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陈朝云《商代聚落体系及其社会功能研究》(科学出版社,北京,2006年)一书的抄袭行为 路见不平   该书原为郑州大学考古专业博士论文,使用考古及文献资料分析商代聚落形 态及其所蕴涵的社会功能。在使用考古资料时以大量篇幅论述商代主要城址的政 治经济功能,其主要内容和结论多抄袭自以下三篇论文:   1、陈星灿、刘莉、李润权、 华翰维、 艾琳,《中国文明腹地的社会复杂 化进程:伊洛河地区的聚落形态研究》,《考古学报》2003年2期,第161-218页。   2、刘莉、陈星灿, 《城:夏商时期对自然资源的控制问题》, 《东南 文化》 2000年3期,第45-60页。   3、刘莉、陈星灿, 《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从二里头和二里岗时期的中 心和边缘之间的关系谈起》,《古代文明》第一卷,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 心、北京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编,71-134页。 文物出版社, 北京,2002年。   抄袭的方式主要为三类:   一、照抄原文若干连续的段落,仅做个别词的改动。抄袭包括所有的资料阐 述和结论部分,而且连注释中的内容也原样照搬,但是不提被抄袭文章的出处。   举例:   (1) 陈朝云文第4页第2-3段,关于聚落形态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 系,完全照抄陈星灿等2003文第165页第1-2段,其中陈朝云文中英文注释1-7 与陈星灿等2003文英文注释14-20完全一样。   (2) 陈朝云文第91-96页,第二节 《东下冯商城:早商设于晋南 的另一军事重镇》,近5页文字几乎完全抄自刘莉、陈星灿2000文第50-53页, 包括所有的参考文献。其中原文(刘、陈文)有一句话, ‘经笔者的初步观 察,。。。’,在陈朝云文中被改成 ‘据报告者的初步观察,。。。’。但并 未注明谁是‘报告者’。   二、将原文不同页中的段落和句子混合起来、构成“新的”组合。略加修饰, 但所有的观点和结论均来自被抄袭文章。   举例:   陈朝云文第111页第2、3、4段至第112页第1段中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山西运城 河东盐池的运输、国家控制盐业生产的重要性以及中国与美索不达米亚早期国家 在控制自然资源方面的异同。分别抄自刘、陈 2002文中第93页第5段,刘、陈 2000文第58页第4段和第5段。   三、偶尔在不关紧要处提到资料来源,但在涉及重要结论时,只字不提源于 何处,全当成自己的成绩。或仅提及原文作者的名字,但不提供详细出处,也不 注明到底哪句话是别人的、哪句话是自己的。   举例:   陈朝云文第104页第2段:‘陈星灿等先生认为……’但始终不提该观点出于 何处。但同页第3段,关于盘龙城的政治及铜料运输功能则抄自刘、陈2002文第 119页第2、4段。   如此大大小小的抄袭段落还有很多,在此仅举部分例证,现将陈朝云文中抄 袭文字的页数和段落与被抄文章中相应的页数和段落列表如下: 陈朝云文页数、段落 被抄袭文(按出版年代区分) 被抄袭文页数、段落 说明 31页倒1段32页2段 刘、陈, 2002 108页2-3段 33页2 段 刘、陈, 2002 108页5段 41页3段 刘、陈, 2002 110页2段 88页倒1段至89页3段 刘、陈, 2000 54页6-7段,55页1-2段 100页2段 刘、陈, 2000 118页倒1段至119页1段 112页倒1段至113页2段 刘、陈, 2002 115页2-4段 114页4段 刘、陈, 2002 115页5段至116页1段 114页倒1段至116页1段 刘、陈, 2002 99页3段,100页2段,114页5段,116页2-3 128页2-3段 刘、陈, 2002 116页5段至117页2段 129页3段 刘、陈, 2002 刘、陈, 2000 117页3段 56页6段 混合为一段 130页1-2段 刘、陈, 2002 90页2段,117页4段,118页1段 156页倒1段至157页1段 陈等2003 209页6段至210页1段 183页2-3段 刘、陈, 2000 52页4段,51页3-4段 184页3段 刘、陈, 2000 54页7段,55页2段 (XYS20061202)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