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社科院院士评选:撇去学术泡沫   王春瑜   2005年11月03日中国青年报   10月20日《社会科学报》载高放教授在一次座谈会上题为《解决瓶颈问题, 繁荣社会科学》的发言,他提出五条建议。第二条说:“要及时选出中国社会科 学院院士,以便通过院士的活动来带动、促进、加快各门社会科学的发展。”我 认为,选出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的时机,还远远没有成熟。   从1954年以来,社会科学领域被“左”的指导思想所左右,直至“文革”, 20多年间,学者难以自由地进行独创性的研究,故鲜有扛鼎之作。以我所在的历 史研究所而论,本来应当是中国古代史研究的重镇。1979年初我调入该所时,在 上海辞别老师谭其骧先生。谭先生说:“‘文革’中历史所造反的人,给尹达 (原历史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扣了不少大帽子,说他犯了多少错误,那都 是冤哉枉也!其实,尹达最大的错误,是领导历史所这么多年,并没有产生像样 的学术成果。”当然,这并非是尹达先生一人之过。但是,谭先生的一针见血之 论,对于原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其他各所,恐怕也是适用的。尽管粉碎 “四人帮”后,社会科学学者有不少人奋起直追,有所建树,但总体状况如宋史 专家王曾瑜先生所公开坦承的那样,“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与学术前辈比,要 差一大截。”   尽人皆知,社会科学领域出现了严重断层。我每每发出“哲人其萎,大匠不 在,后继者谁”的感叹。在史学界,谁是郭沫若、范文澜、陈寅恪、谭其骧第二, 甚至哪怕是第三?即以谭其骧先生而论,其高足、名满天下的葛剑雄教授曾对我 说:“我们在某一点上,能够赶上谭先生,但在总体上,根本不可能。也许一百 年后,才能再产生一个谭先生这样水平的学者。”我以为,剑雄的话,洵为至论。 跟史学界一样,在经济学领域,谁是孙冶方第二?在哲学领域,谁能与贺麟、冯 友兰比肩?在社会学领域,谁达到了费孝通的水平?如此等等,要赶上这些前辈 的学术水准,不知道还要经过多少年的艰辛努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无疑是中国社会科学的首脑机关。倘若现在就要产生院士, 肯定一大半要从现在的中国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按:现已改为咨询委员会) 中遴选。现在委员41人,其中16人,我作为该院的一位资深研究员,竟然从来没 有听说过他们的名字,况院外人士乎!按理说,他们都应当是在全国社会科学界 都有重要影响的著名学者啊。其实,说怪也不怪。其中一些是各所的学官。他们 的学术水平,自己应该心知肚明。某人出版过一本学术自选集,居然把财政部高 官写给他的一封与学术无关的私人信件,特地影印在书中,借以炫耀。不知何故, 此人忽然成为清史专家,位居修清史的要津,为清兵入关大唱颂歌,遭到读者、 学者的痛斥。而有几位院学术委员,本是政工干部。最近,国家拨重金,给每位 委员都出了印刷精美的文集,可谁又敢说,每本文集,都能称之为“学术著作”? 反过来,中国社科院有几位成就突出,被国内学术界认可的一流学者,如文学评 论家何西来、现代史专家陈铁健、隋唐史专家张泽咸、哲学家王树人、中国政治 史专家白钢、世界史专家陈启能等,则在院学术委员会之外。   还令人深思的是,高放先生说:“把当今还健在的当年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 方面的三位学部委员(即骆耕漠、季羡林和于光远)改称院士,然后责成他们按 照党的方针政策推选出若干名新院士”云云。前述三老,骆老不仅是杰出的经济 学家,还是投身新四军的老革命,抗战时担任盐阜抗日根据地的“盐阜银行”行 长,对新四军的发展壮大,根据地的建设,其功厥伟。于老作为马列主义理论家、 自然辩证法专家、经济学家,“天下何人不识君。”季老虽是北大教授,但曾兼 社科院南亚所所长,不是外人。三老有足够的资格担任中国社科院终身学术委员, 可他们都不是学术委员,甚至连顾问这样的荣誉头衔都没有。这很难使人不想起 “有眼不识泰山” 这个成语。   显然现在的当务之急,不是要“及时”产生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而是要端 正学风,反对官本位,建立民主、公正、透明的学术体制,坚决抛弃学术泡沫, 倡导关心国运、民瘼,埋头做学问的严谨学风,争取弥合学术断层。 (XYS20051108)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