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新闻揶揄与牛奶路 晏海清 李继宏《从新闻工作者守则看<南方周末>报道“方舟子-于建嵘”事件》一文,翻译了 美国SPJ守则第五条。令人诧异的是,为翻译news teases这样一个不算深奥的短语,李 竟然生造了一个怪异的词“新闻揶揄”。 从李给出的例子看,他对news tease的意思还是明白的。news tease就是指进入正文或 者完整报导之前,为吸引读者或观众注意力而预先给出的有诱惑力的简短引言。问题恐 怕出在李中文不过关,他可能不理解“揶揄”这个中文词语的意思--嘲弄。不错,tease 在英文中,有揶揄、嘲弄、取笑的意思。但是,tease在这里的意思,其实跟中文中的 “撩”或者“逗”差不多。编news tease的人,哪里会去嘲弄读者/观众呢?他们分明是 想撩拨起读者/观众的好奇心么。在这里,“新闻揶揄”的喜剧效果,直追“牛奶路”。 李给的例子并不错,但是生造出一个“新闻揶揄”就真叫人啼笑皆非了。我也举一个跟 美国电视相关的例子。美国情景喜剧里常用的一个笑料,就是让那些看起来挺傻的角色 在句子里故作高深地使用一些复杂艰深的单词(往往是有拉丁词源的词),但是实际上 说话的人根本不理解这个单词的意思,然后整句话就滑得很稽。 其实李先生还是好学的。只是有的时候为了造成某种效果,反而暴露出自己的短处。比 如说李还是熟悉某些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术语的,喜欢在文章里先铺陈一段;但是一旦 到了实打实的事实分析和价值判断,往往就有偏差。以下略举数例。 李先生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反社会人格和道德虚无主义:以陈寅恪为例》一文中, 提及杨绛先生的《我们仨》一书。这本书我也翻过,虽然读得不算特别仔细,但是感受 到的是杨先生对于钱先生及爱女的深切怀念和深厚感情。李先生却独具只眼,居然读出 了“杨女士遇人不淑,自是红颜薄命;她晚年所写的《我们仨》,极尽隐讳地表达了毕 生的郁结。里面对钱钟书的为人记录十分详细,他那自私自利的反社会人格一目了然, 大家可以亲自去观摩”,真是令人讶异。不过既然有人能从《红楼梦》里读出刺杀雍正, 我们也该见怪不怪了。 李先生对于陈先生的“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信、不礼、不智、不勇”的指责, 也算是一段奇文了。比如要论证陈先生不忠,给出的一个论据居然是责人以死的“当王 国维自杀的时候,他本来可以跟着跳进湖里,以证明他忠君爱国,然而他也没有。”再 比如“贵为华南局第一书记的陶铸经常亲自关心他的生活,他却一点也不感恩。大家别 忘了,陈寅恪建国后在中山大学教书,领的可是共产党发的薪水!”呜呼,如此说来, 被李先生推崇的鲁迅,在北洋政府教育部任职,拿北洋政府发的薪水,却支持学潮,岂 不是更大逆不道? 在《就王春瑜的一段文字谈点看法》一文中,李先生指罗志田先生“写不出没有语法 和逻辑错误文章”,可是在同一篇文章中,李先生又顺带攻击了一下陈寅恪先生,“陈 封怀在回忆录中提到,他的叔叔陈寅恪在英国、德国和法国拿到了三个学士学位(《陈 寅恪先生编年事辑》页39)。很容易推断出来,陈寅恪的英文、德文和法文水平分别相 当于这三个国家的普通大学毕业生所能掌握的水准。”这个“很容易推断出来”,实在 不知道是哪门子逻辑。 希望李先生下次再对陈先生的外语能力、罗先生的逻辑能力表示不屑之前,先回头检视 一下自己的中文和逻辑。 有些年轻人急于出头出名,剑走偏锋,喜欢捡大有名气的人攻击,但是往往因为自身在 各方面的缺点,反而自取其辱。希望李先生不要这样做,把才能和精力用到其它更有意 义的地方去。 “Avoid pandering to lurid curiosity”的翻译 吴一叶 李继宏在《从新闻工作者守则看《南方周末》报道“方舟子-于建嵘”事件》中写道: 第5条:品味高尚,避免下作地去用耸人听闻的消息引起读者的好奇心。【Show good taste. Avoid pandering to lurid curiosity.】(Pandering用得很棒,这句简洁的 英文我用了22个汉字才能把它的意思准确地翻译过来,很惭愧。) “Avoid pandering to lurid curiosity”应该译为”避免炒作”. (XYS20051118)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