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newxys.com)(xys10.dxiong.com)◇◇   “游戏成瘾”真是疾病吗?   作者:李长青   来源:科学猫头鹰   5月底,游戏成瘾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纳入国际疾病目录(ICD-11)。这 意味着玩游戏过度的行为可以正式被医生诊断并给予治疗。   不过WHO的这个决定受到了来自各方的质疑,质疑者有利益相关的游戏生产 商,同时也不乏来自精神卫生专业内的人士。   作为全世界最知名的卫生权威机构,WHO的任何决定都应该建立在专业证据 基础上,并和权威医学卫生机构意见相一致。国际上研究精神疾病最知名、最权 威的组织当属美国精神疾病学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APA), 该学会所发布的《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大约发表于 2013年)为全世界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所遵循的经典。所谓游戏成瘾,正式的名称 应该是游戏障碍(game disorder,GD)。2018年9月在WHO网站上关于游戏行为 的介绍中,专门提到APA的DSM-5收录了网络游戏障碍(internet gaming disorder,IGD)。最近几年WHO分别在中国、日本和澳大利亚开了几次会,随后 定义游戏障碍,其不仅包括网络游戏上瘾,也包括无关网络的其他电子游戏上瘾。   尽管WHO的决定起源于APA的DSM-5,对游戏障碍的诊断标准也参照了网络游 戏障碍的标准,但在DSM-5中,网络游戏障碍是归类于尚待研究的情况。也就是 说虽然APA认为这是一种重要的、值得研究的情况,但并没有正式将它当作一种 独立的疾病。更令人担心的是,在DSM-5中,明确表示网络游戏障碍的诊断标准 参照的是一项来自中国的研究。经过检索,这项研究应该是来自北京军区总医院, 但它针对的却是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ID)。   从网络成瘾到网络游戏障碍,再到游戏障碍,名称的变化不仅外行看着糊涂, 即便内行也会混乱。DSM-5在中国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网络游戏障碍概念之后,有 不少中国的研究又根据DSM-5提出了自己的诊断标准,可笑的是有些研究在前言 中居然声称中国尚没有可靠的诊断标准——从中国出口转内销的标准,中国自己 的研究者反而不认识了。   不过即便是DSM-5的标准,国际上也不乏批评声。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有 专家通过分析,认为网络游戏障碍诊断标准的提出,带来的困惑大于收益。   在医学发展过程中,有过很多技术和知识层面的经验和教训;同样的,关于 疾病命名和归类也有很多经验教训。好的命名和分类会促进医学的发展和规范, 而坏的命名和分类则会给疾病诊疗、预防带来困惑和干扰。中国对网瘾的命名就 催生了一个怪胎——杨永信和他的电击疗法。根据报道,WHO将游戏障碍纳入精 神疾病的过程中,来自中国的专家也是主要推动力量。而所谓的游戏障碍,在诊 断标准方面和网络成瘾有着密切联系,这不能不让人表示担心。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相信WHO将游戏障碍纳入疾病目录会 得到许多家长的认同——毕竟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甚至是成年人,因沉迷于游戏而 耽误了学习、工作和正常生活。WHO做出这个决定的主要依据也是越来越多因为 沉迷游戏导致生活和健康状态严重受损的案例,可能我们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 不过评价一次变革的好坏,不光要看个案,还要从整体上对比它对人群的收益和 损害。对某些沉迷游戏导致户外活动减少、情绪和正常社交严重失常的个体进行 干预当然是必要的,但也要小心过度诊断可能给一些人带来的伤害。WHO特意将 游戏障碍的诊断标准时间设定为12个月,远高于一般的精神心理疾病诊断标准 (重度抑郁症诊断标准需要2周,广泛性焦虑需要六个月),大概也是出于这个 担心。 (XYS20190609) ◇◇新语丝(www.xys.org)(newxys.com)(xys10.dxiong.com)◇◇