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何大澄:伦理应以科学为基础 马佳 北京科技报07/05/29   胚胎干细胞的实验将拯救很多人的生命———   一场由胚胎干细胞研究引发的跨界论辩在上周进入了白热化。   5月18日,央视新闻调查记者柴静在题为《每一项技术的背后都是生命》的 博客中提及了军事医学科学院干细胞研究中心主任裴雪涛对自己从事的胚胎干细 胞研究的思考:   一个十四天的胚胎细胞,就会有神经系统的反应,就能够感知光与热。想到 这里,就不能不去想自己的工作……人这样贪婪地想要活下去是对还是错,甚至 会想,人这样的做法到底是在拯救人类还是毁灭人类,人类的文明轮回是不是与 此有关,狮身人面像难道不可能是上一次克隆人的遗迹? 一场争论由此开始。   方舟子:用以研究的胚胎尚不是人   方舟子在其博客中针对裴的感慨提出两个观点:第一,14天的胚胎的细胞刚 刚开始分化形成三个胚层,神经组织此时还没有出现,是不可能像裴雪涛所说有 什么神经系统的反应的。第二,人的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材料用的是5天的胚胎, 只是一团针尖大小、没有分化的细胞,不应该当作是一个人。   方舟子认为,裴雪涛没有足够的信心和意愿来尽力推进干细胞研究,不适合 于继续领导这一课题。   面对方舟子的质疑,裴雪涛通过媒体作出回应表示,神经一旦开始发育就被 界定为有神经性反应,而且这是英国人提出来的。至于5天是不是生命,这没有 定论。   针对方舟子认为他该考虑“下课”的问题,裴雪涛说:“我不知道心存疑虑 是什么意思。我只是觉得干细胞研究不能乱来。胚胎干细胞研究怎么做,总是要 制定出相应的原则和基本准则。科学总是一把双刃刀,我个人的理解并不能阻碍 国家的推动。”   网友:技术背后都有生命   网友姬十三见方舟子对柴静和裴雪涛的观点针锋相对,也参与了进来力挺柴 裴一方,认为这两人是对技术的反思而非停滞,并明确支持每一项技术背后都可 以找到生命,并将方舟子称为“技术流”。   柴静:把科学问题唯技术化更危险   对方舟子的再三质疑,柴静在博客中做出回应。她提出,把科学问题唯技术 化而忽视对伦理学的边界、生物安全的边界的思考,忽视科学研究的终极目的, 带来的危险要更大。对于裴雪涛是否不自信,柴静表示,科学研究的重要前提是 自知无知,并且勇于质疑和批判,不能因此就怀疑一个人的资质,并且提出中国 的科学不在于对效率和成功的狂热崇拜。   方舟子对自己的观点作了重申,但对裴雪涛的评价已经不太客气,形容裴的 观点是神吹胡侃。   对于胚胎干细胞研究及其可能产生的伦理问题应该如何认识?北京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细胞增殖与调控教育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何大澄教授在接受本报记 者采访时提出了他个人的观点。   针对胚胎的发育情况,何教授告诉记者,14天的胚胎还是神经板组织【方舟 子按:此处有误。神经板是在18天以后的胚胎才出现的】,是神经系统的前身, 这时候还不能算是神经系统。他表示,这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何大澄教授认为“生命从什么时候开始”的问题已经超出了生物学范围,是 一个伦理学问题。但伦理学也是以科学为基础的。对于人来说,当他有了自我意 识的时候就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就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了。   何教授告诉记者,生命可以说很早就有了,精子和卵子就是生命的一部分, 就如同我们人体的各个器官是生命的一部分一样。英美国家曾经都强烈地反对人 的胚胎干细胞研究,但现在都解除了禁令。因为最初人们都认为胚胎干细胞用于 研究都是不可能成活,不可能继续生长成人,因此等于变相的杀死生命。但是在 克隆研究中,培养一个生命不需要胚胎,单个的体细胞就可以培育成为一个完整 的生命,那么我们是否应该把普通的细胞也看作是一个生命?   他强调说,人文和科学在双方的发展中是相互作用的,这种作用也非常强烈。 伦理道德应该以科学为基础。“我们可以想想,一般人眼中认为的用胚胎干细胞 做试验是毁坏了一个未成熟的生命,但是这种试验所得到的更多的成绩我们也应 该看到,比如我们可以拯救很多真正的成熟个体的人的生命,让他们远离疾病的 折磨。” (XYS20070531)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