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新语丝并方先生:   北京晨报关于删除科普法中伪科学一词的报道看过,非常惊讶。正如何院士 所言的:荒唐!我去年曾向《中国青年报》投过下文,但最终泥牛入海。现鉴于 伪科学人士的嚣张气焰,给其泼点冷水。为配合当前形势,稍作了修改。   敬礼!   晓雷 4日夜   反伪科学的任务依然艰巨   史晓雷   【说明:这是我去年针对《中国青年报》上一篇袒护伪科学的文章所写的一 篇小文,未曾公开。现在拿出来主要是因为看到4日《北京晨报》报道的一些人 士提出联名申请“删除科普法中的伪科学一词”的荒谬提法——这无异于废除科 普法。反对伪科学的任务还异常艰巨,大家还要努力。】   6月3日【指2005年6月3日】中国青年报“冰/点时评”栏目刊登了一篇名为 “警惕反伪科学运动扩大化”的文章。文中的观点实质上是为伪科学抱打不平, 读后如梗在喉,现一吐为快。   文章一上来便危言耸听地说到:“国内学术界无形中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伪 科学运动,很是热闹了一阵子。”先不说反伪科学的“运动”(哪里来的运动?) 如何声势浩大?(估计指的2005年4月15-29日受中国科协的邀请,美国“对声 称超自然现象的科学调查委员会”〈CSICOP,谐音“科学警察”〉专家代表团来 华访问并进行学术交流的事宜引发了关于“科学警察”的争论)作者看来对反伪 科学很不满意,我倒相信,正是国内层出不穷的伪科学闹了不知多少阵子才导致 反伪科学不得已而出击的。长期以来,国内反伪科学的声音十分寥寥,倒是伪科 学现象却不时地改头换面充斥于社会、大行其道。比如今年4月5日《新民晚报》 报导上海出现的所谓“脑纹检测机构”(称其能检测孩子是否具有天才潜质)行 骗事件。当前的伪科学出现了很多新的特性,就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它也及时转移战场,目前医药健康方面的伪科学相对比较严重,大有“运动”之 势,反伪科学的“运动”从何而来?!   文中多次提到“宽容”这个词,作者一厢情愿地认为“没有人会愿意相信伪 科学,尽管伪科学经常会以各种蛊惑人心的方式出现,但是如果它不能解释许多 实际的问题,不用命令,人们就会自动放弃它。”在伪科学兴风作浪的历史上, 请举出一个不主动揭露,人们自动放弃伪科学的例子?!伪科学的根本特征就在 于它披着科学的外衣进行行骗,普通公众很容易上当。有一些伪科学其实非常容 易揭露,只需要基本的科学素养,但一方面由于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很低(公众 整体受教育水平低的直接反映)——2003年仅为1.98%,一方面因为我们的反伪 科学力度不够,真正没有多少人能挺身而出才使得很“低级”的伪科学泛滥。稍 微“高级”一点的伪科学严重干扰了我国科学研究的正常秩序,比如媒体上经常 出现的“推翻相对论”、“宇宙大统一理论”等,反对这种伪科学(他们往往云 山雾罩地运用科学公式)非常需要一些专家(不一定必须是相关领域的专家,指 我国科技界全体)及时进行揭露,否则可能造成国家科研资金的巨大浪费。   文中谈到“如果任由反伪科学运动扩大化,无疑会让许多人在探索未知世界 过程中心存畏惧,不敢发表有违经典和权威的假说,害怕被扣上伪科学的帽子, 从而直接影响科学发现的进程”。简直是笑话,世界上竟然有因为这种畏惧而阻 碍科学发现的例子?请举出一个来!文中举了苏联的李森科事件,这是运用政治 手段干涉科学事业的典型案例,与反伪科学没有丝毫关系。真正具有科学精神的 科学工作者从来也不怕被扣上那样的帽子,因为科学理论正确与否在于实证,并 且它受到的是科学共同体的评议而不是某一人的专断。只有那些心怀鬼胎、妄图 兜售他们那些贴上“科学标签”的伪科学人士才会在“反伪科学”的呼声中吓破 胆。因此,丝毫无必要担心反伪科学呼声会阻碍科学研究事业,相反它会为科学 工作者创造更加公平、自由的学术氛围,而所谓的“宽容”只会给那些伪科学分 子提供避难所。我也呼吁像何祚庥院士、方舟子这样的反伪科学人士得到更多科 技界和公众的支持,并且希望更多的“反伪斗士”勇敢地站出来。   伪科学是一种社会现象,于光远先生很早就提出应该加强对它进行社会学方 面的研究,这一思路很有远见。对伪科学事件勇敢地揭露是一个方面,在揭露的 同时应该注重把如何鉴别科学与伪科学的知识普及给广大公众;还应该研究如何 铲除伪科学的社会土壤并分析其社会根源。这好比反伪科学的两只手,用邓小平 同志的话套用一下,“两手抓并且两手都要硬”。   文中说“今天还有多少人真的相信算命术”明显表明了他对我国科学普及现 状过于乐观了,我只说一个数字,2003年我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 26.6%的公众相信“相面”,想一下我国的人口基数吧,该有多少人。我再举身 边的一个例子,在上海这座的现代化城市中,从今年4月到7月底仅《新民晚报》 报道的算命事件就有十几起,上海如此,全国更不用说了(可以从该报检索系统 中查到:http: //xmwb.news365.com.cn/search/search.htm)。可见我们的反 伪科学任务还异常艰巨,公众科学素养亟待提高,对伪科学丝毫不能放松警惕!   中青报原文:   警惕反伪科学运动扩大化   李 侠   近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学术界无形中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伪科学运动,很是 热闹了一阵子。众所周知,科学划界问题一直是科学哲学的热点问题,如果粗略 地算来,即便从维也纳学派的工作算起到现在也超过八十多年了,然而关于这个 问题,科学哲学界至今没有给出一个能够令所有人满意的答案,只能根据经验给 出一些简单的判据,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个问题 办法。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防止伪科学的滋生与蔓延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绝非简单地依靠打压以及武断地断言就能够解决的问题。   科学与伪科学的划界问题之所以复杂,是由于科学的本性决定的。换言之, 科学是探索未知世界的活动,对于未知的世界没有切实可行的一揽子计划来解决 所有问题,只能通过大胆的猜测与反驳,一步一步地接近事物的本质。在这个过 程中,需要提出无限多的相互竞争的假设,然后再根据新发现的经验证据来检验 这些相互矛盾甚至对立的假说,以此来淘汰那些与事实不符的假说,通过这样的 无限的试错过程,科学才逐渐由假说到理论,最后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关于世界 的知识,进而丰富了人类知识的总体库存。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对待不同的假说? 更何况新假说的提出往往是与传统的被接受的理论是不相容的,坦率地讲,在知 识的发展过程中,仅凭打压与武断地否定都是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的。对于不同 的学说争论,笔者认为应该保持一种宽容的态度,让各种假说在竞争中实现优胜 劣汰的选择,而不是人为地根据自己的判断来做出裁决。由于知识的分立特性, 任何人也不能在某一时间内掌握所有的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为地裁决各种 假说存在的合法性,无疑在为科学探索未知世界的活动中设置了不必要的障碍, 而且这样做还有可能产生许多无法预料的极为严重的副作用。科学史上前苏联的 李森科事件就是一个典型,如果他们当时就能采取比较宽容的态度来对待米丘林 学派和摩尔根学派的观点,让他们在竞争中求发展,相信也就不会出现李森科事 件这样的科学丑闻。   在中国当下,警惕反伪科学运动的扩大化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某种意 义上讲,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就缺乏一种宽容和民主的精神,我们习惯于一言堂, 我们养成了唯权威马首是瞻的文化惰性,害怕承担责任。从骨子里就缺乏独立的 批判与怀疑的意识,而科学研究是需要独立创新意识的,如果任由反伪科学运动 扩大化,无疑会让许多人在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心存畏惧,不敢发表有违经典 和权威的假说,害怕被扣上伪科学的帽子,从而直接影响了科学发现的进程。 “非典”期间我国专家没有能够在第一时间最先发现致病原因就是明证,更何况 这还不是伪科学的问题,充其量只能算不同观点之争,连不同观点之争都存在严 重的畏惧心理,更何况是后果更为严重的伪科学呢?中国学术界的生存环境是很 艰难的,一旦被扣上伪科学的帽子,基本上也就告别了学术界,甚至连生存都会 面临无法克服的困难,这样大的风险何人不怕呢?   在没有现实可行的明确划界标准的情况下,谁有资格来判断一项研究是否是 伪科学?以什么名义来做判断?是以科学的名义还是以真理的名义?判断失误怎 么办?科学史的研究已经充分证明:科学的发展是靠各种不同的假说之间相互竞 争来推动的,不是靠反伪科学来达到的。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不会因为当时 的人们无法接受就被完全否定其存在的价值,哥白尼的日心说战胜托勒密的地心 说也不是靠打压完成的。科学最终的进步不是靠打压和武断的断言来实现的,而 是靠无数的经验证据的支持、靠竞争、靠它自身的杰出的解释能力被接受的,哪 一个假说能够解决的问题越多,哪一个假说越容易被接受。   再者,科学的发展需要一种宽松的环境,更需要一种不同观点之间能够平等 对话,进而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保持宽容的竞争环境,不但能够促进科学的发 展,而且有助于一个社会的思想解放,这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改造、以及科学精 神的普及也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科学精神的精髓就是合理的批判与怀疑精神。 对于当下的中国,能够有今天这样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来之不易,更应加倍珍惜, 而不应人为地增加其发展的坡度。没有人会愿意相信伪科学,尽管伪科学经常以 各种蛊惑人心的方式出现,但是如果它不能解释许多实际的问题,不用命令,人 们就会自动放弃它,想想看,今天还有多少人真的相信算命术?不难说明这个问 题。因此,在科学发展的问题上,应该具有一种开放的胸襟和气魄:给任何观点 一个表达的机会。实践会证明,哪一个更科学?启蒙运动的思想家曾说:我可以 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如果科学连一点相反的意见都害 怕的话?那么我们是否太低估科学的生命力了。 (XYS20061205)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