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不是“坦特·玛丽安娜”,而是“玛丽安娜姨妈”   ――北京晚报一篇至少四个错误的报道   随便一说   6月18日的《北京晚报》14版刊登一篇题为《一张名画背后的德国悲剧》的 文章,报道“德国最成功的画家之一”的格哈德?里希特一幅名为“坦特?玛丽安 娜”的画在伦敦拍卖,画面上的主要人物是“坦特?玛丽安娜”,她是“里希特 的小姑姑”,她怀里抱着“出生不到一年的小格哈德”。报道说,“坦特?玛丽 安娜”因患有精神病被纳粹政权强迫送进精神病院,被强迫接受绝育手术,最后 在1945年2月悲惨饿死。而格哈德?里希特的岳父恰恰是执行这一灭绝人性的所谓 “种族优化工程”的“负责人之一”。这一人间悲剧令人深思,这篇报道也很有 意义,但可惜的是,就是这样一篇估计是根据英文外电翻译的文章,竟然至少有 4个错误。   (1) 弄错了画名   《北京晚报》文章中说那幅油画的名字是“坦特?玛丽安娜”,同时刊登的 这幅油画的照片下方也标有“《坦特?玛丽安娜》”的字样,也给读者造成画名 如此的印象。但这是错误的。原来,这幅画的外文名字是“Tante Marianne”, 北京晚报作者和编辑不知道这是德文,更不知道德文的Tante是“姑妈、婶婶、 伯母、姨妈或舅妈”的意思,便想当然硬翻,自然出错。   (2) 弄错了主人公名字   与此相关联的是,《北京晚报》文章既然把称呼也当成油画的名字,也就弄 错了这位“小姑妈”(其实是小姨妈,见下)的名字。在文章中,只是多次说 “玛丽安娜”,没有指明这是姓还是名,还不能说是错。但是在该报同时刊登的 油画照片下面的文字说明中,用“? ”号将“坦特”和“玛丽安娜”分开了,可 见作者和编辑都认为“坦特”是名,“玛丽安娜”是姓。这自然也是错的。“玛 丽安娜”“小姑妈”的全名其实是“玛丽安娜?舍恩费尔德”(Marianne Sch?nfelder),“玛丽安娜”是名而不是姓。《北京晚报》把人家的姓和名全 都改了,不怕人家指控他们侵犯姓名权?   (3) 弄错了主人公身份   《北京晚报》文章作者实在粗心浮躁,看到了英文的“Aunt”,就武断为 “姑妈”。其实,饱受苦难的玛丽安娜?舍恩费尔德女士是格哈德?里希特母亲的 姊妹(准确地说是妹妹),是格哈德?里希特的小姨妈。欧美人不区分“姑妈、 婶婶、伯母、姨妈或舅妈”等等称呼,而我们中国人却严格区分,这就给那些不 认真的翻译和编辑设下一个小小的陷阱,不时地让他们出个小笑话。   (4) 弄错了一本书的出版时间   《北京晚报》文章中说“直到最近,作家于尔根?施頼伯在《德国来的一个 画家》一书中,披露了里希特这段悲剧。”然而,这个“最近”并不“近”:这 本书在去年秋天就出版了(书号:ISBN 3866120583),还差几个月就一年了, 这本书也已经卖出2万册了。当然,如果作者和编辑认为这也是“最近”,笔者 就收回这第四点批评。 (XYS20060626)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