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评《我们能学习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长赵国胜教授的“论文”撰写技巧吗?》   shuiliu   “请教者”的《我们能学习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长赵国胜教授的“论 文”撰写技巧吗?》(XYS20051220)已在《新语丝》登出多日了,一直期待着高手 有一个评判,至今未见对“请教者”问题的答复出现,觉得作为新语丝这么有影 响的网站,对之应有一个评判,以免对学术规范不了解者,误入歧途。故试着给 一个评论,不当之处,还请专家、高手指正。   第一,关于论文1与2的比对结果(详见XYS20051220的“请教者”原文), 其实“请教者”已给出了结论,这是典型的一稿两投,是邹承鲁院士提出的学术 腐败“七宗罪”中的一种,当然就是违反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行为。几乎所有 的杂志都要求作者在投稿时明确表明“未一稿两投”,而不一稿两投是投稿者最 基本的道德和诚信要求。   第二,关于论文3-11的情况,从“请教者”原文给出的材料看(实验分组及 样本数),如果每一相同的实验组数据一样(也就是像“请教者”的君子之腹那 样设想,数据是真实的实验结果),那么这些文章就是典型的一稿多发,也就是 邹承鲁院士提出的学术腐败“七宗罪”中的“ABC”形式:AB、BC、AC、ABC。既 然是“七宗罪”中一种典型的形式,那么这种做法属于“学术腐败”是无疑的了。 与第一项的一稿两投相比,虽然玩了花样,不再像一稿两投那样一看便知,但恶 劣程度也就更严重了,无论是从学术上还是评价上,不仔细比对,很容易蒙混过 关,更具欺骗性。这里,笔者完全赞同方舟子先生近日在一则按语中所说的,不 是非要完全一样的文章才算 “一稿两投”,而是实质内容相同即是一稿两投, 对于自然科学论文,基本数据相同或雷同就是一稿两投(这种理解是否正确,请 方先生指正)。   第三,关于论文4与7的丹参组数据比对结果,其实正如方舟子先生在《学术 腐败之“恶人先告状”》一文中(XYS20051006)对宋建国论文所分析的那样, 既然剂量相差10倍以上,怎么可能获得几乎一样的实验结果数据呢?因此,伪造 了数据是无可置疑的,这在邹承鲁院士提出的学术腐败“七宗罪”中也是一宗, 而且从学术和科学的意义上讲,伪造实验数据是最严重的“罪”,因为这种行为 将颠覆整个科学研究的基础,也就是韩国“黄禹锡事件”为什么影响如此之大、 如此之恶劣的原因。   第四,为了进一步确证第二项评论的判断,笔者还根据题目从维普中文全文 数据库中下载了两篇论文进行比对,即《我们能学习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 长赵国胜教授的“论文”撰写技巧吗?》中提供的论文3与论文6,其提供的基本 信息为:   论文A为:   3. 川芎嗪对大鼠心脏氧反常的保护作用. 皖南医学院学报 1995;14(3):199-202 (收稿日期:1994年12月16日)(见附件1)   论文3:正常组=5,缺氧组=7,氧反常组=7,异搏定组=7,川芎嗪组=10。   论文B为:   6. 川芎嗪抗再灌注心律失常作用的研究. 中国中医急症 1997;6(5):222-224 (收稿日期:未标注)(见附件2)   论文6:正常组=7,氧反常组=7,异搏定组=7,川芎嗪组=10。   初一看,两篇文章的题目不同,组数有异,从题目看似乎观察指标也不同, 也就极易产生两篇不同论文的结论。然而,“只怕货比货”:   其实,“请教者”已指出其论文3-11的方法和观察指标几乎相同,对这两篇 文章也一样,也就是说论文B题目中所谓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实质上也就与论 文A题目中的“保护作用”一致。   另外,论文B题目中的“再灌注”实质也就是论文A题目中的“心脏氧反常” 无疑。   进一步再看论文A与论文B之结果、表达方式、数据的比对结果:   论文A的“心肌收缩力”用附图表达,论文B的“心肌收缩形式和张力”用文 字描述,但与论文A中的相应内容一致、数据几乎相同(因论文A为附图,具体数 据难以准确比对)。   论文A的“心率”用表1表达,论文B则用文字描述,且与论文A中的相应内容 一致、数据相同。   论文A的“MAP(心肌单相动作电位)改变”用文字描述,论文B的文字描述全 部重复了论文A中的相应内容,只是增加了分析参数并进一步提供了表2数据。   论文A的“心律失常发生率”用文字描述,论文B表1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数 据与论文A文字描述一致,只是增加了持续时间,但论文A中异搏定组的2例为室 性心动过速,而论文B表1中对应的2例是心动过缓(为什么?)。   论文A的“SOD活性和MDA含量”(心肌组织也就是心肌匀浆中)用表2表达, 而论文B表3中的数据与论文A表2中的相应数据相同(注意:论文A和B中均为n=7! 为什么?)。   由此可见,尽管作者进行了具有“专业水平”的改头换面,但论文B的数据 内容几乎全部是论文A的数据,而第一作者署名相同,在论文A发表两年后,又再 次“加工”发表,且在论文B中没有任何提及论文A的文字。如上所说,这本质上 也是一稿两投。更重要的是两个疑问的出现:一个是异搏定组的两例心律失常类 型的不同(是否相反得类型?请相关专家看看这两种情况是否可能都出现?), 是何故?另一个是论文A的方法中明确了正常组n=5,而在心肌匀浆SOD活性和MDA 含量数据中正常组n=7,为什么?是改头换面所至?是数据篡改所至?无疑是作者 试图“撰写”出不同的论文所至。   如此看来,赵国胜教授在学术上有一稿两投、一稿多投和数据重复发表,特 别是伪造或篡改数据的行为是无疑的,而这一切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私利,怪不 得他能“一直从事行政并青云直上,却又能在技术职称上一步也不拉,直达教授” (XYS20051220)。 (XYS20060112)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