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摸死你”女记者侯江存档   作者:司马米鼠 11/15/2006   2006年11月7日侯江在北京晚报上发表“敛钱打假谁是赢家”,以杞人忧天 的襟怀,对于科技打假资金募集小组,发出一连串大惊小怪的质疑。她问:谁是 这笔基金的使用者和支配者?谁来监督这笔资金的运作?对捐款人公平吗?这笔 打假资金如若使用不当,难道不是浪费纳税人的血汗钱?最后侯江还用刻薄话收 场:“特别希望何院士和方先生,各自收敛火爆脾气,好好合作,千万别因为基 金日后反目,再血脉贲张地打对方的假。”读者不禁纳闷:究竟谁犯着了这么个 记者小姐?   从纪录上看来,侯江敢写出这种文章,其来有致。简言之有五点,举证说明 于后(详正文)。   第一,侯江对“方舟子打假”主观上不具好感。   第二,方舟子可能早在1998年不小心恼了侯江,她的疙瘩迄今未消。   第三,侯江对何祚庥似也素无好感。   第四,侯江素来偏向于对打假者大浇冷水,反过来为造假者辩解。   第五,作为记者,侯江可能认为,媒体是最大赢家,而“摸死你” (“跟 你搭咕闲扯,让你疲于应付” )是最好手段。   [背景]   2006年11月3日新语丝发布科技打假资金募集小组成立的消息(注意是打假 资金,而非打假基金),标题“科技打假资金募集小组成立和接受捐款简报” (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7/dajiajijin.txt), 首次公开了科科打假资金募集小组的网站(www.dajiajijin.org)。注意:网名 是dajiajijin,而非dajiazijin。   2006年11月6日北京晨报记者代小琳报导“何祚庥等人筹组科技打假基金, 首日最高一笔捐款达万元,方舟子将成主要受资助人” (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7/dajiajijin3.txt )。注意:北京晨报称之为“科技打假基金”,而不用“资金”一词。   可能看到了北京晨报11月6日的报导,北京晚报女编辑兼记者侯江,2006年 11月7日就在自己任职的北京晚报上发表了一篇社评,标题“敛钱打假谁是赢 家”。 (http://epaper.bjd.com.cn/wb/20061107/200611/t20061107_114926.htm)此 文针对非官方的科技打假基金(注意不是资金)筹备组,冷嘲热讽。   2006年11月8日方舟子在新语丝上发表了“方舟子评北京晚报文章‘敛钱打 假谁是赢家’”指出:“北京晚报的这篇肆无忌惮地造谣诽谤的文章,不仅污辱 了‘科技打假资金募集小组’的各个成员,也污辱了各个捐款人,建议大家向北 京晚报讨回公道。” (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7/dajiajijin6.txt )。   次日2006年11月9日网友南蛮子在新语丝发表对侯江“敛钱打假谁是赢家” 的回应文章,标题“做假敛钱才是赢家” (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7/dajiajijin8.txt )。   接下来2006年11月10日,新语丝又刊出对侯江“敛钱打假谁是赢家”的回应 文章两篇。   1)网友LI Jianchun 致北京晚报的公开信,标题“北京晚报为何如此不自 爱?” (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7/dajiajijin10.txt )。   2)“人品工作间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u/4a6e19d2010006n9)之文章,标题“侯江,你见 不得中国好啊” (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7/dajiajijin12.txt )。   11月7日侯江的“敛钱打假谁是赢家”,也被“方舟子反对者”转贴到几个 网站。   1)侯江11月7日发表的“敛钱打假谁是赢家”,在2006年11月8日被梯度网 友转贴到文学城网站 (http://web.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college&MsgID=34529)   按:梯度网友似一“方舟子反对者”。此人曾于2006年10月31日在文学城节 录新华社记者朱玉在10月31日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发言人的一小节访谈,却 自冠以耸人听闻的标题“方 舟 子哗众取宠的闹剧被抽了几鞋底子” (http://web.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college&MsgID=34454)   记者朱玉的采访标题“中医药管理局就取消中医网络签名问题答记者问” (全文见 http://www.sznews.com/news/content/2006-11/01/content_494240.htm及 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7/zhongyi339.txt。)   2)2006年11月9日丁祖诒的博客转贴侯江此文,而冠以“北京晚报撰文披露 方舟子非法集资敛钱”之新标题 (http://dingzuyixfu.blog.sohu.com/20040313.html)。   3)2006年11月10日侯江此文也转载于离原搜狐博客,同样冠以“北京晚报 撰文披露方舟子非法集资敛钱”之标题 (http://yjxsx28.blog.sohu.com/20252963.html)。   按:离原系一西安网友,似与西安翻译学院有关,其博客设有“批方前沿” 专项 (http://yjxsx28.blog.sohu.com/action/m_list-ebi_bd48dd4792-c_1683555/ entry/)。   [正文]   (第一)   下举三例,反映记者侯江对“方舟子打假”主观上不具好感。   1)2006年8月1日侯江在北京晚报的“新闻点点评”中,曾评论8月1日上海 新闻晨报记者郭翔鹤报导的一则新闻“方舟子被诉名誉侵权案宣判,法院判定方 舟子言论失实,侵犯原告名誉权,须道歉并赔款3万。现在,原告肖传国欲告方 舟子抄袭美国《科学》杂志论文。且方舟子被指‘抄袭’非首次。” 侯江的点 评是“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 (http://epaper.bjd.com.cn/wb/20061107/200608/t20060801_59847.htm)   按:郭翔鹤原报导,标题作“称因举报‘反伪斗士’遭报复,胜诉教授可能 今日递交新诉状:原告欲反告方舟子‘抄袭’ ” (http://www.jfdaily.com.cn/gb/node2/node17/node33/node91334/node91354 /userobject1ai1420183.html)   又按:侯江2006年11月7日“敛钱打假谁是赢家”中说:“联想到今年前些 时候方先生也曾因抄袭被别人告上法庭,大家还真为这笔基金捏把汗。”其所指 事,参见2006年9月6日上海新闻晨报记者郭翔鹤报导“大学教授肖传国北京再诉 反伪斗士方舟子侵权”。 (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7/xiaochuanguo275. txt)   2)2006年8月17日侯江在北京晚报发表“闹剧主角早晚得死” (http://epaper.bjd.com.cn/wb/20061107/200608/t20060817_70217.htm)。 其文说:“‘哲学乌鸦’黎鸣先生在博客中抛出了这份‘耸人听闻’的生死对决 协议,回击学术打假斗士方舟子的质疑。”又说:“戏演到这个份儿上,就快到 高潮了。方舟子如若不是哲学黎鸣的托儿,现在也沦落到和托儿差不多的地步了, 而且比托儿还难受。接不接招儿呢?接了招儿,这两位‘角儿’,谁会去‘文明 地自杀’呢?一般来说,闹剧的主角不会死,特别是不会‘文明地自杀’,绝对 是自己把自己折腾死。现在学术舞台上闹剧越来越多,角儿们演得花样翻新,且 不破纪录不罢休,个个舞动着伪文明的利剑挑战文明底线。一众看客在乐不可支 且笑掉大牙之后,心里明白,学术闹剧的主配角儿们,早晚都得死,而且死得很 难看。”   3)2006年10月4日侯江在北京晚报的“新闻点点评”中,曾评论10月4日竞 报记者朱燕报导的一则新闻“中国‘科技打假第一人’方舟子在其主办的《新语 丝》网站发表文章,攻击《花旗银行在华掠夺纪实》一书6位作者是‘爱国主义 骗子’。一中院终审判决方舟子侵犯名誉权不成立。” 侯江的点评是“谁骗人 谁知道。” (http://epaper.bjd.com.cn/wb/20061107/200610/t20061004_97644.htm)   按:朱燕原报导,标题作“北大教授被指‘爱国主义骗子’状告方舟子败诉” (http://news.tom.com/2006-10-04/0027/75706623.html)   (第二)   侯江对方舟子素无好感,说不定还是始于一陈年芝麻事。原来早在1998年12 月16日北京晚报发表“网络化文学,谁抢先发表?”,此文作者是沈沣,当时担 任编辑的则是侯江和沈沣。此文曾提到:“方世民,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如今 在加拿大生物研究学院攻读第二博士后,在那一年创建了《新语丝》这个网络上 算是较早的中文文学电子杂志。”又说:“网络为危机重重的文坛带来一个新的 载体的同时,也延续了它的危机。严肃文学仍旧叫好不叫座,以学术品位度身定 作的《新语丝》,在它的访问统计中,至今只是寥寥几万人的数量,与大行其道 的文学网站、电影网站等艺术类网站相差甚远。” (http://www.xys.org/doc/beijingeve.txt)   结果方舟子在新语丝上转载此文,并加上按语:“方按:几位网友来通风报 信,才知道《北京晚报》上有这么一篇文章。主动介绍《新语丝》当然好,但网 络通讯这么方便,我的电子邮址又是公开的,不知为何记者不事先送封电子邮件 来采访一下了解一点基本事实?与新语丝有关的,有几条与事实不符:一,本人 真名不叫“方世民”--本人的真名怎么写在新语丝简介页可查到;二,本人从 来没有在加拿大工作过--加利福尼亚不是加拿大,虽然都姓加;第三,新语丝 的访问统计是一天的统计,而不是逐日累积的统计。一天几万人的访问绝对不算 “寥寥”,相信没有多少个中文网站超得过。中国国内号称访问人数最多的网站 搜索引擎“搜狐”,它自己公布的数字,也不过每天七万以上的访问人数和四十 万的页读数。”(http://www.xys.org/doc/beijingeve.txt)   (第三)   侯江对何祚庥似也素无好感。例如2006年11月1日侯江在北京晚报的“新闻 点点评”中说:“新闻:何祚庥支持批评中医,称阴阳五行理论是伪科学。前些 年他说过这样一句引起争议的话:‘中国传统文化有90%是糟粕,看看中医就知 道了。’(环球人物10月30日)点点评:何老先生基本逮谁骂谁。” (http://epaper.bjd.com.cn/wb/20061101/200611/t20061101_111756.htm)   笔者按:不知何祚庥是否确曾说过“中国传统文化有90%是糟粕,看看中医 就知道了。”?还是以讹传讹的流言?在此顺便把所谓何祚庥讲过“中国传统文 化有90%是糟粕,看看中医就知道了。”的资料梳理一下,留作有兴趣读者参考。   1)2006年10月30日环球人物杂志记者路琰发表10月下旬对何祚庥的一篇访 谈,标题“何祚庥支持批评中医:阴阳五行理论是伪科学”。路琰如此写着: “前些年他(何祚庥)说过这样一句引起争议的话:‘中国传统文化有90%是糟 粕,看看中医就知道了。’” (http://www.chinameetusa.com/post/postpage.php?id=1162225797)   然而路琰并未向读者说明,何祚庥此段引言“中国传统文化有90%是糟粕, 看看中医就知道了。”的具体出处为何。   2)2006年10月31日新语丝刊出记者路琰采访何祚庥的修订版,标题“何祚 庥:中医理论的核心是伪科学”。其文一开头改作:“何祚庥曾经有言:‘中国 传统文化有90%是糟粕。’这句话曾引起的一场笔战。” (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7/zhongyi325.txt)   3)搜查网上资料,知2005年8月12日大/纪/元刊载了作者署名为蒲鹤年的文 章“‘大实若虚’与‘大伪似真’:丁肇中的‘无知’与何祚庥的‘无所不 知’”。其文说:“何祚庥不仅受到各级政府领导人的青睐,还受到年青一代追 星般的崇拜。对于这些浮躁年代成长起来的新人类,何祚庥的话就是‘最高指 示’,句句是真理。例如,何祚庥关于‘中国传统文化90%是糟粕,看看中医就 知道了’的英明论断一出口,一批年轻“学子”便立即行动,很快,论证‘中医 是最大的伪科学’的文章就像文革大字报一样,铺天盖地上了因特网。”此段文 也转载于2006年8月26日未署名作者的“何祚庥其人其事”一文中。   但是,以上大/纪/元两文也未说明“何祚庥关于‘中国传统文化90%是糟粕, 看看中医就知道了’的英明论断”具体出处为何。   4)另查2001年3月12日人民报(注意不是人民日报)刊有一篇作者未署名的 文章“何祚庥的胡说八道言论:中国传统文化有90%是糟粕”。此文说:“最近, 何祚庥在新华网上与网友们一次对话。他说:中国传统文化有90%是糟粕。”又 说:“一位网友问他:何同志,你说中国文化90%都是糟粕,你是怎么得出这个 比率的?!什么是“糟粕”?! 他说:90%的数字的问题,你自己只要看一下那 些封建迷信,宣扬气功文献的东西,你自己就可以得出结论。我最近收到一个关 于气功文献的报告,里面有几百种书,里面全是骗术大全。”   5)又查得2004年5月3日有化名“道道道”的网友,在虹桥论坛上转贴“政 协委员何祚庥院士作客新华网与网友问答回放”一文 (http://www.rainbowplan.org/webjb/edu/messages/7461.shtml),此文未署 作者及日期,其内容似是2001年3月初何祚庥在新华网上与网友们一次对话(待 查)。   其文说:“问:但清华有教授说练了气功可以在冷库中呆上几小时不感冒。   答:中国传统文化有90%是糟饽,特别是关于气功的问题,我最近受到一个 关于气功文献的报告,里面有几百种书,里面全是骗术大全。我并不反对中国传 统文化的精华,我写过一本书从元气学说到粒子物理,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我对中国古代的元气学说做了高度评价,但是又指出一些人把元气学说跟伪气功 混淆起来,这是悲剧 。”   又说“问:何同志,你说中国文化90%都是糟粕,你是怎么得出这个比率 的?!什么是“糟粕”?!   答:90%的数字的问题,你自己只要看一下那些封建迷信,宣扬气功文献的 东西,你自己就可以得出结论。”   据上引4)人民报及5)虹桥论坛的文章内容,可知何祚庥讨论气功问题时 (可能是2001年3月),说过“中国传统文化有90%是糟饽”,然而何祚庥于此并 未说:“中国传统文化90%是糟粕,看看中医就知道了”。问题是,既然这两篇 反对何祚庥的文章皆未署名,又未明示所据出处,姑存疑。   (第四)   不知是否利益(职业)使然?还是心理问题?长久以来,记者侯江特喜欢对 打假者大浇冷水,反过来振振有辞地为造假者辩解。在她看来,“造假的人比打 假的人更富‘敬业精神’”,打假者则是帮倒忙的一群笨蛋。(详下所举五例)   1)例如2002年3月14日侯江在深圳商报发表一篇评论,标题“打假的帮了造 假的”(http://www2.sznews.com/readnews.asp?id=235664)。其文曰:“有 媒体报道,去年底,全国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网上查询系统正式开通。大家原来想 得挺好,这下假文凭无处藏身了吧?可由于该系统中存在的漏洞,比如网上只显 示文凭的文字信息,而没有图片信息等,反倒给造假者提供了机会。 造假者依 据从该网上查询到的真实信息,把假证做得天衣无缝。原来还得上大学校园里去 ‘高价收文凭’,现在不用了,网上所有真文凭的细节都有,单单是没有学生的 照片。这样,造假的环节反而减少了。是造假的人比打假的人智商高吗?不见得。 用造假的人比打假的人更富‘敬业精神’来解释也许更合适。要是做这个系统的 人精益求精、考虑周全,也不至于出现现在这种‘打假反帮造假者忙’的尴尬。”   2)又例如2006年2月20日侯江在北京晚报的北京论语版发表“名人好吃”一 文 (http://www.bjd.cn/BJWB/20060220/GB/BJWB%5E12350%5E15%5E20W1518.htm)。 其文报导了一则题作“一起上当”的新闻:“一个网名‘妖言媚惑’的人在淘宝 网上出售上网年卡,价格非常有吸引力。但实际上,这个人出售的只是上网月卡。 据统计,目前受骗的网友已超过百人。受骗网友们组建了‘抓××上网卡骗子’ QQ群,将QQ群里的材料搜集起来,向当地的公安机关报了案。” 侯江对此事件 的“酷评”是:“大家一起上了当,然后一起想辙破案。之后呢?一定要小心啊, 一起上当的机会,还有很多很多啊。”   3)2006年3月15日侯江在北京晚报发表“新闻点点评”:“新闻:科技部计 划为学术造假者设立污点档案。(北京晨报3月15日)点点评:这年头谁还怕装 档案。” (http://epaper.bjd.com.cn/BJWB/20060315/GB/BJWB%5E12373%5E15%5E15W151 6.htm)   4)2006年3月31日侯江在北京晚报的北京论语版发表“新闻点点评”:“新 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发布今年第一期简报,称高校靠学术作 假圈钱现象严重。(中国青年报3月31日)点点评:学术带头人改致富带头人 了。” (http://bjd.com.cn/BJWB/20060331/GB/BJWB%5E12389%5E15%5E31W1521.htm)   5)2006年7月27日侯江在北京晚报发表“虚假广告不仅是明星之过” (http://epaper.bjd.com.cn/wb/20061107/200607/t20060727_57224.htm)。   其文说:“当虚假广告已经成为一种祸端的时候,我们应该把矛头对准虚假 广告,还是仅仅拿明星出气、炮轰明星代言人这一虚假广告的外在表现形式?在 这里我们不妨做一下大胆推想:当明星们统统自觉地提高了自身修养和道德水准, 拒绝做任何虚假广告之后,广告商们会怎么做?他们会不会也集体提高自身修养 和道德水准,不再制造这些危害社会的虚假广告?答案不言而喻。虚假广告的数 量不会减少,倒是那些不够有名却对明星地位朝思暮想的小星星们有了不断‘进 取’的途径和大量抛头露面的机会。长此以往,大量‘广告明星’会不断地被制 造出来,继续引导大众盲目消费、上当受骗。话说回来,制止虚假广告应该是药 监局的工作人员、美容产品专业检测人员、保健品的监测机构的责任。明星们能 做的,是为自己的名声计,少挣些肮脏钱,少说些昧心话。”   按:也许侯江亦自居为“明星代言人”或“作广告者”之类,从利益角度, 认为传播虚假信息者无罪,而一劲儿把责任推给官方监管单位。   (第五)   侯江凭其记者“职业感”,好像认为媒体的功能,胡搅蛮缠地“炒作”远比 传播可靠信息给读者,来得重要。   例如2006年9月1日,侯江曾在一篇发表在北京晚报的文章(标题“从别摸我 到摸死你”)自道:“现在人们除了用嘴说话以外,还流行用MSN在网上沟通。 但MSN有个新别名,叫摸死你。只要你在线,认识不认识的人都会跟你搭咕闲扯, 让你疲于应付,无聊透顶。”又说:“报纸最不怕的,就是‘摸’,报纸最不可 能的,就是被‘摸’死。笔者一位前辈说过,做报纸,最怕的就是报道一大堆, 根本没人理。有人找上门来打官司,恰如天上掉下一张大馅饼,搁哪个媒体都得 乐呵呵接着。倒是富士康公司,当心被饿疯了的其他媒体‘摸’死。” (http://finance.sina.com.cn/review/essay/20060901/17262878320.shtml)   总之,侯江大概以为只要采用“摸死你”的手段(“跟你搭咕闲扯,让你疲 于应付” )去招惹名人(如何祚庥,方舟子),媒体就能成为最大“赢家”。 (XYS20061116)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