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我看《南方周末》与方舟子之争:谁该放下姿态?   作者:海上刀   我没有看到《南方周末》纸上的报道,但由于网络的发达,在网上也看到了 这个专题的所有文章。   在没有看到杨瑞春的信件之前,我只是对这个专题有些失望。   第一点,我觉得编辑立场过于明显。虽然一再强调客观和中立,但编辑的用 词,实际上已经把自己置于道德制高点上。   第二点,除了方于二人的访谈之外,其余人的评论显然不够平衡,如果《南 周》还把自己看成一个有责任、有严肃感的大报的话,显然是不相称的。   而杨瑞春的这封信,则更进一步加深了我的失望情绪。   李海鹏是否好记者,其实与争论关系不大。一贯的好记者,也有犯错误的可 能,况且,我不认为在中国,有什么事情是“一贯”可以概括的。   杨瑞春早年在《新闻周刊》的时候,也曾经有过接触,其时,她的一些报道, 还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从这封信,显然已经看不出当初的痕迹了。   第一,“而是你为什么会跳出来骂?”,这样的用词来针对方,如果是《南 周》的标准编辑用词的话,不管代表个人立场,还是集体话语,都未免太低格了。   第二,版面调整,不管多紧急,那是报纸内部的程序,妥善处理,也是编辑 的责任。编辑不能以此为借口,来推卸自己已经承诺的责任。   第三。如果《南周》一开始就认为不必完全遵守与方的约定,那就干脆不要 做约定。如果《南周》认为所有被采访者都无权审稿,那就事前说明。以于不审 稿,而方要求审稿,作为道德高下对比的潜台词,这很显然违背了编辑原则。   第四,从方张贴的采访原文来看,删节之后,对于意思的完整表达是有损害 的,而不是象杨所说的没有损害。编辑正是因为拥有权力,才更应该防止滥用这 一资格,不能以“别无选择”来推脱。   第五,在解释评论部分的时候,杨说:“我们的原意出发,并没有一边倒的 意思”,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杨实际上已经意识到,不管原意如何,最终实 际出来的文章,是表现出了“一边倒”的意味的。杨虽然表示,最终出来的文章, 已经是“努力追求客观中立的结果”,但很遗憾,从结果并未看出这种努力表现 在什么地方。   第六,中国人是否有暴戾之气,已经离题太远,而且,我也不认为杨有资格 来为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做一个结语。   实际上,中国的知识分子温吞水的时候更多一些,差不多先生也不少,出了 点血淋淋的事情,装孙子的时候也不少。   这不是简单的暴戾不暴戾的问题,照这种说法,《南周》早期的很多报道, 也都脱不了暴戾的痕迹。   不要把知识分子上升到不恰当的层面上去,更何况“作为民众的领导者”了。 知识分子的虚伪和犬儒,起码就中国而言,与暴戾或许是更大的疮口。 (XYS20051114)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