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 学术打劫 作者:之乎者也   上月底《文汇报》载旅日学者沈国威教授撰写的批评武汉大学冯天瑜教授新 著《新语探源》一文,直言不讳,非常痛快,是投在国内学界的一块重磅炸弹, 其冲击波应不仅仅限于历史学界。   沈文指斥冯著剿袭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编凑成书,在学术上毫无新意。这 种现象,据说叫着"学术抢滩",这是客气话,其实就是"学术抢劫"或"学术打劫"。 这种事,由来已久,于今为烈。这些年来,我所见到的就有不少。   一种是打劫前辈。这些前辈其实都是很有成就的学者,大名鼎鼎,但多已过 世,直系弟子也无几人。他们的著作,也长期没有再版了,偶有阅者,却不是知 音,而是一些学术打劫者。他们看见前辈的成果封存在书库里,就动了歹念,企 图据为己有。堂堂的《历史研究》杂志上,就一再出现过这种情况。那几位打劫 者,都早已是教授、博导,学术带头人了!   其次打劫老外。这种情况在理工科很常见,新语丝上面揭露的许多剽窃事件 都是此类,其实在文科也不少见。最低级的是翻译,但现在这种情况不多了,翻 译起来很费力,也容易查证。最常见的是窃其资料、结论或思路,但对遭窃者或 者不提,或者还要加以批评一番,显得比外人高明,并划清了界限。老外能读中 文的有几人?所以这一类的打劫,少有暴露,很多人乐此不疲。   再次是打劫同行、同事甚至老师、同学。近年,有的人把同行没有正式发表 的成果,一些想法、报告等,据为己有的,几乎已经司空见惯了。去年历史研究 所某助理的著作,就是这样的典型。你刚在大会上报告,他就拿到小刊物上去发 表。等过了几年你的书出来,或者在大刊物上发表的时候,反而落在了他的后面。 或者你转了行,他就把你的文章据为己有,当作自己的成果发表。去年底有人揭 露的某名校教授就是如此。但这种事,就是发生纠纷,人们也视为单位内部的事, 是个人之间的矛盾,清官难断家务事,谁搞得清其中的是非?因此,追究起来, 他死不认账,往往也是没有结果的。   冯天瑜教授,按说也是功成名就的学者了,用不着为了出人头地抢劫别人的 成果了。何必出此下策?也许是因为不甘寂寞。到了日本国,见到这几年中西、 中日的交流史研究得热火朝天,也容易得到资助,就奋不顾身,跃入其中,在别 人耕种的菜园里,随手抓了几大把,就拿到市上来叫卖。本来中国的学术市场还 不如农贸市场有秩序。农贸市场上,缺斤短两有时尚有人监督;菜贩子赚取差价, 用不着冒充种菜的农民。然而学术市场讲究原创,讲究发明权。中国的学者习惯 了农贸市场似的生活,养成了贪小便宜的陋习,逐渐地,大家也都不过是些学术 贩子了。市场里也没有公平秤,由着大家胡吹。但这一次被行家里手抓了个正着, 估计也会以国内外学术规则不一,自己并不懂几多日文,哪里哪里也是自己的" 原创"来搪塞。旁人也会说,比冯著问题更严重的书多着呢,何必认真?沈教授 与封教授过不去,也许是有什么个人恩怨,或者是他小心眼。按照这种逻辑,有 问题的反而是沈先生了!唉!这就是中国的学术界! (XYS20050209)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