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   对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师倪志安的揭发信   尊敬的方舟子老师您好!   我是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07届研究生,我现在向你检举揭发我院 教师倪志安剽窃和抄袭我的论文的情况:   2005年9月,我写了一篇题为《论马克思和恩格斯以人为本的生产力发展观 及其现实意义》的文章。由于当时我导师邹学荣老师因公出差,我就请倪志安老 师帮我看看能否发表。倪老师看后说文章很有新意,要我继续修改,同时也提出 了一些建议。大约一个月后,我又将第二次修改好的文章请倪老师帮我审阅。这 次倪志安老师说我的文章如果继续修改,可以发档次高的期刊,并同时建议版面 费由他出(他当时说版面费要七、八千,这对我无疑是个天文数字),他排第二 作者,我当时心情非常高兴。这之后又经过两次修改,到了2005年12月份,倪老 师说文章可以发表了。2006年开学后,我打电话问倪老师,文章是否发表了。倪 老师说他经过一段时期的认真思考,认为要论‘生产力’,单独一篇文章说不清 楚,他准备自己出钱写一本论‘生产力’的书,我可以参写其中的某一章。当时 我内心非常生气,也将信将疑。但由于毕业临近,我只好匆匆的将其中的第二稿 (因为我没电脑,只有手写稿,第三、四稿都交给倪志安了,直到现在还在他手 上)投出去,最后发表在《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上,题目是 《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实践生产力观》。   2006年12月份,我在学院图书室浏览杂志时,意外地发现在《哲学研究》上, 有倪志安发表的一篇题为《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生产力观》的文章,其中内容与 我之前交给他的第四稿基本雷同,与我之前在《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上公开 发表的文章部分雷同。我曾经向我院的相关领导私下简单地反映过此事,但倪志 安知道之后反而说我是抄袭他的。他也知道我是穷学生,打不起官司。所以他厚 颜无耻的对我说:”我们打官司嘛!”我气愤地已经快疯了!   我将我和倪的文章传给你,请你鉴别,并请你帮帮忙,给我出出主意。   一、倪志安公开发表的文章《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生产力观》,其中第三部 分“传统教科书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的误解”(《哲学研究》2006年第11期):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生产力观使人类对生产力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它以 实践思维方式来理解生产力的生成、本质和规律,为人们解决生产力问题提供了 科学方法论。可是,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生产力 观存在着这样的误解:   第一,混淆了生产力和生产等基本概念的含义。我国传统教科书对生产力和 生产的混淆源于苏联教科书,而苏联教科书对这一问题的误解则源于斯大林。斯 大林曾经在马克思的“劳动过程的简单而苏联教科书对这一问题的误解则源于斯 大林。斯大林曾经在马克思的“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活动或劳动本身, 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观点的基础上,对“生产工具”进行强调,明确指出: “用来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工具,以及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来使用生产工 具、实现物质资料生产的人,———所有这些因素共同构成社会的生产力”。 (《斯大林文选》上卷,第195页)根据斯大林的观点,苏联1959年的《政治经济学 教科书》修订版认为生产力(实质上是生产———引注)包括人、生产工具和劳动 对象,但对生产力没有进行明确的定义。我国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也一 直将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划分为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这三大要素又划分 为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或者说主观要素和客观要素):劳动者是人的要素,是生产 力的主观要素;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是物的要素,是生产力的客观要素。尽管我国 1995年版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将生产力定义为:生产力是 “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 要的客观物质力量”,比较正确地指出了生产力是人们在实践中展现出来的一种 能力,但和传统教科书的生产力定义一样,它也忽视了人们在现实的实践中组织社 会生产的能力,并且依然将生产(劳动)过程的要素等同于生产力的要素。从思维 方式说,它属于从实体理解生产力的构成和要素,从人改造自然的单维度理解生产 力。   第二,没有厘清“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等概念的真正含义。在 1851年致安年科夫的信中,马克思指出,任何“社会形式”都是人们在现实实践中 交互作用的产物,但人们不能自由选择某一社会形式,是因为“人们不能自由选择 自己的生产力———这是他们全部历史的基础,因为任何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得的 力量,以往活动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21页)传统教科书通 常根据马克思这句话,把生产力理解为一种现存的、固定的、客观的物质力量,而 将精神生产力仅仅视为一种精神或意识的东西,处于从属于物质生产力的地位。 实际上,所谓物质生产力就是人们在物质财富的生产中所展现出来的一种实践能 力。而所谓精神生产力,首先是指人们在精神生产中所展现出来的一种实践能力, 因为精神生产本身也是生产的一种特殊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支配;其次是 指既有的精神生产的成果,这些成果作为“人类的精神食粮”,对于提高人们在生 产、生活和社会关系实践领域的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马克思统称这二者为 “精神生产力”)。精神生产力不仅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构成部分,而且对物质生 产力的发展状况如何起着内在的制约和促进作用。尤其是随着当今知识经济社会 的发展,精神生产力在社会生产力中所起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   第三,脱离人的发展及其丰富的社会关系来研究生产力。马克思早就指出: “表现为生产和财富的宏大基石的……是社会个人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 全集》第46卷下册,第218页)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的教条式的理解,早期传 统教科书认为,社会主义一旦建成,生产关系就会自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政治经 济学研究的对象不是生产关系,而是生产力。虽然斯大林曾经指出政治经济学的 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但是在他看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本上是适应生产力的发 展的,所以研究生产关系也就成了一句空话。而且,生产关系在他那里仅仅是一种 抽象,与人们在现实实践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毫不相干。我国理论界在上世纪50、 60年代关于生产力的大讨论中,很多学者也认识到了生产力不能自行增长,生产力 也需要解放和发展,但对于人在生产力中的地位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没有看到人 们组织社会生产力的实践能力就是生产力,没有看到生产力总是潜存于社会关系 之中,而是仍将生产力当作一种独立的物质力量,并且把生产力与国民经济的生产、 分工和结构布局等混同起来。由于受传统教科书观点的约束,关于生产力的研究 一直未能取得较大的进展。这些误解的根源与人们脱离现实的人、尤其是不从实 践维度理解生产力问题直接相关。要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是从实践维度 理解一切相关哲学问题。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立足点是社会化的人类,就是从实 践维度理解的人类。作为社会化的人类的人,不是抽象的、具有某种普遍理性的人, 而是生活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中、具有不同的意志和欲望、从事现实的实践活动的 人,即实践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才认为“生产力是人们的实践能力的结 果,但是这种能力本身决定于人们所处的社会条件,决定于先前已经获得的生产力, 决定于在他们以前已经存在,不是由他们创立而是由前一代人创立的社会形式”。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21页)可见,马克思不是将生产力视为一种脱离 人的、异己的物质力量,而是把它看作人们本身的实践能力,人们的这种能力的发 挥则取决于人类的“社会形式”和“社会条件”等。这就要求我们从实践维度理 解生产力,从实践维度理解生产力的构成和生产力的社会组织形式。尤其在社会 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今天,忽视精神生产力、忽视社会组织形式(即组织社会生产) 的生产力,不仅会违背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还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二、张均德公开发表的文章《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实践的生产力观》,其中第 三部分 “反思传统理论对马、恩实践的生产力观解读的主要失误”(《广州社 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年第 2期(总第 13期) :   1、没有厘清 “物质生产力”和 “精神生产力”等概念。   传统理论将物质生产力当作是客观的物质力量, 而将精神生产力仅仅视为一 种精神或意识的, 处于从属于物质生产力的地位。这导致人们长期形成一种只见 物而不见人的思维方式, 从而在相当程度上轻视了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应有地, 并 对社会主义实践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事实上, 根据马、恩实践的生产力观, 我们 可以得出:物质生产力, 就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实践 能力。精神生产力, 首先是指人们在精神生产中所展现出来的一种实践能力, 因 为精神生产本身也是 “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 [6](p121) ; 其次, 既有的精神成果, 作为 “人类的精神食粮”, 对于提高人们在生产和社会关系实践领域的能力, 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长期脱离人的发展及其丰富的社会关系研究生产力。   马克思早就指出, “表现为生产和财富的宏大基石的……是社会个人的发展” [3](p218)。基于对马、恩生产力观的教条式的理解, 传统理论认为 一旦通过社会制度解决了最根本的生产资料所有权问题后, 人与社会组织的活力 自然会激发出来。但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表明, 解决了生产资料所有权问题后, 人与社会组织的活力仍有待进一步挖掘。产生这种情况的最根本的原因, 就是将 人丰富的社会关系简单化为抽象的生产关系, 没有看到生产力总是潜存于人们丰 富的社会关系之中,仍将生产力当作一种独立的物质力量, 并与国民经济的生产、 分工和结构布局等混同起来, 所以关于生产力的研究也就不可能取得较大的进展。   3、把生产力当作一种脱离人的、既得的物质力量。   在 1846 年致安年科夫的信中, 马克思指出,“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 产力—这是他们全部历史的基础, 因为任何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得的力量, 以往活 动的产物” [10](P320-32)。传统理论通常据此把生产力理解为是一种既得的、 强大的物质力量, 决定着生产关系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实际上, 这是以一种僵 化的、物本主义的思维方式而非以实践的思维方式去看待生产力的结果。人作为 生产力的主体, 人的发展既是生产力发展的前提, 也是马、恩全部学说的旨归。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马克思认为: 生产力 “是人们实践能力的结果……是人们 的生产力……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 即生产力所体 现的, 不是物质力量而是人们的实践能力。而人们的实践能力的发挥状况, 则取 决于 “人们所处的社会条件,先前已经获得的生产力,不是由他们创立而是由前 一代人创立的社会形式”[10](P321)。由此得知, 马克思在这里不是将生产力视 为一种脱离人的、固定的物质力量, 而是看作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实践中所体现出 来的实践能力。   谢谢您!祝您万事如意!   张均德   2007.10.19   (附)对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师倪志安的控诉信   尊敬的学校(院)领导:   我是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07届研究生,我现在向你们检举和控诉 我院硕士生导师倪志安的卑劣行径:   一、剽窃和抄袭我的论文   2005年9月,我写了一篇题为《论马克思和恩格斯以人为本的生产力发展观 及其现实意义》的文章。由于当时我导师邹学荣老师因公出差,我就请倪志安老 师帮我看看能否发表。倪老师看后说文章很有新意,要我继续修改,同时也提出 了一些建议。大约一个月后,我又将第二次修改好的文章请倪老师帮我审阅。这 次倪志安老师说我的文章如果继续修改,可以发档次高的期刊,并同时建议稿费 由他出(他当时说稿费要七、八千,这对我无疑是个天文数字),他排第二作者, 我当时心情非常高兴。这之后又经过两次修改,到了2005年12月份,倪老师说文 章可以发表了。2006年开学后,我打电话问倪老师,文章是否发表了。倪老师说 他经过一段时期的认真思考,认为要论‘生产力’,单独一篇文章说不清楚,他 准备自己出钱写一本论‘生产力’的书,我可以参写其中的某一章。当时我内心 非常生气,也将信将疑。但由于毕业临近,我只好匆匆的将其中的第二稿(因为 我没电脑,只有手写稿,第三、四稿都交给倪志安了,直到现在还在他手上)投 出去,最后发表在《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上,题目是《论马克 思和恩格斯的实践生产力观》。   2006年12月份,我在学院图书室浏览杂志时,意外地发现在《哲学研究》上, 有倪志安发表的一篇题为《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生产力观》的文章,其中内容与 我之前交给他的第四稿基本雷同,与我之前在《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上公开 发表的文章部分雷同。我曾经向我院的相关领导私下简单地反映过此事。   二、诬告诽谤,打击报复   倪志安的硕士生知道我向学院反映其导师的抄袭行为后,多次当面对我说: “你再说嘛,看老子弄不死你!”等等许多类似的的话(我推测是倪志安指使 的),严重威胁我,搞得我很长一段时间精神非常紧张,不敢轻易出校门,以防 不测。   令人非常愤怒的是,他的报复行为还远未结束。2007年元月份,我在涪陵党 校参加试讲。在我试讲之后,涪陵党校的领导对我比较满意,打算录用。没料想, 倪志安指派他的学生牛俊友、李丽昆等人去涪陵党校肆意散布关于我的流言蜚语。 由于他们的诬告,最后涪陵党校就没录用我,使我失去了难得的工作机会。   他从来没有指导过我的毕业论文,但在5月底硕士论文答辩上,他竟然当着 众多答辩评委和同学,声称我的毕业论文是他指导的。我当场就立即声明,我的 论文是我导师指导的。他恼羞成怒,于是在我回答问题时,就故意使我难堪。不 久后的某一天,在我从八教去梅园的路上,倪志安的轿车突然飚到我面前,他从 车窗探出头对我说:“不看你造孽,老子碾死你呢!”其厚颜无耻和歹毒由此可 见一斑。   答辩后,我只好再去成都另找工作。这大大增加了我找工作的成本,只得大 量借债,致使我现在生活极为困难。我在成都的这段日子,又有人不断在我同学 和我朋友那里到处散布我的谣言,比如说我剽窃老师的文章,人品很差等等,弄 得我现在都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我有充分理由证明这是倪志安指使的!   对倪志安的种种卑劣行径,由于各种原因,我忍耐了很久。我曾经总是忍气 吞声,想委曲求全,图个平安。但他却步步紧逼,严重影响了我的工作、生活, 严重损害了我的名誉,严重威胁了我的人身安全!我已无路可退!   尊敬的领导,我无法再沉默!我恳求学校、学院领导认真妥善处理,希望能 在近期内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复。我保留进一步向相关组织和媒体反映的权利。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07届毕业生: 张均德   2007年9月9日 (XYS20071021)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