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对“人与河流和谐发展”问题的探讨   水博   【转载说明:本文主要是对钱正英院士的“人与河流和谐发展”一文的质疑, 由于需要等待通过审稿后,在《水利发展研究》杂志上发表,所以,一直等到今 天该杂志正式出版后才公开。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有争论意义,反坝人士的理论 基础就是“工程建得太多了”。然而,2006年世界水日联合国新颁布的《世界水 资源报告》指出的第一条水资源问题就是,水资源管理不善、设施不足。由此来 看,这篇文章就更有争论的意义。   关于“人与河流和谐发展”这篇文章,《科学时报》记者曾经报道过钱正英 院士特地声明《人与河流和谐发展》一文的成文背景: “《人与河流和谐发展》 是集体创作,不能算我个人的文章。文章署名作者有三--我、北京水利水电科学 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第一任所长陈家琦、河海大学副教授冯杰;参与讨论审核的 有7位专家:中国科学院林秉南院士,两院院士潘家铮,中国工程院徐乾清院士 及陈志恺院士,南水北调办公室副主任、水利部规划设计总院前院长宁远,水利 部总工程师刘宁,水利部科技司前司长戴定忠。这篇文章从今年4月写出初稿, 到10月份最终定稿曾作过大的修改3次,历经半年才完成第四稿。我们写这篇文 章的态度是严肃的,文字是比较严谨的”。   从钱正英院士的介绍来看,“人与河流和谐发展”一文应该是极具权威的, 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这篇文章后来已经被颇具有理论权威的重要杂志《求是》 发表。然而,我认为该文章虽然经过了众多的名人、专家的审定,也不一定就说 明完全没有问题。因为根据我国目前的学术风气,很少有人愿意去对别人征求意 见的文章过分较真,更何况钱正英院士的名望和学术地位又非同一般。但是,我 觉得这篇文章中的一些提法并不是很合适,特别是当这些说法出自于资深的水利 专家,非常容易让公众产生误解,增加对我国急需建设的水利水电工程的反感。 所以,感觉非常有必要对这篇文章的某些观点提出质疑。到底哪一种说法更有道 理,希望大家自己去鉴别。】   2005年11月24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水论坛”讲座现场,原水利电力部 钱正英老部长作了题为“人与河流和谐发展”主题报告。报告文章(以下简称 “文章”)是由钱正英、陈家琦、冯杰几位资深水利专家合著的,内容非常丰富, 涵盖了从河流的形成、发展、作用到河流的基本功能和永续利用等各方面的问题, 是一份论述河流问题难得的好资料。然而,在文章高度概括、总结河流问题的同 时,我感觉文章在阐述关于人与河流和谐发展的关系上还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 特别是在“我国河流的状况和问题”这部分的第二节(河流开发利用的规模巨大) 和第三节(当前存在的问题)的论述中,我认为作者的一些说法还有待于商榷。 作为个人意见,我主要就文章中阐述的某些问题提出以下不同看法,希望与作者 及有兴趣的同志探讨,如有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对我国河流开发的看法   文章说:“新中国成立以来,为适应社会经济的急速发展,以空前未有的速 度和规模开发利用和改造河流。到2004年底:全国的江河湖海堤防总长达27.7万 km,保护人口5.31亿人;河流上的大、中、小水库8.5万座,总库容5542亿m3, 为河川年均径流总量的20.5%;供水总量5548亿m3,为年均水资源总量的19.8%; 灌溉面积5625万hm2,为耕地面积的45%。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很不平衡,在华北平原、辽河平原、甘肃省的河西走廊和 其他省、自治区的一些地方,水资源的开发已呈现过度;在西南、东北的一些边 境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很低,还有不同程度的开发利用 空间。”   关于上述第一段中我国具体的水利开发程度的数字,我相信作者的权威性。 但是,第二段中“一些地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已呈现过度”的说法,似乎并不 大合适。这里面我们首先应该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所区别。一般人理解的开 发往往是指对河流、水资源的控制程度,河流开发的情况国际上多以水能资源的 开发程度为表示(即便不认同这一点,也不应该存在河流水资源开发过度的说 法)。利用水资源则一般是指水资源水量的社会使用程度。如果我的这种理解没 有问题,那么我认为文章说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已经呈现过度是不合适的。当然, 说我国一些地区的水资源使用过度绝无任何问题。由于我国的水资源供应不足, 时空分布不均,可提供的水资源严重不足,我国现有大多数城市都存在着对水资 源利用程度过高的问题。但是,如果要说我国水资源开发过度,则似乎没有什么 道理,也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   尽管我国已建成的水坝数量很多,但是也不能据此就认为我国的水资源开发 已经过度。除了文章披露的一些数据,根据中国大坝委员会的统计数字,我国已 建设坝高30m以上的水坝4688座,其中坝高60m以上的坝约400余座,总的水库水 量约5000多亿m3。同时根据现任国际大坝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水科院副院长贾金 生博士透露的美国水坝建设情况,美国已经建有大小坝8.27万多座,其中坝高 15~30m之间的坝有6975座,坝高30m以上的大坝有1749座,水库总库容约为 135000亿m3,为世界之最。相比之下我们可以看出来,虽然我国建设的大坝的数 量不少,但是,真正能够发挥调节水资源时空分布作用的高坝、大库并不多。因 此,尽管水坝数量多于美国,而我国的水库蓄水总量却要比美国小20多倍,如果 加上人口因素,美国的人均水库蓄水量将超过我国的100倍。在这种情况下,我 认为文章说我国的水资源开发过度显然是不合适的。   当然,要说我国一些地区的水资源利用过度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这种利用 过度的原因之一,恰恰就是因为我们水资源的开发程度过低,通过人工调节能够 有效地提供给社会的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因此也可以说,水资源利用过度恰恰 是开发不足的体现。所以,我认为笼统地说我国部分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过度 的说法不符合事实。   关于我国河流当前存在的问题   文章说“对河流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也带来不少问题,直接影响河流的自然 功能和永续利用”,文章列举的我国河流当前存在的第一个问题是“水质严重污 染:在经济发达地区的河流、湖泊以至水库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并且日趋严 重,成为当前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大威胁。”   污染严重确实是我国水资源面临的重要问题。我认为河流污染严重的主要原 因可以有三条:一是过度排放污染物,二是污水净化处理能力不足,三是水资源 的供给匮乏。其中,第一、二条原因,公众的认识比较深刻,但是,第三条原因 似乎并没有被人们普遍认识到。实际上,水资源不足是造成水污染的非常重要的 一条原因。例如:我国春城昆明市的水资源主要来自滇池,由于缺乏水资源的补 充,滇池既是昆明市的供水源又是排水地,这样滇池水被反复抽取应用,总的水 资源利用率已经达到170%。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增加新鲜的水源供应,滇池的 水污染问题几乎难以解决。这就是水资源不足造成水污染的最好例证。   由此我认为,造成文章里所列举的当前我国河流存在的种种问题,最重要的 一条原因就是:我国的水资源供应严重匮乏,天然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不仅如 此,文章所列举的所有水资源问题,几乎都与可控的水资源总量供应不足有关。   文章列举的我国河流当前存在的第二个问题是“下游河湖干涸:一些河流由 于上中游过度用水,造成下游河湖干涸,不仅影响下游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而 且还使这些地区的地下水严重超采,造成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地质灾害。在干 旱地区的内陆河,下游河湖干涸不但使当地人民失去生存条件,而且由于下游生 态系统的衰亡,造成沙漠扩大,危及全区的生态安全。”   这种河流、湖泊干涸的现象确实严重,上中游用水过度的确是一个重要原因, 然而,我认为水资源总量供应不足是更主要的原因。例如北京的水资源严重短缺, 永定河水几乎全部进入水库也还是不能满足需要,北京每年仍然要大量超采地下 水。除此之外,有时还不得不从外地临时调水解决供水困难。所以,永定河的干 涸就是北京水资源不足的直接后果,由于人口和水资源的矛盾,北京水源问题的 彻底解决恐怕只能依靠南水北调。实际上,北京的情况很有代表性,河流干涸、 地下水超采,并非就一定是由上游过度用水造成的,很多情况下是社会本身水资 源严重不足的表现。所以,解决河流干涸问题的方式除了强调从思想上重视河流 生态之外,还要采用有效的蓄水、调水工程措施,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供应不足 的矛盾。   文章列举的我国河流当前存在的第三个问题是“洪灾威胁依然严重:多年来 虽然不断加固、加高和增建堤防,并兴建巨大的调节水库,但是许多河流的洪灾 威胁依然严重,有的甚至比过去更为严重。这是由于:对河流洪水的调节力度过 大,使河流减少了汛期的造床流量,造成河床萎缩;土地无序开发,大量侵占行 洪滩地和蓄洪湖泊,压缩了洪水的蓄泄空间。以上两种因素都导致河流的洪水位 不断抬高,在有的地方,防洪工程建设和洪水水位抬高甚至形成恶性循环。”   我认为这一条的表述问题较大,让人感觉似乎我国多年来的水库和堤防建设 不仅没有减少洪水的威胁,反而加剧了洪涝灾害。如果这条理由成立,那么,反 坝组织污蔑我国几十年来的水利水电工程完全都是破坏生态环境的说法,无疑就 都是正确的了。我认为这是一种片面的说法。直到现在我国防洪的主要措施仍然 还是水库调节和堤防保护,这是一个不容否认的现实。文章中“对河流洪水的调 节力度过大,使河流减少了汛期的造床流量,造成河床萎缩”的说法没有普遍意 义。对于由上游水库蓄水调节的防洪措施来说,缺少洪水冲刷的河道淤积确实是 一种负面影响,但是,这种影响一般仅仅作用于泥沙比较严重的河流(如黄河)。 况且,这种负面效应并非不能解决,经过小浪底水库的调水调沙冲淤试验,已经 部分地解决了黄河河道淤积的问题。当然,我们目前还无法完全解决高含沙量河 流的河道淤积问题。不过,即使没有上游水库蓄水的拦蓄,在天然的洪水冲击下, 黄河河道淤积的问题依然存在,这是已经被我国几千年的历史证明的事实。我们 不能为了否定水库、河堤的作用,就把一些河流自身的客观规律当作莫须有的罪 名强加在水利工程上。况且,我们现在已经可以做到通过有意识地利用部分洪峰 流量,完成原来自然洪水冲刷河床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这种指责上游水库蓄 水造成不利于防洪的说法,就显得更没有道理了。   我认为现在我国的实际问题恰恰是对河流洪水的调节能力太差。洪涝灾害的 威胁主要还是在于工程措施不足,尤其是上游水库的调节能力有限,不能把大量 的洪水储存起来。这样不仅增加了洪水期的河流水害威胁,同时也限制了河流枯 水期的水资源供应能力。所以,我们国家的“巨大的调节水库”不是建得太多了, 而是严重不足。相反,文章中所说的“防洪工程建设和洪水水位抬高甚至形成恶 性循环”,只能说是极个别的特殊现象,决不能以此作为否认必要的水利工程建 设的理论根据。此外,我们的水利水电专家在阐述河流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全面、客观,防止对公众产生误导,更不要给国内外的反坝谣言留下可乘之机。   文章列举的我国河流当前存在的第四个问题是“近海海域的生态系统退化: 由于河流入海的淡水减少,近海海域的盐度相应增加,加上大量污染物的排入, 使我国近海海域的生态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退化,以渤海湾最为严重。珠江口及 东南沿海的红树林衰亡,不仅影响生物的多样性,还将加重今后风暴潮的危害。”   我国江河入海造成的近海污染情况确实十分严重,这主要是由于江河过度排 放污水和污水处理不足造成的。减少污水排放,加大治污力度是我们刻不容缓的 课题。此外,因为我国的巨型调节水库太少,对洪水的调节控制、利用能力大大 落后于较发达国家。统计数据显示,尽管我国水资源严重匮乏,我国每年直接入 海的淡水资源的百分比还是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当然,这些淡水都是在洪水期为 了减少洪涝灾害不得不直排到海里去的无奈之举。所以,尽管我国的淡水入海量 很高,然而从全年的情况看,海水对河口海岸的侵蚀情况的确是比发达国家还要 严重得多。要解决这种矛盾情况,同样有待于加强我国的水库蓄水能力,调节淡 水入海流量不均问题。   总之,我认为文章关于我国江河现状存在问题的论述,忽视了淡水资源不足、 时空分布不均、人工水库调节能力较差的最主要问题。而且也正是这些主要原因 才导致我国在洪涝灾害频发的同时,还不得不遭受水污染、河流干涸、地下水超 采、海岸河口退化等等一系列严重问题。此外,文章中对建造巨大的调节水库的 否定评价不够公平、客观,这种观念不仅不利于解决我国的河流问题,反而会加 剧我国河流、水资源问题的恶化。   关于我国河流问题的对策   由于文章对我国江河问题的总结出现了一些疏漏,相应的处理建议也难免出 现问题。文章在“必须正确处理人与河流的关系”这一部分中说:“由以上分析 可知,我国河流的开发正面临一个关键时刻。在我国,不仅河流开发利用的程度 高于许多国家,而且自然与人为因素交错作用,面临的情况和问题远比其他国家 复杂严重。在我国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人与 河流的关系,在世界上尚无先例可循。”。   我认为这段内容中的某些说法不完全符合实际。我国江河的开发程度远远低 于发达国家,尽管我国某些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程度确实是高于国际标准。然而, 这种水资源利用程度高的现象,恰恰是我国河流开发程度低,用水库调节水资源 时空分布能力较差,水资源供应能力不足的结果。所以,笼统地说“我国江河开 发利用程度高于许多国家”不符合事实。此外,文章得出的“如何落实科学发展 观,正确处理人与河流的关系,在世界上尚无先例可循”的结论,也不符合实际。 世界上已经有很多情况与我国类似的国家,通过大规模的蓄水、调水,成功地解 决了天然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矛盾。这是我们完全可以借鉴的经验。   文章说“我国河流按其改造程度,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三类是“人工化河 流系统: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水工程控制程度较高,天然河流已改建为不同类型 的人工河流系统,河流水质污染严重,开发利用程度在40%以上,甚至高达70%以 上,例如淮河下游、海河中下游、黄河下游,以及一些内陆河流的中下游。”   对于文章对我国河流分类的叙述,我没有异议。不过我认为文章对水资源的 开发和利用还是缺乏必要的区分态度。特别应该说明,河流的水能开发程度与水 资源利用程度是有所不同的。其中,对水能开发程度,国际上的通常看法是开发 程度越高越好。国内现在有一种说法,认为经济可开发的水能资源不应该百分之 百地开发,否则对生态环境不利。我认为这是一种认识误区。各国的水能资源都 有理论可开发、技术可开发和经济可开发之分,这种区分标准就是为了说明理论 可开发水能资源不应该百分之百地进行开发。所以,如果我们再强调经济可开发 水能资源也不应该百分之百地开发,就还不如把经济可开发定义得更科学、准确 一些。   当然在各国的建设实际当中,由于河流沿岸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变化,使得 某些河流的水能开发淹没损失过大,因而,大多数国家都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开发 其经济可开发水能资源。但是,这种不能百分之百地开发的原因,是受具体河流 条件变化限制的,而不应该是事先在原来定义的经济可开发、技术可开发范围内 再限定一个百分数。况且,世界上已经有很多国家的水电开发程度超过了90%多。 根据各国的水电发展经验,水能资源越早开发、开发程度越高,对国家的经济发 展和环境保护越有利。世界上也有一些国家由于水电开发比较早,水能资源开发 利用程度已经超过了100%(最高的卢森堡曾达到过150%),不仅未见有任何不良 后果,相反几乎都是国家经济和生态环境取得了双赢。当然这都有一些特殊的具 体原因,没有普遍的意义。然而,不管怎么说,任何脱离某一条具体河流条件去 谈什么开发比例限制的说法,我认为都是不够科学的。   关于合理配置水资源,保证河流的生态和环境需水   文章说“为了保持河流的永续利用,根本的对策是通过建设高效、节水、防 污型社会,节制社会经济用水,制止对水质的污染,切实保证河流的生态与环境 需水。水资源配置的最基本原则应当是: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创造条件。当前, 一些地方在水资源配置规划中的偏向仍然是:对社会经济用水的预测偏高,对河 流生态和环境需水的估计偏低。”   我认为这一段叙述的问题还是忽视了宏观河流水资源配置的问题。河流生态 环境用水的解决,不能仅限于建设高效、节水、防污型社会,而更重要的工作应 该是通过蓄水、调水解决天然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问题,在减少社会洪涝灾害 的同时,从根本上增加可利用的水资源总量。忽视对天然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工作, 去谈如何保证河流生态用水,虽然也会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 决河流的生态环境问题。而且,在巨大的社会生活用水压力面前,任何河流的生 态问题最终都必须让位于社会需求,例如北京的永定河。   文章说“国际上多认为河流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率是30%,极限开发利用 率是40%。这种考虑是为了保持河流的整体环境功能,和上述的广义生态需水要 求是一致的。由于我国河流处于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承担的环境功能和永续利 用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当前需要参考国际标准,进一步研究各河的具体情况,确 定相应的生态和环境需水量,据此确定合理的开发利用率。”   我认为文章的这一段叙述缺乏科学依据。应该指出的是,很多人包括一些水 利界业内的专家,至今对水资源利用率和水资源开发甚至水能开发利用率的概念 还搞不清楚。水资源利用率是指某一地区的水资源总量被人们使用(社会用水) 的百分比。因为,根据国际普遍情况,在一般情况下社会用水大约有70%最终会 转变成污水重新排入河流系统。因此,如果水资源的利用率超过40%,那么就大 约有28%的污水排入河流,与原来的60%未使用过的河水相融合,整条河流就几乎 增加了一半的污水。因此,水资源的使用率一旦超过了40%,人们就会认为已经 对河流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污染。在搞不明白水资源利用率限制理由的情况下,很 多文章都盲目地指责我国一些地区水资源利用率过高。实际上在水资源匮乏的情 况下,任何社会都可能会突破水资源利用率的界限。如果你了解了这种界限的缘 由,就会发现只要加强污水处理、保证污水处理的质量,人们完全可以不受所谓 国际公认的水资源利用率的限制。当然,理解了这一点,也就更谈不上会有什么 水资源开发过度的问题了。   更有一些专家、学者索性把水资源利用率和水能开发利用率混为一谈,认为 也不能超过40%,并以此理由来批评我国一些地区的水电建设开发过度。实际上 这些同志只要想想瑞士、德国等一些水电开发程度超过90%以上的国家,为什么 到处还都是绿水青山?恐怕就会发现,自己的逻辑概念已经出了问题。   关于生态用水的问题,文章说“在工程设计阶段,应重视工程的环境影响评 价,即预测评价。对规划阶段提出的各种问题,工程设计阶段应比较详细地予以 研究解决。水利工作的任务是合理配置水资源,保证人与河流的和谐发展,必须 坚决防止以牺牲环境和生态效应为代价的河道外超量引水和超采地下水,并防止 河流遭受污染,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不良后果。”   我认为文章对这段内容的阐述也不够科学。我们对生态用水的提法过于笼统, 某些河流的生态用水不仅仅影响河流,而且还会影响周围社会的正常发展(例如 黄河断流),这样的河流生态用水,我们必须保证,实际上我们必须要保证的不 是河流本身,而是河流沿岸的人民的生存需要。而某些河流的生态用水仅仅涉及 到河流自身的“生命”、“健康”问题,这样的河流生态用水在水资源极度紧张 的情况下,就必须让位于社会和人的需要。这就是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以人为本 的态度。不仅在理论上应该这样说,就是在实际当中我们也必须这样做。例如目 前北京的永定河水几乎全被水库拦截,在这种情况下北京的水资源仍然严重不足, 每年还不得不大量超采地下水。在极度缺水并且没有外地调水进入北京的情况下, 至今似乎还没有谁对永定河的“生命”、“健康”、“生态用水”没有得到保证 的问题提出质疑,因为,在人的生存面前,河流的生命、健康问题只能先退居其 后了。   然而,与文章所阐述的观点不同,我认为在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水利工作 首先要保证的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用水需求,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然后才能考 虑河流自身的问题。也就是说在人与河流和谐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的态度。事实上,水作为一种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资源,几乎任何一个国家恐怕 也不会容忍水利部门不考虑人民生活用水,而要首先保证河流的生态与环境需水 的做法。当然,河流的健康也很重要,例如北京目前正在加紧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一旦调水成功,不仅可以解决北京水资源供应不足、缓解北京地下水超采的矛盾, 也完全可以考虑恢复永定河的生命和健康的问题。因此,我们水利工作的任务, 不仅仅是要保证河流的健康,而更重要地是要保证人类社会的水资源基本需求。 而且,为了能够合理配置水资源,人们就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进行大规模 的蓄水、调水,解决天然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只有在满足社会对水资源的 基本需求之后,才能更好地考虑维系河流自身需要的生态用水。   对我国过去水利工作的评价问题   文章对采取工程措施进行大规模的蓄水、调水来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问题的 重要性认识不够,甚至还隐含着认为过去我们国家的水利工程搞得太多了、今后 应该减少水利工程,以及否定水利工程作用的倾向。对此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关于对我国以往水利工程的评价,我认为,表面上看我国过去确实是为了满足社 会需要曾经大干了一些水利工程,然而,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直到20世纪末, 我们国家号称具有全世界一半以上的水坝,但是,我国水库的蓄水总量不足世界 的2%。同时在水电建设上,过去开发的水电站也大多是没有什么调节能力的径流 式电站。尽管我国水坝的数量已经不少,然而,由于土地资源紧张,加上工程建 设的指导思想缺乏对水资源时空调配的重视,致使我国的水库蓄水能力普遍不足, 至今很多大江大河的洪涝灾害和严重的水资源不足,依然同时存在。因此要说我 国过去的水利工作有什么教训,我认为决不应该是工程建多了,而是工程建设的 指导思想不明确,缺乏资源水利的大手笔、大思路,以至于我们至今还缺乏对天 然水资源的时空调配能力。   水利部汪恕诚部长上任后,曾经对水利工作提出“变工程水利为资源水利” 的要求。我认为这就是要求我们水利工作者从思想上进行转变。把过去的重视具 体水利工程的思想,转变到重视水资源的保护、配置、供给上来。然而,让人非 常遗憾的是对于资源水利的倡导,很多人并没有真正理解。所以,直到现在仍然 有一些人错误地认为,“变工程水利为资源水利”就是过去我们的水利工程已经 搞得太多了,今后不应该再大搞什么工程了。特别可悲的是,居然有一些水利水 电的专家学者也产生了这样的糊涂想法。我认为这是一种对资源水利的严重误解。 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指导思想的转变,不仅要求我们的工程更加重视资源、重 视环境,也要重视工程之外的其他各种措施,但绝不是要我们简单地放弃对自然 界的必要改造,否认水利工程的作用。相反,根据我国的水资源现状,决不能否 认,建设必要的水利工程措施是克服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解决水资源供应 不足矛盾的首要手段。再说,对于河流的管理,如果没有必要的工程设施,我们 的水利工作者拿什么去配置水资源?不能配置水资源,何谈资源水利?近年来我 国成功恢复河流生态的水资源流域管理典型,如黑河、黄河,哪一个不是因为运 用了水利工程的调配才得以实现。如果没有黄河上一系列水库的调蓄洪水作用, 水利部门对枯水季节的黄河断流也只能望而兴叹、束手无策。   然而,与对资源水利的误解一样,近年来社会各界对水利工程作用的认识也 经历了许多反复和挫折。’98大洪水之后,随着我国经济条件的逐渐好转,我国 政府已经开始注意强调对河流生态保护的问题,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河流上游 天然林保护、封山育林、下游退耕还湖等生态保护工作。这时候就出现一些善于 投机、钻营的极端环保主义者,极力夸大植树造林等生态保护工作的作用,并以 此作为反对水利工程建设的论据。有人甚至污蔑说,正是由于我国大量的水利工 程建设,才造成了我国的洪涝灾害。很多公众甚至一些水利工作者也被这种“敬 畏大自然派”的骗人理论“忽悠”晕了。实际上只要我们认真地想一想就不难发 现,难道我们水利工作者曾经否定过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的作用吗?好像从来也 没有吧!就是在最极左的三门峡水库建设期间,我们也没有否认过植树造林、水 土保持对防洪的辅助作用。同样,稍加思考我们就能认识到,不依靠水利工程而 “只要搞好植树造林、水土保持就能够根治洪水”之说也绝对是欺人之谈。史前 社会根本就没有人类存在,也不会有人毁林开荒,但是洪水照样发生泛滥,否则 就不会有我们今天人类赖以生存的冲积平原了。这完全可以从另一方面证明,植 树造林、生态保护等非工程措施,只能是防洪的辅助措施,要想控制洪水对现代 人类社会的危害,最主要的手段还是要依靠建造现代水利工程。其实,这也是全 世界都不容否认的客观现实。   关于对我国水利工作的建议   与文章所建议的内容不同的是,我认为从资源水利的角度出发,我们不仅不 能放弃必要的水利工程建设,而且要更有效地加速建设水利工程。要把防洪减灾 和为社会储存水资源的目的结合起来,作为我们水利工程建设的首要目标。要有 目的地修建一批大型的蓄水工程、龙头水库、调水工程,增加我国水库蓄水总量 和水资源的时空调配能力;通过工程措施在减少洪涝灾害的同时,增加可控水资 源的供应量。应该说明,高坝大库的蓄水工程建设与河流的生态保护并没有不可 调和的矛盾。美国的科罗拉多河上已经修建了4倍于河流年径流量的高坝大库, 科罗拉多河的生态环境不仅没有因此遭到破坏,反而大大增加了抵御河流洪涝灾 害的能力,并且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供应能力,使常年干旱缺水的美国西部成为 了适应移民生存的新大陆。这种用人工调节水库解决防洪和水资源供应问题的成 功事例,在全世界比比皆是,对此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作为一名水利科学工作者,我基本上赞同文章结尾的论述:“河流的治理开 发涉及到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领域中的诸多方面,不仅要解决当前各方受益的问 题,还要对未来年代人类利益通盘考虑。我们应当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环境 和生态等方面加强研究,不断提高认识能力,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做 到人与河流和谐发展”。不过,根据目前我国水资源严重不足、时空分布不均的 国情,我认为除此之外,还需要再加上两句话,那就是:在强调节水、治污、生 态保护的同时,不要忘记通过蓄水、调水工程措施解决天然水资源分配不均的问 题,是我们水利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紧迫任务;不要忘记“实现人与河流和 谐发展”不是我们的目的而应该是手段,为当代及今后的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提 供充足的水资源、优质的水环境,才是我们实现人与河流和谐发展的最终目标。 (责任编辑 陈海燕)   (本文原载:《水力发展研究》2006.4)   参见:钱正英、陈家琦、冯杰《人与河流和谐发展》--------《求是》2006 年第6期   http://www.qsjournal.com.cn/qs/20060316/BIG5/qs^427^0^ml.htm (XYS20060409)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