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中国科大王昌燧教授致朱清时校长的鸡毛信 尊敬的朱清时校长: 您好! 这些年来,尽管接触甚少,但学校和您的情况还是较为清楚的。有关学校发展以及您的管 理思路和风格,原有许多话要讲,然而,我深知道,和您当面谈,已没有什么意义了。何 况大家都很忙,您当然更忙了,在这种情况下,埋头工作、努力培养年轻人才、争取作出 更大、更重要的成绩,不失为明智之举。 然而,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的选聘工作,其操作程序之“微妙”,其公示名单之“ 遗憾”,令我如骨鲠在喉,不得不向您进言,恳望您在百忙之中,给予适当的关心。 这次选聘副院长的操作程序似乎有两点不妥。其一是学院正副教授和有关管理人员的投票 推举时,没有候选人,也几乎没有任何解释和说明,这种推举方法不知道能否适用于其它 学院,但对人文学院是不合适的。大家知道,人文学院成立时间短,且始终未能正常运作 ,特别是其组成十分复杂,不同系、部之间的交流、来往甚少,彼此间的不熟悉程度可想 而知。这样的推举,明显有利于原学院的负责人,因此,其统计结果应无太大意义。其二 ,即所谓“微妙”之处,候选人答辩时,评议组几乎都由校机构改革工作小组的成员组成 ,人文学院除汤书昆常务副院长外,仅有退休的张秉伦教授参加,连院分党委书记刘月华 教授都被排除在外。更令人费解的是,没有人知道这一名单是谁确定的。记得在候选人答 辩的前一天晚上,作为评议组组长的李定副书记在电话里回答我询问时说,他们对人文学 院的情况一点也不了解。既然不了解,为什么不多请一些人文学院教授参加呢?这显然与 一贯主张学校管理公开、公正、公平的李定副书记的风格不符。我想,或许他有难言之隐 ,这里姑且不论。 在这里,我又不得不介绍一些张秉伦教授的情况。客观地说,张秉伦教授对我校科技史专 业的创建和发展功不可没,而李志超教授虽因故早已退休,但他的作用或许不亚于张秉伦 教授。然而,钱临照院士的作用和影响,应该远超过任何人,这一点似无疑义。 张秉伦教授培养了众多研究生,应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不过,对他的治学严谨,我并不 以为然。早在1998年,他和别人发表在《自然科学史研究》上的“中国古代‘物理’一词 的由来与词义演变”一文,被有关专家痛加批驳,以致“让人怀疑到学术良知(引自作者原 话)”。对此,他们未作任何反应,我想,或许已接受教训,引以为戒了吧。谁知,近日又 读到复旦大学邹逸麟教授发表在《中国图书评论》上的论文“对学术必需有负责和认真的 态度——评《淮河和长江中下游旱涝灾害年表与旱涝规律研究》”。文中指出张秉伦教授 大作中的“错误多得令人惊讶。”仅其列举的唐代以前部分,就多达18处,其中不少为大 谬。估计邹教授不认识张秉伦教授,否则在总结错误原因时,他不会讲“编者缺乏基本的 历史典籍的知识(引自作者原话)”。作为同事,我真感到汗颜。要知道,我国学术界尚未 形成正常的学术讨论和批评平台,往往一有讨论或批评,似乎就是与作者过不去,以致人 们能不表态,便尽量不表态。在这种情况下,张秉伦教授还受到如此犀利的批评,不能不 发人深省。 至于张秉伦教授的为人,我更不敢恭维。张秉伦教授是“运作”的高手,因限于时间和篇 幅,这里仅举您熟悉的一例说明。记得去年张居中教授申报博士生导师资格,按理说,他 不够资格,实际上到现在也不够资格。然而,在您的“关心”和“支持”下,居然通过了 。当时,科学技术史博士点负责人胡化凯教授赴英国访问,由张秉伦教授临时负责,他支 持了张居中教授的申报,试想,学校明文规定,博士生导师申报的资格之一,是指导过两 名硕士生的全过程。而张居中教授当时仅在指导一名硕士生,该生连开题报告还没有作, 显然是不够资格的。分学位委会讨论时,我明确指出了这一点,原以为不会有人支持张居 中教授的申请了,谁知10人投票,居然6人支持,差1票就通过。我大吃一惊,立即意识到 有人已做了大量工作。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张居中教授向校学位委员会提出了申诉, 据若干位委员告诉我,您在校学位委员会上为张居中教授说了话。您说,张居中教授别的 条件都够了,就是没有指导过研究生。其实,他帮助别人指导过,只不过没有写上。说实 在的,张居中教授得到博导资格,不是什么大事,但令人不解的是,您身为校长、校学位 委员会主任,何必以自己的名誉为代价,和张秉伦教授联手做这种事呢?!(实际上,在 张居中教授被通过博导资格之前,您已经和他合作,将一名安徽大学历史系毕业、现为张 居中教授的硕士生,批准了硕博联读,转到化学物理系了。据说,现在又转回到科技史与 科技考古系。真是荒唐!)。我当然知道您的良苦用心。既然如此,我希望您指点迷津, 张居中教授在什么学校、协助哪位教授、指导过哪位研究生?难道由我全力引进的张居中 教授,其科研和教学的经历,还不如您清楚吗? 联想起上述情况,我不得不认为,这次人文学院副院长的选聘,可能与您的授意有关了。 但愿我是误会您了。倘若如此,我先在这里向您道歉,请您鉴谅,但希望能说明人文学院 副院长评议组的组成缘由,并认真考虑以下建议,即, 1. 如前所述,人文学院组成复杂,学科相距甚远,拟选聘三名副院长。 2. 保留崔海健副院长人选,重新考虑胡化凯教授的副院长人选。应该说,胡化凯教授平时 处理问题还是有分寸的,然而,一旦有人指使,就难以坚持正确、顾全大局了。我以为, 若他潜心治学,对学院和他自己,都应该是有利的。 3. 重新选聘两名不同专业、品德优秀、学术造诣深、富于创新精神的教授作为副院长人选 。如在现有的候选人中,便有博士毕业后,赴美国哈佛大学或MIT访问多年的年轻学者,他 们皆不失为较理想的人选。 4. 人文学院情况特殊,特别是外语系、社科部、体教的老师,承担着繁重的公共课程,他 们的提职条件应根据实际情况另定,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院的发展。 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至于其它问题,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祝春节愉快! 人文学院24系 王昌燧敬上 2004年1月12日 (XYS20040112)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