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对拿起笔做刀枪《一篇国家级优秀博士论文竟然是大多做假》贴子的证实 作者:鲁迅的假冒徒儿   我们对拿起笔做刀枪《一篇国家级优秀博士论文竟然是大多做假》的贴子第一部分 的确认结果是:   1、西南农业大学陈宗道博导(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学科评审组成员)指导的 硕士生、博士生赵国华教授确实因高产学术论文,两次获得过破格提拔机会,在八年的 时间里由讲师成为西南大学的教授,其中还有进修外语和出国的至少一年半;以及带数 十硕士研究生,上数门课等等……   2、仅仅比较《一篇国家级优秀博士论文竟然是大多做假》贴子的揭露的第一部分 的:   [1]Structural features and immunological activity of a polysaccharide from Dioscorea opposita Thunb roots, Carbohydrate Polymers, 61 (2005)125~ 131,indexed in SCI。   [2]山药多糖RDPS—1的结构分析及抗肿瘤活性,《药学学报》,38 (2003) No. 1, 37~41   就发现:   文章[1]首页 文章[2]首页 (文章扫描图1) (文章扫描图2) 两篇文章内容的相同点: 1. 红外光谱图完全一样,尤其是背景图谱也完全一样。 文章[1]120~130页 (文章扫描图3) 文章[2]40页 (文章扫描图4)   2. 核磁共振 (13CNMR) 谱完全一样,尤其是背景图谱也完全一样。 见上面的图片中Figure 3和Fig 3。   3.甲基化后GC-MS分析结果完全一样 文章[1]129页 文章[2]39页 (文章扫描图5) (文章扫描图6)   4.旋光度完全一样。   5.分子量的测定方法一样。 两篇文章内容的不同点:   1.文章[1]作者增加了第二作者阚健全教授(西南大学博导,据说发表文章[1]的 早些时候刚刚备提为食品科学学院副院长)   2.两篇文章中报道的多糖名称不一样,一个是YP-1,一个是RDPS-I   3.两篇文章中报道的多糖分子量不一样,一个是42Da,一个是41Da。   4.两篇文章中报道的多糖的纯化方法不一样。   文章[1]:乙醇洗山药粉样-水提乙醇不溶物- DEAE-纤维A52柱纯化-水洗脱-凝胶过 滤-食盐水洗脱-纯化的多糖样品。   文章[2]:水提-浓缩-脱蛋白-透析—浓缩-乙醇沉淀-DEAE-纤维柱纯化-水洗脱-乙 醇沉淀-交联葡聚糖G-100(SephadexG-100)柱纯化-水洗脱-纯化的多糖样品。   5.两篇文章发表的时间相隔约2年,一个是2005年,一个是2003年。 两篇文章奥妙何在?   一稿多投的可能性?   由于两篇文章的核心内容不同,应该不是一稿多投的学术不端。   编造的可能?(假设作者没有编造)   假设作者没有编造,作者必须否定、解释:   依据一,“红外光谱图完全一样,尤其是背景图谱也完全一样”;稍有一点实际操 作知识的人都知道即使是同一个样品,使用同一台仪器,也很难100%地重复得到相同的 红外光谱图(尤其是背景图谱),要做到这样必须100%地重复任何一个操作条件,例如 ,称样量、压片时样品与KBr的比例、水分含量等; 有谁会这么傻,要在两个不同的实 验中做这种无用功;因此,最大的可能是两篇文章使用了同一组实验数据。   依据二,“甲基化后GC-MS分析结果完全一样”;这一结果显示两篇文章中报道的 多糖的单糖组分的比例完全一样,既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19:7:2(来自于两篇 文中所展示的表格)≈1:0.37:0.11(来自于文章[1]的文字内容,文章[2]写的是1: 0.4:0.1),而且两种多糖中单糖之间的连接方式也完全一样;在分子量不同的情况下 ,分离纯化方法不同的情况下,要达到上述数据完全一样,恐怕只有“上帝”才能做得 到;因此,最大的可能是两篇文章使用了同一组实验数据。   依据三,“核磁共振 (13CNMR) 谱完全一样,尤其是背景图谱也完全一样”;这一 结果显示两篇文章中报道的多糖的组分单糖之间连接的糖苷键类型及异构体的类型是完 全一样的;与前一理由一样,在分子量不同的情况下,分离纯化方法不同的情况下,要 达到上述数据完全一样,恐怕只有“上帝”才能做得到;因此,最大的可能是两篇文章 使用了同一组实验数据。   依据四,“旋光度完全一样”;众所周知,任何一种糖的旋光度的测定值与测定温 度、溶液浓度、糖的聚合度等条件有关,稍有一点实际操作知识的人都知道即使是同一 个样品,使用同一台仪器,也很难100%地重复旋光度的测定值,要做到这样必须100%地 重复任何一个操作条件,尤其是分子量或聚合度不一样; 有谁会这么傻要在两个不同 的实验中做这种无用功使其实验结果100%地相符;   因此,唯一解释是两篇文章同时使用了同一组来源可疑的实验数据,最好的可能是 至少其中一篇文章是编造的。   到底做过实验没有?(假设作者进行了实验)   假设作者进行了实验,作者必须否定、解释:   1、两篇文章发表的时间相隔约2年,如果后面发表的文章是对前面文章的完善,显 然改变实验方法和条件谁都必然会进行新的实验得到新的实验结果,不然改变实验方法 和条件干什么。但文章[1]除改变无关紧要的代号外,改变了实验条件,但结果未出 现改变。因此,后面发表的文章[1]显然没有进行过文章方法的实验。   2、既然后面发表的文章[1]没有实验,结果照抄第一篇文章[2];第一篇文章 [2]报道的是实际实验结果,作者必然知道实验结果的来源和条件,改变实验条件, 结果肯定不同,必然不会改变后面文章的实验条件和方法,同时会进行必要的分析、计 算和验证。两篇文章使用了完全相同的一组实验数据,显然作者并不知道第一篇文章的 实验结果获得的条件和过程。因此,前面发表的文章作者显然也没有进行过文章方法的 实验。   为什么增加阚健全教授为第二作者?(假设第二作者作出了相对高于其它作者对论 文的贡献)   作者必须指出、解释:第二作者对两篇核心内容相同的论文所作的重大贡献,因为 这些数据全部来源于赵国华的博士论文,还有谁对文章负有比导师更大的责任?!这种 挂名的随意性说明所有笔者对文章报道的研究结果根本就没有花费什么心血。同时作者 必须出示证据证明没有学术贿赂的嫌疑。   到底做过实验没有?(假设作者进行了实验)   查询了赵国华的博士论文,他发表的文章好多都直接由他的博士论文剪贴而成。问 题是作者到底做过博士论文“报道”的实验没有?非常值得怀疑。   做过恶性肿瘤动物实验的人都知道,小白鼠接种肿瘤细胞株(含组织块和细胞悬液 )后,只要恶性肿瘤病灶生长到0.9克,实验动物就非常容易死亡,但赵国华的博士论 文的荷瘤对照组(恶性肿瘤生长量明显大于0.9克,好多1.8克)的死亡率确非常低,这 种情况可能吗?(类似的疑点还有40多处)。   那么作者在这两篇文章报道的研究中都干了些什么??   最好的可能性:两篇文章中的至少一篇是作者随意编造的!!!!而且没有编圆! !!!!   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所有文章包括博士论文都是编造的!!!!!!!!!! (XYS20060527)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