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四川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郑家奎研究员剽窃我的K型新质源成果真相 我叫王文明,1985年至1992年在四川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全职从事水稻育 种工作,1992年至1997年7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1997年10月至2000年9月在中科 院遗传所作博士后研究,2000年9月自费留学美国,现在在亚历山那大学(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从事基因组学与基因工程研究。 在网上查资料时无意中看到“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评选委员会关于第三届 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评审公告”(见http://www.sckw.sichuan.net.cn/),发 现我以前从事水稻育种研究的同事,郑家奎,榜上有名。对郑家奎的简介全文如 下: 郑家奎,1961年2月出生,四川宜宾人,中共党员,在读重庆大学生物工程 专业博士。现任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副所长兼水稻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员,四川省“十五”水稻育种攻关课题组副组长,第三届全国农作物品种审 定委员会水稻品审专家,第五届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水稻专业委员会副 主任委员,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农科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作 物学会理事。郑家奎同志坚持党性原则,严守纪律,立场坚定,作风朴实,具有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先后被授予院、所“优秀共产党员”、 泸州市第三届“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奖”、“四川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和“第 六届四川省青年科技奖”等荣誉称号。郑家奎同志先后主持或参加获得8项省部 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其中主持并以第一主研人员研究的“水稻雄性不育K型新 质源的创制、研究与应用”获2001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此外,获省部级科技 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先后主持育成10个、参与育成11个 杂交水稻新组合通过全国或省级审定,获植物新品种保护权5个;发表学术论文 50余篇。其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后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达37亿多元。 其中“…主持并以第一主研人员研究的‘水稻雄性不育K型新质源的创制、 研究与应用’获2001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作为他的主要杰出贡献,令我万分 吃惊,因为该成果应该我是第一主研人员。现在我将事实真相告诉大家,以此存 照。 为了认清郑家奎研究员剽窃的本质,让我们先讨论杂交水稻成果的种类。简 单的讲,有杂交水稻新组合、亲本(新不育系或新恢复系)和种质资源(如雄性 不育细胞质新质源等)三个不同层次的成果。第一层次:杂交水稻新组合,该层 次的成果最容易获得,但难形成大成果;如果我用一个不育系和一个恢复系首先 配制出一个优良组合并使之广泛应用于生产,无能这个不育系和恢复系来源如何, 在对该杂交水稻新组合申报成果奖励时必须以我作为第一主研人员。第二层次: 亲本(新不育系或新恢复系),该层次的成果难获得,但可以形成大成果;如果 我选育出一个优良新不育系或恢复系,即使我没能配制出优良杂交水稻新组合, 只要该不育系或恢复系能被育种界同行广泛应用并培育出优良新组合广泛应用于 生产,在对该不育系或恢复系申报成果奖励时必须以我作为第一主研人员,而配 制出新组合的研究者可以作为第一主研人员单独对新组合申报成果奖励。第三层 次:种质资源(如雄性不育细胞质新质源等),该层次的成果最难获得,但形成 的成果在三个层次的成果中会最大;如果我发现一个材料含雄性不育细胞质,该 胞质不同于其它已经应用的胞质,并把该胞质引入杂交水稻育种、育成不育系 (原始不育系),无能该原始不育系能否直接应用于生产,只要该不育细胞质能 被育种界同行广泛应用并培育出优良新不育系和新组合广泛应用于生产,在对该 不育细胞质申报成果奖励时必须以我作为第一主研人员,而新不育系和新组合选 育者可以作为第一主研人员单独申报第一和第二层次的成果奖励。这三个层次间 的成果既有有机的联系,更有本质区别。 1985年7月,我从四川农业大学毕业,分配到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 究所早稻课题组,当时文宏灿是课题组长。1994年育种研究室课题组调整,郑家 奎才到早稻课题组(比我整整晚了9年)。我到早稻课题组以后,文宏灿就把整 个育种工作交给我负责,而他的主要精力集中于泸红早1号和后来的泸早872等早 稻新品种的宣传推广工作,我也因此于1986年正式作为课题组副组长全面主持课 题组的育种工作。1986年,我在一个粳籼交的后代群体中发现雄性不育株,立即 用保持系和杂交后代材料进行授粉,保持材料作父本得到的后代全为不育。因为 出现不育株的杂交材料原始母本是粳稻“K52”,故命名时均以“K”开头。利用 这些材料先后定型育成了K青A(1988年)、K19A(1990年)、K17A(1992年)等 K型粳质籼核籼型系列不育系及K优1号、K优48-2、K优3号、K优5号、K优402、K 优195、K优17和K优6号等K型系列杂交水稻。我作为第一作者分别在《杂交水稻》 1996 (6):11-13和《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5 13(2): 135-139中曾分别作过 报道。其中“高产、多抗、优质、杂交水稻迟熟新组合K优5号选育与应用”于 1999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层次成果);“水稻高配 合力、高异交率新质源不育系K17A的选育和利用”于2000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 等奖(第二层次成果),我均为第一完成人。 我于1992年考入四川农业大学,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并于1994年转为在职攻 读博士学位,于1997年7月获博士学位。在这段时间内,作为我的论文研究课题, 我对K型新质源作了系统而全面的应用基础研究工作,相关结果发表于国内外重 要科技期刊上(相关论文目录列于后面)。周开达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在我 的博士论文答辩总结会上,对我的研究结果的评价是,“使杂交水稻的理论与应 用研究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后人要超过是不容易的”。虽然这一评价有言过 其实之嫌,但至少说明K型新质源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 2001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水稻雄性不育K型新质源的创制、研究与应用” 属第三层次的成果,即使我没有上述两项第一、第二层次的成果奖励和系统而全 面的应用基础研究工作,该项第三层次的成果奖励都必须由我作为第一主研人员 来进行申报。郑家奎和任何其他育种科学家们都可以利用K型新质源进行杂交水 稻育种并申报第一和第二层次的成果奖励,这样的成果越多,K型新质源第三层 次的成果奖励等级就将会越高。退一步说,该项成果的核心是“K型新质源的创 制”,这一点与郑家奎没有任何关系;其次是“K型新质源的研究”,是我全面 而系统地对K型新质源进行了研究,有我的公开发表的论文为证,我不认为郑家 奎同志在这方面的贡献比我的大;再次是“K型新质源的应用”,我有两个我作 为第一完成人的获奖成果(1个新不育系和1个杂交水稻新组合),即使郑家奎利 用K型新质源转育了10个K型新不育系、100个K型杂交水稻新组合,他可以作为第 一主研人员对这10个新不育系、100个杂交水稻新组合申报任何成果奖励;但是 若这10个新不育系、100个杂交水稻新组合必须“傍”在我的“K型新质源”上才 能申报成果奖励的话,不能说他在“K型新质源的应用”上的贡献比我的大。 诚然,郑家奎同志在K型杂交水稻的后期应用中作了一些工作(这类工作本 身有经济效益),但是,“水稻雄性不育K型新质源的创制、研究与应用”这一 成果混淆了不同层次成果间的本质区别和不同研究人员在不同层次成果上的核心 作用,这种混淆,实质就是剽窃。尽管该成果的异议期早已过去、成果奖励已经 颁发,但“剽窃”是铁的事实,揭露这一事实以阻止郑家奎利用该剽窃来的成果 进一步欺骗党和人民是我的义务和责任,也是广大知情者的义务和责任。 该成果“既成事实”给我的水稻育种生涯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也极端典 型地败坏了科学研究的道德准则。但是,能看到我自己的科研成果能够得到同行 的承认,虽然我自己没有因此而获得相应的奖励,我的心里仍十分高兴。 我揭露的事实可通过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1986年至1992年历年早稻 课题组的科技档案和我公开发表的论文(目录列于下)查证。如有任何疑问,请 与我联系:wenming@genome.arizona 或 wmwang13@hotmail.com 我在国内外科技期刊上公开发表的与K型新质源成果相关的论文目录 1. 王文明等:K型杂交水稻的选育与研究, 《杂交水稻》 1996 (6):11-13。 2. 王文明等:“三高一低”新质源不育系K17A选育初报,《杂交水稻》1995 (4): 44。 3. 王文明等:水稻一种新雄性不育细胞质的选育与利用,《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5 13(2): 135-139。 4. 王文明等:胞质效应在杂交水稻主要数量性状上的多样性,《中国水稻科学》 1997 11(2): 65-69。 5. 王文明等:水稻异交性状的质核互作分析,《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5 13(4): 451-445。 6. 王文明等:水稻花时的质核效应分析,《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5 13(4): 461-464。 7. 王文明等:杂交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可恢性的配合力分析,《四川农业大学 学报》1995 13(4): 408-412。 8. 王文明等:水稻雄性不育细胞质对杂交早稻产量性状的影响,《四川农业大 学学报》1994 12(3): 383-387。 9. Wang WM et al. (王文明等): New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 line with lower negative effects of cytoplasm on some quantitative traits. 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Newsletter. 1995 20(2): 7. 10. Wang WM et al. (王文明等): Combining ability analysis on restorability for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in hybrid rice. 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Newsletter. 1996 21(1): 22 我获得的与K型新质源成果相关的成果奖励目录 1. “水稻高配合力、高异交率新质源不育系K17A 的选育和利用” 2000年度四 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2. “高产、多抗、优质杂交水稻迟熟新组合K优5号选育与应用” 1999年中华 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完成人。 王文明 农学博士 2003年12月11日于美国土笋 (XYS20031211)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