桥附近,某座建筑的顶层上。 因这是一首伤心情歌,歌曲表现主要以回忆为主,但为了扣题,还是选择性的有 少许的造雪场景。也可能是因为当天大雨之前的大风,制造出的部分"雪花"被吹 散,市民看到后,误以为七月飘雪,但因为稍后的大雨,MV的拍摄只好仓促收工, 近日还会再继续拍摄。   一搜索,网上已有数十家网站转发,加拿大的温哥华天空新闻中心和 多伦多 第一网论坛都有,我见事迟了。这条报道比较合乎情理,可惜没有说清消息来源, 提供的材料也是后来的回忆推测,故称为“可能”,但如拿出查核“纸肉馅包子” 的精神,应该能够确认7月30日那天北京究竟有没有飘雪。遗憾的是似乎未见有 关部门的动静,是不是以为无关紧要,就这样模棱两可地淡化处理了?   然而群众心中的疑问并没有解决。所以旷野孤狼在呼喊《媒体啊媒体:盛夏 的北京到底下没下雪?》,而无论北京伏天飞雪的新闻是真是假,对北京青年报、 京华时报、北京气象台和中国气象局的公信力都已造成损伤,群众期待的也不仅 是在科学上的答案,而是就此观察媒体和有关部门能否诚实对待公众。   示人以诚,才能恢复群众对媒体、对科学机构的信任。须知精神上的信任, 其价值是不能用物质利益来衡量的。王建光先生在《公信力的危机:中国当代的 社会病》一文中说:“如果社会不同角色缺少公信力,久而久之,便造成社会大 面积的“信任危机”的现象。我个人认为,目前我们正在“公信力危机”的边缘 上。也许有人不承认,我自己也认为这可能有点夸张,但我认为这种现象是十分 可怕的”,我深有同感,如果公众对媒体、科学家、政府官员的话都不能相信或 者半信半疑,一旦有事,何以号令、组织、指挥群众呢?汉成帝建始三年(公元 前30年),就发生过一个发大水的谣言竟使长安百姓与官员都惊恐奔向城头的事 件*,事后,汉成帝下诏称这是因为“苛暴深刻之吏未息,元元冤失职者众。”, 即吏治的腐败,“遣谏大夫林等循行天下。”**派出监察官员到各地巡视,作恢 复信任的努力。这是正史中可信的记载。(**汉书卷一十一 成帝纪 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hansu/hsu_011.htm;*汉书卷二十七下之 上五行志第七下之上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hansu/hsu_036.htm) 历史的教训,在今天也值得鉴戒的。   猛然想起,23年前,出现过一次把人造冰块当成《天外来客》报道的事件, 如北京青年报报道的飘雪确为人工所造那就太相似了。当时中国新闻界是提到 “公信损失”的高度来认识的。当年报道的经过和事后的纠正与评论,在网上居 然都有保存,读后感到当时对新闻失实是很重视的,反省也是比较深刻的,值得 今天参考,便都收录在后面。 谁来赔偿“公信损失” ——由《天外来客》想到的 http://www.hubce.edu.cn/jpkc/2007xwx/ssbdpp/50.html 原稿 天外来客   新华社长沙4月8日电 (记者王风)昨晚十九点零五分,长沙市南区大古道 巷小学院内,从天而降一重约五斤的大冰团。   大古道巷小学教师杨树辉告诉记者,当时正值一阵小雨初停,校院内万籁俱 静,突然听到“啪”的一声响,他和其他教师跑出来一看,只见一团冰卧在校院 内的操坪上,由于冰团刚好落在草操坪的一个小水洼里,因此没有被摔碎。当即 将它送到附近的一家饮食店的冰箱里保存起来。   这团冰呈纺锤形,约一市尺长,两头晶莹透亮,中间雪白,有明显的线状条 纹。   据长沙市一些老人讲,四月的长沙,已是春暖花开,天上落下这么大的冰团 实属罕见。目前,有关单位正准备对这位“天外来客”进行研究。 (1984年4月9日 湖南日报) 真相   新华社长沙4月13日电(记者王风)4月7日晚在长沙市南区大古道巷小学院 内发现一块约5斤重的大冰团,经有关部门查实,并非“天外来客”,而是一块 人造冰。这块冰是附近一家工厂运生产用冰过程中掉落,被人拣起扔进这个学校 院内的。 (1984年4月14 日 人民日报) 揭发     “天外来客”的失实报道,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严重地损害了党的新 闻工作的信誉,它是这样传开的:   四月七日下午七点多钟,湖南电视台接到长沙市大古道巷小学教师杨树辉的 电话,反映七点零五分从天上降落了一个大冰团,请记者前往采访。电视台记者 带着摄像机赶到了现场。一方面观察了这个冰团,一方面访问了提供情况的老师。 当晚十点钟在《晚间新闻》中首先播出。   与此同时,湖南电台接到了电视台记者的这条消息稿,也在当晚十点半钟的 《快讯》节目中播出。第二天,两台又分别向中央电视台、中央电台发了稿,在 九日这天相继播出。新华社总社向全国各报刊发了消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及 许多省报均于九日见报。“美国之音”也广播了这条消息。于是这位并非天外来 “客” 的假报道,由湖南省传到了全国乃至世界。   四月九日,湖南电视台接到观众质疑的电话,便派记者调查,事实证明并非 “天外来客”,在当晚十点钟《晚间新闻》中做了更正,并向观众致歉。但是, 湖南电台在收到听众表示怀疑的电话时,接话人却回答说,新华社都发了消息, 这是真事,四月十日,又接到南区广播站吴钰同志的电话,才引起了重视,即派 记者调查,于晚上六点半钟《快讯》中播出《更正》,接着向中央电台发了更正 消息。四月十四日中央电台在早上《报纸摘要》节目中广播。人民日报及其他报 纸相继刊登了新华社“天外没有来“客” 冰块原是人造”的更正消息,这场闹 剧才算结束。(丁 寒) (1984年第1期 《湖南广播电视通讯》) 评论   “长沙市上空落下一块约五斤重大冰块团,有关单位正准备对这位'天外来 客’进行研究”。这条消息立即轰动一时。四月七日夜里,也就是这件事发生的 当天晚上,湖南省电视台和湖南人民广播电台就播出了这条消息。次日是星期日, 到了星期一,也就是四月九日这一天,《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 报》、《湖南日报》、《长沙晚报》等多家报纸,也都报道了这条消息。   这位所谓“罕见的天外来客”,不但有详细的降落时间和地点,还有人听到 了落地的响声,而且原物俱在。看来,这似乎应当是无可怀疑的事实了。然而, 竟也有人怀疑,有人不安。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这位“天外来客”并不是真正 来自天外,它只不过是一块普普通通的工业用冰。这几位怀疑、不安的人,便是 真正的知情者。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四月七日下午四点多钟,长沙市红旗织布厂的青工周 建广用板车拉冰,行经凹凸不平的麻石路上,车子颠簸得很厉害。路过大古道巷 新春街三号门口时,掉下了一大块冰,被住在二十二号(三号的斜对门)的女工 肖峰等人看到了。他们好心地告诉拉冰人:“冰掉了!”但周建广不当一回事, 没有拣这块冰就走了。放学回家的孩子们看见马路上有块冰没人要,便砸开来玩。 住在五号门三楼五门的待业青年李未残出门理发,碰到孩子们玩冰,就从中挑了 一块大的,边走边玩。李未残又碰到了他的好朋友李科,便将冰块丢给李科,叫 他接住。李科说:“这是死人子冰!”(指给尸体防腐降温用的冰)他没有接, 冰掉在地上又摔碎了一些。李未残理发归来,看见冰块还在路旁,便拣起那块最 大的扔进了大古道巷小学的水泥操坪上。学校的杨老师听到响声,出来一看,见 到这块冰,以为是从天而降,便急忙给打省市气象部门、科委科协和新闻单位打 电话,这时大约是晚上七点多钟。长沙晚报和湖南电视台的记者闻讯后,先后赶 到现场采访,新华分社的记者也赶到暂时存放这块冰的饮食店里开冰箱察看了这 位“不速之客”。于是,“天外来客”光临长沙的消息,便很快传到了全国。   当天晚上,李科在电视里看到了这则消息,他惊奇地对他父亲说:“这不就 是李未残丢进学校里的那块冰么?”李科的父亲李华,是长沙市长征木材厂的汽 车司机,他了解了事情的经过以后,心里十分不安,想赶快把事情的真相报告有 关部门,以免给国家造成损失。但是第二天是星期日,所以直到星期一,他才和 李科、李未残去将这件事的经过报告了当地的户籍警。 现在,这条严重失实的 新闻已作了更正了,但从中应当吸取什么教训呢?   新闻要新,不但内容要新,而且从时间上来说也要快。因为慢了,可能使有 价值的新闻变成过时的“旧闻”。所以要抢新闻,要争取时间。但快,应该以真 实性为前提,比起思想性、真实性来,快是第二位的。失实的新闻,假新闻太快 了,不但无益,而且有害,不管你有意无意,只能有损党和新闻单位的威信。   新闻要真实准确,说来容易,做到颇难。这里面不大但有责任心问题,态度 问题,也有方法、水平问题。经验证明,讲成绩的稿子,表扬赞美的稿子,往往 容易渗进水分,夸大事实。因为即使严重失实,受表扬者往往一笑置之,不会找 上门来。而揭发批评的稿子,讲缺点、错误的稿子,则要慎重得多,因为搞错了, 人家会不服气。“大跃进”期间,浮夸风盛行了一阵子,“文革”中,讲假话更 是吃香。但即使是在那样的条件下,许多党性强的新闻工作者,仍然坚持了实事 求是的原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恢复了实事求是的光荣传统,党不但向 我们重申了新闻要真实的原则,而且为我们新闻工作者提供了讲真话的环境和条 件,要我们讲真话,讲真理。我们不能辜负党的信任,一定要加强责任心,提高 分析辨别事物的能力,使准和快有机地结合起来。“得言不可不察”,“察尔后 不可不思”,切忌先入为主、偏听偏信、猎奇和想当然。关系重大的新闻,即使 到过现场,耳闻目睹了,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因为世界上的事物是复杂的,稍 有不慎,就有可能闹出笑话来,给党和人民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郑 重) (1984年第1期 《新闻工作通讯》) 点评   关于“天外来客”假报道的评论已经很多了。这里,讲点“题外话”——媒 体在购买了“新闻商品”生产者的“劣质商品”后,应不应该进行经济索赔。   通讯社是专门为媒体生产新闻产品的机构。计划经济时期,它向全国的媒体 提供新闻稿件,不收任何费用。现在,它不再无偿提供新闻稿,无论那家媒体需 要它的稿件,都必须支付费用。   市场经济时代,包括新闻在内的一切产品都应该参与商品交换,这是很正常 的。问题是,如果出售新闻稿件的通讯社向媒体提供了伪劣产品,如何追究责任, 如何索赔损失呢?要知道,媒体一旦发表了虚假新闻,其“公信度”是要大打折 扣的,其经济损失也是不言而喻的。   今后,如果再有像《天外来客》之类的荒唐新闻出现,各媒体在遭受戏弄之 后,除了自我反省“有眼无珠”之外,是否也应向制假、出售虚假新闻产品的单 位(通讯社)索赔经济损失呢? (XYS20070806)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freedns.us)(xys-read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