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黄禹锡事件给我们的警示   ——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主任委员王海燕   本报记者 张彦 碧石   《中国医学论坛报》第992期 (2006-01-12) 第32卷 第2期   论文造假事件的水落石出终让黄禹锡这位昔日的韩国“克隆之父”和“民族 英雄”一夜之间沦为人人喊打的“科学骗子”。这可能是2005年岁末最令全球科 学界震撼的事了。   真相虽然已大白于天下,但其所带来的影响和思考却远远没有完。当整个社 会都开始面临诚信危机的时候,世人眼中的最后一块净土——科学界也未能幸免。 事实上,科学论文中重至造假、剽窃,轻至一稿多投、夸大结果的事件,早已不是 什么新鲜事了。2005年的最后一天,我们采访了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 内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肾脏病研究所所长王海燕教授,请她谈谈黄禹锡 事件带给中国医学科学界的警示。   王海燕教授快人快语,她说早在1997年,她就撰写了一篇名为《讲究学术道德, 抵制和纠正学术研究中的不正之风》的述评(详见相关链接),其时是为了响应当 时的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向全国科技人员发出的“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倡导优 良学风,对自己在科学技术活动中的行为高度负责,坚决反对科研工作中的弄虚作 假、欺诈剽窃、投机取巧等丑恶行为,坚决同科研立项、成果评定、宣传报道、 奖励表彰、晋级定职、人才选拔等方面的不正之风作斗争”的倡议,有感于当时 医学界不正之风嚣张而作。但是,整整8年过去了,学术研究中的不正之风不但没 有减少,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王教授说,黄禹锡事件既不是一个孤立事件,也不是一个个别事件。黄禹锡事 件的出现具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气候)和地域特点(土壤)。这是在全世界都有的 共性,特别是在中国。韩国和中国有哪些共性呢?具体说来,有以下三点:①都是经 济迅速发展的国家;②都急于在科学技术方面赶超世界先进水平;③国家和行政都 过多地干预了科学。那么,在这种共性的条件下,中国现在有没有大大小小的“黄 禹锡”呢?肯定有,而且不止一个,以后也会产生。所以,韩国爆出了黄禹锡事件, 我们不能光看热闹,而是到了应该敲响警钟的时候了。我们应该尽快揭露出已有 的“黄禹锡”,尽量采取措施使今后能少出现一些“黄禹锡”。   学术造假根源何在?   功利主义是祸首   那究竟是什么问题应该敲响警钟呢?王教授说,第一个是“急功近利”的核心, 即“功利”。做科学要是以功利为动力,就完蛋了。   做学问的人可以分成两种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都很努力,很刻苦,很拼搏, 但是这两种人的动机大相径庭。一种人是抱着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无论是对待 一些科学问题,还是临床上病人诊断和治疗的问题,去寻求这些问题的how还是why 的答案,他们都本着对这些问题本身的热爱和追求,去刻苦,去努力,去奋斗。而另 一种人刻苦、努力和奋斗的动力则是功利。他们将各种学衔、论文、甚至SCI文 章和各种级别的“成果奖”变成其个人功利的敲门砖、变成一个个往上爬的台阶, 将其作为谋求个人名利的手段和资本。特别是在没有一个良好环境的熏陶下,没 有一个好的学术带头人的领导下,情况会非常糟,会不断滋长出一些不择手段、追 求名利的“学者”。如果有一个好的传统、好的队伍、好的环境和好的学科带头 人,情况会好一些,对功利的追求会少一些。   现在社会上存在着很多“功利主义”的东西,所以做学问要有抵抗力,要保持 清醒。我觉得做学问有时候就像吃斋念佛一样,要刻意地忘掉一些尘世间的东西。 其实在一个公平公正的、制度完善的环境里,只要你努力了、作出了贡献,到时候 名也会有的、钱也会有的,当然不会那么多,但也会有的,但你奋斗的目标不是为 名为钱。上述两种人在对待名与利的态度,对待艰苦的、不容易“出成绩”的工 作的态度,对待整个梯队的态度,对待与别人合作的态度上,都是不一样的,显示出 来的风度也是不一样的,原因就在于动机的不同。   社会浮躁之风影响学术界   “急功近利”里的另两个字——“急”和“近”就是王教授说的第二个应该 敲响警钟的问题。所谓“急”和“近”者,就是浮躁。目前,国内的经济增长很快, 人们可以在短时期内暴富,似乎什么东西都可以搞“捷径”,什么东西都可以通过 攻关(主要是金钱攻关)搞定。这样的情况能不对学术界产生影响吗?答案是肯定的, 因为存在决定意识。   环境对学术界产生影响是必然的,故抵抗力是很重要的,就像如果没有抵抗力 就容易得禽流感和SARS一样。外因还需通过内因起作用。   “急”和“近”这种浮躁情绪,是社会对人的影响,需要自己来产生抵抗力。   泡沫和炒作成风   王教授认为,第三个需要敲响警钟的是泡沫和炒作。泡沫经济在科学上的表 现就是炒作,把一说成二,把少说成多,把一些观察性研究的结果说成是“国内外 领先”、“首创”的“重大突破”,无限地上纲上线。有些人泡沫到了连自己都 不感到难受的地步,真令人难以理解。她不相信黄禹锡是一点研究都没做的人,问 题就是泡沫、炒作上去了。有时候反倒显得踏实求是成了无能或贡献较少的弱者。 科研经费、奖励、各种头衔都被一些善炒作者、善攻关者所占。   总结上述三点,无论是功利、急功近利,还是泡沫、炒作,都有特定的时代背景, 特别是我们这个地域的特点。我们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地区,韩国和中国有很多 共性的东西,所以韩国的教训值得借鉴,尤其值得中国借鉴。   黄禹锡事件中应吸取的教训   那么,处于这样的不良社会影响之下,医务人员和科研工作者应该怎么办呢? 王教授认为应从以下三点做起。   第一,自己要有抵抗力。无论如何,做人要有底线。这个底线是从小养成的素 质、人品,还需要在一生中不断修炼、更新。在当前的这种情况下,无论是老、中、 青医务人员还是医学科研工作者,都应该坚守做学问、做医生和做人的底线。有 了底线,才有抵抗力。   第二,从黄禹锡事件上我们还应吸取的另一个教训是,科学就是科学,不要有 行政干预。行政要做的事,就是为科学家提供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和条件。科学 家是本着为科学负责任的态度去做研究的,做好了对单位、国家、民族甚至人类 都有贡献。但是,不要一开始做的时候就抱着为单位、国家、民族争点什么的目的, 否则就干预了科学,使科学的自然规律里带上了功利的色彩。   作为行政管理者,你能做的就是为有希望的科学家创造条件,让他们安安静静 地做科学。而作为科学家,你没有义务接受单位给你的压力。这其中的关系一定 要处理好。行政管理者不能依赖科学和学术来为自己争光,把本单位的论文数、 博士点数、科研基金和获奖等作为行政领导的政绩。学术围绕着“官本位”转, 这是学术界不正之风屡禁不止、愈演愈烈的根子。   第三,总的来说,韩国对黄禹锡事件的处理是很好的。他们没有捂着、盖着、 摁着。中国有很多事,领导层面捂着、盖着,更缺乏支持“敢于揭露的人”的人, 说到底还是官本位的“政绩”关在作梗。而群众呢,又怕打击报复。古人曰:君子 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出了错,应该让它成为君 子之过,而不是小人之过,应该鼓励揭露、支持打假。只有这样,这种事才能越来 越少。对待不正之风的态度也是对人们,特别是行政领导们世界观的考验。   附:   讲究科学道德,抵制和纠正学术研究中的不正之风   [王海燕. 中华医学杂志1997, 77(10): 727]   最近,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向全国科技人员发出倡议,要“严格遵守职业道 德,倡导优良学风,对自己在科学技术活动中的行为高度负责,坚决反对科研工作 中的弄虚作假、欺诈剽窃、投机取巧等丑恶行为,坚决同科研立项、成果评定、 宣传报道、奖励表彰、晋级定职、人才选拔等方面的不正之风作斗争”。国际著 名生物学期刊Science 于1996年10月也专题报道了中国学术界剽窃行为的三个典 型事例及中国学术界的反应。我国医学科学界在这方面存在的一些现象也已引起 广大老、中、青医务人员和医学科研工作者的强烈关注。   1. 在成果和论文发表中的剽窃行为:如某成果申报的基本资料全部来自其他 单位,却未得到这些单位的允诺,申报单位拿不出确凿的原始记录;有些研究生、 进修生,在学习单位所作的工作未得到允诺却擅自拿到新工作岗位以该单位及该 单位个人(包括主任)名义写稿投送;有些协作工作,未经双方同意即以某一单位的 名义写稿投送,实际上该单位并不掌握这一工作的关键资料;有些文章或成果的作 者署名并未征得署名者本人的同意。   2. 在实验室和临床科研工作中的弄虚作假:将A 组的照片、电泳图等改作以 B 组的名义发表;按“结论的需要”撰写数据;随意将不符合预期结论的数据去除; 按审稿人的要求杜撰资料,以致在很短时间内将不可能短期获得的数据、资料和 图片“修回”,令审稿人员费解。   3. 对有限的资料尽量夸大:表现为学术论文的讨论、结论部分夸大其意义, 将有限的工作说成是某一方面的突破性进展。在宣传报道中的夸张用词已远离了 其工作的原本意义和水平。   4. 对于国内、外同类工作忽略不认,自封“领先”、“开创”:特别是对国 内同仁的文献索引率极低。翻开手边的一份近期杂志共23篇文章(包括论著、简 报、综述、讲座、病例讨论等),只有4篇文章引用了国内除本单位以外的文献,其 余19篇(占82.6%)或是只引用国外文献或同时引用本单位文献,但这些文章有关的 工作国内一些单位均已有报告。这一现象除了由于这些作者思想上重视不够、资 料收集不全、下功夫不够外,也有有意忽视的因素。   5. 一稿多投:如有的稿件正在审改过程中或新近处理退稿,却发现已在另一 杂志上刊出;也有的一项完整的工作分成若干篇文稿投送,使每篇文稿内容显得单 薄、片面,文章结论互相矛盾。   以上这些医学科学中的不严谨、不负责任的不正之风近些年有所滋长,必须 引起一切正直的医学科研工作者的重视。这种现象的出现首先与当事人的名利思 想有关。在这些人心目中文章、成果不是对人民、对科学的负责任的奉献,而只 是他们谋求个人名利的资本。同时,也与其学术领导人缺乏深入把关有关。任何 人在文章中署了名就要对这篇文章负责任,这是不容置疑的。学术领导人在促进 完成论文的同时要重视教书育人。学术研究的过程是培养科学家的摇篮,而不应 只追求成果。要让科技人员懂得什么是良好的科学作风,什么是不负责任的错误 科研态度,懂得诚实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要素,没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就不 可能客观地揭示科学规律。一个专家、一个单位应以培养具有良好科学作风的科 技人员为荣。另外,科学作风的败坏更与某些单位的有关行政领导有关。文章、 成果送出之前必须有各级单位有关行政领导签名、盖章,各级领导应负责任地进 行原始资料的核查,不应为了本单位的评比、总结的荣誉而只追求数字不究其真 伪。甚至给每个科室设立每年刊登论文的“指标”,按数字进行奖罚,滋长虚夸之 风。   对医学学术界的不正之风进行斗争需要全体医学工作者的介入。一些人明知 有问题但碍于面子、怕得罪人以后自己办事麻烦等等自由主义的思想和作法,实 际上是助长了不正之风的发展。学术中的不正之风不仅关系当前,更关系今后世 世代代,对我国医学科学的发展会造成严重的历史性后果,更关系我国的科学工作 的国际声誉,不容等闲视之。   针对这一问题,建议:(1)建立论文第一作者及责任作者的署名。第一作者必 须对全部的原始资料作出准确的回答,责任作者应提供研究思路、设计、条件,并 对论文进行认真的修改和最后敲定,对论文的结论和主要学术观点要负全部责任。 (2)送审论文应附有所有作者的亲笔签名,声明同意参加署名,并对此论文的可靠 性和无一稿两投等现象负责。(3)在送审和刊出的稿件中如发现有严重弄虚作假、 剽窃他人科研成果者在杂志上公开进行曝光批评。 (XYS20060118)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