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被怀疑学术造假 四川大学副校长首度公开回应   《天府早报》讯 (记者涂诗薇实习生王真祥摄影劳稔麦朵)中国学术界再 掀“造假”风波。今年3月26日,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司履生在著名 的学术打假网站“新语丝”上,发布了《就魏于全院士发表假论文问题致中国科 学院的公开信》,引起轩然大波,魏于全作为迄今为止最年轻的四川籍中科院院 士、四川大学副校长,其学术道德因此遭到了众多质疑。昨(15)日下午,针对 近日在各大媒体及互联网上炒得沸沸扬扬的此事,四川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对 “司魏之争”一事表明学校立场,魏于全院士也首度直面媒体回应“造假”风波。   关于“造假”   学术观点不同 指控缺乏依据   下午3时30分,川大副校长李光宪教授、川大华西医院院长石应康等人出席 了新闻发布会。川大新闻发言人表示,学校对于此事高度重视,组织了专门小组 进行了初步调查,并正将调查结果向有关部门作汇报。   据介绍,魏于全教授研究小组从事肿瘤治疗方法的研究,开展了调动机体自 身免疫系统破坏肿瘤血管的动物实验研究。而西安交大的司履生教授认为魏于全 教授发表的相关论文是“学术造假”,并反映给了中科院。经四川大学调查,司 履生教授在信中反映的学术观点和意见与他在2003年写给《中华肿瘤杂志》和 《Nature Medicine》杂志编辑部的信中的观点和意见基本一致。当时魏于全教 授已经按编辑部的要求,就司履生教授的提问逐条作了答复,两刊编辑部都作了 不登载的处理。   《中华肿瘤杂志》编辑部在致魏于全教授的信函中指出:“考虑到所讨论的 问题基本上是方法技术,过于具体,有些一时尚难于取得共识,所以,不拟在本 刊上登载这一讨论。”四川大学尊重编辑部当时的处理意见并认为,司履生教授 信中反映的问题主要是属于不同学术观点的争议,司履生教授据此对魏于全教授 论文作出“学术造假”的指控目前缺乏事实依据。   关于“说情信”   书信首次公开 多是叙旧之词   在新闻发布会上,四川大学还公开了一封杨光华教授(原华西医科大学原校 长)写给司履生教授的信,这就是司履生教授屡次提到的杨光华曾经让魏于全教 授带给他的一封“说情信”。   从信的内容看,有许多叙旧之词,比如“年龄不饶人,我们这些老人按自然 规律都将陆续退出历史舞台,而由年轻有为同志取代。年轻人有很多优点,也有 不少缺点,如心高气盛,学术上不够成熟,对老年同志不够尊重,处理问题上不 够审慎等。作为老一辈的同志首先应该爱护他们,在此基础上严格要求他们,使 他们能健康成长。”“时间过得很快,回忆当年我对您们成立博士点的支持…… 已成过眼烟云。眼见您在学术上的成就,感到衷心的高兴。我相信您定会取得更 大的成绩。”   关于“礼物”   带去成都特产回赠一盒月饼   此外,司履生教授在信中还曾提到魏于全教授的拜访和送给他“很重的礼 物”。对于此事,四川大学经调查后认为,2003年,魏于全教授因科研合作事宜 去西安第四军医大学,也到西安交通大学拜访了司履生教授,希望面对面交换意 见,沟通学术观点。出于礼节,魏于全教授带去一些成都特产,按司履生教授本 人后来的说法是:“魏带的礼物到底是轻是重,值多少钱,我也不知道。我能记 得的,有缠丝兔、火腿、火腿肠、熏鸡、熏肉、四川泡菜等。这些礼物对我来说, 我的确觉得太重,要不然,第二次我为什么要回赠他一盒五六十元的月饼呢。”   关于“争议”   组织权威专家进行答辩听证   四川大学新闻发言人表示,魏于全教授所从事的研究工作涉及医学研究的前 沿领域,他的研究结果被国内外同行引用较多,成为国际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新 方向。学校认为,目前双方的争论极具专业性,已经引起许多专家的讨论,学术 争议应该按照学术界处理学术争议的正常途径来解决。   经魏于全教授正式提出,学校已经同意,将会在适当时间就此学术争议举行 一个国内外肿瘤学和免疫学领域权威专家组成的答辩听证会,邀请魏于全教授和 司履生教授陈述各自的观点和证据,由专业领域的专家对此学术争议做出科学判 断。   直面媒体   “司教授多次对我人身攻击”   昨日下午4时许,作为“魏司之争”的主角———中科院院士、四川大学副 校长魏于全在事件发生后,首次出现在众多媒体的面前,他西装革履,表情平静, 情绪似乎并没有受到纷争的影响。   疏漏不是造假   魏院士认为,司教授对他的论文的不同看法和质疑,主要是由于司教授对他 们的研究工作有很多误解,其中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司教授没有仔细阅读论文,另 一部分原因是对他们的实验过程和细节不太了解造成的。   魏院士说,司教授的评述文章中许多问题的提法本身就是不准确的、或错误 的、没有实验依据的,也有的属于一般常识问题。“将我们的研究工作说成是 ‘反科学的谬论’或伪科学,把与自己有不同学术观点的问题视为造假,这是极 其不负责任的。”魏院士承认,他在《中华肿瘤杂志》发表的论文确实存在疏漏, 但只是印刷和语言表达上有错误,并不是“造假”。   拜访不是贿赂   司履生教授曾经多次提到魏院士专程到西安去拜访他并求情。魏院士表示, 他只是在2003年去四军医大两次并顺便拜访了司教授。拜访中只给司教授带去了 成都的小特产,总共不到100元。魏院士表示,他只是想通过在西安面对面的交 流,减少他们之间有关学术上的不必要的误解。   司履生教授还在公开信中提到魏院士想用100万科研经费贿赂他。魏院士表 示,在他与司教授的交流过程中,司教授谈的最多的就是西部的科研人员缺少科 研经费。“我也不明白他为什么多次谈到他缺科研经费。”魏院士说,他曾经想 过一起合作,以便将来有更好的基础共同申请一些大的项目,例如100万以上的 项目。“后来,我发现与司教授很难沟通,主要是缺少共同的科研兴趣。”魏院 士猜测,“没达到预期目的也可能是司这次写公开信发泄对我不满的原因之一。”   身心受到损害   “司教授10年前就因为一件事对我有些看法。”魏院士回忆,1996年他刚建 立新的肿瘤生物治疗实验室,司教授亲笔为一名陈姓同学写了一封推荐信,希望 他接收这位同学在他的实验室工作,但是因为专业不对口,他拒绝了该同学的申 请。“后来我听别人讲,司教授感觉很没有面子。”魏院士说,他在1998年、 1999年两个年度的国家基金评审中,担任评审小组的组长,司教授课题组的研究 申请没有通过,司教授怀疑可能是魏院士不支持,进一步产生了看法。2001年, 他和同在西安的四军医大研究小组共同申请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时,司教授作 为二审专家,报复性地反对该项目的通过。“司教授还多次在西安交大的各种场 合包括课堂上,对我进行人身攻击。”   魏院士认为,司教授对他抱有强烈的怨恨情绪,无论从公开信的形式还是内 容上看,司教授发公开信的目的不是讨论学术问题,而是假借讨论学术之名,行 中伤之实。   魏院士表示,他作为被质疑者,身心和研究都受到了极大的负面纷扰和损害。 “我保留追究司教授法律责任的权利。”   记者连线   司教授:我和他没有个人恩怨   昨晚10时30分,记者联系到了西安交通大学司履生教授,他已经知道了川大 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消息,并且正在办公室上网查看相关信息。   “我和魏教授没有任何个人恩怨。”司教授说,关于他推荐学生到华西医大 工作一事,他早就忘了,记忆中他只是将学生推荐到华西医大病理科,并不是指 明要推荐到魏教授那里。“我和学生感情也没有深到那种程度,不会哪个教授不 要就觉得没面子。”而对于魏怀疑司在1998年、1999年国家基金评审中对他有看 法一事,司教授表示,他当年并不知道魏担任评审小组的组长。   此外,司教授坚持认为魏教授的论文中存在“造假”嫌疑,并不仅仅是不同 学术观点的争议。   对于魏教授提出”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司教授表示,他并没有对魏 教授进行人身攻击,他会质疑到底。当记者问到他会不会出席四川大学计划组织 学术答辩听证会时,他表示他已经买了下个月去美国的机票。“我打算去美国探 亲度假,如果四川大学愿意提供往返机票的话,我一定会出席答辩听证会。”   事件闪回   3月26日   西安交通大学司履生教授实名发表《就魏于全院士发表假论文问题致中国科 学院的公开信》。公开质疑魏于全发表在《中华肿瘤》杂志和《自然医学》杂志 上的两篇重要论文造假。   3月29日   魏于全院士向“新语丝”网站发去实名回复,回复中附有其2003年答复杂志 编辑部疑问的原文。该文表示,“司先生很多问题的提法本身是不准确的,甚至 还是错误的”。   3月31日   新语丝网站主持人方舟子发表“为什么我认为魏于全院士的论文有假”一文。 该文指出在魏于全院士学术论文中所公开的实验数据图表中发现疑点,表示“为 其论文提供科研基金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科技部应该组织人员进行调 查”。4月1日魏于全就方舟子提出的疑问,在新语丝网站上发表答复。指出质疑 者使用了论文中由于印刷问题而导致的错误公式。并表示愿意前往西安交通大学, 与质疑者司履生面对面交流。   4月1日   方舟子公开发表对魏于全答复的答复,认为魏于全院士并未能圆满解释疑问。   4月10日   魏于全院士在新语丝网站上发表“三封信”。就有关自己的部分新闻报道, 解答网友疑问。   从3月26日司履生教授在新语丝网站上发表致中科院的公开信后,网友讨论 一直非常激烈,并逐渐成为众多科学论坛里的热门话题。 (XYS20060416)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