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评薛昌明在最近其主编刊物发表的一系列文章中的虚假数据 慧眼 薛昌明(G.C. Sih)及其研究组最近在他自己作为主编的刊物《Theoreticaland Applied Fracture Mechanics》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1,2,3,4],研究磁电弹性介质 (magnetoelectroelastic)的断裂问题。文章[1,2,3]薛昌明是第一作者,所有这些文章 他都是通讯作者。因此首先可以肯定绝大部分工作是薛昌明本人完成的,文章的内容和 数据他是清楚的。 在具体算例中, 薛昌明等以BaTiO3-CoFe2O4复合材料做为例子,利用复合材料中的混合 率由BaTiO3和CoFe2O4单相材料的性质得到复合材料的等效材料性质。我对力学尤其是 断裂力学懂的并不多,但从数学的角度讲,可以发现他们使用的BaTiO3-CoFe2O4复合材 料的参数r11的等效值却是编造出来的(r11为磁通B和磁场H之间的关系参数)。理由如 下: 以文献[1]为例,其BaTiO3和CoFe2O4的材料参数取自他和他学生的文章[5]中的表3,文献 [5]中的材料参数BaTiO3的性质r11为5(为方便, 在此省略其单位,以后同);CoFe2O4的 性质r11为-590。请注意CoFe2O4的r11为负值。这些数据与现有其它文献中的数据是一 致的。 在求BaTiO3-CoFe2O4复合材料的性质时, 薛昌明(G.C.Sih)使用文献[5]中的公式(A.1) 得到等效材料参数。按照公式(A.1),记复合材料中BaTiO3的体积含量为vf, 则复合材料的等效参数r11的计算公式为5*vf+(-590)*(1-vf)。结果,很容易算出当 BaTiO3的体积含量vf分别为0.1、0.3、0.5、0.7和0.9时,BaTiO3-CoFe2O4复合材料的等 效材料参数r11的正确值应该分别为-530.5、-411.5、-292.5、-173.5和-54.5。而薛昌 明在文献[1]中按同样的公式得到的数据却分别为531.5、414.5、297、180.5和63.5(见 [1]中的表1)。连符号都与正确值相反。显然他们是将CoFe2O4的r11值由负590改为正 590(读者可以验证由5*vf+590*(1-vf)正好就得到他那些错误值)。 为什么薛昌明(G.C. Sih)这样作?他是那么有名的学者,怎么可能故意捏造数据?美国 人、特别是美国名人也会做假?(薛昌明是美国人)。所以刚开始, 我想到可能是打字错 误,因为这是很常见的现象。但仔细分析发现不是那么简单,是在于他所使用的复变函数 解法必须要求r11为正时才有效,此时控制方程就类似于调和方程(二维问题就是 Dxx+D,yy=0),其特征值要么为纯虚数,要么为一对共扼复数。如果r11为负,则控制方 程变为泊松型的(二维问题就是D,xx-D,yy=0),其特征值为实数。所以这两类方程的解 的特征是完全不一样的。由于文献[1]使用了错误的r11值(将负值改为正值),因此其中 的所有计算结果和计算曲线都将是错误的。即使文献[1]确实是打字错误,确实是使用 了正确的r11值(负值),则从力学的角度讲,由该文献的方法不可能得到该文所给出的计 算结果。 所以, 我们有理由认为:由于薛昌明(G.C.Sih)所使用的复变函数解法必须要求r11为正, 而实际的材料参数却是负值,所以他只好篡改材料参数。 退一步说, 就算薛昌明(G.C. Sih)可以解释说那只是一个打字错误,但他无法自圆其说 下列问题: (1)他的计算方法在负的r11值时是无效的;负的r11值是不可能得到他的计算结果和曲 线。这样一来,说明他篡改了计算结果和曲线,那其中的问题就更加严重了。 (2)为什么同样的打字错误在他的一系列后续文章([2],[3], [4])中继续出现? 薛昌明(G.C. Sih)也许可以解释说这些文章都不是他写的, 但我发现文章[1,2, 3]他都 是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而文章[4]他也是通讯作者。 文献[1]刚发表时我就发现了薛昌明(G.C. Sih)的错误, 本想算了,因为都是做学问 的都不容易,但没想到他们接下来居然又连续发表了3篇具有类似问题的文章[2,3,4]。 我本想写个Comments , 在《Theoretical and Applied Fracture Mechanics》上发表, 但薛昌明(G.C. Sih)他自己就是此刊物的主编,我想还是算了。好在有《新语丝》, 使我能将薛昌明(G.C.Sih)的学术错误揭发出来, 以免以后的作者引用他的这些文章, 特别是其中的材料参数的错误值。 References [1] Sih GC and Song ZF. Magnetic and electric poling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crack growth in BaTiO3-CoFe2O4 composite. THEOR APPL FRACT MEC 39 (3): 209-227, 2003. [2] Sih, G.C. and Chen, E.P. Dilatational and distortional behavior of cracks in magnetoelectroelastic materials, 40 (1): 1-21, 2003. [3] Sih GC, Jones R, Song ZF. Piezomagnetic and piezoelectric poling effects on mode I and II crack initiation behavior of magnetoelectroelastic materials. THEOR APPL FRACT MEC 40 (2): 161-186, 2003. [4]Ppyropoulos CP, Sih GC, Song ZF. Magnetoelectroelastic composite with poling parallel to plane of line crack under out-of-plane deformation. THEOR APPL FRACT MEC 39: 281-289, 2003. [5] Song ZF and Sih GC. Crack initiation behavior in magnetoelectroelastic composite under in-plane deformation. THEOR APPL FRACT MEC 39 (3): 189-207, 2003. (XYS20040110)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