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丘小庆“学术造假”事件将成为科技界的现代教案 作者:庞官 昨天在新语丝上见到美国《科学》报道了四川大学雇佣丘小庆教授涉嫌“学术造假 ”的纠纷。从《科学》报道的角度看,感到此一事件的警示意义和价值远远超出了四川 大学与民企公司反映在科技体制改革进程中的双边科技交易纠纷。 此事件涉及到了中美两国的科技专家,有可能就此从不同的验证与处理角度反映出 在维护科学尊严上两国的差距。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势将成为中国当代科技史上不 大不小的典型案例也不为过。 尽管目前丘小庆教授技术发明的真实性还不清楚,但是美国《科学》杂志的报道有 两点应当引起业内科技教育界人士的高度关注: 第一, 在中国,“学术造假”的严重性已经成为难以回避的话题     《科学》杂志报道指出:“川大的研究组在2003年11月的《自然·生物技术》杂志 上描述了一种特效的抗菌蛋白质pheromonicin。之后中国媒体把这一发现捧为‘人类抗 生素的重大突破’。然而,围绕这个引人注目的发现也有一些不断升温的担忧,上个月 ,在一个著名的专门揭露学术不端行为的中文网站发表了一个批评之后,这些担忧上升 为公开的争吵。” 第二,在美国,参与其事的第二通讯作者在不得不面对的科学、法制质询时的态度 《科学》杂志报道披露: “论文的第二通讯作者、肠胃病学家George Wu说,回想 起来,他不知道数据是否可靠。他告诉《科学》杂志说,那篇论文的主题--生物工程改 造的抗菌蛋白质——‘完全在我的研究领域之外’。他说他帮忙把论文翻译成了英文, 并提出了‘用一些对照组充实实验’的方法,然后‘把这些用一种象样的方式组合在了 一起’。‘邱是我的一个朋友’,他补充说,但是 ‘我没有看到过原始数据’。” 科学的主体是人。人是环境的产物。在美国的George Wu,说的每一句话,都将成为 法律裁决的证词,他的压力来自科学、公正、民主本身,他的环境要求他必须坦诚;在 中国的丘小庆,他的压力仅仅来自民营公司的质疑和追述。相反,为了消除可能给职务 单位(四川大学)带来的声誉风险和获取社会的同情,他可能得到来自行政主管部门强 有力的支持。   因此,丘小庆教授涉嫌“学术造假”的纠纷,无论是当事者本人在不同国度表现出 截然相反的态度,还是当事者本人所在国度、媒体报道的角度与客观公正性的差异,都 有可能在未来成为“政府——科技教育界——新闻媒体”共同面对“学术造假”纠纷时 的现代版案例,进而引发人们的深思。 (XYS20060221)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