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北京科技报》总编辑做客新浪聊天实录 2006年01月05日新浪科技   1月5日15时—15时45分,《北京科技报》总编辑赵颖华、副总编辑田利平、 编辑部主任杨猛做客新浪嘉宾聊天室,就改版后《北京科技报》两年来的成长经 历、未来发展以及“中国十大科技骗局评选”重大策划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以 下是聊天实录:   主持人雷永青:各位网友大家好!非常高兴来到新浪嘉宾聊天室,今天我们 到场的三位嘉宾,我先隆重的介绍一下,北京科技报总编辑赵颖华老师,欢迎您。   赵颖华:谢谢主持人,各位网友。   主持人:北京科技报副编辑田利平先生,还有编辑部主任杨猛先生。   杨猛:新浪网友大家下午好。   网友:聊天开始了吗?   主持人:聊天现在已经开始了。   网友:我是北京科技报一位非常热心的读者,关注《北京科技报》改版已经 两周年了。   主持人:确实,1月7号是《北京科技报》改版后两岁的生日。赶在这个时候, 非常高兴几位编辑部门的负责人一起来到新浪聊天室和我们网友进行在线的聊天。 先想问一下赵总,改版这两年以来,《北京科技报》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绩?   赵颖华:《北京科技报》改版两周年,如果说有成绩,各位网友如果认可 《北京科技报》,我们的读者如果认可《北京科技报》,这就是我们的成绩。   让我们自己讲,成绩好象是一个挺难准确的解释的概念。   主持人:两年前我记得赵老师也来新浪与网友做过在线的聊天,当时也提出 来自己一些发展的目标和预期,现在来看有没有达到当时所预期的一些目标?   赵颖华:这样说吧,两年前可以说我们做《北京科技报》全新改版这件事是 充满着热情,充满着信心,这个热情和信心来自于一个新闻人对一个新闻事业的 热爱,对科技事业一种执着的探索精神。两年很快确实就过来了,然后我们现在 可以说的是我们在两年的过程当中,在内容上坚持走了一个探索之路,这个探索 之路就是说把《北京科技报》这张报纸做成一个全国没有的,独特的,用一种奇 特新的形式体现科学精神,科学品位的全新传媒。有这样一个目标,应该说,我 们自己认为我们照着这个目标在一步一步的踏踏实实在做,而且从我们的读者, 我们有很多像刚才这位网友一样的非常忠诚的《北京科技报》的读者,也给了我 们很多的鼓励,包括来自我们科技传媒界,来自科学界,来自普通读者的认可。   两年来《北京科技报》最先我们推出了一个口号叫“阅读科学也是享受”, 那个时候在和大家聊天的时候,我只说了这一句话,那是我们当年定位的理念。   但是在这之后,也就是说我们把一个体现着科学精神的,但用奇特新这种样 式的做法体现在我们报纸上之后,我们就不仅仅满足于它阅读仅仅是一种享受这 样一个基本概念了,在这之后我们又提出我们不同于任何报纸,就是体现一个科 技传媒的一个参与性。这种参与性就是在做一张科技报纸的时候,我们希望没有 一张报纸可以是这种样式,但和普通的都市报,和其它的传媒比,没有一个报纸 能够具有这样鲜明和充分的科学精神,这就是我们的参与性的比较准确的体现。   我们提出“阅读科学也是享受”的口号,就是回答这张报纸的功能它到底是 干什么的,它是一张什么样的报纸,我们是希望我们所说的科学精神也好,科学 品质也好,通过我们编采人员的智慧把它内涵的真正展现出来,这就叫展现智慧 之美。   现在《北京科技报》是不是真正的展现了智慧之美,但是在阅读的时候是不 是真正感受到了是一种享受,另外大家品评这张报纸是不是完全不同的,独一无 二的,这些仍然需要网友给我们评判。   主持人:这些确实需要读者自己去体验。   网友:非常高兴,今天能在新浪网上与新闻的操作者,领导者聊天。   主持人:我想先问一下田总还有杨猛,你们两位具体操作《北京科技报》选 题策划上有哪些收获?   杨猛:最早大家都知道《北京科技报》是从03年末开始改版,采编思路从我 自己角度经历了三个过程,第一个对科技新闻的认知上还是传统的科技新闻,比 如我们普遍认同的《科技日报》,甚至《大众科技报》是这种路子。但因为这个 报纸必须走向市场,必须和市场有一个紧密的结合,半官方,或者比较严肃的科 技显然是不适合这种市场阅读口味了,自觉做了第二次调整,把非常严肃的科技 新闻,转化成一种非常轻松的阅读方式来操作。当然这个模式操作比较成熟之后, 我感觉下一步需要把真正符合老百姓阅读口味的科技新闻提高它的原创程度,这 还需要不断的总结和学习。   主持人:下一步关于内容策划是怎么展开的?   田利平:我们去年搞过“十大科技骗局”,我们所做的一些策划,主要是揭 露伪科学,打击造假企业,做一些别人不太敢做的,科技报用它科学的眼睛去探 索这个选题,我们一直是想做一些能够引起最广泛读者关注这样的选题,所以下 一步一方面我们坚持现在的选题策划方向,比如“十大科技骗局”每年做一次, 另外一方面,我们都在探索,我们一报三刊,其它比如精神周刊也在探索一些其 它的选题策划,比如说十大标语口号,我们做这样一个比较奇特的,比较独特的 东西。   主持人:刚才我们谈到《北京科技报》经历过一个发展阶段,我们今天让网 友来先看一下《北京科技报》2006年第一期,最近的一期的封面,这个封面我们 看到了,里面版式和纸张都有了一些调整,先来谈一谈咱们是出于哪方面的考虑? 采用了哪些最新的思想和理念?   赵颖华:大家看到我们最初改版之后的样式和普通的报纸没有什么区别,但 是到去年6月份,2005年6月份的时候,我们把这个报纸加了边,大家看到了这个 样子已经是有半年多的时间了,加了边之后成为本,成为本报,本报这种样式它 有几个好处,一个《北京科技报》确实从我们做的内容来说不是易碎品,很多读 者喜欢把它珍藏起来,而过去的报纸是散的,不容易保存,这是一个因素。   再有一个加长钉之后我们可以把它做得很整齐,有点像类杂志的这种感觉, 这种感觉可以使读者和我们3块钱的价位对应起来,可能从心里上更容易接受一 些,因为科技报从2005年初由过去零售价一元改为三元,这在当时确实经过反复 论证,是和我们盈利模式直接相关,因为我们把过去广告经营模式后来改为以发 行为主的盈利模式,是这样一个经营思想的改变。当然这个经营思想的改变,对 应着我们原来报纸内容形态很多读者确实有意见,说我们确实没有见过一份卖三 块钱的报纸,《北京科技报》卖三块钱太贵了,他觉得很贵。但我们做了市场调 查,报纸在市场上,不管印张上还有质量上,如果订起来,做成杂志样式,不要 说3块钱,6块钱、8块钱都有人接受,所以我们想首先在形式感上解决这样一个 问题。   当然《北京科技报》它要生存,我们非常愿意还卖一块钱,这样的报纸我们 还卖一块钱,但是《北京科技报》和其它报纸一样我们面临生存问题,这是一个 因素。   还有一个因素,这样改版之后会让大家觉得它有一个在品质上提升的一种感 觉,这种品质它其实就是一种主观的感觉,一种认识,但是它就能让人觉得值了, 还是比较好。从今年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开始转换橙色纸,带一点颜色,成本比以 前提高了一些,提高了很多,让大家觉得看的时候,他欣赏的时候,他更有一种 愉快的感觉,有一种愉快的心里感受。   主持人:阅读科学是一种享受,这种享受从视觉上给你新的感觉。   赵颖华:在内容上当然更加深入的体现享受的感觉。   网友:确实是非常喜欢《北京科技报》,自从有了这种本报之后,我觉得收 藏的价值确实是越来越加大了,充分体现咱们越来越从读者的角度来思考。有没 有合订本?   赵颖华:我们2004年合订本有现成的,网友有需要可以去联系。   主持人:我想以前有些报纸是散的,后来又是有一些本报,可能给一直喜欢 收藏《北京科技报》的读者和网友来说,还是有点不统一,所以合订本正是满足 了他们的需要。   赵颖华:分六本,探索周刊上下册,精神周刊上下册,生活周刊上下册,一 共是六本,非常精致,很厚,还是这么大,但是我们的装祯我们自己认为很好看, 缩小一点。   主持人:《北京科技报》经历过几次的改变,从形式上,内容上也有很大的 提升,一些网友经常通过网上或者通过报摊上买报纸看到北京科技报的内容策划, 已经有非常大的进步,现在从新浪网上看到咱们“十大科技骗局”的策划,有网 友提出来一个问题,“十大科技骗局”全都是你们报纸采访报道的吗?   杨猛:这一次基本上都是我们记者自采的,从去年发生在中国科技界这些骗 局中遴选出十个比较有典型性的一些骗局,都由我们编辑自采,主要是增强它的 公信力度,新闻报道必须以客观为准绳。   网友:在《北京科技报》十大骗局的评选当中,当时也看到骗局有一个征集 的过程,我想问一下,“十大科技骗局”评选出来之前,咱们征集到的有多少? 我们没有看到的。   杨猛:这个具体目前还没有统计,当时无论是读者也好,包括当时和咱们新 浪合作,网友征集也好,数量还是非常多的,而且其中不乏专业人士,他们提供 了很多可以说是内幕型的骗局,我们准备下一步把这些一一梳理,做一个新闻报 道,“十大科技骗局评选”,因为年底了,仅仅是一个盘点,更多是06年在做。   主持人:十大骗局出来之前,咱们有一个征集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也是《北 京科技报》记者求证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怎么实现的?   杨猛:我们有几个基本原则,因为科技事件,当然判定这个事件的标准,唯 一的标准,只有是科学的结论,科学的证据,这个是除了我们新闻报道所遵循的 事实为依据的前提之下,需要遵守的第二层职业道德要求,所以我们所有的报道, 都有一个大量的智囊团,一个专家队伍,需要我们不断求证,各个领域,包括心 理、天文、地理各个方面,甚至医学,如果涉及到相关领域,首先是在判定这个 是具有新闻报道价值的基础之上,然后会分门别类找相关的专家去求证。   网友:“十大科技骗局”是骗局,当然有些骗局说是科技骗局我有些不理解, 比如“泰山惊现老虎”,能算得上科技骗局吗?   赵颖华:我先简单说一下,抛开“泰山惊现老虎”这个选题本身,讲一下我 们对科技内涵的界定,实际上《北京科技报》在我们做这份报纸的时候,这是我 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如何来理解《北京科技报》这个“科技”两个字,我们的 理解是,做一份报纸,它如果仅仅局限在科学和技术,特别是科技给人感觉更多 是技术的感觉,那就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这份市场化的大众的传媒了,一定是相 对的专业性一些,更加的可能会让大家看起来会比较艰涩、枯燥,所以我们就把 科技定位为叫“科学技术”,而更重要的在科学里面我们又把它分为,比如科学 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而且在科学里面,科是科,学是学,我们还 把这个学外延,比如说拓展到学问、学识,你比如说我们的精神周刊,其实精神 周刊有两个版面,一个是叫传统,一个是叫前卫,如果我们要用我们科技的这种 概念来说,这样的版面和《北京科技报》应该是毫不相干的,但是我们认为它有 很多科学的新闻,是带有很深的内涵,科技报要展现智慧之美,就应该把这些都 包容进来,所以像我们这次做的比如说“泰山惊现老虎”,我们可以请我们编辑 部主任杨猛谈一谈他选题操作理解,他是在大科技、泛科技这个概念之下来确定 的这个选题。   主持人:杨猛谈一下在策划“十大科技骗局”过程中,刚才提到“泰山惊现 老虎”算不算科技骗局,你怎么理解?另外给你最深的“十大科技骗局”过程中 有哪些?   杨猛:刚才确实像赵老师所说,我们确实是大科技范畴,不是局限一个技术, 如果生硬把科技理解为纯粹的技术,很可能把这个内容做得枯燥,也不会受到读 者欢迎。   之所以像网友刚才提问这个,为什么把泰山老虎列为一个骗局?其中涉及到 心理学一个传播的规律,这个事从6月发现老虎消息,到最后12个月年底,这么 大老虎,而且一大两小三只老虎,生不见虎、死不见尸到底到什么地方去了?这 是我们最大疑问,涉及到动物学、地理学,最大问题它涉及到心理学的问题。   举一个简单例子,比如说大家都知道非典那一年,当然非典主要是在城市爆 发的时候,它谣言最大阵地是在农村,为什么?后来生理学家给我们一个解释, 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公众对一些莫须有事情的恐慌,本来这个事跟他没有联系, 因为谣言有发端,很快播散开来,这是传播一个规律,也是心理学非常大的课题, 所以我们觉得“泰山老虎”这个事,还是跟刚才我说的谣言恐慌有非常像的地方。   目前中国科学素养普通还不是特别高的情况下,还有宣传的必要,讲解类似 的事情在发生的时候,我们应该保持一种什么样的心态,这是我们把它列为科学 骗局非常重要的原因。   网友:十大科技骗局现在把泰山老虎放在之首,这有什么特别的考虑吗?   杨猛:把它列为之首,还是刚才像我说的,因为这个事当时没有结论的,去 年6月份炒最热的时候,据我了解很多媒体从中央电视台到北京很多媒体,山东 媒体更不用说了,很多媒体都是在泰山采访,当时本来是我们这也准备去的,后 来因为其它原因给取消了,这个事造成很大一个社会恐慌,你想想泰山作为五岳 之尊,它的收入主要是门票,旅游,相关产业,它的出事非常大影响当地产业, 经济,整个泰山收入非常萧条的。后来这个老虎神秘失踪了,根本是人间蒸发, 见不到了,就说这种莫须有的东西,如果泛滥会造成一个非常大的损失,我们想 探讨是谣言产生背后这种机制,传播的规律,还是说它虽然是没有主观欺骗意识, 但它实际上造成客观危害,已经是构成一个非常大的骗局了。我们相比较其它有 清晰的调查结论这种骗局而言,我觉得这个还是有非常大的一个典型意义,所以 把它列为之首。   主持人:在这里我们不妨来看一下我们新浪科技做的一个调查,这个调查现 在参加的人数是超过3500多人,不到一天的时间,调查是多选的调查,《北京科 技报》“十大科技骗局”,你认为哪些是性质恶劣的。调查我们把今年总策划十 个调查一一罗列出来了,网友最少可以选一个,最多可以选十个。我们看一下调 查的结果,现在排首位的是“哈佛戴高乐增高神话”,这个比例是47.51%,有 1600多票。其次是“地球人卖月亮土地”,而排在最后是“泰山惊现老虎”,从 这个调查结果来看,你们谈一下自己看法。为什么“戴高乐增高神话”为什么能 排在第一?   田利平:你们刚才的分类,主观动机最恶劣的,肯定是网友最关心的,这可 能也是最能引起轰动的。你说这个骗局怎么列,怎么片名,我觉得只要十个骗局 评出来了,排名不是很重要。   主持人:我想,网友比较关心为什么“戴高乐增高神话”,跟网友切身利益 更加相关。现在市场上经常能看到商品的骗局比较多,如果坑害老百姓的利益的 人,而“泰山惊现老虎”对我们大众来说影响还是局部的。因为很多网友提出这 样的问题,我们在这里多解释一下。   杨猛:像你刚才说的一样,前三个有一个共同特点,属于商业欺诈,涉及到 经济利益在里面。当然我们网友如果说评最恶劣,有主观意图在里面,所以造成 一个实际损害,相对能体现出来。但是老虎这个是无形的,我觉得为什么把它列 为之首?它造成无形的恐慌,实际上是我们用金钱无法衡量的,这是我们报道, 把它作为重点的关键因素。   网友:我了解到去年十大科技骗局的评选过程中,曾经给科技报带来一些法 律上的纠纷,能在这里谈一谈吗?科技骗局给你们带来一些麻烦,今年为什么还 非常依然坚持执着评选科技骗局,不怕有些地方或者机构给你们带来更多的麻烦?   赵颖华:《北京科技报》去年做2004十大科技骗局的时候,我们主观动机是 非常明确的,就是像我们刚才所说的,我们不同于任何报纸,我们关注的点,我 们要表现的方式都要体现出我们的独到性来。   大家都是在总结一年,歌舞升平,我们有多少业绩,有多少发明,有多少发 现的时候,当然这个确实是我们应该总结的,应该关注的。但是有谁来关注这些 科技骗局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对民众意识上造成的麻痹,以及造成的后果,没有 更多媒体关注这些,关注的可能不是这么独到。《北京科技报》从这个角度上, 因为我们也是讲我们做一家科技媒体,对国家、民众、民族的提升科学素养要做 我们分内的事情,要尽这个职责。   2004年科技骗局大家都知道的官司,就是老中医这个官司,老中医这个官司, 从年初很快就有了,就开始一直就是初审、终审,到我们不服终审,到我们再次 申诉,一直到现在申诉还没有最后的终结,在终审的时候北京科技报是败诉的, 这是明确的结论。除此以外,其实还有几个,都是准备起诉《北京科技报》,但 最终没有起诉《北京科技报》的还有。可是《北京科技报》为什么在2005年坚持 还要这样做,这样做会不会在2006年又给《北京科技报》带来新的官司。我们是 这样想的,我们应该有勇气正视科学问题,这个勇气可能付出一些代价。如果说 这个社会是公正的,如果我们这个代价换来的是一种社会的公正,换来的正本清 源,换来是对科学理性精神的尊重,《北京科技报》承担一些代价,我们都觉得 是值得的,而且也是我们这个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中的一个必须的代价,如果《北 京科技报》不做,那由谁来做,我们应该担当这个责任。   大家如果真的是我们做的是错的,比如有些不属于科技骗局,我们说错了, 我们论证错了,当然在舆论监督范围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尽的舆论监督的责任, 如果这个舆论监督的责任,认定《北京科技报》履行自己的职责,得到法律和公 众认定这是没有问题的,但也确实是必定都是这样认定的,我认为也是一件好事 情,我们社会越来越健全,越来越法制化,而不是其它,在这个过程当中,依然 是即便是我们在法律面前,最后一个事实认定是北京科技报错了,那我们应该有 勇气的告诉大家,北京科技报错了,我们认错,这个是一个科学的态度。   网友:我在《北京科技报》上每个星期的首版能看到方舟子的专栏,请各位 与方舟子接触的编辑部门的人士来评价一下方舟子先生在打假反伪科学的做法?   田利平:方舟子是一个争议比较大的人物,我们开了专栏以后,接到各方面 的读者,包括媒体的同行,都要求说你们干嘛要开方舟子这样一个专栏?如果要 登我们就不买了。   主持人:有这样的压力?   赵颖华:有。   田利平:很多这样,告诉我们,你们开设专栏,本来挺喜欢的,后来开了方 舟子专栏,不买了,不订了。我昨天刚收到贺年片,他写了一堆名字,叫“善有 善报,恶有恶报”,怎么登方舟子的文章,很反对的声音。   关注方舟子,我们做科技媒体时间很长了,我们的判断,觉得这个人他说的 话,反正到目前为止我觉得是理性的,它基本上把个人恩怨和这个事情是分开的。 他用理性分析一个事情是正确还是错误的,至于这个事情是谁做的他不管,他朋 友做的他也打进去,相反是他仇人做的,如果是正确的,他也不会用感性的话反 驳他的仇人。   赵颖华:连《北京科技报》也照打不误。   田利平:我们是他的合作伙伴,但我们也被方舟子批评过,很坦然,有道理 的东西我们就改过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网友:假可以打,但有些是不是伪科学不好说。《北京科技报》报道的评选 出来“十大科技骗局”,有很多在之前报道过了,在报道这些报道的时候,咱们 的编辑部门从领导到下面编辑记者怎么把关?科学报道需要一个严谨的态度,需 要求证的方法,咱们在这方面怎么做的?   杨猛:刚才好象也说了,我们一个是从新闻事实上去判断,去求证,第二从 它的科学意义,科学价值,科学证明上去求证。两方面我们不断征求专家的意见, 倾听专家的声音,保证我们报道是严谨的,是不出纰漏的。   像你说的伪科学的问题,具体事具体分析,因为现在伪科学的概念,被某些 人给人为扩大化了。有些确实是属于拿不上桌面的东西,他把它列为科学,当你 批判它的话,批驳,他给你扣一个帽子,说你已打击伪科学名字打击我,实际上 根本数不上的。   再一种典型伪科学,比如我们这次评选十大骗局,“用八卦预测第十大行 星”,还有“甘肃农妇胳膊上长字”,这属于典型的愚弄大众的把戏,居然得到 媒体非常大的回应,很多不明真相的人也信以为真了,这个东西你如果不去揭露 它,确实作为一个科技媒体来说,是失职的,这种事我们不能不管不问的,这是 我们一个科技报道领域很重要的内容。   主持人:说到《北京科技报》很大一个使命和责任,就是报道,打伪科学, 揭露事情真相,防止更多的人去受害,这是咱们科技媒体一个责任。在这里很多 网友也表示对北京科技报在这方面所做出一些贡献,表示非常的赞赏,在这里我 替《北京科技报》非常感谢各位网友的支持。   网友:《北京科技报》最近也在举行一些重要的有影响力的一些主题活动, 这些活动能不能给介绍一下?   赵颖华:活动是这样,2005年是从2004年底到2005年的2月份,我们做了一 个叫“营销与生活十大品牌评选”那个是《北京科技报》做的活动,它其实也是 用海选方式,不管门类,只要你觉得这个品牌影响了你的生活,那你就可以参与 投票,当时我们最后读者选的,就包括比如说时装的品牌,吃的品牌,还有精神 食粮,比如说媒体这种,都纳入评选的范围,那个活动影响也是很大的。我觉得 最重要的是,我们出了最后的一个调查报告,那个调查报告里面就讲到底是什么 因素,影响我们的生活,一个品牌,是因为它的知名度高才影响你的生活,还是 一个品牌给你带来了不可忘记的,不可磨灭的这样一种印象,才成为影响你的生 活,我们调查报告最后被广泛转载,实际上还归结到有一些很特别的因素,比如 亲情,我当时特别记得有一份读者的倾诉,宜家的一个小板凳,他给了他父亲, 后半生最后几年的日子给他带来了快乐,所以他永远要买这一类的产品的时候, 他要去宜家,那个故事深深打动了我。   所以我是想我们《北京科技报》做了这样品牌活动这是其中一个。但今年我 们做了神六上天的时候,我们搞了连续六天市民签名活动,在各个不同地点,受 到大家不同支持。我最后有60米长横幅,捐献给全国的航天展。我们现在做的 “健康生活从体检开始”,也是我们一个活动,倡导全社会健康生活一个理念。 我们做过比如王府井科普文化长廊,我们做了很长时间登报纸,还有科技新生活 的图片展,目的就是我们读者通过《北京科技报》传递方式给大家追求一个科技 生活,有品质的生活。   主持人:下一步我们做哪些准备?   赵颖华:目前还在策划,不方便说,但是都在策划中。   主持人:我们期待《北京科技报》更加丰富多彩,让更多网友和读者参与其 中的精采活动。   网友:《北京科技报》在十大科技骗局的评选过程中,也评选了国际方面一 些骗局,韩国教授黄禹锡干细胞方面造假影响非常恶劣的。   主持人:这方面我们能不能做一个评价?   杨猛:这个案件是比较大的学术腐败的案件,它的意义给了韩国、亚洲甚至 整个干细胞研究很沉重的打击。   但这个事我觉得从中我们能够发现很多意料之外的亮点。为什么这样说?这 个事本身是一个不好的事,是一个丑闻,但从中我们看到,最早这个事由韩国媒 体给它披露出来的,然后很快韩国相应的政府机构,还有学术部门都做了相应的 一个很快的一个处罚,从中我们得到一个启示,健全的学术环境,一个相对完善 的科技领域,是离不开媒体有力的监督,还有一个强有力的制约措施,恰恰这两 点是我们目前中国的环境是欠缺的,比如说很重要的事,我们为什么要做十大科 技骗局?媒体没有这种声音,没有人去揭露这个人,这些不道德的科技丑闻,我 们就想做这样一件事情。   主持人:北京科技报在这方面做出来的努力一定能起到这方面的作用。   网友:贵报在选择编制人员上有什么标准?对专业有什么要求?   赵颖华:我们《北京科技报》这个团队是我感觉到最让我骄傲的一件事,我 们《北京科技报》的团队有一批非常优秀的同事,我记得有一位名人说过,“如 果你周围的人都比你优秀,那么这件事一定成”,现在我周围的人我认为都我比 优秀,这个团队有良好的精神,十六个字是团队文化“尊重职业、尊重创造、终 生学习、精诚合作”,我感觉我们还是从我们的团队氛围当中,能够体现出这种 文化来。我们对加盟要想加盟《北京科技报》的所有的未来的同仁都表示真诚的 欢迎,没有更多的条件,就是热爱科学事业,正直做人,老实做事,对事业精益 求精,对我们的未来充满信心,充满坚定的信念。   主持人:在这里我跟这位网友说一下,如果你想加盟《北京科技报》,可以 通过报纸上的联系方式,给《北京科技报》投简历,《北京科技报》还是需要很 多的精英人才。   赵颖华:对,我们需要。   主持人:在这里我们提最后一个问题,《北京科技报》在未来,包括在2006 年这一年里面有哪些计划,在更长时间里发展方向怎么样?   赵颖华:2006年我们明确了只做两件事,第一把我们产品打造到更加精致到 极致的程度,我们强调内容为王,这个方针不会变。   第二就是让更多的人知道《北京科技报》,我们把发行也推向极致。   主持人:这其中和新浪网建立合作关系,新浪网每个星期都会跟《北京科技 报》推出一个每周话题,也会把所有关于《北京科技报》的报道汇集到我们专题 区,提供网友更多的途径了解《北京科技报》。   赵颖华:内容和活动都会在新浪网上充分体现。   主持人:刚才赵总说他只办两件事,你们两位呢?   田利平:刚才赵老师讲的两件事,具体落实有内容上的事,可能是我们编辑 部门的人,一起把它完成。在内容方面,我想2006年我最大的愿望,看科技报读 者或者通过新浪网看科技报的网友,能够从《北京科技报》刊登出来的内容获得 更大的震撼和享受。   杨猛:想法就是和我们编辑部的同仁,加大我们原创性,更多的原创科技新 闻。   主持人:他们的想法比赵总还要简洁一点。   (嘉宾笑)   赵颖华:我说办两件事,他们就办一件事(笑)   主持人:我想,这是把战略思想落实到具体的实战当中。我们期待 2006年 《北京科技报》有更大的活动,更大的战绩,前方一片光明需要我们共同奋斗。 在这里感谢三位嘉宾做客新浪嘉宾聊天室,很多网友问题我们现在没有时间做一 一回答,我们期待下一次共同的话题再次到新浪聊天,与网友共同探讨。本次聊 天到此结束。   赵颖华:谢谢主持人,谢谢网友,谢谢大家。 (XYS20060107)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