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诗歌可以这样翻译吗?   ——评桑克译《菲莉普·拉金诗选》   肖云华   (中山大学外语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   菲莉普拉金的诗歌到目前为止国内尚未有系统的介绍,一般的读者对这位五 六十年代的英国诗人知之不多。最近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一套“二十世纪世界 诗歌译丛”,其中就包含了拉金的毕生诗作:《The Collected Poems of Philip Larkin》。拉金的诗歌终于有了系统全面的中文版了。而且翻译这本诗 作的人本身也是一位有点名气的诗人桑克。从一定角度而言,这也得上填补了国 内一项空白。此书虽然包装粗糙,但价钱却不便宜。薄薄的一小本卖到18元。谁 叫它独此一家,别无分店呢?买回来一看,不由得让人由激动而失望,由失望而 愤怒。其书错漏百出,违反了翻译常识。“信、雅、达”一项也没有做到。而且 出于不可知的原因,原书300多首诗歌,被缩略成译本中的一百多首。用“生吞 活剥”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兹举数例以说明之,供诸人品评。   1.英文版的《The Collected Poems of Philip Larkin》收录了已知的拉金 的所有的诗歌,发表的和未发表的都有收集,是真正的诗歌“集”。正是因为这 一点,这本书也成为研究拉金和拉金诗歌的重要资料。译本在这一点上完全丧失 了原作的价值。光前面100页的诗歌就有近30首诗歌被“甄别”出去了,其中包 括:原著6-12页的5首、13-15页3首、20页1首、22-24页3首、41页一首、43 页1首、50-51页2首、53页一首、55-56页2首、59-66页7首、69页1首、76- 79页3首……。译本中“忽略”了许多拉金的代表作,如“Wedding Wind”、 “Traumerei”、“Hospital Visits”、“Autobiography at an Air Station”、 “Mymatotsis”……等等。窃以为,这样对原著的任意删节,不仅 是对原著的不尊重,也是对读者极不负责任的表现。从技术角度而言,这也违背 了翻译中的一条最重要的原则:“信”。从商业角度而言,如果是为了逃避版税 而为之,也违背了最基本的商业道德,就是诚信。可能译者会说,我是诗人,我 知道那些诗歌值得翻译,那些不值得,这样不是可以帮助读者挑选出重要的作品, 从而节省他们的精力吗?可是,译者的身份在此是“译者”桑克,不是诗人桑克。 作为译者,不能对原著作任意的删节,译本中也没有任何获得删节许可的声明。 译者所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忠实的反映原作,尽可能做到“等价”和“等效”的 完美结合。至于哪些诗歌好,那些诗歌不好,这是属于读者的评判权,译者无权 剥夺。当然,译者可以挑一些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作品,翻译成中文推销给读者, 不过最好用“菲利普·拉金诗集节选”或者“菲利普·拉金诗歌译评”等等,又 有什么权利把“The Collected Poems of Philip Larkin”这个标题翻译成中文, 并且把原作的出版前言也翻译成中文,并置于译本书首呢?   2.如果说译本在编排方面的问题只是模糊了“译者”和“编者”的身份的话, 具体的翻译操作方面的问题就和学术能力与学术道德相关了。某个译者没有具备 翻译诗歌的能力自然不等于他没有学术道德。但是如果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并且 以此牟利并误导读者,就和学术道德有关了。《菲利普·拉金诗选》对于原著诗 歌的翻译,很难说是符合学术道德、负责任的作品。首先是一些诗歌标题的翻译。 “Deceptions”被译作“骗术”。可是这首诗歌似乎并没有提到骗术。一个强奸 犯靠强奸获得满足,“stumble up the breathless stair/burst into fulfillment’s desolate attic(误上死寂的楼梯/达到满足之凄凉的顶楼)”, 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又和骗术有什么关系? 拉金写作“Self’s the Man” 的意图无非想说明“人都是自私的”这个观点而已。怎么翻译也就和“人是自私 的”差不远。译者却偏要把这个标题译作“自我是这个男人”。虽然诗歌里用了 一个人作例子说明这个人活着是为了“his own ends”(自己的目的),而不是 “just to please his friends” (仅仅为了取悦朋友),但拉金的目的不是想 说明哪一个人是自私的,而是所有的人都有这个特点。另外, “Counting” 被 译作“查数”(就是数数而已)、“wires”明明是指“电网”(诗中明确提到 是“electric fence”)却被译作“铁丝网”。可能有人会说,诗歌的语言嘛, 干吗那么直接,晦涩一点不更像诗歌吗?乍听起来,似乎有道理,但是作为译者 身份的诗人桑克,应该考虑一下,这样的翻译是不是符合英国诗人拉金的风格? 毕竟,这是翻译,不是创作。随便提一下拉金的风格。Brother Anthony指出, 拉金是一个“a poet without metaphysics(一位非形而上学的诗人) ” (1992)。Robert Conquest更是指出拉金的诗歌是“commonplace(平常) (1955)”,里面说的道理都是“truism(自明之理)”拉金本人也指出自己对 现代主义是不认同的,obscerinty(晦涩)是他所极力反对的(Andrew Motion: 1982, p18)。而且,事实上,拉金的诗歌都是很平实易懂的。他的诗风和Hardy 较为接近。在拉金的诗歌中,甚至有Fuck(“High Windows”)这样的词语。如 果译者把原作本身一目了然的东西,弄得面目全非,符不符合翻译的基本要求? 如果译者知道拉金的诗歌特点,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如果译者不知道拉金的诗 歌特点,勉强翻译就显得不负责任了。   3.如果说标题的翻译尚可容忍,对于诗歌内容过于随意的错译和乱译就让人 很难忍受了。拉金诗歌所极力呈现的intranscendital(非玄学)的特点,在译 本非但没有丝毫体现,而且被彻底的抛弃了。他从Hardy那里学到的“通而不俗” 的本事,是许多批评者所称道的,反映到译本中,却成了比玄学还玄的东西。兹 举数例以说明。“Ambulances”(救护车)是拉金六十年代的代表作。其中一节 有这样的句子:   For borne away in deadened air   May go the sudden shut of loss   Round something nearly at an end.   桑译本的翻译是:   为了忍受闷抑的空气   愿望通向失败的突然降临   围绕着近于尾声的某事……   由于译者在处理关键词语“borne”的时候出现失误,导致整个三行诗歌成 为“经文”。原诗歌的内容应该是说救护车及时光顾每一条街道,拉走病人(抑 或死人)时,在众人心中引起对于死亡的焦虑和思考。因此, “borne away” 是指“the sudden shut of loss round something nearly at an end”被救护 车“运走”。窃以为,Something 在此应该暗指“life”或 “being”。整句话 是指:   “因为在死一般的空气中载走的   可能有突然关上的那种   围绕着几乎结束的某事的损失……   这首诗的其它句子都有类似的问题。由于篇幅所限,不可能一一例举。   拉金在“Nothing to Be said”这首诗歌里要表达的是,人类都以同样的速 度走向死亡,无论他们属于哪个时代、以什么方式去度过时间。因此拉金在最后 感叹说:“对一些人说这些、毫无意义,对于其他人则、没什么可说。” 译者 这首诗歌的翻译不仅完全背离了原作的含意,而且词不达意。例如,原作第一节 的“For nations vague as weed/ For nomads among stones”应该翻译成“对 于杳渺如野草的国度(而言)、对于石块中的游牧民族(而言)”,因为这一节 的后面主句“生活是慢慢的死亡”。可是译者却将其译作:“为了模糊如野草的 国度、为了石丛中的游牧者……生活就是慢慢死去。”第二节 “So are their separate ways/Of building, benediction,/Measuring live and money/ Ways of slow dying.” 很明显作者是用倒装句的方式顺着上一节来说的:“他们各 自的方式亦是如此:修房的方式,祝福的方式、衡量爱和金钱的方式。慢慢去死 的方式。”“So”在此很明显是“也是这样”的含义。翻译却是:“这是它们彼 此不同的建设方式、祝福方式、测量着爱情与财富的慢慢死亡的方式。”接下来 的几句直至第三节是:“The day spent hunting pig/Or holding a garden party,/Hours giving evidence/Or birth, advance/On death equally slowly.”应该是:“花在猎猪上的时间,或花在花园聚会上的时间、用来作证 的时间、或是用作生养的时间,都同样慢的朝死亡走去。”译者却莫名其妙的译 为:“日子都花在了猎猪上、或者举办个花园派对,时间给出了证据、或者出 生……”。很显然,译者对于这首诗歌的翻译不仅违背了原作的意图,也和作者 本人的“诗歌是件心智健全有头脑的事情,是象事物本身所是的那样去看待它们 (Philip Larkin:1970,p368)”的观点是格格不入的。   为了证明译者的不负责任,再举一个乱译和错译的例子。“Here”这首诗歌 的最后一节是:   Loneliness clarifies. Here silence stands   Like heat. Here leaves unnoticed thickened   Hidden weeds flower, neglected waters quicken,   Luminously-peopled air ascends,……   桑译本的异文是:   孤寂澄明。这里静默伫立   彷佛热能。这里树叶不知不觉的变浓,   藏起了野草花,无人在意水流的加速   被人群点亮的空气上升;……   拉金在这首诗歌里描述了某个地方,繁华喧闹的城市之外是寂静空无。他想 在诗中表达的就是人类生存的无根蒂性,和面向死亡的虚无性而已。具体到这一 节,拉金想呈现给读者的应该是类似与王维的“寂寥静无人,纷纷开且落”的 “木末芙蓉花”的意象。从这个角度而言,译者的翻译似乎差强人意,但是 “clarify”和“澄明”事实上不同,“heat”指的并不是“热能”而是“暑气” 或“炎气”。另外,“flower”在“hidden weeds flower”这个短语中应该是 个动词。 而且,译者在此由于对“luminously-peopled air”这一短语理解上 的错误,导致最后一句话与原著有明显的区别。在此,被“点亮”的不是“空 气”,而是遍布的“人群”。因此,这一节大意应该是:   寂寞变得清晰。这里静默存留   犹如炎气。这里不经意间树叶变浓了   退隐的野草开花,无人注意的河水加快   充满明亮的人群的空气上升。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以上的例子是本人阅读时随便找到的。像这样的错误 在这本译作中俯拾皆是,要是一一细究,甄别错误的材料可能比译本本身还要厚 许多。可以说这样的翻译很难及格。可是,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对于这样的 作品,出版商竟在前言中说:“力求高质量的翻译,是这套丛书的一个基本目 标”,并且声称,要“保证以准确传神和丰富多彩的译笔将读者带入二十世纪世 界诗歌的灿烂星空”。这样的译者竟在前言中俨然和严复,臧克家等翻译界的前 辈相提并论。真不知道,出版商这样不负责任的评论是何居心。   参考书目:   1.Brother Anthony,Without Metaphysics: The Poetry of Philip Larkin,1992.   2.Robert Conquest, Poets of the 1950s, 1955.   3.Anthony Thwaite, Collected Poems of Philip Larkin, 1988.   4.Andrew Motion. The Life of Philip Larkin, 1992.   5.Andrew Motion. Contemporary English Writer: Philip Larkin. 1982. (XYS20040216)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