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我对《我对北大研讨课教室新闻的理解》的看法   James   今天看了Eric的《我对北大研讨课教室新闻的理解》一文,对我的《看北大 新教室投入使用的新闻有感》提出了疑义,其主要观点是:“觉得有些地方他 (James)的评论过于主观。”在此,我想就北大的研讨课形式再做些微的表述, 同时,对Eric的文章也发表点我的看法。   首先,我想说的是,我对北大研讨课教室的建成的新闻之所以有看法,是因 为本人多年来采用的教学模式就是研讨班的形式,同时,在教学中使用多年的教 室,的确就是如北大所宣称和Eric在文章所说的那种教室:即学生座位呈半圆形, 一般还会配备PPT等电子设备。正是在此基础上,本人才对北大把建成这样的教 室当作新闻而感到有所不解。正如我的一个学生看了新闻之后所说:一不留神儿, 我们走到了北大的前头。   其次,可能是我在上一篇文章中表述得不够清楚,我现在想再做说明的是, 我尤其对北大还要派人出国去学习和“专门研究”如何建设或是改建这样的教室 感到不可理解。因为我认为,专门为此出国是不必要的,因为任何一个出过国的 人都可以把这样的建设模式带回来。而研讨班的建设不是什么复杂的建筑模式。 同时,我也认为,高校的管理部门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做这么点子事,都应该 是其分内的事,不应该、也没有必要这么大张旗鼓地宣传。   在对Eric的文章发表看法之前,我想说我与Eric的一个不同的看法是:只要 是评论,那它都是主观的,无论它是否建立在客观还是其它的基础之上。所以, 在讨论问题的时候,我的意见是:关键看这种主观是否正确,是否符合逻辑,是 否符合事实。我以为,在讨论问题的时候,不管论题,不管事实,不管逻辑,而 却强调一个人的评论“过于主观”,是有点文不对题,用英文表述可能更容易理 解:it doesn’t come to the point。   下面说说我对Eric文章的看法:   第一,Eric首先说“我5年前在北大读研究生的时候,我的大部分专业课程 就已经采用研讨课的形式进行。更早之前北大采用什么方式授课我不知道,没有 发言权。”但紧接着,Eric就又说,“以前在北大虽然也采用研讨课形式授课, 但教室还是传统的布局,即老师站在前面,学生坐下面”。这里的矛盾是显而易 见的,即Eric所称的先前北大的所谓研讨课,根本不是Eric后面所称的研讨课的 上课形式。也就是说,Eric“5年前在北大读研究生的时候”,其“大部分专业 课”并非采用研讨课的形式来进行的,原因很简单:“教室还是传统的布局,即 老师站在前面,学生坐下面”,这怎么能叫研讨班上课呢?   第二,我同意Eric的观点,即“北大之所以把这个事情当个新闻,我的理解 是研讨课专用教室的建成。”但我不能同意Eric所说的,“至少在我出国前,还 没听说中国有哪所大学有这种专用的研讨课教室(当然,也许是我孤陋寡闻)。” 事实证明,这话的确显露了Eric的孤陋寡闻。   第三,Eric文章的第3点说“我觉得James有些话说得过于托大”。事实求是 的说,这个词我不太懂,不知道什么叫“托大”——绝非不懂装懂。但对Eric所 得出我文章的结论说,“比如说新闻里提到‘系统性的研讨班课程教学法仍需要 总结’,对此,James颇为不屑,认为连这种教学方法还需要总结,北大未免太 落后了”,我不表示认同。或许是我表述得不够充分——我的原文和引文是这样 的:   第六,对这样的上课方式,北大的教师还不是很适应,你看:   [系统性的研讨班课程教学法仍需要总结,尤其是使用了新型的教室后,需   要教师们进行比较深入的研讨、交流,以适应新的课堂组织方式。]   但我想,我的意思表述得是很清楚的,即我对北大的教师不适应这样的教学 形式感到不解——当然了,北大教师究竟是不是适应,我不知道,我的消息都来 自这则新闻。其实我觉得,北大管理部门的这些个话是值得怀疑的,我不是很相 信北大的教师对这样的教学形式不适应这样的说法,因为北大有那么多的归国人 员啊。但问题是,既然教务部的领导说了,我也只能权且相信吧。至于Eric后面 所说的要总结啦,要对学生负责啦等等,这些我都同意,但不是我文章要探讨的 内容。   第四,我非常同意Eric对中国大学官僚治校的抨击。我的确认为,此次北大 的研讨课教室的建成,就是一“爱吹牛、乱拔高”的明证。好象是在我写文章的 第二天,我还看到《新京报》发了很长的消息和报道来述说此事。这说明,不仅 北大把这件事当作件大事来说,媒体也是如此。由此可见这不是件小事啊。   第五,Eric最后一段话是这么说的“个人理解,也许不对。只是希望新语丝 里少一些望文生义,主观臆断的结论。”这话我同意前一句——这话适用于所有 人包括我自己;但不同意后一句,两个原因,一是本人的文章既非“望文生义” 也非“主观臆断”,一切皆来源于新闻报道;二是不能理解为什么总有人喜欢教 训新语丝——我发现很有一些人喜欢对新语丝提出这样的“希望”,仿佛必然要 新语丝有正确的舆论导向才行!   其实,新语丝也就是一平台而已,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交流不同意见、观点、 看法、思想的阵地。交流乃至交锋是重要的——但绝不能说跟自己的理解不同就 是“望文生义”、“主观臆断”。而在目前,我们能够平等交流看法、观点和思 想的,在我看来,也只有这么一个论坛而已啊。   2006年10月15日星期日上午12:30   于北京 (XYS20061016)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