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孔东梅写外公《改变世界的日子》   翟华   在近年来出版界的“毛泽东热”中,孔东梅女士著《改变世界的日子——与 王海容谈毛泽东外交往事》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一本书,因为孔东梅是李敏的女 儿、毛泽东的外孙女,而且与其“对谈”的王海容也是毛泽东的侄孙女,曾经是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外交部炙手可热的“通天人物”。这本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在 2006年8月出版后,国内媒体赞誉有加。我2006年底回到北京在西单图书大厦购 买到的这本书已经是第二次印刷,可见在书市上销量也颇为可观。不过,这样一 本只有7万字的小书,却卖到了32元人民币。相比之下,同时购买的由另外一位 “通天人物”章含之女士所著的《跨过厚厚的大红门》的字数高达38万字,定价 却不过是33元人民币。可见孔东梅的书有相当的含“金”量。   可惜,孔东梅这本新书的含“金”量只是金钱的“金”。书中所提到的火烧 英国代办处、毛主席会见斯诺的谈话、中美乒乓外交、基辛格访华、尼克松访华、 中国进入联合国、田中访华等事件早已为读者所熟知,孔东梅不但没有提供任何 生动、翔实的第一手历史资料,却不惜笔墨在有限的篇幅内大量引用已经公开出 版的书籍和文献。本书中唯一可以称为“爆料”的独家故事是毛泽东17岁那年 “外公的初恋”,但却与《改变世界的日子》主旨扯不上什么关系。孔东梅参考 和引用的书籍包括了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熊向辉著《我 的情报与外交生涯》、陈敦德著《毛泽东尼克松在1972》、吴旭君著《毛主席的 心事》、林克、吴旭君、徐涛著《历史的真实——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的证言》 以及斯诺、尼克松、基辛格等人的回忆录。说的不客气一些,在本书中的主要章 节中作者所作的工作就是把上述材料中的毛泽东三个字改写成“外公”两个字。 比如,52页有这样一段:“1958年,外公在接见我驻外大使时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一向所想的是同美国闹成僵局20年,对我们有利……’”。毛泽东这段话是 引自中央民族出版社《外交战略家毛泽东》第102页,孔东梅把“毛泽东”改写 为“外公”以示亲切,却使用“我驻外大使”这样的官样文字,上下文显得十分 不协调。孔东梅女士号称“与王海容谈往事”,但书中却绝少引用王海容的原话, 只是反复使用“给海容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模棱两可的文字。书中第70到75页 大段引用毛泽东与斯诺的谈话记录,本来与王海容无关,作者却自作聪明地加了 这样一个引言:“外公与斯诺谈话给海容留下深刻印象的内容是:……”此外, 书中第153页提到伊朗阿什拉芙公主访华,王海容以礼宾司负责人的身份到机场 迎接。当时阿什拉芙公主见到王海容说了一句:“我还以为你是献花的小姑娘 呐!”这样一个生动的细节,却不是出自王海容本人的回忆,而是引自阿什拉芙 公主的《伊朗公主回忆录》。   在70年代的国际舞台上,先后任副外长、外长的乔冠华出尽风头,但是在孔 东梅的笔下,乔冠华只不过是在联大宣读了几篇政府文告的技术官员。本书第 104页描写中国首次参加联大,代表团乘机赴美国居然这样写道:“…大家登机, 海容等代表团领导在头等舱落座,下一站就要离开祖国了!”好一个“海容等代 表团领导”!其实,在头等舱落座的不但有王海容,也有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吧。 孔东梅这里不提同机赴美、在经济舱落座的章含之也罢,却实在没有必要把乔冠 华贬低到“等”字系列中去。书中第42页描写王海容初到外交部的情景,同样略 去了向外交部领导报到的场景,却莫名其妙地写了一句“在海容楼上办公的外交 部部长助理龚澎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时年50多岁的她风度翩翩,精明强干 而且和蔼可亲。”至于龚澎是乔冠华的夫人、此后因病逝世都没有交待。王海容 与章含之的关系不佳是尽人皆知的事实,我们无法断定作者是否用褒扬龚澎的方 式来贬低乔冠华的下一任夫人章含之,但是我注意到孔东梅全书中唯一一次提到 章含之是在“尾声”第162页引用新华社“毛泽东主席会见赞比亚总统”的电讯: “参加会见的还有周恩来总理、王洪文副主席、王海容部长助理、唐闻生和章含 之。”在115页,孔东梅写道:海容“抱病参加了4日在人民大会堂与黑格将军的 谈判,看来就是在那次黑格准将说起了那个该死的词——Viability。海容正病 得一塌糊涂,不过她很快得知——出事了。”到底Viability这个词到底为什么 “该死呢”?作者欲言又止,吊起读者的胃口,却不仔细交待。好在章含之作为 翻译参加了那场谈判,对于viability事件在《跨过厚厚的大红门》中有详尽的 描述。原来那场会谈是周恩来总理亲自参加,黑格在谈判中表示美国关注中国的 viability。这个词当时被翻译为“生存能力”,引起周恩来的不悦。会谈以后, 周恩来要求翻译查阅权威的英英大辞典,确认viability的确切意思。周恩来说 如果这个词确实是“生存能力”,他要驳斥黑格。章含之等人查阅了牛津、韦伯 斯特大辞典之后,证实了viability的确含有“生存能力”的意思,周恩来据此 批驳了黑格,表示中国有能力捍卫领土,中美关系必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这 样翔实的纪录,孔东梅因人废言不予引用,不能不说又是一个败笔。   此外,孔东梅书中还有许多一些自相矛盾的事实和编辑错误,举例如下:   第62-63页:1970年10月1日,斯诺应邀登上天安门城楼,“在那里,他见到 了我的外公毛泽东。”“没有人想到,这是外公最后一次登上天安门”。事实上, 1970年国庆并不是毛泽东最后一次登上天安门。毛泽东在1971年五一国际劳动节 也登上了天安门,就是在那一次林彪与毛泽东不辞而别,许多回忆录中都有提及。   第67页:1966年8月18日,“外公从丰泽园搬到游泳池,斯诺是他在这里会 见的第一位外宾”。“斯诺一行的车停在游泳池门前,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 兴和副主任张耀词上前迎候…斯诺从他们的军装和身份上判断,这是两位将军。” 解放军在1965年5月就取消了军衔制,当年凡是军队干部都穿四个兜的草绿色军 装,不知斯诺如何从军装上判断汪、张二人将军的身份?   第71页,在引用毛泽东、斯诺谈话内容的同时,刊登北京饭店的照片,说明 是:“当年会谈的地点北京饭店今貌”。在第67页明明写毛泽东是在游泳池会见 斯诺,北京饭店怎么又成为了“会谈地点”?从常识上看,中外会谈在中南海、 人大会堂都有可能,北京饭店一般不应该成为“会谈地点”。   第94页:第1自然段:“1971年7月11日中午,接待小组和美国特使一行抵达 北京南苑机场。”同一页末尾:“1971年7月11日中午,48小时之后,美国特使 基辛格一行六人离开北京。”基辛格到底是哪一天到达北京的?显然这里出现了 编辑错误,把抵达的时间7月9日误植为“7月11日”。   第100页:“10月26日,联合国通过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席位…的消息传到北 京”。第101页:“从10月25日中国获悉恢复联合国席位,到11月2日外公决定派 团参加联大,正好过了一周”。中国到底哪一天获悉恢复联合国席位?虽然只相 差一天,但是前后矛盾的说法使这本书的价值打了折扣。   第113页:“如果没有1972年2月那次成功的破冰之旅,如何能想象今天美国 总统几乎每年来华一次”。美国总统现在是否“几乎每年来华一次”,作者不应 该信口开河,编辑也应该把关查一下纪录。   第135页:引用毛泽东与斯诺的谈话:“毛:所以我们两家也怪得很,过去 二十二年总是谈不拢,现在的来往从打乒乓球tabble tennis起不到十个月…” 这里tabble为table之误。   第147页:“澳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属于第二世界…”这里的“澳洲”属 于民间通俗说法,不是正式的地理词汇。   ……   作者在书末的“感谢”中表示:“对于作品存在的不足之处,欢迎各位前辈 及知情者、研究者批评指正”。我虽然不属于“前辈及知情者、研究者”,但是 还是想以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发表一些看法。希望以出版权威文献而著称的中央 文献出版社尽到把关和编辑的责任,在下次再版、印刷时对本书的内容进行订正。   2007.1.2 (XYS20070103)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