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调查《花旗银行在华掠夺纪实》 记者 许嘉俊 《上海新书报》 2004.4.8 一个故事。   六十六年前,一位国民党官员在花旗银行存入3亿美元,后又支取5000万美 元。本息至今已超过12亿美元。 七年前,存款代理人拿着取款凭证欲提取这笔巨款,遭花旗银行拒绝…… 一种延续。   1926~1929年,时任国民党政府贵州省省长的周西成,在统治期间,敛财3 亿美元。   1938年,周西成将此3亿美元存入花旗银行新加坡分行。   1941年,周西成支取5000万美元,转存2.5亿美元,至今本息超过12亿美元。 取款凭证交由秘书金娣保存。考虑到安全,金娣隐姓埋名,躲进深山寺庙。   1997年11月,金娣代理人邵连华到美国与花旗银行谈判,遭拒。   2001年9月,邵连华被上海警方以“涉嫌金融凭证诈骗”刑事拘留,三个月 后被释放。 2004年3月,由颜品忠主编新世纪出版社出版的《花旗银行在华掠夺纪实: 追讨2.5亿美元内幕大揭秘》(以下简称《花旗》)在北京举行首发式。 一个版本。   颜品忠:该书主编;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翻译家、百卷本《中国全史》和 《世界全史》主编之一。   邵连华:该书执行主编;曾任美国纽约《天下华人》杂志社记者。   路慕光:该书执行主编;曾任辽宁省经济日报副总编。 三年敛财三亿美元   民国史研究人员高明辉首先提出周西成靠贩卖鸦片和盐敛财3亿美元(《花 旗》第203页)不真实:“贵州一直是中国最穷的省份之一,号称地无三尺平。 1935年,贵州全年财政收入为680万元,其中补助款收入为360万元。所谓的补助 款是指1928年,国民党政府进行国地税划分,‘中央’将厘金和盐税等收入收归 后给予地方的补偿。何况贵州不产盐,完全依赖于川盐,因此常年盐税收入据我 估计绝不超过100万元。1937年贵州的财政收入,吴鼎昌在《花溪闲谈》初编中 提到,他在该年任贵州省主席时,税收收入约为720万元,其中特税收入(鸦片 收入)为220万元(参见《民国财政史》第83页)。也就是说,贵州这一期间的财 政收入不超过200万美元,周西成要敛财3亿美元,得当150年的贵州省长。”   邵连华对此解释:“周西成的经济来源,我们是根据《西南军阀研究丛刊》 得出的。周西成每年经营多少鸦片、每1000担卖多少大洋都有详细数字。周西成 每年的大洋收入达1.6亿以上。”   记者在超星数字图书馆阅读了《民国财政史》、《西南军阀研究丛刊·第一 辑》和《西南军阀研究丛刊·第二辑》,却发现了与邵连华截然相反的说法。 《西南军阀研究丛刊·第一辑》第224页清楚写道:“省府还设立一个特税局, 专收烟税, 全省每年约征收600万银元以上……民国16年,全省税收为434万银 元。”两项相加,不过1000余万,不知这1.6个亿邵连华是如何计算得出的? 汉语拼音超前神算   著名打假网站“新语丝”的掌门人方舟子指出:“取款凭证中周西成的英文 拼法(《花旗》第208页第一幅插图第三行)是一个显著的漏洞。存款文件中周 西成的英文拼法被写成‘Zhou Xicheng’,这完全是根据汉语拼音拼写的,而汉 语拼音迟至1957年才开始制定,1958年公布。在1938年,中国人名的英文写法最 通行的是韦氏拼法(Wade-Giles),‘周西成’应该写成‘Chou Hsi-Ch`eng’ 或‘Chou Hsi Ch`eng’。除了韦氏拼法,当时还有多种汉语人名拉丁化拼法 (包括国语罗马字、北方化拉丁字等等),但是所有这些拼法,都和后来的汉语 拼音拼法有所区别,都不把‘周西成’拼成‘Zhou Xicheng’。特别是,以前的 汉语拉丁化拼法,都不给舌面音(j,q,x)单独配置字母,而是与舌尖音 (z,c,s,zh,ch,sh)或舌根音(g,k,h)合用,或用两个字母表示。用特定的一 套字母表示舌面音,把‘西’拼成‘xi’,是汉语拼音拼法的独创。所以,把 ‘周西成’拼写成‘Zhou Xicheng’,应该是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以后才发 生的事。如果在1938年周西成或花旗银行就已预见到20年后才出现的汉语拼音拼 法,而在英文文件中抢先用了它,也未免太玄了点。如果我们不相信有这样的巧 合,那么只能认定这些‘存款凭证’是不可能制作于汉语拼音方案制定之前的。”   复旦大学出版社特约编审、《咬文嚼字》月刊编委金文明先生和华东师范大 学社会语言学教授李明洁也同意了方舟子的观点,并提供了南京伪国民政府教育 部国语统一筹备会编写的《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供记者参考。在国语罗马字 拼法中,周西成的发音应是‘Jou Shi Cheng’,绝不可能是‘Zhou Xicheng’。   对此,邵连华的回答则更妙:“这不是巧合,这是当年花旗银行故意写错的, 为的是将来可以赖帐。周西成根本不懂英文,所以这个错误应由花旗银行承担。” 钞票上的男子头像   翻开《花旗》一书的90、91、161、162页,所列的花旗银行票据凭证左侧均 印有一男子头像。据邵连华介绍,该男子就是当年花旗银行的总裁。   对此,网友田牛指出“凭证顶端的英文是The Central Bank of China (‘中国中央银行’)”也就是说这是伪国民政府中央银行发行的钞票,根本不 是花旗银行发行的凭证。既然不是花旗的凭证,又怎么会印有花旗总裁的头像呢?   钞票上的男子头像究竟是谁?   “我瞧着眼熟,后来想起来了,他就是曾经担任过南京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 林森在1932年起接替蒋介石担任国民政府主席,直到1943年出车祸死亡,主席一 职继续由蒋介石担任。众所周知,20世纪40年代末,国民党政权崩溃之前,曾创 下了通货膨胀的历史纪录,国民政府大量发行面额巨大无比的钞票金圆券,其正 面为中文,背面为英文。这张被拿来当成花旗银行发行的票据凭证,就是5百万 元金圆券的背面。拿一张金圆券背面冒充花旗银行票面凭证,真是弄巧成拙。” 方舟子如是说。   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的相关文件中也明确指出:该凭证左侧头像是根据伪国 民政府主席林森的头像描绘的。   如果说花旗银行把周西成的英文拼法写错是一种故意,那么,邵连华是否要 告诉我们,花旗银行总裁与林森长得一模一样,又是一种故意? 逻辑陷阱 据“理”力争   有人提出:“书中第14页的标题为‘花旗银行1902年为经手庚子赔款,贿赂 李鸿章进入中国’。但翻开历史书,发现李鸿章逝于1901年,花旗银行又是如何 在1902年贿赂一个死人的呢?曾为《中国全史》和《世界全史》主编之一的颜教 授又是如何编写此书的呢?”   颜教授说:“感谢有人提出这个问题,具体我要和邵连华商量。”   “这是表述不严谨,但不影响本书内容的真实性。”邵连华据“理”力争。   又有人指出:“书中第208页第一幅插图清楚写着:‘正副卷各分贰件,正 件本人保存,副件存入银行,作对合支取。’但在图片说明里却说:‘这是银合 金打造的存款文件,右侧是周西成图像,左侧是林森图像,上有1938年10月14日 周西成存款三亿美元后,发给周西成一正二副存款文件。’既然正本在银行里, 那邵连华手中拿着的又是什么东西的正本呢?”   “这套文件有好几套正本、副本。这也是花旗银行故意造成的,为的也是逃 避付款。”邵连华用了一个重复的理由。   电话里,邵连华不止一次提醒记者,花旗银行的纸版取款凭证用的是五色套 印技术,当时中国是不可能有如此先进的技术,而国内使用五色套印技术才没多 少年。所以该凭证是三十年代所制是铁定的事实。   记者观察到,邵连华咬定的铁定事实否定了近几年制作该凭证的可能性,就 好比一个人拿着刚买的彩电,硬说这是10年前美国造的,理由却是10年前中国没 有彩电。 三换律师连续诉讼   “邵连华曾经在美国找过‘大律师’要跟花旗银行打官司,第一次找的是 ‘布朗大律师’(《花旗》第120页),原名为Allen K. Brown,调查下来,这 个‘大律师’是加州小镇Whittier的一个房地产律师。邵连华和这名律师闹翻了, 又找了AUER BACH&KIRSCH律师(《花旗》第133页该律师名片竟然是中文的), 又闹翻了。最后,邵连华找到了美国‘著名律师’哈维。我查了一下,该‘著名 律师’的原名为Harvey B. Baum,是一名刑事案件律师。有意思的是,这名律师 此时自己正在吃犯罪官司,1998年8月美国政府控告他为了能得到1百万美元的毒 品买卖分成,试图帮助毒枭杀人犯减刑,犯有‘阴谋,妨碍司法公正,做虚假陈 述,做伪证’等多项罪行(http://cl.bna.com/cl/19990203/841.htm),不知 该案的结果后来如何。据说这位‘著名律师’建议邵连华改在中国起诉花旗银行, 于是邵连华又回国活动了。”方舟子告诉记者。   听到这个说法,邵连华勃然大怒:“哈维律师是联邦法院常任陪审团成员之 一,怎么可能犯法呢?”   显然,曾身为美国《天下华人》杂志记者的邵连华对美国司法制度还不甚了 解:美国法院的陪审团成员从来都是随机挑选,根本不可能有常任陪审团。而且, 律师犯法与是否为陪审团成员毫无关系,真不知邵连华是怎么在美国当记者的。 两种表述   一、该书的责任编辑张世林告诉记者:“我看了那些取款凭证,都是金子做 的,之前从未见过,所以我相信。颜教授的为人、颜教授的研究成果——花旗银 行对中国的掠夺我都相信。” 二、花旗银行对此始终保持着沉默。但也有传言,花旗银行将捍卫自己的名 誉,并保留诉讼新世界出版社的权利。 (XYS20040407)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