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中国医科院药物研究所教授陈乃宏简历再分析   一个闲人   http://www.imm.ac.cn/t_chennh.asp   今天又上网,发现有关陈教授的简历的网页有了一些变化,把其中一些文章 用超级链接帖了出来,看来好像是冤枉了这位陈教授了,那就再仔细分析一下他 的简历吧。   其他的内容也懒得分析了,专门针对他所列出的文章进行一下分析。其实分 析他的文章,最简单的方法就是medline一下一目了然。用“Chen N AND Beijing” 作为检索词,一共检索到22篇,没有一篇是他的文章。用“Chen N AND Higashi H”作为检索词,一共检索到3篇,也就是他的主要研究内容中的其 中两篇neuroscience研究论文和一篇第二作者的Glycoconj J的综述。这样一个 简单的结论就是,他从来没有以协和药物研究所为通讯地址发表过一篇由 medline收录的文章;他在日本期间发表过2+1篇由medline收录的文章,而且都 是在2001年他任药物研究所研究员之后发表的。那么就是说他刚任药物研究所研 究员时没有一篇由medline收录的文章,请问这样的成绩,说他“担当不起一个 教授博导的称号”是冤枉他了吗?   当然,不能仅仅用medline来判断一个人的科研工作。那么好吧,就仔细看看 他所列出的主要文章吧。   其中他所列出的主要研究内容中“journal of neurochemistry”中的文章 确实不存在,不过在2001年增刊中确实有一篇不到一页纸的会议摘要,这就是他 在网上超级链接到的会议摘要。请问,会议摘要是研究论文吗?关于这个问题在 新语丝上已经讨论过无数次了。你在简历中列出会议摘要并没有错,但是你去掉 supp (增刊)而与研究论文放在一起的目的是什么?难道不是让别人误以为是研 究论文吗?这就是变相的造假! 国际会议满天飞,增刊也满天飞,别人真想查 你的这篇摘要,按照你简历上所列的,谁能够查到?   再看他其他的论文,原来“Clinica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Medicine” 和”AsiaMed Magazine”是日文杂志,怪不得查不到呢。另外,根据他网上的链 接“Clinica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Medicine”应该为“Clinica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这个杂志名又恰好是国内“中医药临床 杂志”的英文名,根据他提供的信息,当然查不到他的文章了。现在根据他自己 提供的链接才知道,他这两篇文章都是会议论文出的增刊罢了。“Chemistry of life” 确实是国内的科普类型的杂志《生命的化学》,明明是中文的文章干吗 要写成英文?是怕别人看懂是什么内容吧?“Progress in Physiological Sciences”就是《生理科学进展杂志》,他还是采用同样的手段,写成英文的, 请问,这不是变相造假是什么?   1. CHEN Nai-hong, H. Matsumoto, T. Shinkai, S. Kobayashi, and T. Machida. (1997) Age- associated impairments of spatial learning and their relation to glucocorticoid- induced derangements of brain limbic architecture in mice, J. Comp. Endocrinology, 11: 1751-1754. 1997.(这 篇论文无论如何也查不到,这个杂志或许有,但是绝对不是在一般的大图书馆里 面能够找到的,也许又是一个日本的杂志也说不定,谁能够找到这篇文章?)   2. CHEN Nai-hong, Tan , R. and Wang, X.( 1998)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Research on Dementia., T.C.M. Res., 1: 55-57, 1998.   3. CHEN Nai-hong, Proposal for Brain science Research in china. modern Japan., 3: 37-38, 1998. (一共两页纸,题目是中国脑科学研究计划, 这不是短消息是什么?难道是研究论文?这样的东西放到代表论文里面,只是为 了凑数?)   5. CHEN Nai-Hong, Nagai, Y. and Higashi, H, Activation of Ca2+ /Calmodulin- Dependent Protein KinaseII by Gangliosides via Cell Surface Receptor. J. Glycoconjugates., .16: 133-136. 1999 (谁能够找 到这篇文章?本人将万分感谢!又或者陈教授又把杂志的名字写错了?那就不得 而知了。)   综上分析,对陈教授的判断结论并没有因为他在自己的网页上提供了部分论 文的封面就改变,他还是只有两篇neuroscience研究论文的干货,其他的都是掩 人耳目的包装而已。比如他对那篇与老板共同写的综述的评价是“用独自开发的 荧光可视化系统对天然产物进行研究,为我国药理作用的客观化,标准化提供了 新思路(Glycoconjugate. J., 20:49-58 . 2004.)),恕在下学识不够,实在 没有看出来这篇综述为我国药理作用的客观化和标准化提供了什么新思路。通篇 文章有一点提到有关中国药理的地方吗?典型的哗众取宠! (XYS20060512)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