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人才、杰青、黄马褂及其它   借出青年   本人对2006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候选人之一,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边专 教授杰青资格的疑问在新语丝上引起了大家的重视,不少文章提出了各种质疑或 建议。大家对目前杰青评选的过程、标准和一些不可知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看法, 说明国家在这一事情上的做法的确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其实不仅是杰青评选,其 它各种人才称号的评选何尝不是一样。这类问题的出现应该说是与制度问题有关, 并非是在个别人偶然出现的意外。   历史上中国皇帝对为江山社稷做出重大贡献的臣民会赐与一条黄马褂,能穿 上黄马褂不仅是一种荣耀,可以换来别人羡慕和嫉妒的目光,还可以走遍天下吃 穿不愁,犯罪免罚,好处当然无比。因此突然想到,国内众多的人才称号,不就 像古代的黄马褂一样吗?不过由于人才称号太多,已远不及古代黄马褂的含金量 高了。   今天国内人才称号多如牛毛,谁也数不清中国有多少种学术人才称号。我能 知道的情况大致如此。最高的学术人才称号可能数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了。院士 称号可以被比做御赐”黄马褂”,穿上了它就能吃遍天下。可由于御赐”黄马褂” 巨大的好处使需求巨增,导致严重供不应求,即使通过严格供给管制(严格的院 士评审制度),仍然挡不住需求的压力,不得不逐步扩大供给量,由原来一两百 人的学部委员扩大到现在五六百人的科学院院士,再增设一个工程院,也增加到 五六百人的规模。可中国家太大了,人才又这么多,光靠一两千人的院士称号远 不能满足众多人才(严格来讲更多的是众多高校和科研单位)的需要,于是开始了 一场人才称号大生产的运动。从科技部的杰出青年,创新团队,”973”、”863” 首席专家,到教育部的长江学者,百千万人才,跨(新)世纪人才,教育部创新 团队,科学院百人计划,人事部的特殊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务 院的学科评议组成员,还有各省市搞的学术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后备,省突出贡 献专家,省杰出青年,厅级的学术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后备等。甚至还听说有部 分省市仿照教育部长江学者形式,搞了什么”浦江学者”, “闽江学者”,” 湘江学者”,“珠江学者”等等,不一而足。一时间,地方级的”黄马褂”满天 飞。中国人做什么事都讲级别,可除了院士大家都知道是最高级别的”黄马褂” 外,其它五花八门的地方”黄马褂”实在是让人一头雾水,分不出高下来。应当 说,如此巨大的”黄马褂”热销是由于巨大的市场需求,而对黄马褂需求的动力 自然来源于黄马褂穿上后带来的好处。黄马褂的发放虽然也有一套严格的标准, 并非任何人都能领得到的,有人采用非常规手段来抢夺黄马褂就不足为怪了。边 教授只不过是挤在众多争抢黄马褂的人中的一个,采用的争抢手段也和别的人一 样,只不过偷偷用了只板凳垫着(使自己高些)最终抢到了而已.   实际上众多的马褂是导致学术不端的一个原因。本应静心修炼,潜心学问的 莘莘学子们经不住黄马褂巨大好处的诱惑,纷纷走出书斋加入到争抢黄马褂的行 列中来,不仅荒废了学业,还败坏了风气,其副面影响极大。一个人是不是人才 并不需要一纸证书来认定,自己真有本事,真有高人之处,本行业内大家心里都 会心知肚明,何别苦苦哀求别人(填申请表,送附件材料,还要找关系,做工作) 为自己发一张人才认定证书呢?   要解决黄马褂带来的副面效应,要么彻底取消黄马褂带来的一切好处(这样 一来黄马褂可能积压卖不出去), 要么彻底取消黄马褂的生产(黄马褂生产机构的 员工可能会面临失业)。只要黄马褂能带来巨大好处和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的状况 存在, 其发放过程中的不端行为就不会消失.   我一直在纳闷,政府机构为什么要搞这么多黄马褂来让人们争抢呢?让他们 安安心心去搞科研,做学问,不被这些毫无意义的事分心不好吗? (XYS20060912)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