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   调查《新闻晨报记者调查“科技冤案”背后的事实 》背后的事实   柯南   上海《新闻晨报》的记者郭翔鹤、实习生张源于11月2日发表了一篇题为 《“反伪斗士”打假被指造冤》的新闻,其内容看上去尽管古怪,似乎有鼓吹伪 科学之嫌,但是也总算是“平衡”了一下。然而,这两位记者第二天发表的后续 文章宣称要“调查‘科技冤案’背后的事实”,其结果却令人啼笑皆非。   我也对这篇新闻背后的事实进行了调查,见【】中的内容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这两位记者不是有什么预设立场的话,那么这篇新闻就 意味着他们在涉及科学的新闻报道方面有相当大的问题。   ***   晨报记者寻访“科学打假冤案”当事人   晨报记者 郭翔鹤 北京报道 实习生 张源   晨报昨日刊登《“反伪斗士”打假被指造冤》一文(A10版),报道了原国家 计委副司长“严科学”严谷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宋振海等多 位科学家对“反伪斗士 ”何祚庥、方舟子等“科技打假”行为的质疑,以及 “反伪斗士”对相关事件的回应。   【“晨报昨日刊登”的新闻中,唯一有名有姓的“科学家”是宋振海,其他 的“科学家”全都神龙见首不见尾。即便如此,有些网站在转载该新闻的时候, 把标题甚至改成了“科学家质疑私人科学打假”,看上去十分骇人。   到底有哪些“科学家”?从“天地生人”的网站上倒是可以找到:[主讲]王 瑞库(济南农业科学园区);任振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世辉 (总参工程兵第四设计研究院退休高工);严谷良(原国家计委副司长);张晓 强(廊坊);徐钦琦(中科院古脊椎与古人类所研究员);韩乐欣(山东);蒋 春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高工)   其中有两位来历不明(张晓强、韩乐欣),不知道是什么家;一位是“故事” 主角蒋春暄(不知道算不算“多位科学家”中的一位);一位是退休官员严谷良; 李世辉、任振球应该不懂生物学;王瑞库是济南市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基地办公 室主任(网上查得),据说是张颖清的合作者;就剩下一个徐钦琦,不过也是 “批方”的老相识了。   不过这样一分析,倒是明白了前一篇新闻里的“参加这次讲座的,有数十位 来自两院各研究单位、中央各部委和军队的科学家”都是哪些人。当然,你也可 以看出,当记者用不同的方式描述同一件事的时候,会让读者产生多么不同的认 识。   值得注意的是,在汉语中使用“科学家”这个词常常意味着“著名”,两位 记者在这两篇新闻中的用语无疑营造了一种“许多著名科学家为蒋、张、徐等人 ‘翻案’”的情景。但是实际情况却是:一个常常为伪科学呐喊的普通讲座,又 一次例行地支持了伪科学。   如果这两位记者不是有预设立场的话,那就是科学素养差到不足以分辨科学 和伪科学。换句话说,不适合从事科学新闻工作。】   “三大冤案”究竟能否成立?“反伪斗士”们的种种打假理由能否得到证实? 晨报记者对相关当事人进行了深入追访。   【注意!记者说的是“深入追访”,下面我们就来检验一下记者的调查有多 “深入”。】   国际权威期刊已收录蒋专著   尽管“反伪斗士”一再指责蒋春暄没有在权威杂志发表过论文,但在2004年 3月出版的美国数学学会主办的《数学评论》中,蒋春暄的名字和他的著作《桑 蒂利ISO数论基础———应用于新密码、费马大定理和哥德巴赫猜想》排在“数 论”类第一位(MR2004c:11001)。在它后面有好几本著名数论书,其中中国的王 元院士的《哥德巴赫猜想》排在“数论”类第187位(MR2004c:11187)。《数学评 论》列出蒋著作五章目录,没有对他的理论进行倾向性评判,只是用排位表示了 对他的重视。   【我目前没办法查MR的内容,但是我不太相信那个编号是一个排名。这也不 是MR第一次提及蒋春暄,然而此前它提及蒋的时候,给出的都是负面评价。因此, 我不认为两位记者真的检索了MR。另外,这段文字和这篇文章 http://www.sciencehuman.com/party/focus/focus2005/focus200509z07.htm中 的第4段基本一样,我不知道两位记者是不是把它作为了来源。】   虽然狂热支持蒋春暄的桑蒂利(RuggeroMariaSantilli)被方舟子评价为非主 流科学家,但记者从美国基础研究所获悉,在物理领域,他是曾在SCI(国际最权 威的科技论文数据库)刊物发表多篇论文的一流专家,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多学科, 曾因跨领域的研究成果而在1985年被提名为诺贝尔化学奖候选人。他创立的ISO 数论,目前在国际数学界是十分前沿的理论。桑蒂利主编的《代数群几何》杂志 不是SCI刊物,但却是美国数学学会承认的刊物,也被中国多家全国重点大学图 书馆等作为专业学术杂志收藏,其编辑大多来自世界知名大学数学系。据媒体报 道,1997年8月24日至30日,桑蒂利教授曾被邀请访问中科院数学所介绍他创立 的ISO数学。   【不过记者似乎没有“获悉”,那个所谓的“基础研究所”就是桑蒂利参办 的。至于他的论文发表记录,这篇文章 http://www.ihns.ac.cn/members/zlh/zlh1.htm倒是提供了一个比较清楚的分析, 同时也对桑蒂利的科学背景进行了研究。两位记者罗罗嗦嗦地说了一段,然而事 实却是:桑蒂利不是数学家】   许多科研机构未置可否   “人们问我为什么能用几页纸就证明费马大定理?因为我用的是全新的数学 工具ISO,这种工具大大简化了证明过程,也让一些不严谨论文的纰漏一目了然。 威尔斯说他证明费马大定理,我不认同,用我的方法,马上能证明他的论文是错 误的!我不但证明了费马大定理,还解决了歌德巴赫猜想等3大难题,世界5大数 学难题已经被我解决了4个!”听蒋春暄讲话,感觉他非常狂,这印证了网上的 一种说法:“他并不是一个看上去多么精明伶俐的人,可以说他简直就是一个不 谙世事的傻瓜,简直就是陈景润的翻版。但是,只要提到数学,他就会变成了另 外一个人。其实,也就是这样执著的人,他才有可能创造奇迹。”   【两位记者引用的这段网文简直让人无言,看来是蓬乱的头发和拖鞋造就了 爱因斯坦的成果。但是记者似乎没有注意到,如果要让读者对一件事感到信服, 那么记者所引用的事例必须符合逻辑。】   蒋春暄说:“被‘反伪斗士’打假后,国内的科研机构有些躲我。”晨报记 者看到了一封负责科技工作的副部级领导写给蒋的信,信中说:“我曾委托有关 学术单位的相关领域学者进行判断,未得到支持性结论。我也曾请基金会和个别 有数论研究的高校帮助,但被婉拒。”不过令蒋春暄高兴的是,目前一所全国重 点大学数学系已经答应看看他的论文。   【如果记者把下文中严谷良的出现视为一种“官方”或者“权威”的支持, 那么“负责科技工作的副部级领导”的信,不也可以视为一种“官方”或者“权 威”的否定答复,即蒋春暄的研究没有价值吗?】   专家组验证实验获得成功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物理学权威专家向晨报记者透露:“徐业林的发明将可 能给中国带来第一个自然科学诺贝尔奖,这个发明,会为21世纪的人类找到新的 能源出路。‘永动机’是不可能存在的,可无偏二极管已经存在了,那它怎么可 能还是‘永动机’呢?”他进一步向记者解释说,“永动机”的基本原理是制造 能量,与“无偏二极管”的原理有本质的区别。   【记者并非不可以对消息来源进行保密,但是一个重大的可能性(徐业林可 能获得诺贝尔奖)却是由“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物理学权威专家”说出的,又没 有旁证,这种写法和捕风捉影没有太大的区别,会极大损害新闻的可信度。这是 一位什么样的“专家”?】   2005年2月,12位专家组成了联合验证组,亲自动手制作无偏二极管,获得 圆满成功。随着实验不断完善,电流不断地增大,现在已经可以用一个灵敏的温 度计测量出无偏二极管工作时周边温度的明显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无偏二极管 工作时它的温度明显降低,无偏二极管是将空气中的热能通过巧妙的方式转化为 电能,这和水力发电机、风力发电机类似,都是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又是一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联合验证组”——是由什么样的专家组成的? 资格?信誉?验证过程是否规范?有没有得到科学界的公认。两位记者到底是故 意不写出来,还是忘记写了?无论如何,这都是不合格的新闻。】   据知情人透露,该项目已经被有关部门列为一项重要国家计划的组成部分。   项目上报发改委,将造免充电电池   1999年,徐业林向国际PCT专利合作组织申报了国际专利。同年,中国科学 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组织了专家论证会,在专家论证会上无偏二极管得到一致认可 和好评。发明由1999年申报开始由PCT国际专利局组织审查,之后各个国家独立 审查,历时4年之久。2004年,项目陆续获得俄罗斯、英国、美国和中国的发明 专利。   【这可能是该文中争议最少的一段。但是记者没有注意到一个事实:专利审 查部门也可能被骗。】   据透露,无偏二极管已经得到了企业界的广泛赞同和认可,国家已经正式通 过产业化渠道开始初级产品项目申报。   【从下面一段来看,是四川省发改委向上级申报,这能描述为“国家已经正 式通过产业化渠道开始初级产品项目申报”吗?难道四川省代表国家?】   作为西部电子工业中心,四川绵阳市有关部门近日在官方网站公布了令人震 惊的消息,全文如下:“7月28日,四川省发改委将我市中科新能源科技有限责 任公司‘无偏二极管发电芯片集成块’项目上报国家发改委,请求将其列入‘国 家重大科技创新试点工程’立项,并申请项目专项拨款3000万元(该项目已获得 中、俄、英、美四国发明专利,其实验室样品有望发展成可在手机上长期使用而 不需充电的电池产品,前景广阔)。”   【这是本文最有价值的一段,它实际上让公众知道了有一个项目可能浪费 3000万元的公众资金。从这个意义上讲,应该感谢记者!不要忘记,那个梁星人 要在海南建永动机发电厂,好像还得到了什么批文;而南街村因为永动机的骗局 损失了几千万元。】   科学创新的一大特征就是现有科学可能无法解释,必须靠实践检验。   【前提是某种现象是真的,才有“解释”的必要。普通人(甚至是科学家) 看不穿魔术的奥妙,但是不等于科学无法解释。两位记者这样写,表明他们的科 学素养本身就有问题。】   “自主创新关键在自信”   提起上世纪70年代初那段中国科技发展的“早春时节”,严谷良依然记忆犹 新:“那个时候,国家的科研秩序尚未完全恢复,经济刚刚复苏,支持一个重大 项目风险很大。对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当时国家计委的物资支持是十分关 键的。我们顶住各方面压力,给他们提供化肥,送他们去海南实验。建立研究中 心,国家一共投了800万元,这在当时不是小数目!就是汉字激光照排,计委也 给投了200万元。”   严谷良同时说:“自主创新关键在自信。现在有一种看法是不对的,西方科 学理论解释不了的问题,难道就是‘伪科学’吗?科学创新的一大特征就是现有 科学可能无法解释,必须要靠实践检验,当初的杂交水稻和激光照排也面临过前 无古人的局面。‘反伪斗士’坐在沙发上翻翻故纸堆、查查互联网,就草率定性 为‘伪科学’,实在让人无法接受。问题是,人们往往迷信权威,权威说是错的, 一个项目就会被延迟,甚至流产,这已经成了阻碍科技自主创新的严重问题!中 国的科技自主创新,必须扫清私人胡乱‘打假’的障碍!”   【两位记者引用这两段话,无非是为了表明激光照排和杂交水稻在成败方面 是“永动机”的“先例”。但是记者没有注意到,激光照排和杂交水稻都不违反 已有的科学原理。 】   对于某些“反伪斗士”动辄靠SCI论文数据库论文数量定性一个人是否权威 的做法,严谷良说:“这是很无知的行为。虽然SCI是国际权威论文数据库,但 目前国内科技界的通行看法是,该数据库是宏观考察标准,对评价一个地区和一 个科研单位的研究水平是十分有效的。对于个人的微观评价,同行评议方才客观。 此外,中国科学界也认识到,出于文化和语言差异,中国的一些优秀论文不被 SCI收录的情况也比比皆是。迷信SCI,一度在学术界造成了只重论文、不重实践 成果的不良风气。要提高整体科技水平,必须先苦练内功,为科技自主创新创造 良好环境。SCI是努力的目标,但一旦变成枷锁,也就失去了建立它的本意了!”   【最后这段引文十分讽刺,因为记者在前面刚用了SCI来证明桑蒂利的“权 威性”。另外,如果说“对于个人的微观评价,同行评议方才客观”,记者又在 哪里发现了有“同行”对其追捧的伪科学人士进行了正面的评价?(只有一个人 不算;同时,对于伪科学领域,是谈不上同行评议的)】   【结论:两位记者的这篇文章既谈不上“深入”,所谓“事实”也很不可靠。 如果我是编辑,我会直接枪毙这篇文章,连修改都不用。】 (XYS20051104)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