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   也谈“超重”、“失重”和飞机翻滾的一些问题   作者:南南   最近看了"新语丝"网站上数篇谈飞机翻滾中的"超重"、"失重"和所受"向心 力"、"离心力"的分析等问题的文章,有些文章不看还好,越看让人越糊涂。其 实从高中物理(顶多再延伸到一些大一物理)的基本概念出发,建立一个理想的 运动模型,不难把这些问题解释清楚。   (一) 什么是"超重"、"失重"?   许多刚入学的高一学生往往把"超重"、"失重"理解为"物体的重量变大"、" 物体的重量变小",这种理解是完全错误的。   所谓"重量"是物体所受的"重力"的俗称,而"重力"是物体因地球的吸引而受 到的力。物体位于地球表面(及其附近)的某一位置不变时,其所受的重力是恒 定不变的,但是它对支持物(支撑面)的压力(或对悬挂点的拉力)却可以随它 的运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物体沿竖直方向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时,它对支持 物(支撑面)的压力(或对悬挂点的拉力)的大小与重力相等,这时物休既不" 超重"也不"失重";如果物体沿竖直方向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时,它对支持物 (支撑面)的压力(或对悬挂点的拉力)增大(如果支持物是一个镑秤,你会看 到镑秤的读数比物体的重量大),这就是"超重"(也就是电梯内的物体在电梯向 上启动或向下制动时的情况);如果物体沿竖直方向向上减速或向下加速时,它 对支持物(支撑面)的压力(或对悬挂点的拉力)减小(如果支持物是一个镑秤, 你会看到镑秤的读数比物体的重量小),这就是"失重"(也就是电梯内的物体在 电梯向下启动或向上制动时的情况);如果向上减速或向下加速的加速度与当地 的重力加速度等值,则物体对支持物(支撑面)的压力(或对悬挂点的拉力)为 零,这叫着"完全失重"。物体"超重"或"失重"时它所受的重力(重量)并不改变 (因运动而与地心距离的变化所引起重力的变化极微,可忽略)。   还有一种"失重"的情况,即物体位于绕地球飞行的人造卫星或航天飞机中时, 由于沿竖直向下有一个加速度(即指向地心的向心加速度),物体对支持物(支 撑面)的压力(或对悬挂点的拉力)减小,同样处于"失重"状态;当向心加速度 与物体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等值时,物体对支持物(支撑面)的压力(或对悬挂 点的拉力)为零,即"完全失重",这时,航天飞机内的物体、人员可以轻易地" 悬浮"在空中。   不过,有一种"悬浮"却并不是"失重",如固体在同密度液体中的"悬浮",热 气球在空中的"悬浮",密立根油滴实验中带电油滴在静电场中的"悬浮"等,它们 与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完全一样处于受力平衡状态,而不是"失重"状态。   (二) 向心力和离心力:   物体要做圆周运动,必须有一个指向圆心的加速度,即向心加速度;要获得 向心加速度,必须受到"向心力"(据牛顿第二定律: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因此,"向心力"是按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的,而不是按力产生的原因、力的实质 来命名的。物体作圆周运动时,它所受的各种实际的、具体的力(以及这些力的 合力)都可以作向心力,例如:手持绳子的一端,让系在该绳子另一端的小球在 光滑水平面上旋转--绳子对球的拉力作向心力;汽车在水平地面转弯--地面对汽 车的静摩擦力作向心力;绕地球飞行的航天飞机--重力作向心力;……。   "离心力"是非惯性参照系中的概念,在惯性参照系中只有"离心趋势"、"离 心现象",而没有"离心力"。   那么,什么是"惯性参照系"和"非惯性参照系"呢?通俗地说,我们要观察、 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必须拿一个我们认为不动的物体作对照,这个拿来作对照 的物体就叫"参照物"或"参照系";如果"参照系"本身是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 的,这样的"参照系"叫"惯性参照系";如果"参照系"本身有加速度,这样的"参 照系"叫"非惯性参照系"。我们通常以大地或大地上的楼房、电杆、山岗等作参 照系,可以认为是"惯性参照系";在加速上升的电梯中,如果我们选取电梯本身 作参照系,这就是一个"非惯性参照系"。   在"非惯性参照系"中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引入"惯性力"的概念。比如:在 一辆静止的火车中的光滑桌面上有一个静止的小球,当火车突然向前开动(加速) 时,小球向后运动(初中生都知道,这是由于小球的惯性使然);这时,如果我 们以地面为参照系("惯性参照系"),我们认为小球是静止的,因为它在水平方 向并不受力;然而,我们以车廂为参照系时("非惯性参照系"),我们显然看到 小球有一个向后的加速度,如果我们仍然认为小球水平方向并不受力的话,这个 加速度就成了"无源之水"了,这时我们只能认为小球受到一个向后的、大小等于 小球质量乘以小球加速度的力,使小球获得了加速度,这个"虚拟"的力就叫做" 惯性力"。   在"惯性参照系"中研究圆周运动时,只有上述"向心力"的概念,而没有什么 "离心力";当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所须的向心力不足时,物体在绕圆心旋转的同时 渐渐离圆心而去;而向心力消失时,物体不再做圆周运动而沿切线飞走;这就是 "离心趋势"和"离心现象",日常生活中,雨中转伞和洗衣机离心甩干就是这种现 象。   而以"非惯性参照系"为参照系研究圆周运动时,也必须引入"惯性力"的概念。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设想有一个很大的光滑的水平圆盘,在它的轴心系一根轻弹 簧,弹簧的另一端系一个小球,小球随圆盘作圆周运动时弹簧伸长,转得越快, 弹簧伸得越长。在地面上的人看来(以"地"为参照系,即"惯性参照系"),小球 在做圆周运动,弹簧对它的弹力作向心力;而在圆盘上的人看来(以圆盘为参照 系,即"非惯性参照系"),小球是静止的,但他明明看到小球受到弹力的作用 (弹簧伸长),他只能认为小球肯定还受到另一个与弹力等值反向的平衡力的作 用,才能在水平方向保持静止(据据牛顿第一定律:静止的物体受力一定平衡, 即所受合力一定为零),这个"他所认为的力"就是"惯性力",在这里称为"惯性 离心力",简称"离心力"。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向心力和离心力不是同一个参照系中的力,更不可能是 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   (三) 飞机翻滾问题:   飞机翻滾的轨迹极其复杂,但我们可以把轨迹的某一极小部分看作某个圆周 运动的一部分,从而用一个理想的运动模型来研究它,这个模型就是:飞机在竖 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   为简单起见,对飞行员受力分析只作径向不作切向,对圆轨道只取上、下、 左、右四点来分析。   飞机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又可分两种情况,下面分别分析。   第一种情况,飞机在轨迹最高点和最低点时飞行员分别是头在下和头在上。   当飞机在轨道最高点时,飞行员所须的向心力等于飞行员所受的重力加上座 椅对飞行员的支持力(在下面的叙述中简称为"向心力"、"重力"、"支持力",其 中"支持力"是飞行员对座椅的压力的反作用力);当向心加速度不够大(即飞行 线速度不够大时),向心力小于重力,可以算出支持力为负值(这是无意义的), 说明飞机无法沿圆周飞越最高点;当向心加速度刚好等于重力加速度即向心力刚 好等于重力时,支持力为零,说明飞机刚好能飞越最高点,这时飞行员处于完全 失重状态;当向心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又小于两倍重力加速度时,可算出支持 力大于零又小于重力,飞行员仍处于失重状态;当向心加速度刚好等于两倍重力 加速度时,支持力刚好等于重力,飞行员既不失重也不超重;当向心加速度大于 两倍重力加速度时,支持力大于重力,飞行员处于超重状态。   当飞机在轨道最低点时,向心力等于支持力减去重力,只要有向心加速度, 支持力总是大于重力,飞行员总是处于超重状态。   当飞机在轨道的最左与最右点时的情况相同,向心力等于支持力,重力沿切 向竖直向下,对向心力无贡献,只会影响飞行员切向的状态。   第二种情况,飞机在轨迹最高点和最低点时飞行员分别是头在上和头在下。   当飞机在轨道最高点时,向心力等于重力减去支持力;当向心加速度小于重 力加速度时,支持力大于零又小于重力,飞行员处于失重状态;当向心加速度刚 好等于重力加速度时,支持力为零,飞行员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当向心加速度大 于重力加速度时,支持力为负值(无意义),说明飞行员将腾空(离心)而去 (这就是向心力不够时的离心现象),直至抵在座舱顶部为止(这时由座舱顶部 对他的支持力作向心力)。   当飞机在轨道最低点时,支持力(如果存在的话)和重力的方向都与轨道的 圆心相背,都不能作向心力,飞行员必将腾空(离心)而去,直至抵在座舱顶部 由座舱顶部对他的支持力提供作向心力为止。   当飞机在轨道的最左与最右点时的情况也相同,重力、支持力在指向圆心的 方向上均无分量,均不能作向心力,飞行员必将离心而去,直至抵在座舱顶部为 止。   由以上分析可知,第二种情况的圆周运动对飞行员来说难度很大,除非用安 全带将飞行员固定在座椅上。   当然,实际的飞机翻滾是极其复杂的,以上用一运动模型对其作理想化的分 析可能过于简单,不当之处,敬请网友们指正。如果有飞行员网友来个现身说法 就更好了。 (XYS20050908)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