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我怀疑”易中天“没准”   翟华   在海外第一次体味易中天教授的名气还是看凤凰卫视《鲁豫有约》。当时还 随手记录下来了主持人与教授这样一段诙谐的对话:   陈鲁豫:“您觉得成名的感觉好不好?第一次被人认出来是什么感觉,心里 有没有一点高兴?”   易中天:“我这样说,你就满足了是不是?”   陈鲁豫:“出名以后有没有觉得一下子收入方面会变得有很多很多收入,一 下子变得有钱了?”   易中天:“名义上是这样。”   陈鲁豫:“您有经纪人吗?像您这样的人都得有经纪人……我给待会儿给您 介绍一个特别友好的经纪人。”   易中天:“我是劳动人民出身,自己干惯了。有交待别人干的时间自己就干 了。”   陈鲁豫:“您知道喜欢您的是男粉丝多还是女粉丝多?”   易中天:“不知道,没有统计。”   陈鲁豫:“易老师年轻时候的照片真是相当的帅,当然现在您也很帅,非常 非常的帅…”   易中天:“谢谢,谢谢。”   陈鲁豫:“您年轻的时候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   易中天:“照片没有看清楚。”   陈鲁豫:(谈到易中天的夫人)“您和她是一见钟情吗?是您主动出击的 吗?”   易中天:“嗯,又打探隐私了。”   陈鲁豫:(拿着易中天《品三国》的书,评论道)“这本书我有一点不大明 白,您怎么就登了这么小的一张照片呢?”   易中天:“这个我回答不出来…这又不是我的写真集。”   年轻漂亮的陈鲁豫小姐最后给年近花甲的易中天教授下了这么个评语:“他 特别可爱。”   最近有机会回国逛书店,真正体会到易中天不仅人超可爱,而且书卖得更火 爆。一进书店大门就可以看到真人尺寸的易中天大头像,一人多高的广告牌上写 着:“上海文艺出版社隆重推出易中天最新力作《品三国》”。不要说易中天自 己的新作、旧作,就连和易中天打擂台的作品都要打出易中天的招牌,比如陕西 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张亚新著的《品曹操》的包装条上就写着:“和易中天相 比,同样有趣,更加准确”。好像是生怕不能吸引读者眼球,书商特意把这句广 告词上的“易中天”三个字放大,远远看去还以为这本《品曹操》就是易中天的 作品。没办法,易中天就是这么火。但是,真正吸引我注意力的却是这句话背后 隐藏的两层意思:(1)易中天的作品有趣;(2)易中天的作品不准确。   那么,对易中天作品的这两个估计是否公允呢?   我掏18元人民币购买了一本易中天教授品历史、读城市之后的又一部大作 《大话方言》(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2006年9月第三次印刷)。把 这本180页的书一气读下来,果然发现易先生妙笔生花,遣词造句往往出人意表, 尤其擅长夸大其词、今为古用,说“有趣”也不为过。信手拈来几个例子:   “南方人个子小,打架的地方也小,深街小巷,挤挤巴巴,难以施展,还是 用拳头便当。北方天高地阔,一马平川,好汉们又一个个人高马大,一脚飞起, 能把对方踢出二三里地去,很是过瘾,所以愿意在腿脚上下功夫。”(p.6,南 方与北方)   “北方总是趋向于统一。统一中国的,也总是北方人,或者从北方开始,南 方总是各自为政,自行其是,包括说话。北方也容易统一,沃野千里,一马平川, 站在高处喊一嗓子,大伙就全听见了。”(p.21,多样与统一)   “北方方言不但不古朴、纯正,而且简直就是‘八国联军’……就说北京话, 虽是当今咱们民族的‘官话’,或者官话的基础,其实是个‘联合国’。” (p.29,再说北方)   “湖南也是很牛逼的,就像广东现在很牛逼一样。”(p.19,多样与统一)   “北京人对待话语,就像广东人对待中央政策,讲究用好用活用够用足。” (p.173,雅与俗)   细细品味,我发现易中天先生在《大话方言》中大剂量地遣用诸如“没准”、 “似乎”、“几乎”、“想来”、“大约”、“据说”、“应该说”、“不知”、 “未必”、“号称”、“说不定”、“难怪”、“往往”、“也许”、“难免”、 “好歹”、“很可能”、“明摆着”、“好象”、“多半”、“大约”、“说不 清”、“不怎么”、“不知是…还是”这样的多少具有不确定性、不准确的词汇 造句。不仅如此,易先生还特喜欢说“我怀疑”,其中最精彩的是这么一段:   “男人和女人做爱,最多两次,勿来三,如果居然来了三次,那就是‘来劲’ 了。所以‘来三’也有来劲的意思…有人说‘来劲’一词是妓院里传出来的(肖 复兴《说北京话》),我怀疑‘来三’也是。”(p.130,禁忌种种)   说到“妓院”难免想到“发生关系”,易先生大约就此又想到了“做爱”这 个词。易先生难得地肯定地认为,“‘做爱’这个词不知道是谁发明的,我以为 可以得诺贝尔奖。它不像‘云雨’那样古奥,也不像‘日’、‘操’那样粗俗。” 不过,我怀疑,假使诺贝尔委员会真的设立一个“妙语奖”,即便“做爱”这个 词万一可以得奖,那么得奖者多半也未必是个中国人。   易中天先生戏说文化赚得盆满钵满,符合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牛逼烘 烘,很好。正如易中天先生自己在《大话方言》中所言:“机关干部、大学教授 们为生活所迫,或为了‘先富起来’,放弃自己的官位或者专业去经商,便多少 有些‘逼良为娼’的味道,当然也可以叫做‘下海’的。”(p.120,新与旧)。 据此,我想给上海文化出版社和其他热衷出版、再版易先生著作的出版社提一个 建议:以后再出这样的“大话”本子,是不是就不要再称已经下了海的易先生为 “教授”了,以免误导了年轻学子。   2006.11.1 (XYS20061103)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