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没有忘记共同点,只是分歧点太重要——读饶毅文章有感   北帆   读了傅新元牵头的120人公开信后,对于中国需要建立一套规范的保障科学 诚信的机制没有异议。但是公开信中除了上述对于建立机制的呼吁外还添加了一 些别的东西,而这些别的内容对于中国科学诚信环境的建立极为不利,使人不能 苟同。   主要的分歧点在于:   1)对于科学界以外的媒体的监督应该肯定还是应该制止?   2)对于学术造假的指控是否应做“无罪推定”?   首先,《公开信》对于“在中国需要建立一套规范的保障科学诚信的机制” 这样一个没有异议的问题进行了强调,同时对媒体的监督作用未加肯定,而对于 “利用媒体炒作”,则建议中国相关职能部门加以制止。面对中国国内汹涌澎湃 的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如大型学术机构推动的院士工程),严肃的媒体已成为 几乎唯一有效的(其实还是相当微弱的)威慑。如此现实之下,对媒体作用持保 守态度的《公开信》出现让人不得不怀疑其发起人的动机,不能不担心《公开信》 在这一时刻所起到的实际负面作用。   关于这一争论,真正有意义的焦点不是饶毅所说的对中国人的从根本上的信 任与否,而是对于科学家的学术不端的纠正仅仅通过科学家内部的机制就已足够, 还是需要科学家团体(community)以外的、包括媒体在内的其他社会主体的参 与?新语丝的支持者所坚持的正是后者。   不错,美国科学家中一样也有学术不端的基因,只是学术不端的成本太高、 风险太大,许多有心走捷径的科学家因其不划算而不欲为之。中国人也是一样的。 比如香港30年前铺天盖地的吏治腐败,硬是靠廉政公署这样一套贪官们防不胜防 的特务手段整治得无影无踪。于是,问题便是如何增加学术不端和腐败被发现的 机率,提高不端和腐败的成本。在这一点上,严肃的媒体的作用显然是不可代替 的,特别是在当前学术不端和腐败的成本仍然太小太小的现实下。   不错,方舟子及其支持者和傅新元们在建立一套规范的保障科学诚信的机制 这一点上有着共识。然而,实事求是地说,如果将这一条原则摆到桌面上,即使 是真正犯有学术造假的科学家们也绝不会反对。真正有意义的原则是如何给学术 不端和腐败者以足够严厉和足够及时的惩戒。虽然《公开信》作为学者们行动起 来的第一步,而没有马上涉及到这一重要的(惩戒)原则是有情可原的,但是 《公开信》视现实而不顾,跨越式地越过惩戒这一重要问题而直接针砭媒体参与 的负面作用,其立场很难不让人起疑。尽管《公开信》在包括学术造假者们也不 反对的原则上付诸了更多的篇幅,只凭其在目前唯一能够让学术造假者感到威胁 的这一点(严肃媒体上的曝光)上优先预设了保守的立场,其作者们就应负起挑 起争论的责任。   《公开信》在媒体作用这一点上引起争论的另一个原因是其发起人的身份。 傅新元在常智杰的问题上曾被新语丝质疑,有了过节。而《公开信》中在整治学 术环境上唯一保守的主张便是对媒体的作为采取刹车处理。这至少在形式上犯了 利益相关(conflict of interests)的毛病。   关于对学术造假指控的“有罪(错)推定”还是“无罪(错)推定”,我在 前两天投稿新语丝的文章中已经谈过了,不再重复。 (XYS20060520)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