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质疑本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陈薇 方舟子先生: 我在我们家乡《金华日报》上看到有关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陈薇的新闻。作为 海外游子,我多么希望自己家乡能多出人才。可我读了这几篇文章后,却没有一 点这种感觉,更多的是为中国学术现状的忧虑。看了之后,觉得这个陈薇越来越 象以前在这里揭露过的贺福初和薛毅。因为SARS,陈薇经常在新闻媒体上露面, 谈她的研究成果,因此还评到了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可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在 PUBMED的上查到她有关SARS的文章(我用 SARS AND CHEN W 关键词查的)。大 家都知道,中国科学家在SARS这场战役打了个大败仗。中国有那么多院士,那么 多标本,而且仪器方面美国有的,中国也有的,却还被香港、美国和德国抢先发 现并确定了病原体。 在《都市快报》的一篇报道(这个记者很可能也是金华日报的)含糊其词,称 “2月12日,她和同事南下广州采集“非典”标本,一起攻关,分离出新型冠状 病毒,确定这是非典的元凶”,让读者读了之后觉得是她在2月12日就已经确定 病原体,比香港美国德国都早。是谁首先分离到冠状病毒的,世界上都很清楚。 最早分离出病毒是香港中文大学,真正确认“非典”元凶是美国的疾病控制中心 (CDC)和德国的一些科学家。其实验结果发表在临床医学最权威的杂志《新英 格兰医学杂志》(4月2日在网上能看到,正式发表在5月15日刊)。所以元凶的 发现有香港、美国和德国的功劳,但在同期的香港那篇报道结论还是说SARS起因 不明(THE MICROBIOLOGIC ORIGIN OF SARS REMAIN UNCLEAR),而美德的文章 结论很清楚,SARS的原因就是冠状病毒。根据在新语丝上发表的《追寻SARS病原 的科学历程和启示》,这里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插曲。2003年2月20日,中国卫生 部向世界卫生组织作出简短报告,称2月11日发现的急性呼吸道综合症 ARS)病 原可能是衣原体。到了4月11日,他们又说2月11日发现的是冠状病毒,而那时人 家已经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文章了(4月2日在网上能看到)。实在有 些可笑。 在10月9日《金华日报》上报道了她“谢绝了年薪10万美元的挽留” 毅然回国, 精神可嘉。我总觉得这里有自我拔高的嫌疑。因为她没有提供任何更详细的资料, 如在美国哪个大学或研究所进修,在哪个学校或公司获得年薪10万美金的OFFER, 我没法对此进行核实。对于文中谈到的她的一些发现,我觉得如果你有研究成果, 我们欢迎你在世界一流学术杂志发表,而不是在一些小报上糊弄老百姓。到现在 为止,在PUBMED上总共能查到近1500篇有关SARS的文章(包括很多中国国内的, 如钟南山就可查到10篇),我还没有找到一篇军事医学科学院陈薇的有关SARS的 文章。 所以我想借新语丝反映这个情况,也想其本人出来澄清,因为毕竟这些都是小报 的新闻。 方舟子按:看下面这两段话,可知这个陈薇和自吹自擂的江湖医生并没有什么区 别。没有做对照,如何知道没有感染非典是由于使用了干扰素,而不是由于其他 防范措施? “在一线直接参与抢救非典病人的部队医务人员服用了这种干扰素后,没有一个 感染非典。”陈薇高兴地说。 特别是后期的临床实验结果显示,重组人干扰素喷鼻剂预防非典取得了显著效果, 全国6个省、市、自治区10多个医院的13000名医护人员(包括小汤山医 院在内)使用干扰素后,无一例感染。 附: 清华女杰陈薇挑战“非典”元凶 校友总会转载自《都市快报》 陈薇,1984年考入浙江大学化工系,1988入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生物化工专业攻 读硕士学位,1998年获军事医学科学院医学博士学位,2002年由副教授晋升为教 授。 由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分子生物研究所主任、医学博士陈薇负责研究的“基因工 程W干扰素,因对非典的元凶变异冠状病毒有杀灭作用,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 的高度重视。4月22日晚,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对来自兰江畔的她作了专题 采访。 2月12日,她和同事南下广州采集“非典”标本,一起攻关,分离出新型冠状病 毒,确定这是非典的元凶。 4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考察了陈薇所在的军事医学科学院, 并就如何运用科技力量防治非典型肺炎同科研人员进行座谈,勉励科研人员再接 再厉。陈薇与胡总书记面对面地畅谈了十多分钟。 “胡总书记问了我很多问题,我一一作答,胡总书记听了很感兴趣。”陈薇说。 在胡锦涛总书记的鼓励下,陈薇眼下正没日没夜地加班加点,争取“基因工程W 干扰素”尽快实现临床应用和批量生产。 “在一线直接参与抢救非典病人的部队医务人员服用了这种干扰素后,没有一个 感染非典。”陈薇高兴地说。据她介绍,这种干扰素的临床批件已拿到,这意味 着它很快就可以批量生产。 陈薇父亲陈李坤仍居住在兰溪。谈起自己的女儿,陈李坤的言语里充满了自豪。 他说,陈薇从小就酷爱学习,从来不需要父母操心,相反,父母还嫌她读书太用 功了,总要提醒她不要累垮了。1984年,陈薇考入了浙江大学化学工程;1988年 被推荐到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攻读硕士。 去年,年仅36岁的陈薇以精湛的业务水平连续破格晋升两次,由副教授晋升为教 授,由团级晋升为副师级。这是军事医学科学院建院以来绝无仅有的。 (李艳) 《金华日报》 http://www.jhnews.com.cn/gb/content/2003-10/09/content_215145.htm 兰溪女儿陈薇吐露心声 9月25日,第14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组委会研究确定了30名 候选人。兰溪女儿——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陈薇榜上有名。 昨日,笔者电话采访了外出开会的陈薇。 接通陈薇手机时,笔者听得出陈薇很快乐,与非典时期的那种凝重形成了鲜明的 对比。当笔者祝贺她成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候选人时,她开心地笑了,说: “我很高兴能成为全军惟一的候选人,这是党对我的信任,也是对我工作成绩的 肯定。我不仅仅代表个人,还代表整个军队,代表整个军事医学科学院。而且我 觉得我能成为候选人,也为浙江争了光,为兰溪争了光。” 陈薇作为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应用分子生物学研究室主任,在今 年的抗非典病毒科研攻关中,所起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在那些日子里,她在安 全三级负压实验室里一待就是八九个小时,顶住胸闷气短的折磨,争分夺秒地工 作,在国内外率先推出了防非典新药——重组人干扰素喷鼻剂,并获准进入临床 试验。 2003年初,陈薇赴美进修。她谢绝了年薪10万美元的挽留,提前回国挑起 了研究室的工作重担。由于贡献突出,陈薇被评为全军防治非典工作先进个人。 对这次成为候选人,陈薇没有多大的思想准备。她说,全军工作出色、表现优秀 的人很多,她能当选真是非常幸运,这将激励她更努力地工作,用更大的成绩来 回报社会。 陈薇说,对非典不能掉以轻心,我们已掌握了一些临床经验,非典并不可怕。陈 薇告诉笔者,她所承担的“863”课题目前已经全面完成,10月下旬中国科 技攻关组将公布研究结果。 陈薇回忆说,今年4月19日,她在全世界第一个提出了干扰素可以抗非典。当 时有人提醒她,你这不是在开国际玩笑吧,现在大家都还不清楚怎么回事,你就 宣布,万一错了怎么办?陈薇说,她和她领导的研究小组已经通过大量实验,以 最快的速度确认了干扰素对非典病毒的抑制作用,有许多证据证明重组人干扰素 对非典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实验细胞预防性给药后,细胞对非典病 毒的侵袭具有一定的抵御作用。4月25日,经反复论证后,他们将这一发现果 断地申报了专利,从而比美国宣布干扰素对预防非典有效整整提前了10天。提 及此事,陈薇特别兴奋。陈薇说,干扰素对预防非典有效,现在已在理论和实践 方面都得到了证实。特别是后期的临床实验结果显示,重组人干扰素喷鼻剂预防 非典取得了显著效果,全国6个省、市、自治区10多个医院的13000名医 护人员(包括小汤山医院在内)使用干扰素后,无一例感染。 当提及目前加拿大洛特菲女士研制的复合干扰素用于治疗19名非典患者效果也 相当不错时,陈薇认为,洛特菲的研究结果可以说与我们的相吻合,这证明干扰 素对非典病毒确实有抑制作用,但必须在早期使用。 陈薇说,他们现在仍然在做一些预防非典的基础工作。目前,防治非典依然是人 类共同面临的一大课题。由于我国非典发病早、病人多,因此在救治非典病人尤 其是重症病人过程中,已经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了一系列临床救治指 导性方案,这对以后规范治疗、降低病死率? 2;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非典是一场灾难,也是一个机遇和挑战。”说这话时,陈薇语气非常坚定。她 说她相信科学最终一定会战胜病毒,而人类也会因此获得更大的进步。 陈薇告诉笔者,接下来还有10多项攻关课题等着她,任务非常繁重。当笔者问 她对自己当选“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有没有把握时,她笑了:“不敢说一定能, 但我很有信心。全军给我的目标是不仅要当选,而且要高票当选。” 昨日,笔者还在兰溪采访了陈薇的父亲陈李坤,他刚于9月18日从北京女儿处 回到兰溪。他说,他在女儿家的1个多月里,几乎与陈薇见不着面,陈薇总是早 出晚归。笔者问他,是否知道陈薇被定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候选人,陈李坤 说陈薇并没有同他说过,倒是女婿有一回提起过,作为父亲,听到这个消息,心 情比谁都激动。他说陈薇真的很争气。 据悉,本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评选将于11月中旬揭晓,我们衷心祝愿兰溪 优秀女儿陈薇榜上有名。 (李俏红) (XYS20031208)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