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 新京报不能说了不算 镜子 6月20日和21日,新京报连续发表了二篇社论,一篇标题为“圆明园不仅仅 是专业判断问题”,另一篇题为“圆明园问题不能忽视价值理性”。看了以后, 感觉怪怪的。似乎跟我记忆中在圆明园问题上新京报以前的立场有点不同。上网 查阅了一下,果然发现了不同。在5月13日和5月25日新京报分别发表了二篇关于 这方面的社论,题目分别为“法治,是解决圆明园事件的必然方向”和“解决圆 明园问题的原则和方向”。新京报据说是“光明日报”和“南方日报”两大严肃 的报业集团合办的报纸。为什么对自己说出话不负责呢?很不理解,她这样做将 会失去很多读者对她的尊重。 又看到了一则新京报报道,“传环评支持圆明园防渗”(6月19日)。这才 使我恍然大悟。原来她的社论转向是因为环评不支持她的观点。而原来她是希望 用环评来制止圆明园防渗工程的。 在“法治,是解决圆明园事件的必然方向”中,新京报强调要“走法治之路 ——没有经过法定的环评手续,就要补办;没有经过充分的征求民意,就要召开 听证会,并让媒体进行充分报道”。“在解决圆明园问题的原则和方向”的社论 中,新京报更进一步强调“坚持法治的理念”,“要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民主 执政”。听到环评支持圆明园的消息后,新京报把“法治”,把“科学执法”, 把“补办环评手续”这些自己强调过的观点甩到一边,连声说那不算,那不算。 我说不算就是不算,即使环评通过了也不算。 我们来看一看新京报是怎样说不算的。 在6月20日和21日的社论中,新京报闭口不谈“法治”不谈“科学执法”。 却开始大谈我们国家存在的“重理轻文”“缺乏人文内涵”的现象,并暗喻我们 这些在国内搞理工的人“只有技术,没有文化”。看到这儿,我恍然大悟,明白 了为什么中国出现了一群人,这群人有一个名号,叫“科学文化人”。敢情这群 人又懂科学又有文化。而其他人要么懂科学没文化,要么有文化不懂科学。中国 自隋朝开始,到清朝终止,历时1300年的科举制度一直考的是或主要考的是四书 五经,做“八股文”文章,只有文,没有理。近百年来才开始有文科和理科的分 科考试。说到“重理轻文”,那仅指文革前由于时代的原因,大部分考生的家长 不愿孩子从文,希望孩子考理工科掌握一门技术,引起了考理工多考文科少现象, 新京报所指的状态“重视理工,轻视文科”根本是两码事。 我认为在我们国家现在能重视理工科是好事。参考消息6月21日有一篇文章 讲“中国重视科教引发美国人忧思”,并称“美国如不加强自然科学和数学教育, 中国将成为地球上不输于任何国家的第一大国”。 同时,我还认为我们对理工 科还重视得不够,要在普及科学教育上下大力。这只要看看某些环保人士平时的 言行,就会深刻体会到我们的科普工作的确任重而道远。我提议给这些环保人士, 包括那些科学文化人,请一些中学数、理、化、生家教,给他们普及一些科学常 识,免得他们在公众场合说话出洋相。只有掌握科学常识,才能更好地环保,更 有效地为人民服务。 新京报认为,“科学结论在涉及利益冲突的场合,并不一定具有决定性的力 量,所谓专家论证,也只能是一种参考意见”。更有甚者,她主张“在政治决策 过程中,起最后作用的是利益之间的折衷和妥协,而非数据和事实的运算”。这 就好比,在一起强奸杀人案中,公诉方拿出DNA检测结果证明,凶手就是被告犯 罪嫌疑人。而被告律师却声称:“科学结论在涉及利益冲突的场合,并不一定具 有决定性的力量,所谓专家论证,也只能是一种参考意见”,并主张在审判过程 中,“起最后作用的是利益之间的折衷和妥协,而非数据和事实的运算”。你是 否觉得很怪异,很荒唐? 我对于圆明园的防渗工程没有研究,没有发言权。但是,我希望新京报, 不管环保评审的结果如何,能始终坚持自己曾经提出过的“法治,是解决圆明园 事件的必然方向”的立场。不要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将“法治”和“科学执法” 作为时髦名词玩弄于股掌之间。 (XYS20050624)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