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更是尴尬   ——“科学文化人”去掉反伪科学和反腐败的包装以后 陶世龙   所谓“科学文化人”悄然亮相时,是以积极参与科学的普及,反对伪科学和 反对学术腐败的面貌出现的。   王洪波先生在《“漂移”在“交界”上的“生活方式”--中国科学文化人悄 然亮相》中告诉读者:“去年,刘华杰因为反伪科学的杰出工作获得了“第二届 反伪科学突出贡献奖”。目前,他正在撰写《中国伪科学社会史》,可以相信, 该书的问世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华读书报》2001.9.26.)   江晓原先生盛赞方舟子的学术打假和反对伪科学,在为《溃疡--直面学术腐 败》作的序中说:“在学术腐败愈演愈烈的今天,我们是迫切需要‘学术警察’ 的,而‘学术警察’偏偏又极为缺乏。那么,方舟子在大洋彼岸为此间充任‘学 术警察’,就客观效果来说,简直就是在义务劳动,就是在学雷锋,有什么不好 呢?   再说,伪科学经常向人们兜售廉价的科学殿堂入场券和护身符,许多缺乏科 学训练却又对科学十分向往的善良公众,很容易上当受骗;而如今人人奔竞,个 个匆忙,要让公众沉下心来花很多时间读科学读物(哪怕是科普读物),也很困 难。所以我们要想让科学殿堂既神圣庄严,又香火鼎盛,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现在有方舟子这样的反对派在旁边屡持异议,唤起人们的注意、思考和警惕,又 有什么不好呢?”   “至于方舟子学术打假的动机,我不想猜测。一受到批评,先致力于猜测批 评者的动机,动辄作诛心之论,这是封建时代道学家的做法,不是我们今天应该 采取的态度。从论战的角度来说,猜测对方的动机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是发 散的,不可能得到明确的结果。至于方舟子为何批评这人却不批评那人、揭露此 事却不揭露彼事,这构不成反对方舟子的充分理由──归根结底要看他批评得在 理不在理,揭露得真实不真实。”(二○○一年三月五日凌晨)   说的很对。江先生还不满“某些自命‘正统’、本来更应该及时站出来捍卫 科学的人们”、“专职的‘科普工作者’”,每当各种伪科学沉渣泛起,蛊惑视 听,甚至甚嚣尘上之时,总是缺席。(江晓原:科技立场文化视野──《科技视 野》百期寄语,江晓原:谁能为科学普及献身?──为刘兵一部科普文集所作之 序)虽其指责的事实根据不清,但其对伪科学沉渣泛起同仇敌忾的态度,还是值 得肯定的。   还有吴国盛和刘兵先生都多次表示了对参加科学普及的积极性。吴国盛的科 学史通俗读物《科学的历程》,获得中宣部颁发的“五个一工程奖”,一直是 “科学文化人”引以骄人的一大成果;正如记者采访时提出的,吴能够破格提升 研究员,应该有这个奖的作用。   我相信刘华杰和吴国盛当时作过有益的工作,该肯定的还是应该肯定。   所以我对“科学文化人”的出现,一开始是很欢迎的。尽管我对是不是有必 要划分出这样一类特殊人物,持保留的态度。这在我给王洪波先生的信中留有记 录。王先生回信表示有相同的看法,并认为“当科学家都具有相当的文化修养, 人文社科学者乃至全社会都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的时候,科学文化人的概念就该 光荣作古了。”不过随即为刘兵所否定。(陶世龙:关于科学文化与“科学文化 人”的一封信,王洪波:中国科学文化人悄然亮相 (以及陶世龙、王洪波、刘 兵的讨论))   吴国盛的“科学传播”,我是在2000年11月初的一个论坛上首次听到,同时 也听到喻伟和葛霆两先生的不同意见,当时是刚刚从国外回来,尚不清楚其首尾, 以为或者是用词之争,是无可无不可之事。还误以为吴国盛的想法和我在上世纪 八十年代提出的建议差不多。(见陶世龙:大文化需要大科普 ),只不过我主 张“约定俗成,科普作为大家已习惯的名词,也不一定去改它,但必须充实新的 内容,并使之为大家所了解、公认。”   后来才渐渐明白,原来他们提出用他们的“科学传播”代替“过去的科学普 及”,是因为“过去科普只是知识性的科普”,(杜鹃:寻找科学之魂--记北大 哲学系吴国盛教授)是因为“将科学视作惟一真理无异于生生地制造出一尊神, 仅从这个角度而言,科学文化或称科学传播其实也是降神的过程。”(吴燕:以 “三不”平衡“二球”)   他们要降什么神?就是“破除公众对科学的迷信!”。他们发表的宣言中还 有点含糊其词,一位在我网站留言的longwind,以吴国盛《科学的历程》为第一 参考得出的第一反思,算是给做了具体的诠释:“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给 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能源危机、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人口爆炸、粮食短缺、 疾病入侵……科学技术的军事化提高了战争的杀伤力,于是我们同样也就看到了 伊拉克战争的残酷,人类的更加苦难,人类社会面临着随时都有可能遭到灭顶之 灾的危险。”   还有个为“科学文化人”帮腔的吴岩,指责“‘不信迷信信科学’这样的口 号实在是我们的科普读物给读者造成的误导。把科学放在信与不信的体系之中, 导致了科学的迷信化。”(吴岩:魂归万佛园,据北大科学传播中心网站 ,原 载2003/11/20科学时报)“科学文化人”田松,和吴岩如出一辙,多次发表混淆 科学与迷信的言论,在受到批评后,又有化名为“四有新人”或“任士新”者出 来为之辩护。   他们的“科学传播”所期望达到的效果是要让受众认识到科学既不可爱,也 不可信,这与我们的科普有何共同之处!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既然科学与迷信分不清,还有什么真伪可辨?不存在伪 科学,还有什么伪科学好反?   这也就暴露了当初他们痛斥伪科学,对“各种伪科学沉渣泛起,蛊惑视听。” 所表现出来的义愤填膺之状,都不过是着装于一时的外衣。   在反对学术腐败的事情上,也是如此。他们曾申言“我们是迫切需要‘学术 警察’的”,赞扬方舟子的学术打假,直到比拟为学雷锋的行动,还真有点让人 跟不上趟。但不到三年,方舟子还是那个方舟子,他的反学术腐败也一如既往, 这批人却将同一个方舟子形容成魔鬼,攻击不遗余力,并扩大到否定一切的个人 学术打假,以及对这种打假的支持,斥责为“一种不正确的、缺乏法治意识的观 念在起作用。”(刘兵:“学术打假与法治观念”)。连与学术无关,更与科普 风马牛不相及的金娣存款案,也拉来放在科学时报的“科普”栏中,给刘兵先生 创造条件,让他继续发挥他的反对个人学术打假,实即要求停止反对学术腐败的 高见。(“打假”被诉侵犯名誉(2004-04-30 10:54:54)   真是曾日月之几何,而“科学文化人”不可复识矣!他(她)们这样做,也 许是因为何祚庥院士的批评点住了他们的死穴,无法辩解, 一时情急,但总让 人感到他们似乎在执行着凡是方舟子反对的就要维护,凡是反对方舟子的就要支 持的方针,实在使人难以相信这是一家中国科学院办的报纸。   按下此事不说,只说这“任士新”,或“四有新人”,或F4,在何院士再次 提出批评后,有人在虹桥科教论坛上贴出:已无还手之力的何XX又跳出来了 - 守生 (56字节) 4/30 17:47 (7139)后,他们只好空空洞洞地骂一下:何老先生 继续露怯,继续丢脸,继续挨批呗! (无内容) - 四有新人(0字节) 5/01 00:24 (7162) 。   但也有人偏要那壶不开提那壶,又贴出:何祚庥/我们和“反科学主义”者 的根本分歧何在?---这下反科学文化人哑巴了 - Zter (17807字节) 5/01 09:31 (7191)于是只好用:这种三块五式的破烂文章,只能给何院士带来新的耻 辱。 (无内容) - 四有新人 (0字节) 5/01 10:23 (7195)来搪塞。   还有人要“四有新人”:先回去把家庭作业做一下-(220字节) 5/01 10:56 (7197)送交者: eespring ,提出的问题尖锐:人家说了,他是光明正大的支持 马克思主义,你是羞羞答答反马克思主义。中共中央最近发了话,要搞马克思主 义哲学,你怎么办?   逼到墙角了,这位“四有”不愧是耍赖的行家,反说:恐怕该作作业的是何 院士吧! 这回院士脸可丢大发了。这种以政治斗争来代替学生争鸣的无聊把戏, 实足以丢脸而已。(由四有新人 于 May 01, 2004 11:11:41)   何院士不过是回应了任士新一篇文章,怎么就成了政治斗争?我看到 eespring网友接着追问:马克思主义也算社会科学的一种吧?人家刚好站在光明 正大的地方,你呢?是男人站出去!(送交者: eespring 于 May 01, 2004 12:03:22)问得好!任士新显然是个化名,真人是谁,影子在那里大家都不知道, 科学时报的编辑知道,但会保护他,怕什么呢。   “四有新人”(或为几位)的回答是:您是男人吗?(130字节) 5/01 12:07 (7213)说:“何院士自封为马克思主义者,他就拥有了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权了? 何那是学术讨论吗?那是不折不扣的政治斗争套路。”   以王顾左右而言他的手法回避了对马克思主义表态。   其实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不可以讨论,也要与时俱进,某人真要有什么新的看 法可以提出来,问题在于“科学文化人”的反科学主义,反的是科学,而这与他 们原先的形象是矛盾的。因此,他们不能像他们自己的那个论坛还开时,有人在 那里直截了当地提出,科学有什么反不得。   将对反科学思潮的批判歪曲为政治斗争。是他们一直使用的手法,企求能以 此堵住批评者的嘴,化解这一劫。   但是他们忘了,或者是故意抹杀,在人类社会中除了政治斗争,还有思想上 的交锋,两者是不同也不容混淆的。又不敢说出来,   而且查一查事实,如果说有人在将学术争论引入政治斗争,正是“科学文化 人”自己,他们骂方舟子为姚文元好久了,科学时报的特别报道还曾煞有介事得 引用。何院士等人在2004年4月22日的科技普及与科教兴国研讨会上,对他们有 所批评,马上在虹桥科教论坛上就帖子称:“王、张、江、姚”又来了。   他们把中国的科学主义,描绘得那样严重,开代表会议发宣言,作为主要靶 子来打;甚至把过去中国几十年出现的问题都归咎于“科学主义”。这个“科学 主义”在哪里?难道其矛头所向,就是被他们鄙视为“没有番号”的“三无人 员”,不是“学术扔货”就是“老弱病残”的这些人吗?小孩子也不会相信。   有一位显然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而是反对马克思主义的Lee ,看出:   根本分歧在于社会的走向,谁还能跟何祚庥背黑锅? - Lee (313字节) 5/01 15:30 反科学主义者不想跟何祚庥背黑锅了.其实这些人除吴国盛以外基本上都 是以前"反伪科学"的同党,象江晓源,刘兵,刘华杰和田松等甚至是为虎作伥,都把 "少侠"名头送给FXX.而今何祚庥这些人在国际上生存空间和气候越来越小.   我住在外面十多年了,这一形势我清楚,的确在前苏联瓦解和东欧巨变以后, 马克思主义在外面似乎不吃香了,或者如 Lee 这种人士的看法,已成为“黑 锅”,避之犹恐不及,改换门庭者也大有人在。此时,何院士不讳言自己是一个 “马克思主义的追随者,虽然还‘不很合格’”,看到有人在反对科学社会主义, 出来讲了几句话,我觉得是很可敬的。这也是何院士青年时代追求的继续,须知 那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还处于弱势,他不过是一以贯之,有话直说而已。   我还注意到那家很支持任士新的科学时报,不是也刚刚表过态:“马克思主 义新闻观博大精深,是新闻媒体大规模发展的政治保证”么(科学时报评论员: 求真 求实 求精 求是——纪念《科学时报》创刊四十五周年,2004-04-28 09:54:20)怎么何院士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衡量你们一下,就成为“露怯”、 “丢脸”、耻辱...,得“挨批”?   他们要“变脸”,“倒戈”,如确实是自己的信念和观点有了变化,作出了 新的选择,应该尊重他们的思想、言论自由,但问题是他们又显然不愿放弃原先 得到的那些光环。这就使他们不得不处于很尴尬的地位。而且由于何院士点出了 他们的要害,或者说捅破了这层窗户纸,这就使他们的余地越来越小。如不改弦 易辙,只能是愈来愈尴尬。   不过,即使事情发展到这一地步,我认为他们仍完全有权利以一个公民的身 份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是应该个人负责,不应假借公器以徇私;应该表里如一, 实话实说。这样的人士 ,即使我不赞成他的观点,也是尊重的。而如不敢面对 批评,有的只是化名谩骂,实不足取,其结果只能是不断丑化着自己。谓予不信, 你就继续玩下去吧。 2004/05/01 (XYS20040502)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