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   院士应慎言   赵南元   “韩启德在中国科协2003年年会上说,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人类完全有可 能修改自己、特别是后代的基因,这对预防与治疗疾病,对人体性状的改善,是 非常诱人的。但同时也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是对整个人类的危险性,在修 改基因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出一种新的生物病原体,其与艾滋病病毒相比毒性 还强1000倍,传播速度也强1000倍,‘人类对此病原体尚无准备,就有可能毁灭 人类自己’。”   这个发言基本上和前日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言论近似,笔者已经对前文做过 全面的剖析,此处不赘。但这次韩院士又有新的见解,对修改基因发出了危言耸 听的指责,在此就这个新问题再审视一下,看看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真有道理。   首先,人类在修改自己或后代的基因时,被修改的是人的基因组。无论怎样 修改,和“病原体”的基因还是相差甚远,无论如何也不会“产生出一种新的生 物病原体”,这个可能性根本不存在。严格地说,这个可能性要比自然变异产生 新病原体的可能性少得多。其次,病毒的“毒性”和“传播速度”成负相关关系, 所以“其与艾滋病病毒相比毒性还强1000倍,传播速度也强1000倍”也是不可能 的。因为病毒没有腿,自己跑不远,要靠能活动的人来传播。假定感染艾滋病的 人平均十年(约3000天)死亡,“毒性强1000倍”的病毒感染后3天就死,他就 来不及去传染给别人。传播速度自然会更低,而不会“高1000倍”。这种“超级 病菌”在用大肠杆菌做实验的年代被考虑过,但实践证明并没有想象的事件发生。   “人体这个复杂系统”如果随便“改变一个基因”可能风险很大,但是任何 基因治疗都不会这样做。如果我们知道某种单基因遗传病是由某个特定基因的异 常产生的,在治疗时用正常基因替换异常基因,其风险就要小得多。至少理论上 不比自然生殖的风险大多少。须知自然条件下人的受精卵也有很多是不能着床的。   为了夸大所谓的“医学伦理问题”,置医学常识于不顾,虚构科学的“负面 效应”,散布“科学恐惧症”,这不是一个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 席所应有的价值取向。希望院士对自己的言论负责,不要做诋毁科学名誉,危害 科学发展的事。   附   中国科学家:人类面临医学伦理问题的严峻挑战   新华网沈阳9月14日电(记者姚剑锋,沈科)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 科院院士韩启德在此间警告说,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将使很多原来不可想象的 事情发生,基因歧视、“安乐死”等医学伦理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   韩启德在中国科协2003年年会上说,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人类完全有可能 修改自己、特别是后代的基因,这对预防与治疗疾病,对人体性状的改善,是非 常诱人的。但同时也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是对整个人类的危险性,在修改 基因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出一种新的生物病原体,其与艾滋病病毒相比毒性还 强1000倍,传播速度也强1000倍,“人类对此病原体尚无准备,就有可能毁灭人 类自己”。   这位中国科学家认为,人体这个复杂系统改变一个基因后,会引起一系列其 他基因结构或功能的改变。在未弄清楚整个系统的状况下,改变单一基因是件 “充满风险的事情”。   韩启德说,医学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类持续的健康,而健康的概念应是“一 种躯体、精神与社会的完好状态”。为了挽救生命不惜昂贵的花费,但常常换取 的只是病人更大的痛苦。如果从维护健康这一医学的根本目的出发,那么关于 “安乐死”的争论大概就比较容易得到统一。   现代医学的发展,一方面提高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效率,另一方面也使医疗 费用飞速增长。即使在经济发达国家,财政能力与公众福利费用的增加也难以满 足医疗支出的增长,发展中国家这方面的矛盾更为尖锐。韩启德指出,“在现在 条件下如何实施最大限度的医疗公平,是摆在中国面前的一个困难而且极为重要 的问题。”   他还谈到了基因歧视的问题。“越来越多易感基因的发现,使人们对自己容 易得什么病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极有利于对这些疾病的预防。但与此同时也带来 了严重的基因歧视问题,例如一个女孩如果发现有乳腺癌易感基因,保险公司就 可能不愿意接纳她的投保。”韩启德说。韩启德院士是心血管基础研究方面的权 威专家,他同时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和北京大学常务 副校长。 (XYS20030916)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