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   北京晚报上的一篇有错误的报道   □ 随便一说   看到西风月先生大文《中新社竟然不知道戴维营》(XYS20050809),固然也 为“中新社垃圾翻译春风”(西风月先生语)如此不懂装懂、自欺欺人而吃惊, 但也不过将此当成一个笑话看,以为这是一个极其少见的特例。然而有谁想到, 刚过了几天就在《北京晚报》上看到了类似的问题。   8月15日《北京晚报》有一篇题为《云彩增白治疗全球变暖》的文章(作者: 杨孝文、任秋凌),笔者看到文章最后一段,感到有些糊涂:   “在世界范围内,每秒大约会有四万吨海水被喷射到大气层。萨尔特教授认 为,要想使云彩的‘亮度’增长4.5%,必须每秒钟多向大气层喷射半吨水。萨 尔特教授认为,他们可以劝说企业向这一计划每吨投入10英镑,从而令排放到大 气层使气温升高的二氧化碳量减少”。   在这一段话中,且不说相邻两句话中都出现了“萨尔特教授认为”这样修词 造句的小瑕疵,就是内容上也有令人不解的地方。第一,是谁“在世界范围内” 将“每秒大约四万吨的海水”喷射到大气层呢?第二,“劝说企业向这一计划 每吨投入10英镑”中的“每吨”本是个数量词,后面应该有名词呀。第三,为什 么企业一投钱资助这一计划,就能“令排放到大气层使气温升高的二氧化碳量减 少”呢?在这篇文章开头,杨孝文、任秋凌二位先生可是告诉我们,萨尔特教授 的计划是使“云彩”更白,而能更多地反射太阳辐射,从而使地球接受太阳的热 量减少。这与减少排放到大气层的温室气体的数量可是八杆子打不着啊。百思不 得一解,好在作者告诉我们他们根据的是8月14日的《星期日泰晤士报》,于是 找到这个报道,发现对应的英文是   “Around the world 40,000 tons of sea spray are whipped up into the atmosphere each second. Salter believes an additional half a ton per second would have to be generated to brighten clouds by 4.5%.   Salter believes that companies could be persuaded to pay £10 per ton to the spray project to counterract corresponding amounts of their carbon emissions entering the atmosphere and creating heat.”   我们看到:第一,杨孝文、任秋凌二位先生似乎对“sea spray”和 “whipped up”都没有理解。其实,sea spray在这里应该是一个词,意思就是 “很小的海浪水滴”,它应该是文章中的“每吨”的说明物。“whipped up”在 这里可以翻译成“被风吹起”或转义成“蒸发”,而不是“喷射”。第二,更遗 憾的是杨、任二位先生也不明白作为动词的“spray”在这里不是“喷射”的意 思,而是将海水雾化成微小水滴的意思。第三,杨、任二位先生也没有把动词 “counterract”弄明白就胡乱动笔。counterract在这里大约是“抵销”、“弥 补”的意思,文章的意思本来是,企业出钱来抵消或弥补它们将温室气体排放到 大气使地球变暖而对地球环境造成的破坏。此外,英文原文并没有说,是萨尔特 教授“他们”来劝说企业,而是说他认为企业能被说服,杨、任二位先生多给萨 尔特教授增加工作了。顺便说一下:原文作者本来在上述第一段开头是想说, “在世界范围内,每秒钟内大约有四万吨海水自然地雾化到大气中”,但没有说 清楚,而杨、任二位先生似乎也没有懂,就逐字翻译,还把关键的意思翻译错了。   翻译短短的2段原文,竟然出来几个问题,《北京晚报》这篇报道真令人遗 憾。这篇文章作为“世界科技”版的头条,就更有讽刺意味,因为人们都知道, 科技是要求认真和老老实实的办事作风的,不能不懂装懂,自欺欺人。 (XYS20050816)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