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警惕又一个“从娃娃抓起”   作者:捍卫孩子   朋友推荐了署名为“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苏立群”的“万言寄语-----致 中国文化教育界及青年的一封信” (http://www.cssauk.org.uk/news/2004-12-03-chuangyupeng.php),读后不禁 大吃一惊。该文的种种道听途说(例如援引所谓“1988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世界 第一届诺贝尔获奖者大会上,一位物理奖获得者内斯阿尔文博士的话:‘我们人 类要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来源 居然不是该学者在该会议上的讲话而是“人民日报海外版‘吸取孔子智慧,解决 当代问题-纪念孔子诞生二千五百五十五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侧记’”(见原文 注13);说“梁启超力主‘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革命’三个革命”, 来源居然不是梁本人的著作而是沈福伟的《西方文化与中国》,且没有指出页码 (见原文注14))、武断臆测(如论及“科学”和“繁简字”的部分)、和赤裸裸的 迷信(如用《易经》的“乾卦”“推算”中国目前所面临的局势),本人不想在这 里浪费时间讨论。这里只想指出下面一点。本人认为,在这一点上,苏文具有相 当的代表性,并且有极大的危害性,因而是我们人人需要予以密切关注的问题。   该文的中心建议,可以用文中的两段话来归纳:   “儿童心理家指出,一个孩子在三岁到十三岁之间是记忆力最强的时候。在 这一段时间,理应大量地学习、大量地记忆,而不一定非要能理解。因此,我们 应该在这个阶段给他们两本东西----两本经典,头一本是《论语》,第二本是 《道德经》。”(见原文第二节“‘碰’就需要有实力,不然还是被闯”倒数第4 自然段)   “经典以《论语》与《道德经》打头,使小学的语文经典化;不妨死记硬背 ----孩子是一张素白的纸,记忆力是他们最大的优势。这种优势随著年龄的增长 会逐渐减弱以至完全消失。经典教育应该集中在两个方面,道德与智慧,而《论 语》、《道德经》正是最理想的教材。”(见原文第六节“教育的思路与体制的 改革”第二分节“应该用多长时间找到这个定位的位子?”第6自然段)   换言之,苏倡议从娃娃开始“读经”。在这里,苏认为最重要的经典是《论 语》和《道德经》。可是苏本人是怎样阅读这样顶顶重要的经典的呢?从苏自己 文章的注解来看,苏不但没有阅读过《论语》;或者,即便他零零碎碎地阅读过 ----或者道听途说过----若干段《论语》,那么他对这些段落的理解也是有问题 的。他在文中所引用的或者他自己认为他所引用的《论语》里面的话,几乎每处 都是错的。   1、苏把《论语》中根本没有的词语“求同存异”、“天人合一”、“因材 施教”,说成是《论语》里的(见原文注31、32、49);   2、苏把出自《礼记·曲礼上》、而《论语》中根本没有的词语“礼尚往来” 说成是《论语》里的(见原文注30);   3、苏把孔子的“敬鬼神而远之”(见《论语·雍也》),说成是孔子“不要 人们去信仰神明”(见原文注27);   4、苏把别人评论孔子的话“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说成是孔子自己说的话 (见《论语·宪问》:“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 氏。”曰:“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者与?”)(见原文注28);   5、苏把“攻乎异端”(见《论语·为政》)说成是“攻击与自己意见不同的 人”(见原文注29);   6、“弋不射宿”(见《论语·述而》),说成是“不弋夜宿”(见原文注33)。   这样的不用功不好学的人,企图把连自己都没有读过的“经典”强加给孩子 们,简直令人震栗。我忍不住要说:“能不能放过我们的孩子?” (XYS20050107)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