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对海外120人的公开信和饶毅先生解读的商榷(三) 胡途 秘书的笔误?   在前几天《再商榷》一文中,提到了:   “西北工业大学张立同院士主持的“耐高温长寿命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应 用技术”研究课题组,自1989年以来,先后获得了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杰出青年 科学基金等10余项项目的支持,成果整体技术跻身国际先进行列,材料综合性能 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突破了国际高技术封锁,对国防科技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都 将发挥重大作用。该成果获200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打破了该奖项连续 6年空缺的局面。”   再看看报道集锦:   张院士的一等奖中有两员主将:成来飞和徐永东。   徐永东,1990年研究生毕业留校工作,1993年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导师 的指导下,他开始从事连续纤维增韧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该领域的研 究成果于2001年12月通过国防科工委主持、有7位两院院士参加的鉴定。   看看西北工业大学的网页,可以看出,2004年8月公布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 基金候选人公示榜上,我们可以见到:   116 成来飞 男 博士 教授 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 西北工 业大学   获奖成员之一,现任材料学院院长的博导李贺军教授,2002年获国家杰出青 年基金。   即使说有一个杰出基金是在一等奖获得前得到的,其投入与产出的速度也太 快了吧!   这是秘书的大意?还是摘桃子的xx? 为什么不给杰出基金资助?   蒋锡夔写于1984年的文章中说:我的学生范伟强找到一篇文章,作者Menger 提出一个观点,即一些长链有机分子在水液中簇集现象,此文引导我们开辟了一 个新的研究课题或小领域。   据计国桢研究员介绍,这项研究从1980年初开始。从1980年到2001年, 参加课题研究的成员54人。这个课题还培养出硕士16名,博士15名,博士后 6名。 20余年的研究中,就计国桢研究员和计国桢研究员自始至终坚持了下来。   该项目总共花了286万。   “获得200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计国桢研究员研究组,从20世纪80年 代初开始连续得到十余个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资助经费占其研究总经费的 67.8%。经过三代人不懈努力,打破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连续多年空缺的局 面。”“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1491人,海外及港、澳青年学者合作研 究基金资助521人,促进了一大批创新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 金资助了118个优秀创新团队,培养了一批在各个研究领域冲击世界科学前沿的 突击队。”   资助了如此多的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优秀创新团队项目,偏偏能够获得国家 自然科学一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两个奖项却没有获得重大资助!难道 不要反思国家基金项目的资助方向吗?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有了成果,各种基金会往上“碰瓷”的现象呐?其中:   中科院有“百人计划”、2003年,中科院继设立“海外杰出人才计划”外, 又推出“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   教育部的“跨世纪人才计划”和“长江学者计划”、“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 文”等等。   国家基金委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含外籍)、“海外(香港、澳门) 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自然基金重点、重大项 目。   科技部有“863”、“973”计划项目。   这计划,那基金,可谓多如牛毛,就自然科学基金来说,其规定就决定了只 能“套瓷”沾光。?因为,基金资助的是有研究基础的课题,而不是资助原创性 的课题。此外,杰出基金获得者有多少不是官员?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是, 在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中,原子核结构和DNA结构的阐明都是偶然的,是 “科学家好奇心的结果,而非规划得来。”这也正是饶毅、邹承鲁等科学家建议 取消“行政干预”的要义。(《中国新闻周刊》 2004年12月20日出版)26岁的 爱因斯坦还是一个瑞士专利局小职员的时候(1905),一连发表了五篇文章,关 于光电效应的论文使他于1921年获得了诺贝尔奖,还有最伟大的那篇关于时间、 空间都要随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论文,宣告了狭义相对论的诞生!基金资助的实 践已经表明,除了资助产生了大量的官员、院士和“人造人才”以外,真正的世 界级的科学家几乎没有培养出来!   “每个学科每年给2个资助名额,每年100个,每人给50万元科研经费。这样 连续10年到20年,如果那时中国能出诺贝尔奖的话,那一定是获总理资助的人拿 的。我听说总理自己掌握一笔钱的审批权,能不能从‘总理基金’中出这5000 万?”   陈章良话音未落,在座的人都笑了,总理也哈哈大笑。(光明日报, 2004 年6月11日)   设立基金的时候,总是有那么多美丽的童话吸引着我们!   如果时间老人配合的话,时光停滞,那么,我们总能在美好的童话中美好地 生活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评审刊物的级别,要与国家级项目挂钩。某刊物规定,非国家级项目的文章 不刊登。可怜啊,某人为其服务了20多年的单位,写篇文章却因不是国家级项目 而不能刊登。而查一查国家基金申请书上的主要参加者,与注明是该基金项目成 果的已发表的文章作者,相异的又有多少呐?更甚者,则是挂名。其猖獗可由南 开大学的规定见一斑。“人民日报天津5月9日电 在今天南开大学举行的“科技 创新与科技奖励大会”上,公布了最新出台的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 成果转化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树立法制观念,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他 人劳动和权益。要严于律己,模范遵守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不剽窃、抄袭他人 的成果,不在未参与工作的研究成果中署名,反对以任何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的 行为。”“ 不在未参与工作的研究成果中署名”居然要规定,原因是文章太重 要了!那是基金惹得祸吗?   同一级别的职称,因为没有获得国家级项目,岗位津贴是最低的!一些大学 和研究机构在评职称时,有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或其多少被作为评价的砝码 之一;有些单位,可以有配套的国家级基金的资金,甚至与房子挂钩者又有多少? 有国家级基金,就可以到处集结资金,如《商榷》篇中提到的,有了国家杰出基 金,五年内得到的资金超过了8千万!国家基金如中国大陆90年代初的原始股, 其钱景无限!如此高利润,不作假,不伸手,那才叫非正常人也!我们能因此说, 国家基金是中国科技与社会腐败的催化剂之一吗?三年的基金项目研究期限,若 是原创性的,有多少课题是能在如此短的时期内完成的?不作假能行吗?今天成 了一个浮躁的时代,急功近利的时代,难道与国家基金的一些作派无关吗?基金 委成立15年来,共资助过约24万人次(李主其,《人民日报》 ,2002年02月20 日第六版;另一说,科学运用国家投入的约180亿元资金,择优资助了10万余个 项目,陈宜渝,科学时报, 5月23日)的资助,没有给全国人民一个形象代表, 也给个人造形象代表啊!   “造星”、“利益共同体”、“科研老板”等,成了基金资助中的另一类景 观。 饶先生说过:   “中国普通的行政人员,在其他国家应该是给专业领导和专业人员做辅助工 作的,而在中国却常常能领导和指挥专家。中下级行政人员和作为国家栋梁的专 家关系较为扭曲。大学毕业没几年的年轻行政人员,本来只应该给专家打杂,但 现在的事实是,他们对科技的影响力有时大于对国家科技有贡献的科学家。”   饶先生可知,国家基金委有多少人次曾经是这样,到处传经布道,讲解如何 书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的?   饶先生是否还知道,中国大陆目前已经出现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申请书撰 写的枪手?知道价格吗? 基金资助中有腐败现象吗?   记者:“学术腐败”涉及面很广,请您结合基金委工作实际,介绍一下“学 术腐败”有哪些表现形式?   李主其:主要有三种:一是违法,如行贿受贿,为了获得项目的资助去向专 家或者管理人员行贿、专家和管理人员受贿。二是违纪,如抄袭、剽窃他人成果; 评审科学家私下透露评审结果或者串联起来多投票和少投票等。三是违反科学道 德,如人为编造实验结果,如有的评选专家对基金评审进行暗示、诱导以达到个 人的目的等。(从制度上遏制“学术腐败”——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 任李主其记者 廖文根 任建民) 基金资助需要舆论监督吗?   马克思说过:“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社会的捍卫者,是针对当权者的孜孜 不倦的揭露者……”恩格斯说过:报刊的首要职责是保护公民不受官员肆虐之害, 向舆论揭露这种行为。(以上见《<新莱茵报>审判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发言) 因此,按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媒体天然应该行使对腐败贪官的舆论监督职 能。(人民网--人民时评:善用新闻舆论监督帮助治理腐败,郑根岭,2006)   我想纯洁学术空气需要三种力量,即道德力量、制度力量和法制力量。当然 针对您所说的情况,可能还要靠第四个力量,那就是媒体的力量,希望媒体对各 种学术腐败行为及时纠正、及时匡正,共同纯洁我们的学术氛围。(教育部新闻 发言人,王旭明,直播实录:教育部2006年第6次新闻发布会,2006年3月27日下 午3:00) 随想:   当沙尘暴袭来的时候,只要你在露天下,受沙尘的影响不可避免;   也许:污染严重的地区(流域),也不是人人得癌症;在艾滋病村,也不是 人人得艾滋;   那么,究竟国家基金属于沙尘暴中仅有的一间小屋?还是艾滋村里的超强抵 抗力的超人。后者,大概饶先生不会承认:“我近十年观察和比较后认为:中国 科技界出现学风问题和好大喜功的毛病,关键不是科学家,而是体制造成的。”   无论你懂医还是不懂,当医生说:那是真空病房,你只能隔着玻璃看一眼!   你也心里明白,为什么病人要住进真空隔离室!   当你得知,病情完全没有到那程度,你是否会砸开门窗,让病人出来呼吸新 鲜空气?   媒体可能就是那想砸真空病房门窗的亲人之一,她不想让病人的病情再扩大!   有人想病人永远住在真空病房而让其自愈吗?   当得重病时,用药可能有副作用,不用药则可能活也可能死,应该允许人们 有多种选择,但也不要因噎废食!   生活常识还是要具备:   当太阳升起的时候,除了要将垃圾扫地出门以外,别忘了给自己照照镜子, 清理清理自身!我应时刻这么想着! (XYS20060529)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