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推荐一篇揭“虎皮”的文章:俄国学术界同野鸡科学院的斗争   作者:洪堡   暑假以来,因为怕热和发懒,我一直没有上网,前几天打开新语丝网站,看 到了好几篇关于联合国国际信息科学院院士的文章,我隐约觉得在什么地方曾见 到过关于这个科学院及其院士的资料。今天偶然翻看几个月前买的《俄罗斯文学 的今天和昨天》一书(余一中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10月),看到该书 中的《俄国学术界同野鸡科学院的斗争》一文,才想起,我在买回这本书的当天 是翻看过这篇文章的。现将余先生的这篇文章推荐给网友,或许能起到以正有关 联合国国际信息科学院的视听,也算回答了网友zhoufangzhao于7月7日在新语丝 上提出的问题:“联合国国际信息科学院院士的含金量如何?”   读过这篇文章之后,我有如下几点想法:   1、余文把所谓联合国国际信息科学院的来龙去脉说得清清楚楚,使我们弄 清了这个科学院到底是个什么货色,它的院士们的院士头衔是怎么来的,这些院 士们要这一头衔的目的无非是给自己那缺乏自信的学术实力披上一张威严的“虎 皮”(这张“虎皮”也一定吓唬倒了许多人,他们也因而就把敬意、职称、待遇、 项目、奖金等等献给了这些威严的院士们)。因此,余文是一篇揭“虎皮”的文 章。   2、我国学界是否应当学一学俄国学者们同不良学风作斗争的坚决精神,不 要总是搞什么口头上的“学术道德建设”?我们的学界领军人物是否也应当像俄 国科学院反对伪科学委员会(或可译成“与伪科学斗争委员会”)的主席那样, 指名道姓,毫不留情地揭露和谴责伪科学、不良学风和学术腐败的种种具体表现?   3、从余文的内容看,该文好象写于2004年。余文中的担心(“十多亿人口 的中国出他几百个傻瓜科学院院士、野鸡科学院院士也都是可能的”)不幸言中, 短短两三年,我国确实出了许多克莱顿科学院(如网友们多次提到的中国策划研 究院)和克莱顿科学院院士(越来越多的联合国国际科学院院士们即是)。对于 这种出钱买空名的学术不端行为我们不能再听之任之了。   4、余文点出了克莱顿科学院院士们“挟洋自大”的洋奴特征。然而,遗憾 的是,据说我国教育主管部门竟然承认所谓联合国国际信息科学院“授予”的 “博士”和“名誉博士”学位,而俄罗斯是不承认这种学位的。因此,这个“科 学院”的“学位”似应视为假学位。   最后,我还要说一句。所谓“联合国国际信息科学院”只是该院的那些中国 院士们自己的译法,窃以为估计俄文中的“科学院”一词和英语中的“academy” 都是从拉丁文或希腊文来的,在这里就其实际意义来说医成“学会”更为恰当。 该院院士将其译成“科学院”明显是在唬人,严肃地讲,已经涉嫌学术欺诈。   俄国学术界同野鸡科学院的斗争   余一中   众所周知,俄罗斯科学院是国际上著名的科学院之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 严谨的学风和世界一流的科研水平。自1724年彼得一世创建俄罗斯科学院 (1917 年以前叫做“彼得堡科学院”)起,俄罗斯科学院就积极而有效地推动着俄国科 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的发展。罗蒙诺索夫、塔季谢夫、罗巴切夫斯基、皮罗果夫、 门捷列耶夫、巴甫洛夫等几代俄罗斯科学院院士都以其在各自学科领域的开创性 工作,为该院赢得了荣誉,为俄国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十月革命后的苏俄时期,国家掌管着科学院体系,到19991年苏联解体之 前,全苏联只有五家国家办的科学院,即苏联科学院、苏联医学科学院、苏联教 育科学院、苏联农业科学院、苏联建筑科学院等。这种高度垄断的作法虽然在一 定程度上束缚了科学事业的发展,却也保证了院士的学术水平,保证了苏联整体 的科研水平,因此才有尼古拉·谢苗诺夫、列夫·朗道、彼得·卡皮查等七八位 院士获得诺贝尔奖 (化学奖或物理奖) 的骄人业绩。   苏联解体后,许多学者出于各自学科和事业发展的需要,创办了一批所谓 “民办”科学院。这在一定意义上活跃了科学界,但也出现了科学院过多,过滥 的现象。到去年(2003年)夏天,包括原有五家从苏联继承下来的国家科学院在 内,俄罗斯已经有约一百八十家“科学院”了。要成为国家科学院的院士或通信 院士,必须经过严格的学术评审和遴选,而一名学者一旦成为国家科学院的院士 或通信院士,他就会得到相应的国家津贴和其他待遇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和通信 院士的国家津贴最高,他们每人每年都可得到国家数以万卢布计的现金津贴)。 除了俄罗斯自然科学院、俄罗斯工程学院、俄罗斯军事科学院等为数不多的几个 “民办”科学院对想成为它们的院士的人有比较高的学术要求和比较严格的遴选 制度以外,其他“民办”科学院就不那么严格了。想要取得它们的院士资格不仅 不很难,而且很不难,很容易。这些“民办”院士不可能得到国家的津贴,相反 还要向自己的科学院贴钱。于是,一些买空卖空的“学者”、想过把院士瘾的商 人和官员,纷纷假加入了那些把关不严和蓄意敛财的科学院,成了这些科学院的 院士。人们戏称这些科学院院士为“傻瓜院士”和“野鸡院士”。这些“傻瓜科 学院”和“野鸡科学院”的“院士”们把“院士”头衔当成贩卖他们的学术垃圾, 迅速谋取名利的通行证。一时间,“院士”在俄国漫天乱飞。假作真时真亦假。 以前极为珍贵的俄罗斯科学院、俄罗斯教育科学院、俄罗斯医学科学院等的院士 称号也似乎贬值了。   面对这种以假乱真的欺骗行为,真正的学者和俄罗斯科学院的院士们拍案而 起。他们不约而同地抓住最具弄虚作假性的“科学院”—— 国际信息科学院, 认真地分析起这类野鸡科学院造势,骗人和敛财的伎俩。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秋 明大学教授弗·扎洛维亚京斯基指出,国际信息科学院在西伯利亚一个不大的秋 明市就“发展”了近七十名“院士”。 喀山的学者吉科勃尔·鲍勃罗夫斯基则 指出了该科学院官学勾结的事实:“关于国际信息科学院的院士们那就没什么可 说的了。切尔尼内市市政府的全班人马一下子都进了该院,而且都是院士。”   俄国科学院反对伪科学委员会的两主席之一爱·克鲁格里亚科夫院士在一次 同民众的电话热线交谈中毫不客气地说:“在现在的一百八十个科学院里,有许 多骗子。不用说,最愚蠢的科学院就是国际信息科学院。”   爱·克鲁格里亚科夫还按照“擒贼先擒王”的原则,揭露了国际信息科学院 院长伊·尤兹维申的不良学风和他炮制的伪科学著作。克鲁格里亚科夫指出,尤 兹维申在其专著《信息学》中,肆无忌惮地自吹“他所开创的”信息学,并给了 信息学以极不正确的定义——“一切科学中的主干科学”,而他尤兹申科则是一 切科学的先行者。这位院长先生还把他的所谓“信息学原理” 引进到社会科学 之中,得出了惊人的发现: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存在的时间是紧接其后的另一种社 会经济形态存在时间的2﹒7倍。为了证明这一论断的正确,尤兹申科把帝国主义 时期定为1820年至1900年,1920年至1950年为社会主义时期,1950年至1961年为共 产主义时期,1961年至1965年为无线电信息时期。至于1965年以后人类进入了什 么时期,在这位院长的著作中语焉不详,但他断言:将要到来的是“信息宇宙文明” 时期。这种牵强附会,恣意妄为的历史分期,不仅使历史学家们啼笑皆非,而且 也令稍有文化知识的人喷饭。   尤兹维申的专著还对电磁波作了“前无古人的研究”。他得出了电磁波的速 度不是学界公认的与光速相同的30万千米/秒, 而是电磁波速为光速的30倍,有 的则为光速的三分之一。这位院长还杜撰出一系列电磁波的长度单位:尤兹维米、 涅恰米、泽里米等等,以昭示他本人及其同道涅恰耶夫、泽里多维奇等在信息学 方面的“天才贡献”(这种做法颇似我国那位把亲朋好友都收入字典的字典大 王)。在尤兹维申的眼里,牛顿、爱因斯坦等人的学说都不足称道,科学只有在 他之后才开始真正成其为科学。   克鲁格里亚科夫也很不顾情面、不看地位。他在一篇文章里指出:技术学博 士尤兹维申身兼国立莫斯科技术大学无线电技术教研室主任、总统社会联系局成 员等多种要职,然而却在利用他组建的信息科学院,大力推销他那荒诞不经、囊 括一切的科学理论,并在擅自给他和他的同伙们培养的 “新型专家”颁发副博 士和博士学位(俄罗斯最高学位委员会并不承认该科学院颁发的学位!)。其结 果只能是“败坏青年人的灵魂”。克鲁格里亚科夫还不依不饶地点名问为《信息 学》一书作鉴定的六位莫斯科大学等著名高校的教授,“是否读过他们所肯定的 那本书?”他们这些鉴定人对尤兹维申的书是不是连看都没看就“顺情写了”鉴 定意见?“或许,他们只是无法拒绝地位显赫的作者?”克鲁格里亚科夫毫不留 情地说:“不管怎么说,今天他们应当为他们不负责任的行为感到羞愧了。”迄 今为止,孤陋寡闻的我还没有在俄国的报刊和因特网上看到反驳甚至应对克鲁格 里亚科夫质问的材料。看来,这位学术打假斗士的指责是无可置疑的。去年春天, 《消息报》刊登了一篇揭露当今俄罗斯“科学院”之怪象的文章。在文章中,尤 兹维申的信息科学远再次成为抨击的重点:该“科学院”为了敛财而滥发“院士” 证书几乎到了毫无理性的程度——只要有朋友介绍,交上50欧元,就可以成为国 际信息科学院的院士,所以现在该“科学院”已经拥有15000名院士了。   从以上事例我们可以窥见俄国科学院和学术界与野鸡科学院及伪科学作斗争 的一些情况。   尤兹维申的国际信息科学院在俄国已经臭了,不会再有人感兴趣了。不过, 这一野鸡科学院在我国不知怎么竟然被译成了“联合国国际信息科学院”,于是 钱锺书先生《围城》里的克莱顿大学又有了它的当代版本。然而地球人都知道, 联合国并没有这么一个科学院!   有一些学者、商人还在打着克莱顿“联合国国际信息科学院院士”的假金字 招牌,扮演着高级专家、儒商、“×××人才”之类的角色,招摇过市(且不说 “撞骗”吧),而他们所在的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也颇为势利而又无知地把他 们作为自己的王牌:这可是科学院院士啊!这可是给我们争光的啊!殊不知,俄 罗斯的野鸡科学院是携带学术“萨斯”病毒和“禽流感”病毒的害人精,一旦具 备了合适的生长条件,这种以弄虚作假、买空卖空、追名逐利为特征的学术“萨 斯”病毒和“禽流感”病毒也会在中国大量繁殖,十多亿人口的中国出现他几百 个傻瓜院士、野鸡院士也都是可能的。需要指出的是,俄罗斯的学术“萨斯病毒” 和“禽流感病毒”传到某些有崇尚“洋大人”传统的中国人中之后,又发生了变 异,增添了一种新的特征:挟洋自大。 (XYS20070816)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