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 拜读王岳川的“发现东方”以后 陶世龙 我对于王岳川教授,原无所知,只因为看到他和刘江永教授在公众面前接连 出低级错误,实在如骨鲠在喉,不得不吐。也许他们的确有学问,但至少是太不 认真,应该批评一下。事实清楚,本无可辩驳,没想到竟有人不以为然,说什么 细节对文科来说不重要,犯错误难免,是批评者“没有背景知识,不了解人文学 界。”云云。看来这非仅个人之失,似乎已成为风气,殊堪忧虑。我前已写出 《凭什么王岳川教授就批评不得?!》,还有位越民网友也写有《对“五柳村”网 站上的一则评论的一点阐发》作出回应。但得承认,虽然我这里发有不少人文学 者的文章,对今天的中国人文学界,确实不大了解,应该感谢这些持不同意见的 网友,推动我去查一查,看一看。 发现王岳川 就从王岳川教授查起。 此刻(加拿大大西洋时间2005年6月3日11时46分),输入“王岳川”用古狗 在所有中文网页中搜索,得7220项,看了一部分即发现,我真是孤陋寡闻。 原来王教授是今天中国人文学界的头面人物,一位活跃在北大的讲台上的 “中西合璧的教授,他‘工书能画,通晓音律’,写一手漂亮的‘王体’书法, 会拉二胡,也可以弹奏钢琴。”“是一个儒雅、睿智又极具民族责任的学者、大 师。”“长期从事后现代主义文化的研究工作,著有《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 《后现代后殖民主义在中国》和《全球化与中国文化》等数十本专著,在后现代 主义文化领域的研究可谓造诣颇深。” 王岳川教授发现“现代社会里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粹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他 告诉大家,就连我们一直引以自豪的四大文明,也正接受着韩国等国家的挑战。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人文能够把握好利用它的方向,我们发展科技的同时,不能 放松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科技是硬件,文化是软件。”(在创新中宏扬民族文化 ——北京大学王岳川教授来校讲学,2005年5月25日,中南大学新闻中心)及时 代人物周报:王岳川:东方需要重新被发现) “发现东方与文化输出”,是王岳川教授提出并以为己任的主张,在网上找 到的最早出处是2002年10月16日在北京大学电教报告厅的讲演。(中国新闻周刊, 北大讲坛网站公布的时间为2003年10月16日) 以后王教授在其他场合讲演,接 受采访或发表文章,多是将它反复宣传,内容大同小异,和杨叔子院子推广《道 德经》相似,但计划更为宏伟,近一时期比杨院士还活跃。如: 2005年3月29日在清华大学讲“发现东方--中华新世纪文化战略”(清华新 闻网) 2005年5月21日应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邀请,在该校作了题为“东方 文化与中国新世纪文化策略”的讲演。(北京大学王岳川教授来校作讲座 ,杭 州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2005年5月23日在华中科大主讲“发现东方与中国新世纪文化战略”。(中 国需加强“文化输出”(2005-05-31 09:26:15)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2005年5月23日晚7:30在中南大学校本部立言厅讲“新世纪中国文化的发展 战略”(在创新中宏扬民族文化——北京大学王岳川教授来校讲学,中南大学新 闻网) 2005年5月27日上午,为重庆市领导干部讲授“新世纪中国文化发展战略问 题”,提出重庆要对外宣传好就要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运用媒体的力量走出地 域限制。(北大教授支招重庆文化品牌华商网 - 重庆时报) 2005年5月27日下午,在重庆科技学院南校区学术报告厅再次作了“新世纪 中国文化发展战略问题”报告,“让现场200多名师生深刻感受到思想的魅力和 文化的精髓。师生们对王岳川教授的精彩讲演不断报以雷鸣般的掌声.”(重庆 晚报网站,北大新闻) 此前,2004年5月23日至24日,在成都新华国际酒店举行举办的[2004·成都 文化年·名人名家书画峰会“文化经济论坛”]上,王岳川教授与朱清时、刘正 成等与会,讲的是“发现东方与书法文化输出”,并对不久前韩国申报“端午节” 为世界文化遗产一事,表现出极大的忧虑,疾呼“今天谁能代表东方,明天谁就 是世界的引领者”。(据中国科技大学新闻网《浓墨重彩染锦江》原载2004年6 月7日《成都日报》)在2004 年12月20日的成都晚报上。还可以看到“昨日下午 3时,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学者来到四川师范大学视觉艺术学院,受到千余学子 的夹道欢迎。北大的博导王岳川讲述了汉文化的输出问题,他表示:“如果只有 西方文明,人类会变得越来越暴力,走向灭亡。而东方文明则是最好的补充。” (文新传媒--讲演) 在香港的凤凰卫视或在广州市高级文艺人才理论研修班上都可以看到北京 大学中文系著名的教授王岳川先生在讲演“发现东方”,或从“文化拿来”到 “文化输出”。类似的报道还可能有,我没有查全。 时代人物周报在《王岳川:东方需要重新被发现》这篇报道说:“中国有很 多做着‘中国文艺复兴之梦’的人,王岳川是其中的一位,但他不仅在做梦,而 且在努力将梦想变为真实。” 这个梦的确是很美的,所以不仅王教授的母校四川大学的文学院院长曹顺庆 教授要说“季羡林、郑敏、王岳川等著名学者正倡导‘文化输出主义’,在中国 当代学术前沿出现了一个现象——‘中国文化的航向正悄悄改变’”。(著名学 者曹顺庆作客山大)听过他讲演的年轻学子,也有人表示大受鼓舞。如: “昨天王教授来做演讲,过后我们竟集体患失语症。空虚的精神世界经受这 么一次冲击后,才发觉是如此迫切的需要人文精神的熏陶,长久的精神麻木吞噬 着我们的人文关怀,精英意识日渐式微。王的讲座重燃了我即将熄灭的火种。” (中南大学035,IP地址:220.169.3.*,发表时间:2005-5-27 0:03:14) “我昨晚在北外听了王教授的课 ,很震撼,我没有上过大学,但我被他的 ‘东方论’折服,结果下午去把黄头发染回本色,中国人原来可以这么骄傲呀! 还有,牙膏我也头次买国货,我是中国人! 王老师:继续干吧!”(萧涵,IP地 址:61.49.187.*,发表时间:2005-4-20 21:43:37) 谢谢 王先生 我听了您的讲座深受感动。这是我第一次跟最前沿的思想 接触。 您带给我开阔的视野。我们缺乏的就是想王先生这样的人。(杭州电子工 业大学学生,IP地址:218.75.123.*,发表时间:2005-5-22 17:20:36) 既闻叫好声 复闻喝倒彩 有人赞扬王岳川的“可贵之处在于,他能积极利用媒体,为中国的文化建设 鼓而呼,比起很多学者呆在书斋里,更具社会关怀意义,孔子还要到处游学宣传 自己的观点,知识分子更应该借助媒体平台,让一个人的力量化作群体的力量。” 无疑有他的道理。这方面他作得显然比“科学文化人F4”成功,因为F4的包装方 式,使人横看竖看总不像真正的学者,而王教授在山东师范大学做报告,手摇纸 扇侃侃而谈,使那里的学生感叹“风度真是风雅沉静得很,山师居然见不到,不, 应该是我生平第一次见到如此人物,实在是佩服得紧哪!”(ww,发表时间: 2005-5-27 0:03:14,IP地址:220.169.3.*,文化研究网:王岳川的留言,不过这 位网友对发现东方之论,不大赞成,他认为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振臂呼吁者,唯王先生;霈风沐雨者,唯王先生;冒天下之大不是者,唯 王先生。王先生的博览与通识,王先生见微知几的洞察力以及历史的敏锐性。文 化输出的大使,当之无愧!”(发现东方与文化输出_燕南社区 2003-06-24 20:24:00"小"的留言) “当今许多知识分子的文化传承精神与自我身份意识已然飘逝,各自为战的 多,坚守阵地则少。王岳川教授提出的‘发现东方’与‘文化输出’战略不能不 令人感喟与欣慰。感喟的是,中国知识分子成群,却正在走向集体失语;欣慰的 是,集体的缺席并不意味着个别精英的缺席。精英的存在使我坚信中国学术内核 中依然有一股 ‘回春之力’。”(IP地址:221.218.42.*,发表时间:2004-9-22 16:41:49 ) (以上留言除注明者外,均取自文化研究网:王岳川的留言,其中有错别字的地方, 均保留原状。) 王教授俨然成了挽救中华文化的中流砥柱。 不过这一来,却在告诉人们,似乎仅仅是王教授在孤军奋战,并未得到中国 人文学界的认同。 有的留言更居然称王教授是“学术明星,走穴不疲”。“拿着小扇,东奔西 走,南吹北捧,真是‘左右逢其源’啊。本不愿品议时人,实在有些学者缺乏自 知,在没有深刻钻研传统的前提下,妄谈东方思想,误人子弟,罪莫大焉,而门 户弟子竟踊跃蔽短,滑稽更可悲!”(宋石凡,发表时间:2005-6-1 18:50:13, IP地址:218.5.3.*) “熟读经史子集,吹牛不怕嘴小!十三经不知道他读过一经不。起码的四书 恐怕也是道听途说吧!现在很多学者开口就东方文化,传统思想。怎么就不量量 底,自己读过那些。空放空愚弄些幼稚的学生。”(IP地址:222.47.19.*,发表时 间:2005-4-29 13:25:01) 还有直称王教授的许多著作为学术垃圾的,不过没有见到这类留言,而是从 维护王教授的留言中看出来的,如: “木秀于林,风必吹之,那些诋毁之辞大抵来源于此。”(匿名,IP地 址:61.149.190.*,发表时间:2004-9-2 23:41:23) “我很钦佩王的学人风范,在当代中国的学术阵地,像王这样的不多,..但 是,正是我读的这些书,有人却挣之为垃圾、学术垃圾,我想这部分人有两种可 能:一是和他不同流派,企图以学术进行人身攻击的,这在学术圈子、文学圈子 和书法界都存在,甚至是大量的存在;二是那些根本就不懂学术或是对学术不感 兴趣的网民的瞎说一痛,大多只是凭自己的好恶来判断的,当然可能还有其他情 况的人出现。”(中原,IP地址:221.229.252.*,发表时间:2004-7-23 20:15:44) “王先生是国内难得的全才,我希望对王先生有意见的人先好好读读他的作品, 在不理解别人之前就少说话,否则你将会沦为一个无耻的诽谤者!”(匿名, 2004-7-11 19:27:58,IP地址:218.74.209.*) 一褒一贬,天渊之别,究竟该信谁的呢? 我想能作出有效裁判的,还在中国人文学界本身。但没有找到他们评论王教 授的文章,留言赞扬王教授的,多为爱好文学研究的青年,不少是想考王教授研 究生的学子,如: 我是一个酷爱书法艺术的大学生 渴望能考北大的书法硕士研究生 但是我 学的是军事专业 然而我在书法上已经努力15年了 已有一定的基础 不知 道能不能考北大的书法硕士 恳请王老师明示!!!!!!(IP地 址:221.15.170.*) 王老师,我想考你的博,你不会也有地域,出身的偏见吧?(新疆大学学生, IP地址:218.195.235.*)王老师学识渊博,著述丰富,要是能成为您的博士弟子 该是多荣幸之事啊(IP地址:220.187.125.*) 关心王教授的各位前辈和同学,在下有两个愿望:一是成为北大的学生,94 年时差5分;二是成为王教授的学生,除了钢琴,我想学他的一切所学。 哪位知道王教授的电话和住址,不胜感激!(IP地址:211.144.105.*) (以上留言均见于文化研究网:王岳川) 显然不能代表人文学界对王教授的评价。王教授长时间研究的是后现代主义, 而据闻中国哲学界几乎都不接受后现代主义。“文学批评方面比较容易接受后现 代理论,比如北大的王岳川,”(人民论坛)在中国研究后现代主义的人很少, 也许正是因此不大能找到相关的文章,对我来说更是无从置喙,因此下面仅就王 教授的“发现东方与文化输出”作一点探讨,这是他不遗余力推向社会的主张, 作为公众之一,有必要过问一下。 何为“发现东方”? 王教授应是值得最尊敬的人,学识、人品,还有为中国人最欣慰的《发现 东方》。不会说话的火药们,你们读了之后才知道什么叫伟大。(匿名,IP地 址:222.35.10.*,2004-8-13 0:27:34,文化研究网:王岳川的留言) 显然,王教授能受到如此推崇,关键在这个“发现东方”,它远比批“科学 主义”更有吸引力,虽然两者都是受到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和针对“五四”新文化 运动。 按王教授说,“世纪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位思想家提出‘发现东方’, 只有我们自己提出这一理念。”(时代人物周报:王岳川:东方需要重新被发现) 这个“我们”,不是别人,就是王教授自己。也许还应该有季羡林先生,“三十 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继续。 为什么要提出“发现东方”? 按王教授所说,是因为“全世界面临的一个尴尬是:现代化等于西化,西化 等于全球化、全球化等于美国化,美国化等于基督教化。”“他担心按这个趋势 发展下去,最后世界上只会剩下一种语言,那就是英语,13亿人说的汉语变成一 种方言;只存在一种文化,那就是美国的POP文化。”(王岳川:东方需要重新 被发现)何况西方还有人在“妖魔化”中国。 “中国新中产阶级白领在追求物 质满足的同时,陷入‘无信仰’深渊,这使他们丧失幸福生活的可能性。随著 ‘美国三片’即薯片、芯片、大片的涌入,新一代试图完全扬弃传统一切,追求 无边自由。”(中国大陆阶层变迁出现两大趋势) 他作了一个比喻,“如果科学技术的时代列车只管飞速前进,而这辆列车的 司机人文学者如果缺席或跳车,造成无人驾驶的话,那么,这个社会经济起飞越 快,她撞车和脱轨的可能性就会越大。”(深圳明镜网《人民日报 . 华南新闻》 2003年5月9日) 因此,“提出‘发现东方,文化输出’不是想标新立异,也不 想出名,只是想在西方‘妖魔化’中国的背景下做一些文化的传递。(时代人物 周报:王岳川东方需要重新被发现)于是,这位在1995年之前,花了12年时间潜 心研究西学的中文系教授,突然转向,一头扎进“发现东方与文化输出”这一课 题。”(时代人物周报:王岳川东方需要重新被发现)他是要跳进驾驶室来拨正 “中国文化的航向”了。 但什么是“发现东方”?又如何去“发现东方”呢? 王教授自己也觉得“题目本身似乎就是个‘问题’。‘东方’已经在那儿, 谁去发现?发现什么?怎样发现?”,但他在自问自答一番后,让人看到的仍是 一团混乱。(北大讲坛:发现东方与文化输出) 既云“发现东方”,“东方”何所指?首先就该说清楚。但我把他最早作 的讲演《发现东方与文化输出》全文反复查找后。不要说没有准确的解释,根本 就没有解释,因此这个词就可以被他随心所欲地使用。 当《时代人物周报》提问:“您曾经谈到,以前中国人把自己的国家称作 中央之国,但在以西方为核心的文化体系中,我们变成了‘中东’之后的‘远 东’,也就是说中国变得边缘了。是这样吗?”他在回答是:“‘东方学’研究 的是西方人眼中的东方,就连赛义德这么大的思想家,在美国白人的话语圈中可 以代表‘东方’发言的人,他眼中的‘东方’只包括中东。 ”(王岳川东方需 要重新被发现)按这个说法,他的“东方”无疑应当包括韩国、日本、东南亚等 地区,然而他在回答为什么要提出发现东方这个命题时,说是因为他2001年去韩 国,参观韩国的“故宫博物院”,让我意外的是一个展板上用英、韩、中、日四 国文字写着“活字印刷和雕版印刷是韩国人发明的。”使他受到震惊。但韩国本 是东方的一部分,从东方的立场来看,即使是他们比中国更早发现活字印刷和雕 版印刷,不也是东方的发现吗?何必那么紧张。 在“2004·成都文化年名人名家书画峰会--文化·经济论坛”上,王教授将 韩国申报“端午节”为世界文化遗产,看成是激烈竞争谁能代表东方的缩影,并 疾呼:“今天谁能代表东方,明天谁就是世界的引领者。”(成都日报电子版) 这是把韩国作为“东方”的一员了,而他的“发现东方”此时也就变成了中国与 其他东方国家争夺东方的代表权。 在多数场合,王教授是把“东方”等同于“中国”来使用,“中国要提出 ‘发现东方’,是因为我们文化与西方相比,在近二百年变成了次等文化,变成 了一种可以低视的文化,需要‘重新发现’。”(王岳川:发现东方与中国新世 纪文化战略)说明王教授要“发现”的是中国,却又要称之为“发现东方”,如 此名实不一,概念混乱,不要说在科学中不允许,在文史研究中也是不能正确表 达的。 而且我们今天要振兴中华或弘扬中华文化,不过是要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作 出自己对人类应有的贡献,并不是要想当什么“世界的引领者”。他这个“发现 东方”未免又拔得太高了。 与王教授相反,北京民俗专家高巍,并不认为韩国是在抢夺我们的文化遗产。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本身关注的就是“人类文化”,是站在人类和世界的角度 上的。从这个层面来讲,文化是世界共享的。现在人家找来,共同去申请,这次 联合申报的提议是韩国首先提出的,说明我们的传统文化在其他国家得到了高度 的认可。从这一点上中国人应该建立一种自信。 (中韩专家将讨论两国联合申 报端午成为世界遗产 据搜狐新闻,2005年06月5日, 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我以为高先生说得好,王教授提出什么“发现东方”,正是缺少自信的表现。 王教授提出的“发现东方”中,“东方”的概念不清,何为“发现”与如何 “发现”,也是莫名其妙。 请看王教授的解释:“‘发现’什么呢?一是创造生成自己的关键词。二是 从审视传统到审视自己。过去我们一味地审判自己的父亲,‘五四’为最,觉得 父亲很多地方都错了。”(王岳川:发现东方与中国新世纪文化战略) 不知有谁懂得王教授在说什么,当然有一点还是看得出来,这就是“五四新 文化运动”有问题。 王教授的“发现东方”,说来说去,是要社会和政府重视文化。 但什么是文化?在王教授这里也是糊涂的,他不仅把科学排除在文化之外, 连新闻也不算文化。所以能说出:“我们今天做文化的事情并不是不重要,但很 多人都认为做文化还有什么意思呢?赶紧做新闻,使得今天新闻传播学院要比中 文系考分高得多,而且去向要好得多。”(发现东方与文化输出_燕南学术.文化. 思想.评论) 从王教授提出文化输出的设想来看,“如何发现”的措施和具体内容,倒是 有了一点:“首先是民间艺术;然后是文化经典,比如书法、绘画,古琴;最后 是思想文化输出,这是最高境界。我自己做了一些努力,打算翻译260本书,包 括三个层次:第一,从先秦古籍《老子》、《庄子》、《论语》等开始,一直到 清末;第二,要翻译100本20世纪中国学者的书,这个我从1994年就开始做了, 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一套100本的《20世纪学术文化随笔》,主要是从康(有 为)、梁(启超)、王(国维)一直到季羡林、张岱年等;第三,翻译60本‘中 国当代文化生态’丛书。”(王岳川:东方需要重新被发现) 原来就是这样去“发现”,简言之,就是出一些书,或者还有DVD之类。而从 内容看,原来王教授要送出去的中国文化,只用古董和研究古董的文化,没有科 学和新闻,也没有其他中国当代文化的位置,但王教授曾声称他的“发现的东方 是现代化洗礼之后的东方,而不是先秦的东方、魏晋的东方。”(在线大学堂) 此言与此行,矛盾不是太大点吗? 因此尽管王教授在所谓“发现东方”上讲了许多,但在那些煽情的语言冷却 以后,再想一想,他究竟讲清了什么? 不知所云和只顾自己的便利 王教授不仅对他的命题没讲清楚。在他的讲演和文章中,还有不少话不好懂, 看了一部分后发现,原来是他喜欢生造一些或许只有他自己才明白的词语,遣字 用词又并不是都符合中文的语法规范,此外还有网友指出有基本常识的硬伤,但 也许是编辑转贴中的错误,而这里也看不到印刷文本,有的也许并不是王教授无 知,而是如竺藕舫先生言:“中国思想从来最占有势力的是诗人与文豪,但诗人 文豪往往不顾事实而顾自己的便利的,”(竺可桢:利害与是非,1935)因此,仅 将一些无可辩驳的例证,列举二三,以见一斑,当亦无伤大雅。 日本一个考古学家,不断地往地下埋东西,最初的时候大家不明就里,以为 他要出新。于是他把一些距今一千多年、两千多年大概是相当于中国先秦时期的 东西不断地往地下埋。屡屡得手,大名远扬。一位科学家愿意拿自己的声誉和学 术生命就开玩笑,他想做什么呢?最后一次他把距今2600年前,已经是春秋时期 的东西埋在地下,被一位法国科学家发现。经过红外线摄像仪照射,召开新闻发 布会曝光。在挖出文物的时候,大家都大跌眼镜。他想证明的是日本文化没有受 中国影响。我们都知道汉唐时代,中国对日本影响非常之大。他把年代推到2600 年前,你还能说我们影响了他们吗?西方人如此妖魔化中国,东方国家也一样。 (发现东方与文化输出_燕南学术.文化.思想.评论) 日本有一位著名的考古“神手”叫藤村新一,他做了什么事情呢?他长达 28 年的作伪,作什么伪呢?就是把日本的历史从三万年推进到七十万年。大家 想想他为什么,一个考古学家长期作伪是拿自己的学术生命开玩笑,他是在为他 的国家证明悠久的历史,为什么他要证明历史呢?他的历史七十万年前比咱们周 口店还要多 20 万年(大学生在线 王岳川:发现东方与中国新世纪文化战略,来 源:北大书法艺术网) 【案】将中国先秦的东西“不断地往地下埋”何以就能“屡屡得手,大名远 扬。”?只好将两段文字合起来猜测,应当是这个日本人把中国的古董埋下去再 挖出来,作为日本的,但恰恰是关键性的这一点,王教授没有表达出来,而是让 人去猜。 如果推敲起来,“为什么他要证明历史呢?他的历史七十万年前比咱们周口 店还要多 20 万年。”,从语法修辞的角度来看也不通。而且如何这也成了“妖 魔化中国”?前有网友陆兴华发文说“我两年前就写文揭露过他(王教授)。他 每一篇论文里都会有几百个基本的常识、语法和逻辑错误,让你都不敢相信自己 的眼睛,死活不相信这样的人怎么还会是北大的博导。”我对陆的说法也有点不 敢相信,但读到王教授上面这些文字,又实在不好为他辩护。 韩独(朝鲜已经打出鲜明的旗号,要资本主义化,而且在边贸已经开始了比 深圳还要厉害的特殊关口)(北京大学在线大学堂) 【案】朝鲜本是独立国家,他们要资本主义化,是他们自己的事,提出“韩独” 是什么意思?“在边贸已经开始了比深圳还要厉害的特殊关口”,其意也不明。  “文化输出有三个层次:知识型――古典经典,输出从先秦到王国维时期两 千年的经典;对话型――指二十世纪康梁王开始到季羡林时代,他们经历了欧风 美雨以后的新的思想;生态型――指东西互动的当代文化生态,如建筑、舞蹈、 艺术等等。(大学生在线 王岳川:发现东方与中国新世纪文化战略,来源:北大 书法艺术网) 【案】这应当是王教授的创造,但何为这个型那个型,如未得人文学界公认,别 人难以理解,特别是什么“季羡林时代”、“生态型”、“当代文化生态”,很 可能就是王教授自己或圈子内的人知道,看来王教授对生态很感兴趣,创造了 “当代性生态艺术”、“中国当代文化生态” 、“建筑生态”、“诗歌生态”、 “散文生态”、“电影生态”...(中国需加强“文化输出”05-05-31 荆楚网) 但不知王教授对生态这个词的本意是否清楚?又是怎样把这个自然科学的名词 用在人文研究?还有“文化透支和文化赤字”、“知道分子”、 “思想的分泌” 大概也是王教授的独创吧?须知这类词用多了,别人就只好如读天书。不过也许 这正是后现代主义的特点,王教授本是研究后现代,不是研究国学的。 在中央电视台的网占上发现王教授一篇文章《全球化消费主义中的当代传媒 问题》,下面摘录两段,以供大家增长见识。 在对"价值理性"的关注日渐让位于对"感性肉身"的关注中,"生命"变成 了一个感性本体论的范畴。从世纪之初的尼采、狄尔泰、西美尔、柏格森的生命 哲学到存在主义哲学以及福柯和拉康哲学,大都将生命作为理性化本质飘散以后 的意义空白的填充物,于是,现代性标明这样一个事实:感性肉体取代了理性逻 各斯,肉体的解放成为"现代性运动"中的重大母题。   在西美尔(Georg Simmel)看来,现代人深深陷入一个飞速发展而不可 知的世界中,处在多种文化元素交错的语境中。文化元素挤压着人,因为人不可 能完全清理和吸收文化,同时人又不可能完全对抗文化,因为文化是人类发展所 无法摆脱的境遇,也是人自己处身的周遭环境。在文化的现代性中,人的本质不 再是一些抽象的形式原则,而是充满肉体欲望和现代感觉的"生命"。人体中的面 部是内部统一最表面的尺度,同时也是在精神上获得整体美的关键。从面部最丰 富的精神性表现中,可以看出人的心灵变化。人的形象是心灵和生理冲动合力所 造成,那种忽略面部的精神性而只是注重肉体的表现性,将是心灵和肉体的双重 衰退。面部很容易表现出柔情、胆怯、微笑、憎恨诸感情谱系,它是"观察内心 世界的几何图",是心性所能臻达的最高表现域。而身体相对于面部,尤其相对 于眼睛而言,则居于较次要的地位,因而面部与躯体就犹如心灵和现象、隐秘和 暴露那样存在着本质的差异。但是,今天的现代或后现代艺术已经从"面容之美" 表现走向了 "躯体之力"的表现,从精神意象的呈现走向了欲望肉体的展示。身 体成为肉体性、享受性和存在性的证明,脸逐渐被肉体所取代。也许,这一切早 被西美尔在世纪之初就言中了。 读起来真有点费劲,人家已是后现代了,我们还在奔现代化,当然跟不上, 不过这大概也是王教授有孤家寡人感觉的一个原因。(2005-01-11 10:13:11 国 际在线转发时代人物周报实习记者 王娜记者采访王岳川的报道 东方需要重新被 发现) 在海南岛三亚那里正建设一个南山佛教文化区,面向全球信徒和观光客,也 应是在“发现东方”吧,他们修了个玉石观音像,据称花了16亿人民币,而且并 非国家投资,比起来,王教授的“发现东方”准备出 260本书需要两千多万,就 感到是天文数字。我倒是为王教授感到不平。因为我对王教授的“发现东方”不 以为然,是在剖析之后,感到有玩弄文字游戏,哗众取宠之嫌;作为文化交流, 过去也并非没有人做,不必如此炒作。但花钱出一些书介绍到国外去,总比花很 多钱去修观音像可取。在泡沫去掉以后,真有功夫,还是会显露出来的。 2005年6月5日于加拿大之Fredericton (XYS20050608)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