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诺贝尔奖等重大科学奖报道,能否少一点功利、俗气?   沈登苗   10月4日,2004年诺贝尔奖医学奖在斯德哥尔摩揭晓,两位美国“气味专家” 分享此殊荣。新华社在第一时间向国内发来电文。笔者在较有影响的一份日报上, 看到以《2004年诺贝尔奖医学奖揭晓——两名美国“气味专家” 分享130万美元 奖金》为题的报道,觉得很不是滋味,不吐不快。   诺贝尔奖是当代人类至高无上的荣誉,怎么可以把具体的奖金数目当成“热 点” 报道呢?难道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的“闪光点” 也是美钞吗?还是我们自 己太功利、太俗气了呢?   由此联想到今年初的 “2003年国家最高科学奖” 颁奖时那张令人难忘、各 大媒体登载的照片:刘东生、王永志两位老科学家手捧奖金——500万元“支票” 那幅特写的镜头。首先声明,我完全理解设计者的本意——体现国家对科学与科 学家的重视。可那个奖项对于十几亿中国人来讲,也是至高无上的。现场应该营 造一个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氛围才是,把鲜花、掌声、国旗、国歌、奖杯、证书 等非物质性的东西做焦点,其象征意义远远大于“500万” 之面值。更何况,那 一奖金的大部分要用作科研经费,个人所得无非是大牌明星的一、二次出场费而 已,若真的想炫耀,底气还不是很足。而一旦突出了铜钱,精神的激励就成了陪 衬,榜样的教育意义就冲淡了。   其实,当我们告别了那个以抽签碰运气、把瓜子当奖品(改革之初的摸奖销 售形式)的时代以来,国内大大小的、不计其数的颁奖,那怕是纯粹的商业活动, 如某某商标的模特儿大赛等,也鲜有把奖金与奖品推上前台的;即使民间百姓的 人情往来,其礼钱也要装在礼品袋,或信封里,以免显得土气。真不明白,一年 一度的由国家首脑颁发的最高层面的奖励,设计者怎么可以赤裸裸地用金钱做 “道具”呢?我对媒体的这一取向实在不敢恭维。   虽然,此500万与彼130万根本没有关系,但我们一些同志的思路是相似的。 即钞票等于奖赏,成功惟人民币衡量。一下子从特别空想的世界,跳跃到特别世 俗的社会,令许多人的脑子一时转不过弯来。笔者并不反对物质奖励,尤其是对 那些有重大创造的科学家,奖金多多益善,尽管科学家本人不会在乎奖金的多少。 但颁奖的形式与导向,要分场合与主次。在世界级、国家级的科学奖颁奖仪式上, 精神的激励永远是第一的,弘扬的主旋律无疑是科学家的成就、贡献,特别是对 科学和真理的献身精神,奖金多少,可以在具体的报道中提及,而不该成为核心 ——文字报道的标题或宣传画面的中心。   希望以后报道诺贝尔奖等重大科学奖时,少一点功利;下届国家最高科学奖 表彰那一刻,各大媒体的注意力,不要汇聚在俗得不能再俗了的“支票”上 。   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分子,吾更殷切地期盼着中华民族早日并持久地出现一个 全社会尊师重教、崇尚科学的风气和无数知识精英薪火相传、忘我求索的学术氛 围,而不是再苦苦等待一个长时段后,仍来重复讨论诸如“近代中国何以落后” ?我们何时才能缩小与世界科学技术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抑或是,我们何时才 能获得诺贝尔奖?何时拥有自己的“世界一流的大学” ?等等之类的话题。   2004-10-8 (XYS20041008)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