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航天育种就是一个笑话   种田农民 http://blog.sina.com.cn/u/1253988497   刚才在人民网的科技网转悠,发现一条鼓吹航天育种的报道,发表在人民日 报的海外版(http://scitech.people.com.cn/GB/5063859.html)。其中有一个 数字称全世界已经育成2300个诱变品种,其中640多个由中国育成(这里记者描 述的非常含糊,我不知道是指航天育变品种还是泛指所有诱变品种)。我不知道 这个数字哪里来的,文章中有大量数字,我想这是科技报道的必备因素,但对这 个报道的数字我认为都有商榷的余地,当然这或许不是记者的错。文章开篇引用 了一个老农的信,希望把薏米(估计就是我们现在做的薏苡)种子送进卫星而增 加产量,我很难理解一个75岁的老农竟还懂这个。如果不是强加给他的,我也认 为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远没有变成现实。   我不知道世界上除了中国还有哪个国家愿意当冤大头,频繁把种子送进太空, 短暂但昂贵的太空旅行结束后,不久就会有报道,什么太空品种,太空食品,太 空保健品等纷纷横空出世。学过遗传学的人都知道,这不过是一个笑话。我不否 认太空有特殊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能产生一些突变,但我不知道这种突变与我 们在地球上进行了的其他物理(比如钴60或其它射线)或化学诱变(比如EMS) 或者其它基因工程(T-DNA,Gene Trap或其它方式的插入突变)的诱变有什么优 势。我们知道,一,这些突变发生的频率不会太高;二,即使发生了绝大部分(大 于90%)是无意义的突变(看不到表型)或致死突变。可以想象,对于一个庞大 的基因组(在主要农作物中水稻的基因组是比较小的,但也高达4300万个碱基, 包含3-6万个基因)要找到目的突变无疑是海底捞针。   这些宣称通过送数百或着上千粒种子到太空转一圈后,很快就育成品种的单 位,其实是经不起推敲的。发现突变到让突变纯合,再进行大规模的组配试验, 到选育成品种没有5-8年时间是不可能的,我们知道赫赫有名的农大108前后的育 种时间超过20年,许老师为此付出了一生的时间。在所有这些宣传中,大家都有 意或者无意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送上去的种子是纯系还是杂合的品种或者品 系?如果谁把纯系送上太空而找到有益突变,我想通过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手 段很容易发现这个有益突变是什么?那些高产抗逆的基因的分离和克隆也就指日 可待,但遗憾的是,迄今,没有发现如此惊人的报道。如果是杂合的品系,那太 空育种家如何辨别到底是基因组的重组所致(其实就是我们常规育种的基础)还 是诱变导致?如何区分?   如此浅显的道理,我想大都有遗传学基础的育种家和分子生物学家都清楚, 但为什么航天育种项目还是年年列入863呢?我想这里无非2点,尽管送入太空的 成本很高(我不知道发送一颗专门的育种卫星要多少钱,但肯定在千万以上;即 便是搭载,我想成本也不会太低),但目前还不需要科学家买单(搭载的单位根 本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因此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试试也无妨。另一方 面,航天部门或者政府决策部门也需要这个名目去向国家要钱发射卫星,为卫星 找到了一个新的用途。因为其价值是可以计算的,看,我们上天转悠一圈,粮食 就增产了3.4亿公斤,这为解决粮食问题做出了多大贡献。   我建议国家以后继续支持航天育种的时候,把发射卫星的费用也计入成本, 列入农业科技项目的预算,我看还有哪些科学家会同意这种预算;或者把发射卫 星所耗费经费的零头拿出来支持一下航天育种的基础研究,去探明这些航天品种 到底什么发生了变化,说不定还整出个诺贝尔奖出来。 (XYS20061209)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