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潘知常与李劼“略同”之处不少   古呆   以下是对李劼《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简称《论红楼梦》) 与潘知常《开辟鸿蒙 谁为情种——谈红楼梦》(简称《谈红楼梦》)两个文本 中一些关键元素的比较,从中不难发现诸多“略同”。   这次比较的灵感得自xuezhu网友的提示。在网上竟然找到了李劼先生的书, 虽然只是节选,却并不妨碍比较。有趣的是,我今天在搜索潘文时发现,许多该 文的链接都无法打开,包括潘本人的博客和教学平台的链接。看潘的法力果然不 凡。好在如此妙文一经上网就无处不在,我还是轻易就找到了几个能打开的链接。 再说,就算是都删掉了,还有百度快照呢,呵呵。   李劼《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一书的《自序》所署日期为1993 年8月4日。该书网址:http://cn.news.yahoo.com/reading/lhlm/index.html   xuezhu网友在陶世龙先生的BLOG文章《初识潘知常》后跟贴:   评论源自: xuezhu   我不知道潘知常讲的红楼梦跟张远山有什么关系,因为我没有看过张远山的 东西,但是,潘知常讲的红楼梦绝对的和另外一个将红楼梦的人有关系,那就是 李劼。李劼原是华东师大的,现在好像在海外,他曾经在1993年讲过红楼梦,讲 稿整理出版,书名为《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东方出版中心1995 年出版。潘讲的红楼梦主旨精神大体跟李劼相同,我第一次在世纪中国的论坛上 读到他的演讲时就看出来了,当时认为他可能是自己想的跟李劼相同,不谋而合 而已,但越想越不对,因为演讲中不光主要精神相同,连所举的例证都很相同, 甚至完全一样,连对山海经的说法也与李劼差不多,但是他的演讲没有提到李劼 的名字,整理的稿件也没有注释。如果是他参考了李劼的书,而把这些观点全部 当成自己发明的,而不提参考的事,不加注释,那么就是剽窃了。我不是很肯定 这件事,只是怀疑,所以提出来,感兴趣的人可以去查看李劼的书和潘知常的演 讲,看看二者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   06-02-23 @ 19:26   评论源自: xuezhu   不好意思,前后有些不统一了,请把前面那句“潘知常讲的红楼梦绝对的和 另外一个将红楼梦的人有关系,那就是李劼”中的“绝对的”换成可能吧。   06-02-23 @ 19:28   以上两贴网址: http://blog.westca.com/blog_sltao/p_full/56941.html#comments   一、《红楼梦》与圣经   李 劼《论红楼梦》:   面对一部煌煌《红楼梦》,每每陡生不知从何说起之感。这部伟大的巨著不 仅具有《圣经》意味,而且具有莎士比亚的丰富性,并且还具有卡夫卡那样的深 度。(绪论·第一句)   潘知常《谈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圣经与美学圣经。(第一段)   李 劼《论红楼梦》:   恰恰是这几段有关石头故事的文字,蕴含了小说《圣经》般的深意。   这样的诗意和这样的灵气,源自《山海经》所描绘的苍茫世界。在那里暴力 与权术无关,英雄与道德无涉。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后羿张弓,刑天舞戚,朴 素得如同《圣经》中的先知和圣徒。尤其是女娲补天,将耶和华般的神明形象直 接诉诸了在男权世界视同草芥的女子。   潘知常《谈红楼梦》:   中华民族如果有文化圣经和美学圣经,我认为非《红楼梦》莫属。   就是因为《红楼梦》不但是文化圣经,而且是对话窗口啊。   《红楼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圣经与美学圣经,也是中西交流的对话窗口与 对话平台。   二、《红楼梦》与《山海经》   李 劼《论红楼梦》:   按照《红楼梦》开篇有关石头的叙说以及小说所展现的恢宏气势,其文化和 历史的气脉不是出自二十四史,也不是缘自孔孟老庄,而是直承《山海经》所记 载的远古传说,女娲补天,开辟鸿蒙。如果说《红楼梦》是一个文化精灵的话, 那么其灵气则源自最为原始的混沌时代。   这样的诗意和这样的灵气,源自《山海经》所描绘的苍茫世界。在那里暴力 与权术无关,英雄与道德无涉。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后羿张弓,刑天舞戚,朴 素得如同《圣经》中的先知和圣徒。尤其是女娲补天,将耶和华般的神明形象直 接诉诸了在男权世界视同草芥的女子。   我不知道为孔子所赞美的《诗经》始源到什么时候,但可以肯定的是,《山 海经》所记载的神话传奇,其始源性远在《诗经》之上,其中没有丝毫暴力阴谋 和道德污染。   从始源《山海经》传说中汲取了灵气的《红楼梦》,经由汉唐之气和宋明之 情的孕育滋养,形成一个中国文化的旷古灵魂,从历史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照 亮了几千年的愚昧和昏暗。   潘知常《谈红楼梦》:   如果可以再加一本的话,还可以再加一本《山海经》。中国人的性格在《山 海经》里是最舒展自如的。春秋战国时代的血性男儿就是《山海经》里的人物的 现实版。   中国的历史实际上有两个,一个是从《山海经》开始而后来被拦腰截断了的 历史,一个是从《诗经》开始到四大奇书的历史。   《山海经》,我们可以看到,在《山海经》里,都是一些为人生的困惑,为 生命的有限而和天地自然去进行不懈的抗争的人。你找不到具体的生存理由,比 如说精卫填海,他有什么具体的缘和故呢,没有。就是因为生命被无端地消灭了, 而这种无端地消灭,激发起来的是人之为人的更加猛烈、更加强烈的反抗。可惜 的是,这个传统后来被拦腰截断了。令人欣喜的是,曹雪芹跨越千年,再次与之 对接和对话。我们看到,他故意地从“大荒”、“无稽”的世界开始。这是一个 很重要的开始,他是回到了二十四史之前的文明史,回到了“无缘无故”的文明 史。然后他给自己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给我一次再造中华民族的文 明的机会,我要为这个文明加上什么?”曹雪芹的回答和中国历朝历代的圣贤都 不一样。他说;我要为它加上“情”。这就是曹雪芹的过人之处。换一个作家, 他肯定会想,那我就接着《诗经》讲吧,可曹雪芹他接的是《山海经》,《山海 经》以后所有的历史他都不接,他就直接接《山海经》。   看起来他们是讲读《庄子》、读禅宗的读书体会,实际上不是,实际上是告 诉我们从什么眼光来看人类社会,从什么眼光呢?刚才我说了,那就是从《山海 经》出发的的眼光。   三、《红楼梦》与《三国演义》   李 劼《论红楼梦》:   所谓中国历史,就其文化意味而言,可简明扼要地划分为《红楼梦》之前的 历史和《红楼梦》之后的历史。所谓之前的历史,是帝王将相的历史,是《资治 通鉴》的历史,是《三国演义》的历史;所谓之后的历史,则是大背于吾国吾民 之传统的历史(此乃借用王国维所说),或者于破败之中寻求新的生机的历史。   以往的历史似乎就是这么写下的,要么是《三国演义》中的帝王将相,乱世 英雄;要么是《水浒传》中的聚啸山林,绿林好汉;成则为王败则寇,如同一张 纸的两个面,翻过来是王,翻过去是寇。   也许正因如此,《红楼梦》才一反以往的记叙,不是从历史开始如《三国演 义》,也不是从故事开始如《金瓶梅》,而直接从灵魂开始,从那块灵石开始, 这种写张本身就意味着对历史的颠覆。   潘知常《谈红楼梦》:   《三国演义》是中国主流社会的真实写照,是当上了奴隶的国人的写照。在。 在主流社会里的中国人究竟卑鄙到什么地步,究竟是如何地唯“江山”、“社 稷”、“功名”是图,究竟如何地为了保护自己而不惜迫害他人,我们可以借助 这本书看得清清楚楚。   《三国演义》讲,我们都是人,我们要关心国家大事(结果是争权夺利); 《水浒》讲,我们还没有争到人的地位,我们要争取做人;《西游记》讲,我们 在现实生活里还不是人,但是我们可以在想象当中像孙悟空那样成为人;而《金 瓶梅》戳破了所有的中国文化的假象,《金瓶梅》告诉我们,在中国文化里只有 西门庆这样的采花大盗,只有西门庆这样的雄性动物,没有人!   曹雪芹不再写《出师表》、《过秦论》,也不写〈水浒〉、〈三国〉,而写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女性,并且不再把女性看作花鸟、看作玩物、看作性 对象,也不再把女性不看作人,应该说,他是在用新的眼光观察历史、挖掘人性。   《三国演义》的帝王将相、《水浒传》的绿林好汉,《西游记》的志在功名、 《金瓶梅》的衣冠禽兽,都被他弃之不顾。就从这里起步,他开始重新评价历史。   像《三国演义》,也是“忠绝”、“义绝”、“贞绝”与“奸绝”、“恶 绝”、“淫绝”相对立,善恶分明,然后通过一方成功,另一方失败来而暗示一 种善恶、是非的胜负,在《红楼梦》中却看不到这一点。   你在《三国演义》里看到了扬刘备贬曹操,你在《水浒传》里看到了有好人 坏人,但是你在《红楼梦》里看到了吗?没有。   四、《红楼梦》与《水浒》   李 劼《论红楼梦》:   以往的历史似乎就是这么写下的,要么是《三国演义》中的帝王将相,乱世 英雄;要么是《水浒传》中的聚啸山林,绿林好汉;成则为王败则寇,如同一张 纸的两个面,翻过来是王,翻过去是寇。   潘知常《谈红楼梦》:   《水浒》呢?《水浒》是中国非主流社会的真实写照,是没有当上奴隶的国 人的写照。。庄子不是说了嘛?如果不能相濡以沫,那就干脆相忘于江湖。《水 浒》告诉我们的就是中国的非主流渠道里的江湖的心灵黑暗可以达到什么程度, 是如何刀口添血,如何杀人放火,如何罪恶滔天的。同时,是如何将“拳头大” 的人奉为英雄的。《水浒》是中国特有的“拳头文化”的写照。   《三国演义》讲,我们都是人,我们要关心国家大事(结果是争权夺利); 《水浒》讲,我们还没有争到人的地位,我们要争取做人;《西游记》讲,我们 在现实生活里还不是人,但是我们可以在想象当中像孙悟空那样成为人;而《金 瓶梅》戳破了所有的中国文化的假象,《金瓶梅》告诉我们,在中国文化里只有 西门庆这样的采花大盗,只有西门庆这样的雄性动物,没有人!   《三国演义》的帝王将相、《水浒传》的绿林好汉,《西游记》的志在功名、 《金瓶梅》的衣冠禽兽,都被他弃之不顾。就从这里起步,他开始重新评价历史。   你在《三国演义》里看到了扬刘备贬曹操,你在《水浒传》里看到了有好人 坏人,但是你在《红楼梦》里看到了吗?没有。   这样一来,还怎么“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红楼梦》也就仍旧是《金瓶 梅》、《水浒传》了。   我们让女性去当牛做马,我们让女性去上战场打仗,行不行呢?在《水浒传》 里我们不是就看到了吗?   五、《红楼梦》与《西游记》   李 劼《论红楼梦》:   按说《西游记》也由石头起笔,并由石猴而至美猴王,不无神灵之气。然同 为石头,却彼此相去甚远;不仅习性不一,而且顽气迥异。石猴之石,志在功名, 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圭臬,故历经称王、造反、齐天大圣、佛指之镇、 唐僧招安,最后走上为人民服务的道路,成为西天取经马前卒。而宝玉之石,却 崇尚无用,睥睨浊世;就其钟鸣鼎食之家而言是个孽障,痛恨经济仕途,立功扬 名;而一旦面对比他更无用的女孩,他马上拜伏,悉心相向,极尽情种之致。同 样的孩提时代,在贾宝玉是一片稚气,并且经久不改;而在石猴子却是一腔热血, 一会儿美猴王,一会儿齐天大圣,最后又是孙悟空、孙行者。该行者悟是悟了, 但却没有空,诚如《红楼梦》所言:云空未必空。因为《西游记》所承继的不是 始源时代,而是孔孟老庄所奠定的文化传统,或者修身养性,或者兼济治平。   因为从灵魂开始,所以功名在此不再成为生存原则。以往的历史所看重的道 德和暴力连同世故权术等等一起被弃之如泥。相反,孩提时代的童稚和纯真被奉 如神明,就像通灵宝玉一样,一旦有失,便会使主人公丧魂落魄,眼也直了,人 也呆了,如同死人一般。这是《西游记》中的石猴想都想不到的人生境界。那个 石猴为了获取功名,扮演英雄,结果迷失了本性,丧失了自我,交出了或者说出 卖了他的童稚和纯真。这是一个中国式的堂·吉诃德,他以牺牲本真自我的方式 换取了一番英雄事业,博取了人们的道德认同。与那位西班牙骑士不同的是,他 的身份是个行者,并且不是手执长矛而是身携金棒,不是骑着瘦马而是在马前马 后奔波忙碌。他虽然与堂·吉诃德同样热情可爱,但一旦被作为某种道德楷模, 却让人不寒而栗。   潘知常《谈红楼梦》:   《三国演义》讲,我们都是人,我们要关心国家大事(结果是争权夺利); 《水浒》讲,我们还没有争到人的地位,我们要争取做人;《西游记》讲,我们 在现实生活里还不是人,但是我们可以在想象当中像孙悟空那样成为人;而《金 瓶梅》戳破了所有的中国文化的假象,《金瓶梅》告诉我们,在中国文化里只有 西门庆这样的采花大盗,只有西门庆这样的雄性动物,没有人!   《三国演义》的帝王将相、《水浒传》的绿林好汉,《西游记》的志在功名、 《金瓶梅》的衣冠禽兽,都被他弃之不顾。就从这里起步,他开始重新评价历史。   六、《红楼梦》与《金瓶梅》   李 劼《论红楼梦》:   也许正因如此,《红楼梦》才一反以往的记叙,不是从历史开始如《三国演 义》,也不是从故事开始如《金瓶梅》,而直接从灵魂开始,从那块灵石开始, 这种写张本身就意味着对历史的颠覆。   这种性欲的空前暴涨在宋词元曲中还委婉绰约,到了明清小说简直锋芒毕露。 于是有了《三言二拍》,有了至今仍然惊世骇俗的《金瓶梅》,有了泛滥一时的 清代色情小说。   就某种意义而言,《红楼梦》之于宋明之情的承继可谓直承《金瓶梅》而来。 然而,这种承继不是因袭而是升华。同样的风流,在《红楼梦》不再以欲为主, 而是以情为上。西门庆式的情欲顽主在《红楼梦》里一律被写作鸡鸣狗盗之徒似 的老少爷们,而主人公贾宝玉则是一个虽曾被色欲所惑但又不迷失本性依然心地 纯正的情种。而且,《红楼梦》不仅扬情抑欲,同时还将《金瓶梅》中的欲提炼 成才华和美德,比如潘金莲之于林黛玉,李瓶儿之于薛宝钗。潘金莲在《金瓶梅》 中可谓第一淫妇,但那种之于性欲的强烈渴求在林黛玉形象全然升华为出众的惊 人才华和动人的美丽情致;与此相应,西门庆的第一可人李瓶儿的娇柔在薛宝钗 形象呈现为过人的心计世故和标准的贤妇美德。总之,《金瓶梅》中的全部世俗 性在《红楼梦》都获得灵性十足的升华,从而被作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潘知常《谈红楼梦》:   张爱玲自己也曾穷尽十余年之力,完成一部关于《红楼梦》的研究专著。她 曾经说:“因为对一切都怀疑,中国文学里弥漫着大的悲哀。只有在物质的细节 上,它得到欢悦——因此《金瓶梅》、《红楼梦》仔仔细细开出整桌的菜单,毫 无倦意,不为什么,就因为喜欢——细节往往是和美畅快,引人入胜的,而主题 永远悲观。一切对于人生的笼统观察都指向虚无。”[张爱玲:《中国人的宗 教》,《张爱玲文集》,第四卷,111页,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   《三国演义》讲,我们都是人,我们要关心国家大事(结果是争权夺利); 《水浒》讲,我们还没有争到人的地位,我们要争取做人;《西游记》讲,我们 在现实生活里还不是人,但是我们可以在想象当中像孙悟空那样成为人;而《金 瓶梅》戳破了所有的中国文化的假象,《金瓶梅》告诉我们,在中国文化里只有 西门庆这样的采花大盗,只有西门庆这样的雄性动物,没有人!   《三国演义》的帝王将相、《水浒传》的绿林好汉,《西游记》的志在功名、 《金瓶梅》的衣冠禽兽,都被他弃之不顾。就从这里起步,他开始重新评价历史。   这样一来,还怎么“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红楼梦》也就仍旧是《金瓶 梅》、《水浒传》了。   七、《红楼梦》与中国文化(凡提及中国文化则以“[]”标出)   李 劼《论红楼梦》:   正如人们可以在世界文化的横向座标上发现《红楼梦》的文化命运之意味一 样,人们可以在[中国文化]的纵向座标上领略这部巨著的神灵所在。   然而此后的[中国文化]由于这些学术和说教的阴云笼罩,变得老谋深算,心 智发达,却情致衰退,灵气全无。一部《二十四史》,刀光剑影,腥风血雨;王 朝更迭,盗贼蜂起。相反,文化气脉却愈渐衰微,从诸子百家的争相著书立说逐 步败退,直至乾嘉学派的考据注经,最终落入穷途末路,显出末世景象。《红楼 梦》由此横空出世,阅尽人间诸色;她超然卓立,慨然长啸,其灵光所至,一派 初始性情。   就这样,从始源《山海经》传说中汲取了灵气的《红楼梦》,经由汉唐之气 和宋明之情的孕育滋养,形成一个[中国文化]的旷古灵魂,从历史的地平线上冉 冉升起,照亮了几千年的愚昧和昏暗。   相形之下,玛雅文化的神秘在于它会从地球上像被一阵飓风刮走一样地突然 消失,而[中国文化]却同样神秘地具有将衰亡过程无限延长的奇妙特性,一如 《红楼梦》所言: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潘知常《谈红楼梦》:   在[中国文化]与中国美学之中,《红楼梦》最具代表性。坦率说,在中国的 文化的典籍中,你如果想学到一点儿有用的东西,很多东西你都可以不看,因为 看了也没用,在中国,很多人都是无用之人,写的自然也是无用之书。在我看来, 要了解中国文化,最主要的是要看五本书。第一本,《庄子》;第二本,《史 记》;第三本,《三国演义》;第四本,《水浒》;第五本,《红楼梦》。从价 值评价的角度,这几本书本不都值得肯定,但是如果想了解[中国文化]、中国美 学,如果想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一个不说话的中国,有这五本书就足够了。   《庄子》是[中国文化]的遗传密码的所在。   最后一本书是《红楼梦》,它揭示了[中国文化]、中国美学的彻底失败。人 与人之间的失爱,[中国文化]、中国美学的失爱,这是一个延续了千年的公开的 秘密,但是我们只有在《红楼梦》里,才第一次大梦初醒。   而后面的五本书,则把[中国文化]、中国美学的从失败到觉醒揭示得淋漓尽 致。要了解[中国文化]、中国美学,这五本书不能不看,其中,《红楼梦》自然 最最重要   那如果现在我要问大家,如果只允许它保留一本书,而只要有这本书就有可 能逻辑地再现全部的[中国文化]的精华。这本书应该是哪一本呢?我个人觉得, 应该是《红楼梦》。   那么,如果需要我们在[中国文化]里选择一本,我们选择哪一本呢,如果我 们真正对[中国文化]有认真的研究,那么,答案就只有一个:《红楼梦》。   我最近几年在全国的很多高校去讲座,包括北大清华,常提的一句话就是: 读《红楼梦》,听《二泉映月》。我个人认为,这确实是[中国文化]里面的两个 最好的东西。   我们现在研究[中国文化]或者研究西方文化,借助一个什么样的平台我们会 最省力气呢?   那么,我们从[中国文化]的哪一个平台去理解西方文化最容易?换一句话说, 我们站在什么样的西方文化的平台去理解中国最容易?我觉得,现象学的哲学是 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最简单的平台,而《红楼梦》是理解西方文化的一个最简单 的平台。   换句话说,在[中国文化]里,最值得去看的书和学术水平最高的书,就是 《红楼梦》。   陈寅恪知道,王国维的自沉昆明湖可以和贾宝玉的悬崖撒手等量齐观,而他 的使命就是为[中国文化]守灵。   在他看来,柳如是就是林黛玉。而他觉得[中国文化]的真正的希望不在帝王 将相,不在那些才子佳人,不在李白杜甫,也不在什么苏轼辛弃疾,而在柳如是 的身上。   这个事情是从曹雪芹开始的。他说,我们要为[中国文化]加上“情”,要为 无情之天“补情”,并且,用“情性”来重新设定人性(脂砚斋说:《红楼梦》 是“让天下人共来哭这个‘情’字”)。   在[中国文化]里,我们什么问题都问了,就是这个问题没有问。   显然,在这里曹雪芹发现了一个很深刻的秘密,[中国文化],中华民族就像 一块顽石。   这是在[中国文化]史上爱情的第一次的觉醒。   还有一个有趣的例子是,《红楼梦》说中国男人没有好的(其实是说[中国 文化]没有什么可取之处)。   “爱”就是[中国文化]这个千里长堤的“蚁穴”啊。   而且,一旦有了爱的诞生,中国社会、[中国文化]就要解体啊。   我们知道,[中国文化],事实上是一个使人性越来越丧失人性的文化。   [中国文化]最大的功劳,就是把我们培养成了人渣、废品。   贾政是一个[中国文化]所能够塑造出来的最好的人,他是[中国文化]里所能 塑造出来的最好的父亲和最好的高级干部。   而《金瓶梅》戳破了所有的[中国文化]的假象,《金瓶梅》告诉我们,在 [中国文化]里只有西门庆这样的采花大盗,只有西门庆这样的雄性动物,没有人! 而曹雪芹最伟大的贡献在于,他发现了[中国文化]根本不是一个培养人的地方, 它培养的是废品:男性是废品,女性也是废品。   晴雯二十年后是谁?在[中国文化]这个大染缸里,如果再让她染二十年,她 会是谁?   史湘云四十年以后是谁?在[中国文化]这个大染缸里,如果再让她染四十年, 她会是谁?   我始终觉得,宝玉是[中国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他是[中国文化]史上的 亚当。中国文化的亚当比西方文化晚了很长时间,但是毕竟出现了,宝玉就是亚 当。   我们说,[中国文化]中有两个人很重要,一个是西门庆,他是[中国文化]里 的采花大盗,还有一个就是宝玉,他是[中国文化]里的护花使者。   至于林黛玉,我说她是[中国文化]中的夏娃,是女性中的女性,女人中的女 人。   黛玉最有灵性,是[中国文化]里面的第一个女性,这一点宝钗就不如她了。   把[中国文化]教育最成功的两个雌性都娶走了!   而在《红楼梦》里,我们看到了美的东西被呵护,人的尊严被呵护,高贵的 灵魂被呵护,我觉得,这是我们[中国文化]里最最最最可爱的东西。   有一个香港的学者写的书叫《[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他就说,中国男孩 儿如果喜欢上一个外国女孩儿,往往一筹莫展。   怎么去改造心灵黑暗的[中国文化]呢?束手无策。   但是,从曹雪芹以后,尤其是进入二十世纪以后,[中国文化]真的被把西方 人的炮火把我们硕果仅存的大观园给焚毁了。   一个具有儿童心态的成人,如果不加以教育,往往也是一个邪恶的成人。这 是我们在[中国文化]里无数次看到的。   八、《红楼梦》与中国历史(凡提及中国历史则以“[]”标出)   李 劼《论红楼梦》:   说[中国历史]有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是一个方面,但在另一个方面, 整个历史文化也确实具有一种顽强的生命力。   就整个世界文化而言,此乃命运之作,而就其所属的民族文化而言,她则是 该文化的一个精灵。人们过去虽然朦朦胧胧地感受到了她之于[中国历史]的终结 意味,但却很少领略她之于[中国历史]的开天辟地界分性质,也即是说,所谓 [中国历史],就其文化意味而言,可简明扼要地划分为《红楼梦》之前的历史和 《红楼梦》之后的历史。所谓之前的历史,是帝王将相的历史,是《资治通鉴》 的历史,是《三国演义》的历史;所谓之后的历史,则是大背于吾国吾民之传统 的历史(此乃借用王国维所说),或者于破败之中寻求新的生机的历史。   [中国历史]就阴阳五行而论,汉唐时期主阳,以气为上,呈一派阳刚之气; 及至宋明主阴,以情为重,呈一种人欲风流。然而需要说明的是,《红楼梦》所 承汉唐之气,不是其帝王气象如汉武、魏武、唐太宗者,而其人格风貌如陈蕃、 李膺、嵇康、阮籍、陶渊明者,汉末党锢之惨祸以其惊心动魄的悲剧形式显示了 中国知识分子的浮士德时代。   潘知常《谈红楼梦》:   《三国演义》的帝王将相、《水浒传》的绿林好汉,《西游记》的志在功名、 《金瓶梅》的衣冠禽兽,都被他弃之不顾。就从这里起步,他开始重新评价历史。   显然,这不谛是为[中国历史]确立了全新的人物谱系。   [中国历史]上咏叹鲜花的很多,鲜花盛开的时候,都去咏叹,鲜花不盛开的 时候,就咏叹:哎哟,你当时为什么不开得好一点儿啊,   九、《红楼梦》与王国维   李 劼《论红楼梦》:   我不知道整个文化轮回将如何了结,或者说如何走向,此系天机,如我等凡 夫俗子无以揣度。然而,就已经出现的种种文化迹象而言,我想人们或多或少总 有些许感受吧。诸如王国维之死,陈寅恪所著《柳如是别传》等等。在我去年写 的那篇《悲悼〈柳如是别传〉》一文中,深感从《红楼梦》到王国维再到《柳如 是别传》之间的文化气脉之衰微。遗憾的是那篇文章在今年的《读书》第4期上 发表时被删去了十分之七,致使许多读者没能理解我的感触。在我看来,王国维 自沉昆明湖与贾宝玉最终悬崖撒手在文化上具有前赴后继似的一致性;而陈寅恪 为柳如是作传与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推出大观园女儿世界又是一个息息相通的 历史性呼应。审美向度的严重阙如和人文灵魂的空前缺席,使历史的败落到了无 以复加的地步,致使一些先知先觉者不得不首先承担死亡的命运。   以往所有关于《红楼梦》的论说所达到的最高境界如王国维者,虽然成功地 以悲剧说解说了小说的梦意和情境,但还没能进一步领略小说的灵性。   惟有一代学术宗师王国维,才具备了与作者对话的思想素养和审美境界。   按照斯宾格勒在其名著《西方的没落》有关文化和文明的历史性界定,《红 楼梦》以后的中国历史只有文明的挣扎,而不见文化的脉动。或许正因如此,才 有了一代文化宗师王国维的自沉,才有了学术巨匠陈寅恪的壁立千仞。而这是中 国晚近历史上极为鲜见的得《红楼梦》之气脉的两位文化遗民,王国维以其 《〈红楼梦〉评论》领略其悲剧意味,陈寅恪以其《柳如是别传》承接其人文传 统。   尽管从意志论中可以伸展出悲剧说,尽管王国维曾经成功地以悲剧说解说了 《红楼梦》,但《红楼梦》的整个境界却不在于意志,而在于存在。   潘知常《谈红楼梦》:   仔细回顾一下,不难发现,王国维、鲁迅、张爱玲等大师的成功无一例外地 都与《红楼梦》有关。   显然,王国维、鲁迅、张爱玲等大师的成功首先就在于成功地找到了学术发 展的最高成果,也就是那“一千斤”,那么,这学术发展的最高成果也就是那 “一千斤”是什么呢?正是《红楼梦》。因此,他们才不约而同地与《红楼梦》 为友。
例如王国维,他二十八岁发表的第一篇重要的学术论文就是《〈红楼 梦〉评论》,对于《红楼梦》的研究,奠定了他一生的学术基础。可是,如果我 们知道在十六岁以前,他还没看过什么中国的文史哲书籍,因为他在全力准备科 举考试。他看见《史记》、《后汉书》之类书籍,都是从十六岁开始的。我们就 会想到,从十六岁到二十八岁,他沉浸其中而且真正有所收获的,就是《红楼 梦》,是《红楼梦》改变了他的一生。而他之所以用这么短的时间就登上了一流 大师的学术平台,也正是借助于《红楼梦》的推动。《红楼梦》的伟大发现—— “彻头彻尾的悲剧”,使得他进而首次诠释了悲剧的境界,意识到了在“无罪之 罪”中承担“共同犯罪”之责的美学真谛。“蛇蝎之人”与盲目的命运颓然退场, 善恶的因由(“极恶之人”)、因果的设置(“意外之变故”)也不再重要,重 要的是在“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出现的由所有人来共同承担 罪责的“悲剧中之悲剧”。这些看法就是在今天也仍旧光芒四射啊。   陈寅恪知道,王国维的自沉昆明湖可以和贾宝玉的悬崖撒手等量齐观,而他 的使命就是为中国文化守灵。   十、《红楼梦》与陈寅恪   李 劼《论红楼梦》:   我不知道整个文化轮回将如何了结,或者说如何走向,此系天机,如我等凡 夫俗子无以揣度。然而,就已经出现的种种文化迹象而言,我想人们或多或少总 有些许感受吧。诸如王国维之死,陈寅恪所著《柳如是别传》等等。在我去年写 的那篇《悲悼〈柳如是别传〉》一文中,深感从《红楼梦》到王国维再到《柳如 是别传》之间的文化气脉之衰微。遗憾的是那篇文章在今年的《读书》第4期上 发表时被删去了十分之七,致使许多读者没能理解我的感触。在我看来,王国维 自沉昆明湖与贾宝玉最终悬崖撒手在文化上具有前赴后继似的一致性;而陈寅恪 为柳如是作传与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推出大观园女儿世界又是一个息息相通的 历史性呼应。审美向度的严重阙如和人文灵魂的空前缺席,使历史的败落到了无 以复加的地步,致使一些先知先觉者不得不首先承担死亡的命运。   按照斯宾格勒在其名著《西方的没落》有关文化和文明的历史性界定,《红 楼梦》以后的中国历史只有文明的挣扎,而不见文化的脉动。或许正因如此,才 有了一代文化宗师王国维的自沉,才有了学术巨匠陈寅恪的壁立千仞。而这是中 国晚近历史上极为鲜见的得《红楼梦》之气脉的两位文化遗民,王国维以其 《〈红楼梦〉评论》领略其悲剧意味,陈寅恪以其《柳如是别传》承接其人文传 统。   潘知常《谈红楼梦》:   陈寅恪知道,王国维的自沉昆明湖可以和贾宝玉的悬崖撒手等量齐观,而他 的使命就是为中国文化守灵。   王国维的成功,我们后面还要介绍,在这里,我先不说王国维,而举一个与 王国维有关的例子,就是陈寅恪。陈寅恪的成功也跟《红楼梦》也有关,而其中 的契机,就是王国维。对此,我们看看他的《柳如是别传》,就足够了。《柳如 是别传》是陈寅恪后期最重要的学术著作。但是,让人不解的是,陈寅恪没有穷 尽心力去再为秦皇汉武们立传,也没有穷尽心力去为李白杜甫们立传,而是穷尽 心力去为一个妓女立传。这实在让后学百思不得其解。但是,只要我们自诩去思 考,就会逐渐跟上陈老先生的思路。其实,在陈寅恪也有一个学术思想的重要转 换,开始,对自己的使命他也没想清楚,但是王国维的投昆明湖让他意识到了自 己的使命。陈寅恪知道,王国维的自沉昆明湖可以和贾宝玉的悬崖撒手等量齐观, 而他的使命就是为中国文化守灵。为此,他才为柳如是这个中国的最弱最弱的女 子立传。其实他想做的无非是:完成曹雪芹“为闺阁昭传”的《红楼梦》的现实 版。曹雪芹写的是艺术里的金陵十二钗,而他则“接着讲”,写生活中的美丽女 性。在他看来,柳如是就是林黛玉。而他觉得中国文化的真正的希望不在帝王将 相,不在那些才子佳人,不在李白杜甫,也不在什么苏轼辛弃疾,而在柳如是的 身上。这实在是石破天惊的发现。这种对于传统价值观念以及文化人物谱系的根 本颠覆,无疑也是得益于《红楼梦》。 (XYS20060228)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