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学术警察”不能用偷来武器执法   杨曾宪   因有报刊就“泡沫学术”问题向我约稿,我则因已谈过多次,再重复怕也变 成“泡沫”,便上网查一下学界动向,看看有无新观点。结果便发现一篇被广泛 转载的题为《"学术泡沫":学术难以承受之"轻"》(《光明日报》 2005-12-12) 的学者访谈文章。见到《光明日报》也反对泡沫学术、见到多位学者一起声讨泡 沫学术,我当然很高兴:泡沫学术只有人人喊打,才能得到遏制。但文中的两段 对中国政法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郭世佑教授的访谈,我却感到太像 拙见了。便找出拙文进行比对,结果如下:   拙文:   “……‘学’的规范应算是元规范,它不是一个技术操作规范,如何征引注 释等等,而是一个学问更新或理论创新概念,即你是否超越前人贡献出有价值的 新知识、新观点、新理论等等。如果离开这些价值内涵,那么,无论是怎样的 “皇皇巨著”、“世纪经典”,或是怎样的重点课题、重奖成果,都没有学术价 值,统统是泡沫学术。因此,我认为真正危及学术生命且难以根除的痼疾,恰恰 是泡沫学术。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泡沫学术往往是打着学术旗号扼杀学术,打 着学术规范幌子践踏规范。泡沫学术在完成它的晋职获奖彰显名声或其它非学术 功能之后,很快就变成学术垃圾,既无益于学术,更无益于社会;泡沫学术本质 上是反学术的。   见:《我们怎样遏制“泡沫学术” ——杨曾宪访谈录》 《社会科学报》2 003-5-29   该文中的两段访谈:   中国政法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郭世佑教授表示,"学术研究及其 体现的科研成果是否具有学术价值,有其基本的评判标准,即你是否超越了前人的 贡献,是否创造出有价值的新知识、新观点、新理论、新范式。如果离开了这些 评判标准,无论你发表了多少'皇皇巨著',获得了多少'重奖成果',从学术角度而 言都毫无价值,都是在制造学术泡沫。"   郭世佑教授认为,"学术'剽窃'与学术腐败虽然危害大,但并不可怕,因为我们 有相应的学术批评与学术规范予以校正。而真正危及学术事业且难以根除的痼疾, 却是学术泡沫。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学术泡沫是用生产学术'垃圾'的方式制 造学术虚假繁荣,是举着学术旗号扼杀学术活力,打着学术规范的幌子践踏学术准 则。它不仅严重耗费稀缺的学术资源,使学术成果鱼龙混杂,而且容易导致'劣币 驱良币',产生恶性循环。最终败坏学术风气,摧残学术尊严,破坏学术声誉。"   《"学术泡沫":学术难以承受之"轻"》《光明日报》 2005-12-12   文中也用我多次借用的“劣币驱良币”这样的经济学常识,应属英雄所见略 同;但在短短访谈中,却同样出现“皇皇巨著”、“重点成果”、“难以根除的 痼疾”以及泡沫学术“打着(举着)学术旗号扼杀学术(活力),打着学术规范 幌子践踏(学术)规范”词语和句式,造成大部分内容雷同却极不正常了。这段 话是我对泡沫学术及其危害的规范性表述,网上很容易查到。抄袭者采用是一种 典型的“改头不换面”手法,在原文的脸上添上点雀斑、麻点甚至刀痕,以遮人 耳目。但这恰恰会弄巧成拙。譬如该文所添加的一句话:“学术泡沫是用生产学 术'垃圾'的方式制造学术虚假繁荣”,道理上便不通。因泡沫学术大都是按精品 学术方式生产的,往往是名家挂帅、阵势壮观、且文本合“规范”。如果是按学 术“垃圾”方式生产的,它何谈“皇皇巨著”呢!因此,如拙文所论,泡沫学术 只是在完成其“晋职获奖彰显名声或其它非学术功能”后才变成“垃圾”的。如 果颠倒了这一逻辑顺序,论述就自相矛盾了。   近年来,由于我的学术成果在网上公开,一些观点甚至大段文字受到“器重” 并被“借用”的情况时有发生。我知道,这是泡沫学术泛滥的必然结果,“借用” 者可能为“指标”所迫,便一般不予追究。这也是我对“学术打假”、对倡导学 术规范一直持消极态度的原因所在。我坚持认为,如产生泡沫学术的制度性根源 不除, “人海学术”局面不改变,“学术打假”也罢、建立学术规范也罢,皆 非治本之策。但这次事情有些吊诡,因为该文主题就是反对泡沫学术的、该位教 授又是一直在倡导学术规范的。在这样的主题中,或在这样的教授笔下,竟也出 现不该出现的情况,便真让人对中国学界有些绝望了——连反泡沫学术的文章都 在抄袭,那还有什么文章不能抄袭呢?这泡沫学术又怎能被遏制呢?当然,这又 一次验证了我的观点——连主张学术规范的教授也视规范为儿戏,所谓的学术规 范建立再多也无用。学界往往把从事学术打假的学者称为“学术警察”。我对这 样的学者从来都持尊敬态度,因为他们牺牲了各自的事业来维护学术规范。问题 是,如果抓学术小偷的“警察”,却用偷来的“武器”执法,这就有些滑稽了。 正基于此,为维护起码的学术尊严,这次我没有也无法保持沉默,而是将此事公 开披露。如能得到合理说法最好;如果没有,算提个醒吧:著名学者,应以身师 范,言出行随,千万不能因自己的失范行为而“败坏学术风气、摧残学术尊严、 破坏学术声誉”——并玷污自己的学术人格。   作者致学术网站掌门朋友:   1、此事我真的感到有些遗憾。当代中国学界,愿参与学术打假的学者多, 能站出来反对泡沫学术的学者少,因为反泡沫学术者需要有勇气坚信自己的成果 没泡沫。如郭先生能从此次“事故”中汲取教训,我希望他能继续站在反泡沫学 术的队列中。   2、先天缺教,后天失范,造成了眼下整整一代学人的悲剧。面临悲剧命运 而不自觉,便会使自己成为一幕幕喜剧的主角。眼看着学界不断上演此类喜剧, 我的感受却是悲剧的——因为许多喜剧的主角,原是才华横溢的,假设他们有幸 求学“西南联大”,恐怕多是大师的材料。 (XYS20060319)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