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   关于圆明园防渗与网友商榷   文/水博   看到“不懂就问”网友的新作《圆明园防渗工程的思考》,我基本上同意网 友的意见,同时还需做出一点说明。   首先,应该说明从辩证的角度说真理都是相对的,对于节水的评价,也有范 围的问题。如果仅局限在地表水的范围内考虑,防渗当然是属于节水措施,这也 是公众和水务部门认可的范围。当然,我也知道“不懂就问”网友说的并非完全 没有道理,理论界确有一批专家对地下水的重视程度相当的高。所以,一些人坚 持把地下水的回补看得尤其重要,网友所说的“真实节水”就是基于这样一种认 识的产物。这是把节水的范围扩大到地下水的范围的结果。这种考虑在没有城市 自来水供水系统的时候,应该说是非常正常的。但是,在今天北京已经很少有人 还直接利用井水(地下水)的情况下,这种概念越来越不能被人接受。人们已经 越来越依赖水务部门的集中地表供水。   蒸发是在更大范围内的水循环,按目前我们对人工降雨技术的掌握来说,我 说蒸发不是浪费,确实有一种“强词夺理”的味道。我举这个例子的目的仅仅是 要说明真理是相对的,范围的不同,节水的意义也不同。所以,网友关于蒸发问 题的解释我当然可以理解。   我高兴地看到网友说“对于水库,由于其主要功能是供水,必须保证库中有 相当的水量。所以水库在选址时有一个重要条件:库区渗漏较少,能存得住水。 在库区渗漏较大时,则应采取防渗措施。对于输水渠,如果其渗漏量过大引起地 下水位大幅上升时,也应采取防渗措施。”我认为这个结论还应该扩大到人工用 水系统。圆明园就是一个人工的用水系统。为了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保持适当 的景观用水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是非常必要的,圆明园防渗的目的也就是在于此。   网友说“从地面到地下水面之间的松散土层,是生物活动频繁、生态过程活 跃、与人类联系密切的地质圈层,其中所发生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 至今尚未研究清楚。在没有研究清楚的情况下,盲目割断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力 联系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最好的办法是:把工程搁置起来,由后人研究清楚了再 做不迟。”这种说法有些牵强。首先圆明园的防渗膜上面还有平均月一米厚的土 层,这足已经可以满足一般生物的需要,很多地区的防渗结果(包括北京植物园) 已经证明这一点。其次,圆明园防渗面积只有几百平米,还不足圆明园面积的百 分之一,即便就是对生态的影响可能有一点,恐怕也是极其有限的。   网友说“笔者对“京密引水渠”确实耿耿于怀。因为,在没有建造水库以前, 京密引水渠两岸的居民也是上游水流的共同享用者。建造水库以后,上游的地表 水流被切断了,居民所享用的水资源有所减少。因此,在建库时一般要考虑下游 居民的用水,水库根据其需要放水。虽然密云水库主要向北京市供水,但是京密 引水渠防渗前两岸居民也可从中受益。而京密引水渠防渗后,沿途地下水位不断 下降,居民用水权益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如果你去这些地方采访,一定会有人向 你大倒苦水的。”网友的说法有一定道理,但是,这还不足以否定京密引水渠的 防渗。要知道北京市建造了官厅、密云水库之后,永定河几乎变成了常年干枯的 河道,受到影响的人比京密引水渠要多得多。怎么办?还不是要依靠水务部门通 过统一供水解决。京密引水渠要不是用于引水,恐怕也难逃河道干枯的命运,所 以,为了提高水库和水渠的效率,沿岸百姓的地下水问题也应该像永定河沿岸一 样依靠北京水务部门统筹解决。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济南也是一样,依靠 地下水的自然循环供水的可能性,恐怕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网友说“《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用于指导全国节水发展,具有普遍性和 广泛性的特点。其中所列出的各种节水技术要根据具体地区情况选择使用,适用 于甲地的技术不一定适用于乙地。北京市的人工湖不适于采用防渗技术。”如果 网友读一读大纲的第二章第二节第一条,就会发现,大纲说的防渗节水适用的范 围很明确,就是“地下水开采区”。北京就属于地下水开采区,圆明园又属于人 工用水系统,完全应该适用《节水大纲》,否则,众多水利、生态专家也不会通 过这样一个防渗节水规划。据传说圆明园的环评报告也再一次肯定了防渗的作用。   总之,我们在理论问题上有不同意见,进行探讨是可以的,但是,在圆明园 防渗问题已经严重误导公众的情况下,我只是不希望再有更多的言论,影响公众 对圆明园问题的正确判断。这一点希望网友能够谅解。   以上是我的看法,希望与网友商榷。 (XYS20050705)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