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 【评】 这是一个牛皮大王。我们只来看其中一段: 华跃进这个名字,在国际学术界同行中已不陌生。1998-1999年,他在世界上首 次从家蚕脑分离鉴定到昆虫前胸抑制肽(PSTP),并克隆了其基因,被誉为开辟 了昆虫神经内分泌学的一个新领域。论文发表在国际公认的高水平杂志J. Biol. Chem. (《生物化学杂志》, 其影响因子高于7),全文被SCI收录,被国内外有关 学者广泛引用,并被评为浙江省自然科学论文一等奖。这里有一组数据,或许可 以说明这个成果的重大。据统计,1999年我国论文的平均被引用次数为1.99, 国际平均被引用次数为2.27;1999年我国被SCI收录的期刊,影响因子最大的为 0.839。 《生物化学杂志》算是一份不坏的杂志(我的博士论文就登在那上面,呵呵), 影响因子不低,但是那不等于登在那上面的论文就都有影响,就都可以算是重大 成果。实际上,华跃进这篇论文被引用的次数只有17次,这在生物学论文中并不 算高(做个对比:我那篇博士论文的被引用次数是27次,另外两篇我做为共同作 者的论文的被引用次数分别是83次和369次)。在《生物化学杂志》这类刊物上 发表一篇引用次数并不高的论文,在留学生中实在是平常得很,不过是获得博士 学位的最低要求。论文被引用了17次,就敢声称“被国内外有关学者广泛引用”, 已是夸大其词,而克隆了一个基因,就敢说“被誉为开辟了昆虫神经内分泌学的 一个新领域”,则完全是弥天大谎。一篇真正开创了新领域的论文,其被引用次 数起码也该上千。而且,这篇论文是华跃进在日本做博士后时所做的工作,如何 成了“浙江省自然科学论文”,还是“一等奖”?莫非只要是浙江人,不管在哪 里做的工作,都可以拿回去评奖? (方舟子) 要做就做前人没有做过的 ——访原子核农业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华跃进教授 作者:小言 (http://www.cab.zju.edu.cn/INAS/HuaYJ/startpage.htm) 华跃进,男,一九五九年生,博士,党员。1986年浙江农业大学蚕桑专业毕业, 获硕士学位,1994年在德国马尔堡大学医学院获理学博士。现任农业与生物技术 学院原子核农业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生物物理学博导、 《世界农业》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生物信号分子鉴定、耐辐射细菌的基因 结构和功能。 在世界上首次从家蚕脑分离鉴定了昆虫前胸腺抑制肽(PSTP),并克隆了其基因, 开辟了昆虫神经内分泌学的一个新领域。共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本人独立 撰写的德文专著一本,有八篇研究论文被SCI收录,被他人在Progress in Neurobiology (神经生物学进展)和Physiological Reviews(生理学评论)等二十 二种重要国际刊物上引用次数达152次。 华跃进这个名字,在国际学术界同行中已不陌生。1998-1999年,他在世界上首 次从家蚕脑分离鉴定到昆虫前胸抑制肽(PSTP),并克隆了其基因,被誉为开辟 了昆虫神经内分泌学的一个新领域。论文发表在国际公认的高水平杂志J. Biol. Chem. (《生物化学杂志》, 其影响因子高于7),全文被SCI收录,被国内外有关 学者广泛引用,并被评为浙江省自然科学论文一等奖。这里有一组数据,或许可 以说明这个成果的重大。据统计,1999年我国论文的平均被引用次数为1.99, 国际平均被引用次数为2.27;1999年我国被SCI收录的期刊,影响因子最大的为 0.839。 在华跃进看来,科研的本质就是创新,科研人员就是要有追踪前沿的科学精神及 勇于创新的科研作风。如果别人已经成功地在一头羊中克隆了某个基因,然后你 再用一只兔子、一头牛或者一头猪克隆同一基因,那不叫做"真正的科学研究"。 对于华跃进来说,"真正的科学研究"就是探知未知世界的过程。结果是不可预知 的,或许会成功,或许会失败,但科研工作者的乐趣就在于探索的过程之中。所 以,自华跃进踏入科研之门起,他就始终以瞄准学科的前沿为目标,从事着尖端 科学的研究"要做就做前人没有做过的,"华跃进说,"这个世界只有一个第一。" 因为心中装着这个信念,早在1991-1994年在德国马尔堡大学医学院攻博期间, 他就在麻蝇体内发现了一种胃蛋白酶调控因子;之后,在世界上首次从家蚕脑中 分离鉴定了昆虫前胸抑制肽;1995年到日本前蚕丝昆虫研究所做博士后时,又主 持了日本科学技术厅攻关项目COE(Center of Excellence)子课题一项。今年年 初,华跃进参与了与日本合作的项目:与DNA损伤和修复相关的蛋白质和基因的 研究,该项目日本的科研人员在华跃进参加之前已经整整做了三年,但未能成功, 华跃进参与以后,凭借着扎实的理论和实验功底,他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克隆 了一种与DNA修复相关的新基因提出了与该基因相关的DNA修复的新机制。华跃进 和他的同伴们在此项研究中采用了一种特殊的细菌,这种细菌抗辐射的能力大于 人的几千倍,研究它的机制,对于理解人类的诸如老化、癌症等疾病的分子机制 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华跃进是一个复合型人才。在浙农大学士和硕士读的是蚕 桑,还先后担任校学生会和研究生会主席,博士在德国读的是基础医学,是他所 在的马尔堡地区留学生会主席。现在的他熟练地掌握着英、日、德三种外语。由 于他的出色表现,使得他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在德国,博士尚未毕业,就有公 司上门邀请他加盟,但他最终没有在德方公司总经理签了字的合同上落笔;在日 本,研究所几番挽留;虽然留在国外科研的条件好,并且有相当丰厚的薪金,但 华跃进还是义无反顾的回到中国。因为他相信"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学者属于 祖国。"令他欣慰的是,1999年10月作为优秀回国人员被浙大引进后,学校、学 院、研究所等各方面对他的工作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并且投入资金一百多万,使 他在回国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就成功地筹建起"生物信息与分子调控实验并已经 进入了良好的运转。华跃进对实验室的前景充满了信心。他说,实验室一要争取 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二要继续在世界领先的领域中做研究,做造福人类的事。 科研固然要靠兴趣,但单凭兴趣肯定是不行的,必须要兴趣与责任并重。华跃进 笑着说,"我这个人是有着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的。"目前,华跃进带着三位博士 生和五位硕士生,学生们说,华老师一进实验室,往往就要做到天黑。博士生刘 新说,在学生论文的选题、实验设计、研究进程及论文的撰写等方面华老师都倾 注了他的大量心血,每一篇论文老师都逐字逐句斟酌,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高 效务实的工作作风及执着乐观的科研精神深深地影响着大家。 华跃进还为研究生开了一门新课:《激素分子生物学》,用双语授课。这门课缺 乏现成的教材,华跃进就自己动手做课件,上一堂课要做25-30张片子。虽然备 课占用了他很多的时间,但他却乐此不疲。看着他兴致勃勃地在电脑上演示那些 图文并茂的课件,不由得又让人想起华跃进的那句话:要做就做别人没有做过的! (XYS20030809)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